用好甘草,治病养生两相宜

2024-02-28 20:00江媛媛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陶弘景梁武帝饮用

江媛媛

“美草将为杖,孤生马岭危。……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这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的《司马君实遗甘草杖》,诗中提及的“国老”指的就是中药甘草。

甘草是药食同源之品,在中药方剂中,因其有调和药性等功效,所以很多药方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当属中药界“出镜率”最高的中药。甘草气味甘甜浓郁,是日常饮食中常用的食材,我们烹饪时用的炖肉包里就有甘草。而在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寒冷冬季,甘草也以其清热润肺、解毒宣肺的功效,成为冬日养生食谱中备受推崇的食材之一。

下面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味被医学大家陶弘景称之为“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的中药——甘草。

功高不负“国老”名

中药中有“十方九草”的说法,也就是说十个方子里九个有甘草。方子里配伍甘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甘草在方剂里起着“和事佬”的作用,中医一张张处方里的各味药能在甘草的协调之下,和谐相处,共同作战。家和万事兴,方和百病除。甘草能调和诸药,缓和其他药物的烈性。甚至还有一种说法,中药之所以毒副作用小,是因为大部分中药处方中有甘草。唐代甄权在《药性论》中讲述得更具体,甘草能解1200种草木之毒。现代的药理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甘草确实对多种药物和食物的毒素有一定的化解作用。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甘草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别名——“国老”。这个美称据说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最先提出来的。

梁武帝年间,陶弘景隐居句曲山(即茅山),研究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学,梁武帝多次礼聘,他却坚持隐居,而朝廷每遇大事就要向他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一日,梁武帝侍从又到句曲山,请陶弘景火速面君,不得有误。陶弘景情知事急,迅速进京。

原来,梁武帝连日来不思饮食,上吐下泻,众御医诊治无效。梁武帝便想到陶弘景了,他深知陶弘景不仅对历史、地理有研究,在医学方面造诣也颇为精深。

陶弘景见梁武帝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肠鸣泄泻,便开处方:“国老(炙)、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白术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服2钱,水煎服。”众御医见之,不解“国老”为何物。陶弘景笑曰:“国老者,甘草之美称也。甘草调和众药,使之不争,堪称国老矣。”众御医点头叫好。梁武帝经陶弘景诊治,身体日渐康复。

《本草正》言:“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升,下药得之缓其速。……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

甘草药用:能当配角,也能当主角

《神农本草经》中将甘草归为上品,谓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且能治金疮,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甘草除了可以调和诸药,它自身也有着独特的功效。甘草不仅当配角如鱼得水,当主角时也能不负众望。

甘草是張仲景在《伤寒论》处方中用得最多的一味药,主要取其“能补、能和、能缓”的作用,让甘草在不同的方剂中起着不同效用。在《伤寒论》的112个方当中,用到甘草的有70个,《金匮要略》中有54方。其中,以甘草为君的方(“君药”指中医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有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甘草附子汤等10方;以甘草为臣的方(“臣药”指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主证或是针对兼病、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其在方剂中的药力小于君药),有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桔梗汤、栀子甘草豉汤等11方。可见,甘草之功绝非“调和诸药”而已。

甘草有生熟之分,它们在药效上也有所不同——生甘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多用于治疗肺热痰多、咳嗽、咽喉发炎、肿痛、痈肿疮毒等,还可以缓解药物的毒性与烈性。炮制后的炙甘草性平偏温,长于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腹胀满。

中医认为,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甘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效:

补益心脾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甘草可用于心气虚所致的心胸隐痛、面色淡白、胸闷气短、动则气喘,亦常用于急躁易怒、情绪起伏大。还常作辅助药,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腹胀、便溏、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可以对抗特定原因诱发的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或扑动,还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范围等。

润肺止咳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甘草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用药心法》记载:“炙之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缓正气,缓阴血,润肺。”甘草可用于哮喘、久咳、干咳少痰、胸闷气短、支气管哮喘等症。甘草除了可以缓和炎性刺激、起到镇咳作用,还能促进咽部和支气管黏膜分泌黏液,使痰容易咳出。

清热解毒    甘草可以泻心火,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能抑制胃酸分泌。适量食用甘草,对胃肠道溃疡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提取物对某些化学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增强免疫力    研究表明,甘草某些成分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并强化免疫功能。

