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尽美青岛革命事略考述

2024-03-04 06:01王华艳
百年潮 2024年1期
关键词:邓恩铭王尽美纱厂

王华艳

王尽美,原名瑞俊,字灼斋。1898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病逝。王尽美短暂的一生,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山东地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卓越贡献。1923年至1925年,王尽美多次来青岛,指导党团组织创建和促成国民会议运动及工人运动开展。近年来,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有关王尽美的研究成果已有百余篇。这些文章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观点,主要集中在三处:一是王尽美最早到青岛开展革命活动的时间;二是王尽美1925年到青岛的次数;三是王尽美是否参与领导了1925年青岛日商纱厂第一次同盟大罢工。鉴于此,笔者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综合利用原始档案文献、回忆文章等资料,对相关史实进行梳理,作出考述。

关于王尽美最早到青岛开展革命活动的时间,现已出版的党史书籍及发表的研究文章存有多种说法,其中两种说法比较普遍:一是1923年底,二是1925年1月初。从笔者目前掌握的档案资料来看,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最早记述王尽美来青岛开展工作的档案是1923年10月18日,邓恩铭关于青岛职校成立自治会等事致仲澥(即邓中夏)的一封信。

1922 年远东会议时王尽美(左二)与邓恩铭(左五)在宿舍时留影

1921年春,王尽美与邓恩铭发起建立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与邓恩铭代表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后,王尽美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斗争方向更加明确,他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工人运动上。同时,他把自己的名字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并作了一首题为《肇在造化—赠友人》的诗,以表自己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贫富阶级见疆场,

尽善尽美唯解放。

潍水泥沙统入海,

乔有麓下看沧桑。

同年9月,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该会由山东党组织直接领导,王尽美是主要负责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一个公开的学术组织,会址在济南贡院墙根街山东教育会里,门口挂着“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牌子,公开吸收会员。主要任务是组织会员读书,举行报告会。1922年1月,王尽美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组织成立中共济南地方支部并担任书记。9月,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担任北方部副主任兼秘书,不久被派到山海关、秦皇岛地区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3月,王尽美回到济南,全面主持山东党的工作。

1923年,邓恩铭受济南党组织派遣,到青岛开展创建党团组织的工作。其间,王尽美多次到青岛指导工作。同年10月18日,邓恩铭在给时任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邓中夏的信中说道:“尽美来青,共同努力接洽之结果(铁路机厂和港工已有组织),其成绩出乎意外,尽美已有信报告中局,兹不赘。”以这封信的内容为据,可以判断王尽美来青岛的时间应该早于1923年10月18日。

同年10月,团中央巡视员王振翼到山东检查指导工作。30日,王振翼在济南地方团组织召开的全体团员大会上指出,他的任务就是改组济南地方团组织,并到青岛组织青年团。11月,王振翼、王尽美先后来到青岛,和邓恩铭一起,多次召集进步青年座谈,筹备建立团组织。

11月11日,王振翼在给时任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刘仁静的信中说:“到青二日,今午缴〔邀〕十一人相谈一时余,弟略说了些中国经济政治现状,人民受痛苦的原因和情形,归结于我们应负促进社会进化之责,实行去组织民众做一番国民革命。”“谈的结果很好,决定在这一星期内,请他们再介绍些人谈话,并与到会的这些人在这星期内分开谈我们团体的纲领、组织等,谈的结果如很好,即于下星期正式组织成立,如不够二十人,即按章先组织支部。如足二十人,即成立地方团。”

同月18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成立。19日,邓恩铭在关于青岛团支部成立情况及增寄刊物事致刘仁静的信中写道:“此地情形已由振兄(注:王振翼)详报,兹不赘。今将此地S.Y.组织情形报告如左:此间经两月之联络,得同志十二人。自振兄到后,连开谈话会三次,于最后(十八)一次将S.Y.组织成立。”由于团员人数仅12人,团章规定20人以上才可以成立地方团,所以名称定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

