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分析

2024-03-07 05:35周玉韬
技术与市场 2024年2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制造业贸易

柴 利,周玉韬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0 引言

自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紧密。中国是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国,2021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总额达31 455.33亿美元,其中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总额为4 304.86亿美元,占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总额的13.69%(据UN comtrade数据库2021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数据),可见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重要贸易对象,并且从2020年开始东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疫情严重冲击全球贸易活动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额的逆势增长为双方经济逐步恢复营造了“缓冲区”和“保护层”[1]。此外,东盟国家位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位置,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因此,进一步开拓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市场,提升双方制造业产品贸易效率,挖掘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市场潜力,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产品贸易总额,促进双边构建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利用2005—2021年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探究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的状况,探寻阻碍双方制造业产品贸易发展的因素和解决办法,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提供相关建议。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由于制造业产品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纷纷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和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关于中国制造业产品贸易的研究,程广斌 等[2]利用随机前沿出口引力模型,选取了铁路运送量、航空运送量、货币自由度等影响因素,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的效率、潜力和影响因素。王文静 等[3]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影响中国与RCEP成员国制造业产品贸易的因素和贸易潜力。田祖海 等[4]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因素。

关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贸易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研究。李钰琴 等[5]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于提升中国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伙伴的制造业出口具有促进效应,且这种促进效应会随着双方的贸易交流以及相关贸易协定、政策的出台逐步扩大。郑琳 等[6]利用 RCA 指数对中国和东盟5国制造业分行业的贸易竞争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发现中国和东盟5国在在机械及运输设备方面竞争性最突出。张彬[7]通过分析中国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对东盟国家出口密集度、互补关系等状况,发现中国中等技术制造业对东盟出口密集度和互补性更强,其次是低技术制造业。张彦[8]通过RCA指数对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进行计算以后发现,中国和东盟制造业优势产业之间具有较强的层次互补性。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中国与欧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国家制造业产品贸易的研究较为成熟,但是关于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贸易的研究较少。并且在关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贸易的研究中更多使用指数分析法,而较少使用计量模型分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RCEP自贸区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将越紧密。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现状如何?中国对东盟出口制造业产品还有多大的潜力有待开发?应该采取哪种措施来提高贸易效率?探究上述问题对促进制造业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模型构建

2.1 经验模型的设定

2.1.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设定

一般来说,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种。本文将短时间内不易改变的自然变量,引入随机前沿部分;将一定时期内可以改变的人为因素引入贸易非效率模型中进行分析。由此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设定为:

lnYijt=β0+β1lnPit+β2lnPjt+β3lnPit+β4lnPjt+β5lnDij+β6Bij+vijt-uijt

(1)

式中:uijt为贸易非效率项,vijt为随机干扰因素。

表1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变量选择和解释,以及对符号的预期。

表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变量解释及符号预期阐述

2.1.2 贸易非效率模型的设定

为分析影响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非效率因素,本文采用“一步法”建立了非效率模型。非效率模型的指标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程度、贸易环境和便利化水平、与制造业产品贸易密切相关方面选取。最终贸易非效率模型设定为:

uijt=α0+α1Fijt+α2Tjt+α3lnSjt+α4Zjt+α5Wjt+α6Njt+α7Ijt+α8lnAijt+α9lnMjt

(2)

表2为贸易非效率模型的变量选择说明。

表2 贸易非效率模型变量解释及符号预期阐述

2.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额(Y)来自 UN Comtrade数据库。模型中使用的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人均GDP(G)、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人口规模(P)、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W)、所有产品加权平均适用关税(T)、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M)和互联网普及率(I)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国家之间的距离(D)和两国是否接壤(B)数据来自CEPII数据库,自由贸易协定(F)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自由贸易区服务网。政治稳定程度(Z)数据来自WGI数据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N)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程度(S)数据来自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价值链贸易参与度指数(A)数据来自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数据库。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模型适用性检验

本文使用Frontier 4.1软件对设定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检验模型适用性部分,通过似然比检验法(LR检验)依次对贸易非效率项和贸易效率时变性进行验证,其原假设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被拒绝。因此,存在贸易非效率项,贸易效率具有时变性(见表3)。

表3 模型适用性检验结果

3.2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本文分别进行了时不变模型和时变模型的估计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γ表示非效率项占随机扰动项的比重,在时不变和时变模型中,γ的值分别为0.97和0.79,且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中国制造业产品对东盟成员国实际出口额与潜在最大出口额的差距主要是受到贸易非效率因素影响。时变模型中的η为0.04,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贸易非效率项会随时间变化,证实了时变模型的准确性。

表4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估计结果

对时变模型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可得:中国人均GDP(Git)和东盟国家人均GDP(Gjt)的系数为正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这说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与预期相符。中国人均GDP的系数为3.33,而东盟国家人均GDP的系数为0.78,可见中国人均GDP的影响系数弹性要大于东盟国家人均GDP,即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更能促进中国对东盟制造业产品出口。

中国人口规模(Pit)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对制造业产品出口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预期相符。庞大的人口规模将会对制造业产品产生大量需求,消耗更多的制造业产品国内产值,因此,将对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产生负作用。

东盟国家人口规模(Pjt)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有着显著的带动作用,与预期相符。这说明随着东盟国家人口增加,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也将增大,从而更多地从中国进口制造业产品。

两国之间地理距离(Dij)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与制造业产品出口额负相关,东盟国家与中国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也就越不利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

