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圈盐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

2024-03-05 00:56林浴坤何文静黄漫为林建峰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风症状疗效

林浴坤,何文静,黄漫为,林建峰

(1.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莆田 351100;2.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19)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由于患者活动受限、排便姿势改变等因素导致的以排便周期延长,或便质干硬难以排出体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研究显示有30%~60%的中风患者发病后会发生便秘[2]。便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提高患者脑血管疾病复发概率[3-4]。临床上对中风后便秘主要是对症处理[5]。一项艾灸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艾灸干预便秘的疗效显著[6]。竹圈盐灸是一种传统医疗特色技术(专利号:ZL201220113548.3),本研究基于中医学相关理论,运用竹圈盐灸干预中风后便秘患者,并与常用西药乳果糖口服溶液进行疗效对照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2021 年10 月至2022年10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中风后便秘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病程及排便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 别n女试验组对照组30 30性别(例)男16 18 14 12年龄(岁)69.50±6.95 70.97±6.97卒中病程(月)9.70±2.09 10.17±2.45排便次数(次/周)2.13±0.18 1.97±0.35

1.2 诊断标准 中风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39中的“中风”诊断标准:①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为主症。②发病急骤,病情呈渐进性发展。患者发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因恼怒、劳累、酗酒、受寒等诱发,且具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及肥甘厚味等中风好发因素。③排除痫病、厥证、痉病等疾病。便秘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18中的便秘诊断标准:排便次数减少,2 d 以上一次,粪便干燥坚硬;严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医中风、便秘诊断标准;②年龄40~85 岁,性别不限;③中风病程1~15 个月;④生命体征平稳,未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变、内分泌代谢疾病者;⑤同意接受本课题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结肠器质性病变,如炎症性肠病、肿瘤、肠结核等肠道疾病患者;②既往有消化道手术病史患者;③智力障碍或意识不清患者;④中风前患有习惯性便秘的患者;⑤服用其它影响排便药物的患者;⑥本研究施灸部位局部皮肤破损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中风基础治疗主要包含控制血压、抗血小板及抗凝(脑梗死患者)、控制血糖等。嘱患者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禁食辛辣食物,增加饮水量,另适当运动。

2.2 对照组 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丹东康复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90057,规格:10 ml∶5 g)治疗,每次1袋,每日服用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如出现腹泻、呕吐不止及电解质紊乱、昏迷等药物不良反应,应予立即停药,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2.3 试验组 采用竹圈盐灸治疗。(1)竹圈制作:选取直径约8 cm的无裂缝毛竹锯成竹圈段(长约4 cm),置于100 ℃沸水消毒后晾干,用弹力绳将2 层纱布固定在竹圈一端作为底部。底层将25 g 食用盐平铺于纱布上方,上层采用艾绒(20 g)压实。将艾绒顶端撮成尖状以便点燃,燃烧10 min 后待热量传导至食盐,便可放置于施灸部位进行治疗。(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将点燃的竹圈置于天枢穴,注意竹圈需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中间不留缝隙。如患者皮肤不能耐受,可来回挪动竹圈进行熨灸。当艾绒燃烧至食盐时,会发出“劈啪”声响,偶有火星蹦出,可用不易燃纸片加盖避免火星烫伤皮肤,盐灸时注意患者腹部保暖,避免受寒。每次盐灸治疗30 min,竹圈可重复使用。施灸期间患者若发生头晕、呼吸不畅,或皮肤出现化脓、溃破或过敏等不良反应,予立即停止操作并汇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8]。上述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 周。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9]拟订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指粪便次数和粪便性状均无异常,无其他不适症状;显效:排便的次数和粪便的性状有显著改善或接近正常,无其他不适症状;有效:间隔一天排便,粪便的性状改善,其他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便秘及其他所有症状均无改善。

3.2 观察指标

3.2.1 便秘症状评分 参照《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0]的便秘症状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评估内容包括6 项: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率和腹胀,每项分值为0~3 分,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3.2.2 完全自主排便次数 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omplete 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CSBMs),指患者不借助任何措施,每周自发排出大便的次数[11]。分别于两组患者干预4 周结束后一周(入组第5 周)随访记录完全自主排便次数,并统计入组第5 周CSBMs>3、CSBMs>5 的患者例数。

3.2.3 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 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包括躯体情况、心理社会适应情况、担心和焦虑情况、满意度四个方面,共有28道评估题目,每道题目分为五个等级,分数值和生活质量成反比。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3.2.4 安全性指标 在干预期间,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清肝肾功能指标,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3.4.1 两组疗效比较 在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有1 例患者因出院后出国脱落,试验组有2 例患者因就诊不便脱落。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2.76%,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排便费力评分及下坠、不尽、腹胀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其他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n试验组28对照组29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排便费力2.75±0.44 1.29±0.47①②2.72±0.46 2.06±0.81①粪便性状2.75±0.44 1.20±0.42①2.71±0.46 1.40±0.52①排便时间2.82±0.42 1.29±0.49①2.66±0.54 1.38±0.50①下坠、不尽、胀感2.84±0.40 1.17±0.39①②2.73±0.48 1.76±0.61①排便频率2.21±0.57 1.56±0.50①2.20±0.60 1.62±0.49①腹胀2.79±0.41 1.11±0.32①②2.80±0.40 1.52±0.51①