同月23日前,王尽美再次来到青岛。这次来的主要任务是对青岛党团工作及开展工人运动进行具体指导。此结论的依据来源于时任团济南地委委员长贾乃甫于1923年11月23日致刘仁静、林育南的信,及王振翼于1923年11月26日致刘仁静、恽代英、邓中夏的信。

贾乃甫于23日向刘仁静、林育南报告填报济南地方团员调查表有关事宜时提到:“今日振翼由青回济,我与彼商议,彼言可替且将本埠的填完,寄交中央,外埠的以后再说。”王振翼回到济南后于26日写信向团中央刘仁静、恽代英、邓中夏报告在山东巡视工作情况。他在信中说:“弟在青曾与职校八九位学生有次序的谈话五次,到四方与胶济大厂会长郭谈话一次,与台东镇港务局工友十数位谈话一次,与青岛车站水机領班王东生(民党)谈话一次,与胶澳盐户十余位盐民和农民谈话一次,还有些别的人等谈话。每次至少有一个钟头,结果都很好。这些工人暂不能提及S.Y.。赶我临行时尽美兄已去青,嘱他接头。”由此可知,王振翼于11月23日回到济南,离开青岛时王尽美已到青岛,并进行了工作交接。此后,王尽美和邓恩铭共同介绍公立青岛国民小学教员、国民党员延伯真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青岛党组织建立后发展的第一名党员。

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关于1925年王尽美到青岛领导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情况的记述基本是一致的,存在争议的是王尽美1925年到青岛的次数,有四次和五次两种说法。

通过召开国民会议来解决中国政治问题的主张最早由中共中央提出。这一政治主张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响应,发展成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运动。

1924年10月,具有进步思想的冯玉祥发动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电邀孙中山赴京,“共商国是”。孙中山接受邀请并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对内推翻军阀统治,召开国民会议,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两大政治主张。为支持孙中山北上,中共中央发出通告,要求各地组织国民会议促成会,开展广泛的政治宣传,配合孙中山北上。

12月下旬,王尽美等在天津拜见了孙中山,被孙中山委任为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负责在山东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1925年1月3日,时任团青州特别支部书记的王元昌在致团中央信中写道:“中山派尽美赴青岛宣传国民会议,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到此(青州—笔者注),共住四日,至元月二日赴青岛。”由此可判断王尽美1925年首次来青岛的时间是1月2日。不久,王尽美不顾舟车劳顿,又返回济南,出席有关国民会议促成运动的大会。1月10日,团济南地委秘书李耘生在致团中央《关于地委会变动及国民会议促成会活动等情形的报告》中写道:“此地自去年十二月十五日以后,即分派各同志实际进行,一方面联络已成立之各团体及我们所组织的团体,一方面督促民校党部积极进行。自孙总理所派之宣传专员到济后,更召集各界談话,宣传国民会议之意义及重要,于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在省教育会开会,由尽美同志演说国民会议之意义及其与各界人民的关系”。“五日在省教育会开会,通过简章。七日选举委员,通过宣言,正式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在山东国民会议促成会成立会上,当即开票,选出王乐平、范予遂、王尽美、郑子瑜、丁君羊、王翔千等21人为委员。

此后,王尽美抱病奔走于胶济铁路沿线,以推动潍坊、青岛、淄博等地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

王尽美再次来到青岛后,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住在位于市中心天津路59号的“连升栈”。在青岛党组织负责人邓恩铭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鲁佛民等人的协助下,广泛开展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宣传,并在李村路神洲大药房内设立了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处。11日,他在《大青岛报》上登载《王尽美启事》:“敝人此次来青,因无适当住处,致与各界接洽诸多不便,殊深抱歉。现与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处商妥,每日下午二时至五时,假李村路二十九号神洲大药房内三层楼上该会会所招待各界。如有以国民会议事见询者,请届时驾临为盼!”启事发表后,筹备处按照规定时间,接待各界人士,解答召开国民会议的有关问题。各界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前往者“络绎不绝”。随后,经青岛国共两党出面组织,胶澳教职员联合会、新学生社、女界联合会、少年学会、女权运动大同盟、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非基督教大同盟等7个团体联合发表了《致青岛各公团函》,倡议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

