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提升改造设计研究
——以哈密市人民公园为例

2024-03-01 02:20
关键词:城市公园入口公园

李 明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国家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本文正是基于当今新生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积极探索城市公园改造在生态保护与提升、优质市民活动功能植入、地域文化展示等方面的新方案及新模式,为其他同类型城市公园的提升与功能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传统城市公园目前面临的问题

1.缺少特色千篇一律。早期的公园设计以基本的功能服务为主,设计手法雷同,缺乏特色,往往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公园缺少文化的辨识度。而同一区域不同主题的公园之间很多都缺少空间及文化差异化的打造。

2.生境破坏减少。由于大量的人为活动使得生物的栖息地遭到不良的干预,公园原有的生境系统遭到割裂和破坏。公园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及人为的干预因素使得传统城市公园如今面临很多的生态问题。

3.功能混杂,主题不鲜明。传统城市公园往往经过不同时期多次的建设,使得大量混杂的功能被植入进来,早期的传统公园往往针对少数人的活动需求, 在现代公园开始逐步开放,面向广大群众以后面临着多种人群活动的功能缺失的问题。

4.设施不能满足市民新时代需求。随着城市发展及市民需求和时代审美的变化,传统公园逐渐暴露出基础设施老旧破损、服务功能单一缺失等问题,场地亟待进行设施盖在维护及结合功能更新增加活动服务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服务需求 。

2 项目概况

哈密市人民公园人民公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以来是哈密市人民群众闲暇时避暑、娱乐的活动场所。公园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城市中心区,四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北临光明路,南至广东路,南北长约1000m,东西宽约250m,总面积约18.95hm2。公园区域平均海拔约为700m,有着丰富的水系及茂密的森林资源,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项目区域是哈密市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四周多为居民区与商业区,是哈密市的天然氧吧与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3 项目现状问题

1.植被问题。场地现状植物品种多样,乔木以新疆杨、黄金树、旱柳、柏类和松类为主,灌木以红瑞木、水蜡等为主。整个公园植被分区特色不显著,缺少色叶树种及地被花卉点缀,入口及重要节点周围缺乏丰富的植被层次及色彩点缀。

2.设施问题。现状大部分设施较为陈旧,存在废弃损毁现象。公园城市家具种类较多,风格杂乱不统一,设施分布不合理,没有按照适用人群的服务半径合理布置。不少居民前往游玩,公园只配备基础的服务设施,如亭廊,座椅等,但缺乏一些适合不同人群活动体验的配套设施。

3.功能问题。目前公园的性质是市民开放性公园,功能以休闲观光为主,缺少参与互动性产品,不能满足居民休闲娱乐活动需求,导致很多居民只能在公园里自己开辟一处活动场所,不利于公园的整体规划与发展。公园北侧区域拆迁以后杂乱不堪,缺乏功能规划与衔接,土地严重闲置,景观风貌较差。

4.形象问题。哈密市的绿洲基底及地域多元文化并存是哈密城市文化的最大特征。但公园形象上和普通的市民公园一样千篇一律,设计语言及服务设施都缺乏文化特色。另外公园还缺少地域文化的科普展示方面的内容。

4 项目设计目标

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底,以满足新时代市民功能需求为核心,以西北文化风貌为特色,打造集森林生态保护、都市休闲娱乐、绿洲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生态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哈密市绿洲上的慢生活明珠。

5 设计策略

1.植被提升策略。秉承“场地最小干预”原则进行景观提升,充分保护公园现状自然植被系统的结构性、完整性,合理规划提升区与新建区的范围。

(1)湿地生境:通过重新梳理水系,构建湖面、湿地、树岛、浅滩等多种水景类型。通过增加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创造丰富的湿地生境。

(2)花田生境建设:整理北侧现状花田区域,种植向日葵、金鸡菊、波斯菊等既能观赏又能吸引蝶类的花卉,营造丰富的色彩与生物多样性栖息地。

(3)森林生境建设:现状森林区域植被丰富,但品种较为单调,结构简单,缺乏四季季相变化。通过在重要节点及道路周围增加如银杏、金枝国槐、红枫、五角枫、山桃等色叶树种,打造四季变化的五彩森林景观。