3.4.3 两组患者治疗后完全自主排便次数随访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于入组第5 周随访CSBMs,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BMs>3的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CSBMs>5的例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入组第5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情况比较

3.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QOL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PAC-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心理社会不适、担心和焦虑、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 (分,±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n试验组28对照组29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躯体不适6.50±0.70 2.39±0.69①6.52±0.69 2.54±0.71①心理社会不适11.46±0.79 5.71±0.54①②11.31±0.66 5.96±0.65①担心和焦虑34.25±1.27 12.54±1.48①②33.83±1.51 16.76±1.41①满意度12.64±0.73 4.89±1.26①②12.59±0.73 7.28±0.96①

3.4.5 安全性分析 在干预期间,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4 讨 论

中风后便秘在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12],《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卒中患者阴阳失去平衡,气血逆乱而上扰清窍,会导致肠道失养。另一方面,《素问·举痛论》指出:“思则气结。”说明情志变化会影响气机的运行,从而导致便秘。卒中患者喜静恶动,加之情绪消沉,气机不畅,会加重气滞,大肠传导受阻而秘结不通,宿恭不下则导致便秘[13]。如果不及时干预中风后便秘,宿便日久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也会影响口服药物的肠道吸收,毒素堆积在体内,加重机体代谢负担。

灸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效果得到临床认可[14]。盐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是一种将盐铺于患者皮肤上,再将艾炷置于盐上进行艾灸的治疗方法。《本草纲目拾遗》曰:“盐能调和脏腑,消宿物,令人壮健。”莆田地区居民运用“炒盐米”治疗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普通盐灸是将热盐直接放在皮肤上,不能随意移动,而本研究采用改良版的特色竹圈盐灸干预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可根据治疗需要移动和调整竹圈位置,治疗范围相对更大,可在整个腹部、背部或关节处施灸,可操作性加强。另外,普通盐灸直接接触皮肤,容易因为温度过高或放置不当导致皮肤烫伤,而竹圈盐灸可通过移动和调整竹圈位置,有效避免烫伤等不良事件,提高了治疗安全性。盐具有渗透功能,热盐的煴热作用对人体腧穴存在良性刺激,用盐作为艾绒与天枢穴的中介,燃烧的艾绒所产生的温热药效通过盐渗透并直达肌肤深层,通过天枢穴传至病灶。艾绒与盐,一火一水,水火既济,在盐灸过程中,火力温和,患者盐灸期间无灼痛感,皮肤不易出现化脓或瘢痕等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高。

乳果糖在肠道中不会被吸收,可吸附肠道内的水分变成胶状物质,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体外,常用于治疗便秘[15-16]。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4周后,竹圈盐灸、口服乳果糖溶液治疗中风后便秘均具有一定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竹圈盐灸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竹圈盐灸在缓解患者排便费力及下坠、不尽、胀感方面较口服乳果糖溶液效果更显著(P<0.05),与类似文献研究报道结果一致[9]。古代医家提出:“既半身不遂之后……如何有气到下部,推大恭下行?”“中脏者病在里……二便闭。”中风后便秘的病机为气血升降失常,临床表现为便秘,反之便秘也会加重气血的阻塞不通,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有研究[17]报道,针灸相关腧穴可刺激神经通路来调节胃肠功能,便秘病位在大肠,对胃经之天枢穴进行刺激可起到疏理中焦、行气消滞的疗效。在本研究中,竹圈盐灸通过对天枢穴位产生持续的热力药效刺激,能调畅气机,有利于改善患者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腹胀的症状。CSBMs 是临床诊断便秘的重要条件之一[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入组后第5 周CSBMs>5 的患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竹圈盐灸能改善患者CSBMs。

肠自主神经与中枢神经存在交互作用,脑部功能和便秘的发生有密切联系[13]。中风患者常合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生活质量降低[2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PAC-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患者在心理社会不适、担心和焦虑、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竹圈盐灸能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试验组患者便秘症状与心理状态都有所改善,提高了生活满意度。但本研究也存在着一定局限,如:①本研究病例来源于同一家三甲医院,且样本量偏小,可靠性有待提高。②本研究观察指标主要根据患者症状进行主观评价,评价结果有可能受到霍桑效应的影响。③本研究疗程结束后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完善研究设计,如多中心试验、加大样本量、引入客观指标及延长随访时间等,以更科学严谨地评价竹圈盐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中风症状疗效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