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

2024-03-01 11:16张丽王蕊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渐进性动机肺癌

张丽 王蕊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

肺癌即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特点〔1-2〕。据报道,全球每年超过110万人死于肺癌,死亡率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7.8%〔3〕。肺癌早期发病隐匿,一旦确诊大多患者已经丧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化疗便成为该类患者选择性最高的治疗方式〔4-5〕。但因患者对化疗药物耐受程度不同大多会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症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态度〔6-7〕。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锁定患者需求,定位护理契机,以患者心理状态为依托,以患者心理动机为护理措施制定推动因素,促进患者改变康复行为〔8-9〕。本文拟探讨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150例,均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10〕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首次确诊为肺癌,未经手术治疗,具备化疗指征;②年龄>18岁,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③存在咳嗽、疲乏等症状群,预估生存期>6个月;④临床资料完整,经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癌细胞远处转移或扩散;②合并脑部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③严重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④近期生活中发生其他重大事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1)健康宣教,入院第1天:首先为患者介绍肺癌的致病因素、肺外胸内表现、胸外转移表现、胸外非转移表现以及全身表现等。其次介绍化疗相关知识,包括化疗目的、周期、时间、费用、使用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最后指导患者如何做好日常防护,尽可能减少出入公共场所的次数,避免长时间手提重物,保持皮肤清洁等。另外需要重点叮嘱患者及家属,饮食对于肺癌疾病和化疗的重要性,肺癌患者化疗可以多食用蛋白质含量和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应保证饮食清淡、软烂,饮食时间需规律,可少量多次饮水,吃饭喝水均需要以正常坐姿进行,不可仰卧位进行。(2)心理护理,入院第2天: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食欲、兴趣、对护理的主动性等,如患者存在抑郁、绝望等情绪时,护理人员可在晴朗的天气下,带领患者去户外,并让患者闭上双眼,感受来自清风的吹拂,阳光的照射,并鼓励患者调整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另可穿插既往同类型疾病患者为案例帮助患者舒缓绝望心态,如患者因经济条件出现恐慌、无奈以及自我放弃等情绪时,护理人员可以讲解医院扶贫等相关政策,使患者接受来自社会的关爱,重拾信心。(3)入院第3天:口腔和排痰护理,护理人员监督患者每日饭后进行一次口腔清洁,并指导患者使用无菌棉棒和生理盐水进行正确口腔清洁的方法。另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叩背排痰方法,可帮助患者取坐位,脱掉厚重衣服,叩背者立于患者一侧,手指并拢呈碗状,使用腕力叩击患者后背,叩击方向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叩背时间应在进食饮水前30 min,进食2 h后执行,每次可持续10~15 min,叩背频率40~50次/min。(4)院外护理:①监测病情,居家休息期间,护理人员以每周电话访问的方式询问患者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记录并归档,提醒患者务必遵守医嘱按时用药等。②形象照护,护理人员可提醒患者家属如患者出现脱发等情况时需及时帮助患者进行清理,并为患者准备不同款式假发,以满足患者院外或必要外出时的形象维护。

1.2.2观察组 实施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1)动机性沟通:护理人员直接询问患者及家属所需要的护理措施,并结合护理人员观察,帮助患者确定具体的护理内容,以确定患者当下所处的护理阶段,即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寻找最佳护理契机实施护理指导。①前意向阶段,本阶段主要针对心理情绪调控不良的患者,护理内容同对照组一致;②意向阶段,无不良情绪患者可直接跳过“前意向阶段”,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护理步骤同对照组一致。(2)行为阶段:对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日常照护方法中存在误区的地方给予纠正,如口腔清洁方法错误、清洁时间错误以及叩背方法错误等,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措施同对照组(3)。(3)维持阶段: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进行出院指导,并建立患者档案,添加微信等。护理人员每日采用微信方式执行院外护理措施。

1.3 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

1.3.1健康促进行为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包括压力应对、营养、运动锻炼、自我实现、健康责任、人际关系6个维度,52个条目,每个条目满分4分,总分52~208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健康行为越好,Cronbach α系数为0.756~0.930,效度为0.890〔11〕。

1.3.2生活质量 采用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LU),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和副作用、特异模块5个维度,共40个条目,每个条目满分5分,总分40~2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Cronbach α系数为0.570~0.857,效度为0.820〔1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PLP-Ⅱ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PLP-Ⅱ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PLP-Ⅱ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QLICP-LU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QLICP-LU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QLICP-LU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QLICP-LU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能改善患者健康行为

肺癌患者实施化疗手段,在杀死患者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延缓疾病进展的同时,也会引发其他生理变化,使患者在面对疾病、身体营养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使用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的健康促进行为评分更高。分析原因: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虽然较完备,这些护理措施对于肺癌化疗患者来说具有关键的作用,但其忽视了不同患者面对护理需求的个体化差异,也就是不同时机的控制理论〔15〕。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更加关注护理契机,其将护理看作一个时间管理的有机整体,护理人员将患者的照护看作可统计的量,而不同时间下执行的护理模式,改善了面对疾病和治疗的态度,改善了患者健康行为的思维性和结构性,纠正疾病认知,激发化疗动机,指导饮食、口腔等护理,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及自护能力,从而改善患者健康行为。

3.2 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肺癌患者临床表现大多为咳嗽、咳痰、咯血等,化疗后虽症状得以减轻,但大部分患者仍会持续出现上述症状,甚至终生不愈〔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使用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分析原因:持续的临床症状会不断提醒患者患癌的事实,患者便很难从角色中走出来,角色功能改善较低,又因角色功能会直接影响患者社会功能,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导致患者无法回归至正常生活〔18〕。但是将患者划分阶段后实施有效的心理以及日常护理指导措施,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况会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使肺癌化疗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向疾病的可能性,促进健康行为发展。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渐进性动机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猪渐进性萎缩性鼻炎——猪场不容无视的问题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动机不纯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