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路径进行分析

2024-03-01 02:20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

赵 杰

北京市航云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74

在当前建筑行业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程项目复杂性的增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这要求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和遵循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还需要掌握和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1 基本原则

(1)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是每一个参与者的责任,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材料供应商等。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以确保整体工程质量的高标准。

(2)预防为主:在建筑施工中,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比解决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更为重要。通过充足的准备和严谨的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3)质量优先:在所有工程活动中,质量应始终放在首位。无论是在时间、成本还是资源的分配上,都应优先保证工程质量。

1.2 方法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规划,包括质量目标、任务分工、检查和评估程序等。

(2)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采购、施工过程的监控、成品的检查等。

(3)质量审计:定期进行质量审计,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2.1 确保工程安全性

优质的设计是安全建筑的基础。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安全性分析,包括结构稳定性、防火、防水等各方面的安全性评估。其次,施工阶段是实现设计目标、确保安全性的关键阶段。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工艺以及人员的操作都符合安全规范和要求。例如,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材料,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培训施工人员增强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等。

2.2 提高工程耐久性与使用寿命

从工程的设计阶段开始,对于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预期就应当被明确地体现在设计中。通过对于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质等的考虑,设计应能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在施工阶段,严格的质量管理能确保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和工艺都是最佳选择。合格的材料和正确的施工方法能显著提高建筑的耐久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例如,选择具有良好耐候性和抗腐蚀性的材料,使用专业的施工工艺,都能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耐久性。

2.3 满足功能性要求与用户满意度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满足功能性要求和提高用户满意度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功能性是建筑工程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包括空间布局、设施配置、照明、通风、隔音等多个方面。质量管理能够确保这些功能性需求在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中得到满足。

良好的质量管理也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当工程质量符合或超过用户期望时,可以提升用户满意度,提升使用者对建筑环境的舒适感和满足感。例如,高质量的施工可以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如裂缝、渗漏等,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4 促进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阶段,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精确的计算,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如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使用环保材料,设计能效高的设备系统等。在施工阶段,严格的质量管理可以确保这些设计得以准确实施。

对于绿色建筑,其寿命周期的能耗和环境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的质量。例如,高效的保温系统如果施工不当,可能会导致保温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增加能源消耗。因此,高质量的施工对于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至关重要。

3 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分析

3.1 施工前的设计审查与优化

在施工前,设计审查和优化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之一。设计审查是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的过程,包括是否满足客户需求,是否符合法规标准,是否有助于质量管理,是否可行等。

首先,设计审查需要考虑工程的可行性。这包括施工技术、材料供应、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例如,工程设计中所选用的施工技术是否在当前条件下实施得当,选用的建筑材料是否能得到充足的供应,工程所在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否被充分考虑等。如果发现设计中存在不可行的部分,需要及时进行优化。

其次,设计审查需要考虑工程的法规合规性。这包括建筑标准、环保规定、安全规定等。例如,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当前的建筑标准,是否满足环保规定中的要求,施工过程中是否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等。如果设计方案存在法规合规性的问题,也需要进行优化。

此外,设计审查还需要考虑工程的经济性。即,设计方案是否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成本。例如,设计中是否存在过度设计,是否有可能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节约材料和人工成本等。如果发现设计方案存在经济性的问题,也需要进行优化。

3.2 施工准备阶段的材料选购与验收

施工准备阶段的材料选购与验收也是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施工开始前,必须保证所有必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都已经准备就绪,并符合质量要求。

首先,材料的选购应基于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同时考虑到材料的性能、质量、成本和供应商的信誉等因素。每种材料的选择都应遵循性价比原则,既要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又要考虑到成本和时间因素。这需要施工团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准确评估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并做出最佳选择。

其次,材料验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验收工作应由专业的质量检查员负责,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认每批进场的材料都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验收过程中应认真记录,包括材料种类、规格、数量、供应商、验收结果等,以便于后续的质量管理和追溯。

3.3 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质量控制与监督

(1)现场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是关键。所有施工人员都应熟悉并遵守施工操作规程。这些规程是基于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制定的,旨在确保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其次,应有定期的质量检查和测试。通过对施工进度、使用的材料和完成的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避免问题的累积和扩大。

另外,设立质量责任制也是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每个施工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他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并对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

(2)施工现场监督

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是确保质量控制得以实施的关键环节。首先,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他们的职责是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监督人员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巡查,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人员的施工操作、使用的材料和设备的状态等。任何发现的问题都应立即纠正,并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改进。

3.4 竣工验收与质量问题整改

首先,验收团队会对建筑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地检查,包括结构、设备、装饰等,以确定它们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此外,验收团队也会检查项目的文档,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质量检验报告等,以确认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是否符合要求。其次,质量问题的整改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整改工作应由施工单位负责,按照整改计划进行。在整改过程中,应保持与验收团队的密切沟通,及时汇报整改进度和结果。在整改完成后,验收团队会再次进行检查,确认所有的问题都已得到解决。如果有任何问题未得到解决,需要继续进行整改,直到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为止[1]。

4 现代信息技术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4.1 GIS技术

(1)技术管理优势

GIS技术能够提供视觉化的工具,使管理人员能够在地理空间中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施工进程。例如,通过GIS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在地图上查看工程项目的位置、规模、进度等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调度。

GIS技术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分析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例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可以在GIS系统中定位这个问题,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如材料问题、施工方法问题、人员问题等,从而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2)技术管理实施策略

实施GIS技术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适合施工项目的GIS系统。这个系统需要包括工程项目的地理数据、设计数据、施工数据等,还需要有良好的用户界面,以便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操作。

然后,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GIS技术的培训,使他们熟悉GIS系统的操作,并了解如何利用GIS技术进行施工管理。培训内容可能包括GIS系统的基本操作、数据查询和分析方法、问题定位和整改方法等。

最后,需要将GIS技术融入到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施工计划中,可以使用GIS技术进行施工路径的规划;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GIS技术进行施工进度的跟踪;在质量管理中,可以使用GIS技术进行问题的定位和整改。

图1 GIS定位技术

4.2 BIM技术

(1)优势

首先,BIM技术可以创建高度详细的3D模型,使设计人员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评估设计方案,发现并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其次,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BIM技术可以用于施工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它可以模拟施工过程,帮助管理人员优化施工路径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施工效率。最后,BIM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施工信息,如材料的种类、数量、位置等,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精确的质量控制。此外,它还可以进行施工模拟,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

(2)管理实施

首先,需要创建工程项目的BIM模型。这个模型包括工程的所有元素,如地基、结构、设备等,以及他们的属性,如材料、尺寸、位置等。模型的创建需要专业的BIM软件和技术人员。然后,需要将BIM模型应用到施工管理中。例如,在设计阶段,可以用BIM模型评估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可以用BIM模型制定施工计划;在质量管理阶段,可以用BIM模型进行质量检查[2]。

图2 5GBIM智慧建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4.3 智能化监测管理系统

智能化监测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行业标准。这些系统运用先进的传感器、无线通信、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测和管理[3]。

首先,智能化监测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工程的各项指标,如结构稳定性、设备运行状态、环境条件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提前采取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这些系统可以实时跟踪施工进度,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优化施工计划,提高施工效率。此外,这些数据还可以为后期的工程维护提供参考[4]。

最后,智能化监测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施工管理的透明度。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实时共享,使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工程的当前状态,从而提高协作效率,减少误解和冲突[5]。

图3 智能化监测管理系统功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高质量的施工管理不仅需要明确的原则和有效的方法,还需要合理的路径和先进的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将更加科学、精细和智能,以满足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空间的期待。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