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相信这届年轻人

2024-03-08 07:51应琛
党员文摘 2024年3期
关键词:建业省钱扎克

应琛

如果按照传统的视角去打量这届年轻人,他们好像真有些“捉摸不透”。

“他们到底行不行?”成了盘踞在長辈们心中的问题,也是摆在年轻人面前的时代之问。

在找工作,也在找寻自我

天津小伙扎克杨(网名)因“到上海求职,在公园搭帐篷过夜”冲上同城热搜。

一米八左右的个头,一身干净的卫衣穿搭,微卷的头发上架着装饰性的墨镜,甚至还喷了香水。扎克杨自嘲是个“精致的流浪汉”。

1996年出生的扎克杨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一直过着随性自由的生活。

“爸妈,我明天就去上海找工作了。”2023年9月下旬,扎克杨突然向家里人宣布这一决定后,便自驾到了上海。

扎克杨回忆说,他先后住过杨浦、虹口的青年旅舍,一边网上投简历,一边开着车在上海到处看看。

“上海挺好,我喜欢。”但扎克杨找工作却不太顺利,他第一次算起账来——青旅住宿一晚是60元至80元,再加上三餐的费用,开销有点大。

雪上加霜的是,当他身上只剩几百元现金的时候,又因交通违法被罚了200元。那一刻,扎克杨的泪水夺眶而出,人生第一次嚎啕大哭。“我怎么就活成了这样?”情绪发泄之后,扎克杨开始思考更省钱的方法。车里的露营装备给了他灵感。“不行就住帐篷呗。”他在网上搜到上海一个可以免费停车的公园,发现可以供房车停放,他当即驱车前往。

同样出于省钱的目的,扎克杨的一日三餐也是自己做饭解决,好在他以前露营时练就了一些厨艺。吃饭解决了,每天的洗漱和用电,也难不倒“露营人”。“我会去周围的商场给充电宝补电,或者是出门的时候用车载充电。洗澡就更简单了,烧点热水,在厕所或帐篷里洗一洗就行了。”扎克杨说,从一开始的单纯省钱,慢慢变成有点享受这样久违的“松弛感”。

扎克杨把自己的“流浪经历”发到社交媒体上,引来不少网友的围观和鼓励。

白天,扎克杨会开车出去面试、寻找工作机会或到市区四处逛逛。“以前在家里的帮衬下根本不用考虑生存问题,但现在却是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扎克杨决定首先要找到一份日结或包吃住的工作。所幸的是,刚找到的这份客服翻译的工作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短期内,我希望能留在上海,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等有了一点存款后,再找一个可以住的地方。”这段日子,扎克杨不断地审视自我,探寻方向,这也成为他此行最大的收获。

网络热梗背后的精神状态

扎克杨说,身边很多朋友和网友都羡慕他现在这种自由的生活,但自己又何尝不羡慕他们。每一种生活方式,每一次选择,既有迫不得已的被动,也有主动为之的尝试。他一直在想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始终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也许过程并不顺利,但所幸的是,他仍心存勇气。

近年来,热搜总是盯上年轻人,哪怕是他们生活里看起来很平常的某些细节,也有可能引发关注与讨论。

2023年,青年形象在媒体上的呈现以一部分网民关注的“孔乙己文学”开场,面对压力增加的就业形势,部分年轻人放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强心剂,感叹学历成为自我禁锢的“孔乙己长衫”。

但这并不妨碍年轻人继续奋斗在考研、考公的路上,且过程中还时不时冒出说走就走的“旅行特种兵”。

每个网络热梗背后反映的都是年轻人的精神状态。“躺平”并非绝大多数青年心态的真实面貌,更多是一种自嘲,一种自我安慰的话术,也是这届年轻人排解焦虑和内耗情绪的一种方式。

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都有相通之处,“奋斗”依然是这届年轻人最鲜明的底色,但“边奋斗、边焦虑”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创造自己的生活

如果抛开陈旧标准,我们该如何定义有为青年,又该怎样成为有为青年?

关于这个话题,拥有“网红教授”、学者、作家等多重身份的戴建业前不久发布了一条视频。在这条访谈视频里,60多岁的戴老师跟B站上400多万名粉丝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也分享了自己关于有为青年的思考。

戴建业说:“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有为,这种有为应该是从外在的社会评价,变为个人的情感认同;从他人眼中的羡慕,变为精神的快乐;从顺从父母的期待,变为遵从个人的兴趣。”

2023年9月4日,戴建业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开学第一课演讲,他以自身经历寄语当下年轻人:现在的“有为”不应该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佼佼者,而是为热爱而行动,为自我价值实现而努力的精神,是一种向内探索、向外生长的力量。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也认为,这个世界不再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而是“出了罗马路条条”。他觉得,党的二十大提到的一个词特别好,也特别有意思,叫“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是中国青年下一步要做的事。年轻一代要创造自己的生活,要敢于选择,也要能够坚持。

(摘自《新民周刊》)

猜你喜欢
建业省钱扎克
Abundant Exact Solutions for Differential-Difference Equations Arising in Toda Mechanics
省钱妙招——讨价还价
冬天的画稿
再见情敌,十年烟云爱也悠悠恨也悠悠
小刺猬的水果梦
成效:省钱省时提效
摘葡萄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
扎克伯格写给初生女儿的信
侥幸心理让他锒铛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