2.功能提升策略。提高城市公园设计的人性化发展水平,对现状重要节点及场地进行提升打造,结合整体功能分区规划,分类提升与打造。不同主题的场地设置不同的休闲活动内容,整体提升公园活力与可参与性。从而满足儿童、少年、青年、老年,家庭等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游览、休憩、娱乐,科普等活动需求。

3.水系提升策略。水系进行疏通与串联 ,对水系及整体场地地形进行梳理,增加旱溪,将水系局部连通,丰富水生植物,形成整体的水系收集系统涵养公园小气候。建设草坡入水、木桩驳岸、抛石驳岸等生态驳岸类型,丰富湿地景观的形态及游人多样的滨水体验空间。

4.设施提升策略。结合规划活动场地周围约200-500米服务半径,对现有设施进行提升和补充。增加园区的休憩设施、标识系统、游船码头、景观平台及垃圾桶等服务设施,完善公园基础设施配套。

5.形象提升策略。提炼绿洲文化、天山文化及民族文化等特色因子,融入景观设计理念中[1]。重点针对主次入口进行改造提升植入文化内涵,强化公园历史发展沿革的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针对重要活动场地设置文化科普的服务设施,增强对市民的文化科普及教育意义。

6 规划原则

1.生态保护原则。以保护与提升生态环境为基础,丰富公园植被系统。

2.最小干预原则。最小干预,针对重要节点及场地周边局部提升与打造。

3.功能多样原则。融合休闲、健身、娱乐,科普等多种活动需求内容。

4.文化彰显则。展示哈密市特有的天山文化、丝路文化、草原文化等。

7 总体设计

结合现状空间特色及不同人群活动功能更新需求,公园提升改造总体分为四大功能分区:入口广场区(南、北)、文化休闲活力区、湿地科普体验区、花田果林观光区。

图1 总体平面图

图2 功能分区图

1.入口广场区

(1)南入口。现状问题为入口界面空旷、遮阴缺乏、利用率低。入口道路相对单调,缺少文化展示。改造措施:1.对铺装进行提升改造,植入丝绸之路文化串联起整个入口轴线空间。2.通过对植物及休息设施的提升增强入口区的服务功能,使市民在进入公园时就能感受到公园焕然一新的文化特色。

(2)北入口。现状问题为入口高差大,入口区域休憩平台较小,空间局促。建筑及设施较陈旧,影响形象;缺乏丰富的植物搭配。改造措施:1.在空间上通过对平面铺装进行提升反映哈密天山文化主题[2]。2.在功能上在北侧新增自行车停车场服务全园自行车慢行系统。3.对现状生硬的挡墙进行改造,结合多层垂直绿化重新软化挡墙,减缓高差带来的压迫感,增加入口区域的绿量。

图3 北入口效果图

图4 南入口效果图

2.文化休闲活力区

(1)现状问题为地面多为土地,缺少活动场所,破旧游乐设施荒废。建筑与设施荒废,周围场地闲置,利用率低。(2)改造措施:1.对现状场地进行改造提升,延续现状运动及活动主题功能,根据现状空间特色,结合林下区域设计儿童活动场地和休闲活动场地[3]。新设两米宽步行道串联不同场地,各场地之间通过多层绿化进行适当隔离。2.结合地域文化在沿道路一侧新建特色的文化休闲广场,为大量的人流提供两到三处休憩停留的空间。

3.湿地科普体验区

(1)现状问题为整体水系支离破碎,缺少相互联通不成体系,导致生态功能减弱。大湖区域为垂直硬质驳岸,高差大且缺少防护措施,具有安全隐患。水溪缺少亲水平台,湿地植被缺乏。(2)改造措施: 1.梳理串联水系,对公园的水系进行规划串联,通过植草沟及旱溪收集与过滤后汇集到中央湖区。在整个水系统上重新激活园区水系的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2.对中央大湖区域驳岸进行改建,新增滨水码头、木栈道、木平台增强亲水性,打造一条联系的滨湖步道游览体系[4]。3.在湖区及溪流沿岸补植多种湿地植物,打造湿地花溪特色景观。