甘草虽好,也要喝对

不少人会拿甘草泡水直接喝,但更建议在使用前进行煮水处理,以提高其药效和减轻其可能的副作用。一般来说,将甘草煮沸后再泡水,可以将其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去除部分有害成分,如甘草中的一些毒性成分甘草皂苷。可以将适量的甘草加入水中,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30分钟至1小时,然后滤出渣即可。

甘草常被人们搭配其他中药一起饮用。下面推荐几款甘草的常用中药茶饮——

甘草+白术:取白术15克、甘草3克,加入600毫升水煮开10分钟后再放绿茶3克。具有益气养血、美白祛斑之功效。

甘草+桂枝:取甘草5克、桂枝10克,洗干净后放在保温杯中,开水冲泡,闷15分钟代茶饮用。具有温补肾阳、和营益气的效果,能辅助治疗风寒感冒。但是风热、小便短赤以及舌苔发黄的人不能饮用。

甘草+山楂:取山楂100克、甘草50克,锅中煎煮,滤渣取汁代茶饮用。能延缓衰老,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滋补肝肾、补气强精。还能降压、降脂、降血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肝脏,降低患脂肪肝概率。

甘草+陈皮:取陈皮5克、甘草5克,一起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冲泡约10分钟后,即可饮用。这款茶可以健脾胃、助消化,气味芳香。但体内燥热、水肿者不宜饮用。

甘草+柳橙:取柳橙一个、甘草粉5克,柳橙去皮打成汁,与甘草粉混合,每天早晨起床后饮用。不仅能起到排毒通便的作用,还可帮助肤色暗淡的女性提亮肤色。

甘草属天然药物,相对来说使用较为安全,但是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也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甘草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使用方式和剂量。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长期使用可能会伤及脾胃阳气,出现胃痛、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同时,甘草缓和药力的效果也会减弱其他药物的疗效;长期过量食用甘草,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从而引起肝肾损害。

注意:湿邪较盛的患者,见腹胀、呕恶、水肿胀满的应该忌服甘草。老年人、孕妇、儿童、贫血、肾功能低下者、低血钾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甘草时,都应当谨慎,要根据病情需要,而不能将甘草作为养生食疗的材料。

冬季养生,妙用甘草

甘草不仅是中医常用的好药材,更是养生药膳的好食材。在冬季,通过食用含有甘草的药膳,可以在滋补的同时加强身体的抵抗力,有效预防一些常见的冬季疾病。

下面介绍几款应季的甘草养生食疗药膳——

甘桔汤(《伤寒论》)

材料:生甘草,桔梗,砂糖。

做法:将生甘草、桔梗和少许砂糖,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滤汁。再加水煎煮,滤汁。将两次药汁混合,频频饮用。

功效:此汤清热解毒、利咽止咳,可减轻急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甘草烧羊肉

原料:山羊排骨肉300克,萝卜200克,生姜25克,甘草1~3克,大茴香、桂皮、小茴香、花椒、干辣椒各2~3克,草豆蔻、草果各1颗,丁香、香叶各1克,葱、蒜等调料各适量。

做法:羊排骨肉洗净后焯水,放入炖锅内,倒适量水;将甘草和香料用布袋包好放入锅中,加入调料,焖炖2~3小时,快熟时放入切成块的萝卜炖煮片刻,调味即成。

功效:温肾益阳,和胃养脏。

乌参甘草汤

原料:乌梅、太子参各15克,甘草6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太子参、乌梅、甘草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约30分钟,再加适量白糖即可。

功效:补肺健脾、补气生津。

甘草蓮子饮

原料:甘草15克,莲子2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莲子、甘草分别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烧开后改用文火煮,煮至莲子熟烂,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益肾固精。适用于咳嗽、泄泻、遗精、白带、烦躁不安、体虚乏力等。

猜你喜欢
陶弘景梁武帝饮用
陶渊明还是陶通明
汉语四声
陶弘景菜园求学
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
山中宰相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梁武帝出家
饮用生鲜奶存安全隐患
饮用“阴阳水”需谨慎
“欲界仙都”的诗意栖居——陶弘景及其茅山诗文经典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