3.3 贸易非效率模型回归结果

本文运用“一步法”对出口非效率模型进行估计,模型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γ值为0.93,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更加说明了非效率项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

表5 贸易非效率模型的估计结果

3.3.1 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程度方面

东盟成员国是否和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Fijt)的系数为-0.4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有促进作用,东盟国家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后,都将降低本国的贸易壁垒,从而促进双方之间的制造业产品贸易,符合预期。

所有产品加权平均适用关税(Tjt)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程度(Sjt)的系数为负,但是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减少双方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从而导致这2个因素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

3.3.2 在贸易环境和便利化水平方面

政治稳定程度(Zjt)的系数为0.42,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阻碍了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与预期不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政治较为稳定的东盟国家能够提供较为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导致中国制造业产品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进口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占GDP的百分比(Wjt)的系数为-0.13,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是促进中国出口制造业产品的因素,外国直接投资是企业重要的外来资金,能够帮助企业获得除银行贷款以外的更多资金,从而缓解企业的资金紧张,帮助企业购买更多制造业产品,符合预期。

交通基础设施水平(Njt)的系数为0.11,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与预期不符,参考陈雨生 等[9]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越完善,东盟国家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制造业产品也将增多,中国制造业产品在东盟国家的市场份额将受到其他国家制造业产品的威胁,从而不利于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

互联网普及率(Ijt)的系数为-0.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预期相符,发达的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了信息的流动速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减少了交易成本,使得跨国贸易活动的进行更加方便快捷,从而促进了中国对东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

3.3.3 在与制造业产品贸易密切相关的指标中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Mjt)的系数为-0.8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东盟国内制造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东盟大部分国家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要制造业产业,因此加工制造业发展越快,东盟国家就需要从中国进口更多零部件或生产投入品进行加工贸易,从而增加了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需求。

全球价值链贸易参与度指数(Aijt)的系数为-0.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对东盟国家全球价值链的贸易参与度越高,越能促进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大量中国制造业企业也纷纷在东盟投资建厂,使得中国进一步嵌入到东盟国家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从而东盟国家的制造业产业也更加依赖从中国进口零部件或生产投入品,增加了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进口需求。

3.4 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分析

从中国对东盟各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平均贸易效率见图1,从中发现,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效率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借鉴赵金鑫 等[10]研究,根据不同区间的贸易效率来划分4种市场类型,即冰山型(0,0.3]、发展型(0.3,0.6]、扩张型(0.6,0.9]和饱和型(0.9,1.0]。对新加坡的出口平均贸易效率达到了0.93,说明中国对新加坡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已经接近饱和,两者之间的贸易阻碍因素较少,贸易合作程度也比较高。属于发展型市场的有马来西亚、越南和柬埔寨,说明中国对这些国家初步建立了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基础,但出口效率相对较低,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产品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属于冰山型市场的有泰国、菲律宾、文莱等6个国家,说明中国没有对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市场进行有效的开发,对其出口贸易仍存在较大的贸易阻碍因素,但也说明有更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开发。

图1 2005—2021年中国对东盟各成员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平均贸易效率

3.5 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分析

本文以2021年为例,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业产品贸易潜力值。其中,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潜力值最大,文莱的贸易潜力值最小(见表6)。

表6 2021年东盟各国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拓展空间 单位:亿美元

从贸易潜力值来看,越南、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潜力值都大于1 000亿美元,远大于其他东盟国家。尤其是印度尼西亚,虽然其贸易潜力值最大,达到了2 141.93亿美元,但中国对其贸易效率却只有0.26,因此,应更加重视与印尼的贸易发展,尽量减少贸易阻力,加大对制造业产品贸易潜力的挖掘力度。贸易潜力值最低的3个国家是柬埔寨、文莱和老挝,其中柬埔寨的贸易潜力值虽然低,只有134.86亿美元,但其贸易效率却达到了0.81,这是由于柬埔寨的经济规模较小,即使完全挖掘其贸易潜力,所带来的制造业产品贸易额仍相对较小。

4 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的建议。

1)加大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力度,促进东盟制造业产业发展。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增加值、外国投资净流入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是促进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显著因素。因此,中国应加大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力度,促进其制造业产业发展,鼓励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东盟投资建厂,将东盟本土企业纳入以中国企业主导的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在当地发展与中国制造业相配套的产业。例如可以利用东盟国家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此,帮助东盟国家成为区域产品供应商。从东盟出口的产品可以刺激中国的内需市场,并且也带动了东盟国家的贸易出口,契合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理念。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中,进一步对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做出了部署,也为外贸企业在东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构建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提供了政策支持。

2)稳步推进自贸区建设,实现贸易双方合作共赢。在贸易非效率模型中,自由贸易协定是促进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显著因素,非关税壁垒的削减程度同样具有促进作用,而平均关税水平阻碍了制造业产品贸易。因此,中国应进一步提升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自贸协定水平,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持续简化物流管理和结算方面的手续,出台有效的贸易促进政策,合理减少贸易管制,使自贸区内的贸易合作更加高效,国际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更加频繁。同时,加强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上的合作,发挥双方资源上的互补优势,不断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3)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优化产品贸易结构。当前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中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较多,而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存在着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中也更多的是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缺乏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也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就导致中国出口的制造业产品很难满足部分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所以中国应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在更好地满足原有合作伙伴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开拓高端制造业产品市场。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制造业贸易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贸易统计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