4.花田果林观光区

(1)现状问题为现状局部拆迁以后为闲置荒地,局部为农户的菜田种植区,没有整体进行规划。南侧垂直挡墙高差较大,割离了南北的交通联系,交通混乱不成体系。(2)改造措施:1.对现状空地及菜田进行改造,打造特色的果林及景观花田,结合花田设置休闲活动场地,增加休憩服务设施。2.利用多级种植台地的形式,削减现状垂直的高差。3.在花田中打造彩色健身慢跑道,彩色休憩花廊,构建花海中特色交通体验系统。

8 专项设计

1. 种植提升设计。总体遵循“保留、梳理、补植”体现四季变化的原则。保持原有的生态种植基底,根据整体功能重新划分种植分区,打造五大特色种植片区:(1)密林种植区:乔木为油松、刺柏、侧柏、云杉等,落叶乔木为新疆杨、旱柳、香花槐、垂枝榆、银杏等,灌木为丁香、红瑞木、连翘、月季等,地被及草本植物以二月兰、沙地柏、新疆鼠尾草、紫羊茅、林地早熟禾等为主。(2)花田种植区:以观赏向日葵、波斯菊、黑心菊、二月兰等为主。(3)滨水植物区:以芦苇、荷花、香蒲、千屈菜、马蔺等为主。(4)果林植物种植区:以山桃、梨树、核桃树、山杏、山楂树等为主。(5) 广场种植区:乔木为银杏、新疆杨、金叶榆、香花槐、五角枫等,灌木为丁香、榆叶梅、红瑞木、月季等,地被及草本植物为二月兰、沙地柏、新疆鼠尾草、萱草等。

2. 铺装提升设计。场地内的铺装提升以透水材料为主,增加雨水渗透效果,在园区内留住水分,并且充分考虑游客的参与性与舒适性。针对不同区域功能特色及人群需求,通过相应的材料加以提升,体现每个区域场地的铺装特特点。(1)滨水区域:采用防腐木铺装及碎石铺装,方便市民亲近自然,体现场地的生态设计理念。(2)健身步道:采用彩色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彩色塑胶材料。(3)其他园路:采用生态透水性材质,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嵌草汀步等,营造舒适、健康的园路空间。(4)主题活动区及广场:以花岗岩、透水砖与碎石材料为主;运动场及儿童活动区域则是以彩色塑胶及沙地为主。

3. 设施提升设计。城市的发展为公园设施管理带来新挑战。本次公园提升通过两大方面入手。1.打造 “人性化服务、精准管控、智慧运营”的智慧公园为目标,将公园的综合管理、环境检测、绿化浇灌、智慧跑步、公园调度等方面纳入智慧管理,为市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游园服务和更丰富的游玩与健步体验,在重要区域合理布置智慧管理服务系统[5]。2.更新补充服务设施,满足新时期市民活动的需求。结合场地更新设计,更换或修复现状破损的服务设施,按照市民活动的服务半径需求重新规划设置布局,并且增设休憩设施、服务设施、老年运动设施、儿童活动设施、文化展示设施等服务设施。3.突出文化特色。北入口标识墙构思:入口建筑改造设计元素均取自于天山形态,下端开口形式取自新疆传统文化符号。南侧主入口LOGO构思:采用沙漠绿洲的设计概念,结合绿化种植,重塑入口新形象。景墙材料为红色玻璃钢与不锈钢材料。其他设施设计则提取新疆当地特色元素符号,并与场地功能相结合。

图5 LOGO墙平面图LOGO墙透视图

图6 标识墙透视图标识墙正立面

图7 景观文化廊架

4. 照明提升设计。一级照明区集中在南北主入口及中央大湖区域,包含景观照明、主题照明、地面装饰照明等环境装饰照明,强度最大。二级照明区集中在各区域的活动广场区域等主要活动区域,照明强度一般。三级照明区主要为道路照明,景观基础照明。照明强度较弱。

9 结论

城市公园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当今城市公园的景观提升与改造是一个必然又漫长的过程。城市公园在景观提升与改造的时候应该进行充分的现场调查研究及合理化建设研究,满足当下社会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市民提供新时期好的生态产品的同时满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园的改造在任何时期都应遵循“生态优先、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适度建设”的理念。要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对功能合理改造与提升,为市民提供新的一个新的休闲活力宝地,为城市提供一个新时期历史和文化的展示窗口。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入口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在公园里玩
秘密入口
作品三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