1月17日,中共青岛组织和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在胶澳教职员联合事务所内举行会议,成立了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到会37个团体,300余人。在会上,王尽美就召开国民会议的意义进行了演讲,国民党市党部刘次箫发表讲话。会后,王尽美先后在中国大舞台电影馆、胶澳中学召开会议,宣讲国民会议促成会的意义,号召全市各界联合起来,推翻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昌盛的新中国。此时的王尽美肺病已十分严重,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声音洪亮,感染力强。几十年后,鲁佛民的小儿子、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省副省长的余修(原名鲁广益)回忆说:“1925年,正是海岛上春寒料峭的时候,青岛中山路南头一座名叫‘福禄寿’的剧场里,坐满了工商学各界人士。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有一位身躯颀长的青年人,快步走上讲台。他年约二十七八岁,穿一身灰布长袍,笔挺地站在讲台上,用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全场听众兴奋的面孔。而他自己脸上也是充满激昂的表情。等欢迎的掌声落下来,便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演。这位讲演者就是王尽美。”“他对时局的分析精辟深透,他的革命立场鲜明而坚定。”1925年春节临近,王尽美返回济南,继续参与开展“非基督教周”活动。

王尽美十分重视青岛工人运动的开展。1925年,在他与青岛党组织的领导下,青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关于王尽美领导开展青岛工人运动的表述存在争议的是,他是否参与领导了1925年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大罢工。为了考证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档案资料及研究成果,其中1925年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的多位当事人在回忆中都曾讲过王尽美参与领导了此次同盟大罢工。

王尽美于1923年10月来到青岛后,首先对四方机厂工人运动进行具体指导,并与邓恩铭一起,领导了该厂的工人运动。四方机厂是青岛当时最大的综合性机械厂,有工人1520余名。铁工郭恒祥与进步工人张吉祥、郭学濂等人将厂内的鲁班会、老君会、油匠会等小团体联合在一起,于1923年1月成立圣诞会,有数百名技工参加,郭恒祥被选为会长。1923年4月,中共北方区委派王荷波来青岛,着手改造圣诞会,对圣诞会领导人进行革命启蒙教育,同时广泛招收会员,会员很快发展到1000余人。邓恩铭来青岛后与郭恒祥等人建立联系,在他和王尽美等人的帮助教育下,郭恒祥及其他进步工人的觉悟不断提高,真诚地接受了党的领导,圣诞会也成为党在青岛培育起来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四方机厂圣诞会带领工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924年3月18日,邓恩铭在关于青岛工运工作等问题致刘仁静的信中说:“美(王尽美)章(王用章)都到青,后日四方大会,会后即与郭(郭恒祥)会商青岛一切进行事务”。同年3月24日邓恩铭在关于四方工潮情形致刘仁静信中,再次提到王尽美与其指导四方机厂工人斗争的情况。

此间近发生一事件,即四方工潮,情形屡志胶澳日报,想已见了。兹将情形报告,并我们(尽美在此)应付方法详述于下:

四方照例在二月十五日敬神演戏,今年即事先预备一切,路局不表示态度,警厅则极力阻止……当此事起,我们即每日不离该会,该会以铁总关系亦遇事相商。我们对此事不主张因此小事与路局冲突。……我们以为,此事总以和平对待为妙,因四方为青岛最得力之工会,实有举足重轻之势,在此时各部(水电)尚未组织之际,一旦被敌方征服,则进行上必异常困难。故我们以为该四人无论能否回去,决不激烈抵抗,俟实力充足再说。这四位工友亦颇明此意,均愿忍耐时日,作秘密活动。再,四方事件如路局坚持不允,他们拟以“怠工”抵制,你们以为然否?美有信报告铁总,但特立未复。请转告C中央速来示。美还没有信与C。(C指中国共产党—笔者注)

1925年2月8日,胶济铁路管理局发生了山东地方势力派和江浙派争夺局长职位的内讧,导致全线员工大罢工。青岛党组织因势利导,发动四方机厂工人参加了此次大罢工。据当时参加罢工的工运骨干傅书堂、丁菊畦(后叛变)回忆:“青岛党组织分析研究后,认为参加这一斗争于工人有利,决定派傅书堂、丁菊畦等人和路局的山东帮派谈判。我们提出了几个条件作为参与他们斗争的交换条件。他们提出的口号是‘鲁人治理’,我们认为这种提法不合适,他们则认为我们提的条件不合适,认为工人只看重钱,因此谈判没有结果。我们将谈判的情况向邓恩铭(此时住泰山路,是日本人居住区)作了汇报。时值王尽美来青宣传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的意义,也在邓恩铭处,一起听了汇报。邓、王二人看到工人有些情绪不高,就鼓励说:谈判决裂更显出工人的力量大,不要小看了自己的力量,此次罢工成功对我们有好处,搞不好就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由此可判断王尽美第三次回到青岛的时间,应大约在1925年春节过后1月底至2月初之间。

四方机厂大罢工坚持到第九天时,路局终于答应了工人提出的部分条件,工人罷工取得胜利。2月中下旬,王尽美离开青岛,到淄博指导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及工人运动。通过与博山县商会及国民党博山县党部等人商谈,王尽美在博山县商会设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处”,张贴《启事》。王尽美等与各界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广泛接触、洽谈,商讨有关国民会议促成会事宜。在此期间,王尽美还深入淄博矿区,考察工人劳动和生活状况。

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青岛其他行业的工人斗争。据1925年4月15日《申报》报道:“日商大康纱厂因工人组织工会,禁止偶语,并按名搜查,拘三名拷问。工人非常愤慨,仍将工会组成,画押盟誓,发函泣告书。大康、隆兴、银月、钟渊各纱厂工人万余,均拟要求加薪,以罢工作后盾。”4月19日深夜,大康纱厂工人首举罢工义旗。据1925年4月27日《晨报》记载:“青岛二十五日电:日商纺纱厂罢工形势,自昨日起愈形扩大,又有那盖(Nagai)兴隆(Hinlun)公司等之工人七千人加入罢工,统计本埠之罢工人数已至一万人云。”在工人的不懈斗争下,日本厂主被迫签订9项复工协议,坚持22天的日商纱厂第一次同盟大罢工取得完全胜利。1925年5月11日,时任胶澳商埠警察厅厅长的陈韬在致国民党山东省议会副议长陈鸾的书函中写道:“承询此间工潮一节,奉托远庇,已于日昨圆满解决,照常上工矣。”

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大罢工,从事前的宣传教育,酝酿发动,到罢工中的领导指挥,都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的。罢工开始前,邓恩铭为工人起草了《大康纱厂全体工人泣告书》,领导大康纱厂工人成立罢工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组织、秘书、宣传、交际、会计、庶务、交通等各股以及纠察队、演讲团、下层军警接待委员会等。罢工开始后,中共山东地委立即从青州等地选调王蔚明等几十名共青团员、学运骨干来青岛帮助工作,地委主要成员也都赶赴青岛,以加强罢工的领导。据王蔚明回忆:“那时,王尽美也在青岛,他的肺病已很严重,他住在山东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党为了他的健康,已经不让他参加工作了。但他关心革命事业,有时仍然偷偷跑出来了解罢工情况。有一个夜晚,他来到青岛总工会约我出来找了个背静的地方,谈过意义重大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罢工的意义’。他说:‘工人罢工是为了争取改善经济生活和政治待遇。但在工人阶级夺得政权以前,罢工总是要失败的,即便厂主已经答应了条件,也随时可以再收回去,资本家是不讲信义的。我们正是要在这样的斗争中提高工人的觉悟,训练革命队伍,最后发动夺取政权的战斗。’”时任《青岛公民报》编辑段子涵后来也回忆:“有一天,我到四方纱厂了解消息,在路上遇见王尽美同志,一起到四方纱厂宿舍见到李慰农、傅书堂、伦克忠和其他四、五位同志。王尽美对他们几位说:段先生是我最好的朋友,很忠实,有什么消息,可以给段先生说,公民报很支持咱们工人弟兄们,我们很感谢。随后,大家又谈了些厂方对工人的态度,又给了我几个材料,即同王尽美同志回市里,傅书堂、李慰农也跟着来了。”“罢工十余日,仍没有解决希望。日资本家不但不接受工人要求,反而变本加厉,宣布纱厂停工,锁闭车间,赶走工人,使工人生活更无保障。共产党同志们工作更加紧张,领导工人向各界呼吁,公民报发表言论,要求各界救助工人的生活。有一天,王尽美同志来对我说,他要到上海去,对工人方面让我多帮忙,会有代表常来和我联系。还说:要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媚外资产阶级作无情的斗争,不达目的不止。王尽美去后,傅书堂、李慰农、伦克忠常领导工人代表在我编辑室开会,研究对策。”根据以上当事人的回忆,可分析这是王尽美1925年第四次来青岛,这次来青岛的主要任务是参与指导开展1925年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大罢工。

根据以上对王尽美在青岛革命活动的梳理和辨析,就文章开头提出的差异化叙述问题作出合理推论或判断。王尽美最早来青岛开展工作的时间早于1923年10月18日,至于具体日期有待进一步查证和研究。关于王尽美1925年来往青岛的次数之所以出现四次与五次的不同说法,是因为有的研究者以王尽美在《大青岛报》刊登启事的时间为根据,误认为王尽美1925年最早来青岛开展国民会议促成运动的时间是1925年1月11日前后。随着对时任团青州特别支部书记王元昌于1925年1月3日《关于团青州特别支部寒假工作及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事致团中央信》,及时任团济南地委秘书李耘生于1月10日致团中央《关于地委会变动及国民会议促成会活动等情形的报告》内容的发现与研究,可以推断王尽美1925年首次来青岛的日期是1月2日,不久又离开青岛赴济南参加1月5日在省教育会召开的国民会议促成会成立大会,7日参加完选举委员会委员会议后,再赴青岛。如此,11日前王尽美是两度来青岛开展工作。学者对王尽美此后来青岛开展革命活动的记述基本一致,由此可推论王尽美1925年来往青岛的次数至少五次。

在查证王尽美有无参与领导1925年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大罢工时,笔者尽可能地征集档案文献资料,以求将回忆录与档案资料联系起来,深化对王尽美与1925年青岛工人运动的研究。比较遗憾的是,只搜集到王进仁及上述当事人对其的回忆资料,未查到有关档案文献资料的记载。因此,笔者只能根据当事人的上述回忆得出这样的结论:1925年4月,王尽美不顾病痛的折磨,参加了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大罢工的领导工作。此后,王尽美因肺病加重,回到故乡莒县北杏村养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王尽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又回到了青岛这个他曾工作战斗过的地方。7月,王尽美的病情急剧恶化。在家人与党组织的安排下,王尽美进入青岛病院(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市南院区)治疗,青岛党组织派党员陈文其帮助照顾。据陈文其后来回忆:王尽美在生命垂危之时,仍念念不忘党的工作。临终前,王尽美委托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笔录了他口授的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责任编辑 王兵)

猜你喜欢
邓恩铭王尽美纱厂
写给母亲的诀别诗
封入土墙的照片
华商纱厂经营困境及对策——以大生纺织公司为例(1922—1925)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以厚生纱厂招工事件为例
印象邓恩铭(外一篇)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邓恩铭 不惜惟我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