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中的内外斗争

2024-03-08 07:51龚燕杰
党员文摘 2024年3期
关键词:解放区蒋介石军队

龚燕杰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重庆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六集文献电视片《重庆谈判》,并于2023年12月26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随着电视片里一帧帧尘封已久的历史瞬间,我们仿佛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国共唇枪舌剑谈判陷入僵局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乘专机抵达重庆参与国共谈判。

毛泽东的到来引起重庆各界巨大轰动,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中心。人们对毛泽东的敬仰和热情,大大超出蒋介石的预期。为展示“国家领袖”的风度,蒋介石设宴款待了中共代表团,并对毛泽东表示:“任何问题皆可坦白提出,尽量发表意见。”但是,在召集国民党要员商量对策的会议上,蒋介石定下三条原则,其中一条就是所谓的“政令、军令之统一”,其真正目的是要在“统一”的旗号下,要求中国共产党交出解放区和军队。

毛泽东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也看穿其假民主的把戏。8月30日,毛泽东访问张澜时,张澜表示不相信蒋介石有和平民主的诚意,是假戏。毛泽东说,我们就来一个假戏真做,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辨是非,这场戏就大有价值了。

谈判开始后,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代表张群、张治中、邵力子、王世杰等展开激烈交锋,围绕解放区政权和军队数额问题争得不可开交。中共提出的方案是将解放区军队编为16个军48个师,国民党代表却连连摇头,坚持共产党的军队只能保留12个师。张群表示:“兄等此次所提条件,距离实在太远。”邵力子也表示:“有数点根本无从讨论。”

共产党代表王若飞指出:“今日我党客观之事实如何?即拥有120万军队,19个解放区政权。此种事实如不承认,而要用武力解决,则不仅为今日之国情所不容许,而且为我党坚决反对。”

周恩来也反驳道:“我党不仅事实上拥有敌后军队与解放区政权,而且拥有百余万党员。此百余万党员如何安置,必须有一过渡办法,我党所以要求几个省几个市便即为此。”

邵力子说:“解放区为战时之状态,现在战事已结束,此事不应再提。”

周恩来则严正指出:“事实依然存在。”

国民党代表张治中接着说:“现在中央军队并非国民党之军队,乃是国家的军队。本党还政于民,即军队即是人民的军队。既然国民党已无军队,则中共系何理由要保持一党私有的军队?”

王若飞立刻反驳道:“在尚未实施宪政的现在,国民党处于党治时期,所说的中央军队实系国民党之军队。”

邵力子又说:“如中共放弃武力与地盘,诚意奉之国家,则以蒋主席之精诚谋国,天下为公之做法,不仅不亏待中共,而将敬重不置。”

周恩来反驳道:“我方提出的11条建议,无一项不是作相当让步,以期问题解决。”

谈判会场内呈现出针锋相对的态势,国民党代表态度顽固,中共代表则坚持原则,据理力争。谈判陷入僵持之际,毛泽东与大家协商,决定作适当让步。

9月19日会谈时,周恩来公布中共的新方案:中共军队缩编为20个师,我方撤出海南岛、广东、浙江、苏南、皖南、湖北、湖南、河南八个解放区,但华北四省应由我方掌握,在其他一些省市中,也应有我方的相应地位。然而,国民党代表仍然摇头,张治中说:“兄等所提华北四省主席应由中共推荐,省政由中共主持,此何异乎割据地盘?”

此时,谈判桌上再度陷入僵局,谈判桌外的形势却迅速发生了变化。

军事斗争促谈判发现新机定战略

自1945年8月以来,蒋介石为迫使中共代表在谈判桌上屈服,不断以军事行动向中共施加压力。除加速向前线调运兵力外,蒋介石还下令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面对国民党大军的迫近,中国共产党奋起抗击。

8月30日,刘少奇、朱德和任弼时在给前线贺龙的电报中指示:“目前在前线上最能配合与帮助谈判的事情,就是能在顽军向我解放区进攻时,在自卫原则下打几个胜利的歼灭战。晋绥方面对于阎锡山与傅作义的进攻望能组织一二次胜利的战斗,以配合毛主席的谈判。”9月10日至10月12日,晋冀鲁豫军区在山西长治地区发起上党战役,一举歼灭入侵的阎锡山部队3.5万人,有力地配合了重庆的谈判斗争。

在重庆谈判场内与场外斗争的相互配合下,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又作出新的战略部署。1945年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三省,击溃日本关东军,解放大片地区。8月中旬,中共中央派出冀热辽军区部队进入东北,在苏军的配合下,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率部攻克山海关,于9月5日到达沈阳。

日军溃败退出东北,而此时国民党军队还集中于南方,因此,东北的大片地区出现权力真空。曾克林敏锐地察觉这一情况,立即赴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

刘少奇等中央负责人连续发报给在重庆的毛泽东,向他汇报这一重大消息,并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刘少奇、朱德和任弼时把这个新战略方针概括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为避免主力分散,陷入被动局面,他们建议新四军在江南的主力立即转移到江北,从华东、华中抽调10万部队北上。

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从延安传到重庆,让沉闷在谈判中的毛泽东为之一振。9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延安,完全同意组建东北局和力争东北的决策。

以退为进谋东北赢得人心达协定

1945年9月19日,劉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复电,讨论战略方针和战略部署。会后,刘少奇代表党中央起草并发出给各中央局的指示电《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中央的指示迅速传达到每支部队和每个解放区,新的战略方针被果断执行。而此时重庆谈判依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进展,中共决定把“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与重庆谈判的局势结合起来,主动出击,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10月1日,新四军军部发表《告别民众书》,向全国人民表明立场:“毛主席应蒋委员长电邀,亲自到重庆和国民党当局谈判。同时为了促进谈判成功,为全国和平团结的迅速实现,就又委曲求全,自愿将江南的新四军全部转移到江北。谁都了解这是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一个极大的让步,但共产党为了制止敌伪和反动派的阴谋,为了避免内战,实现全国和平团结,就不能不忍痛这样做。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的这种顾全大局的伟大胸怀及委曲求全的苦衷,是能够得到全国人民的赞许和谅解的。”

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蒋介石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作出一些让步,国共双方代表于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在解放区与军队的问题上,虽然国民党拒绝承认解放区的合法地位,但同意“维持原状”,承认它的存在。共产党同意将军队缩编为20个师,并撤离江南的根据地。

但是,蒋介石消灭共产党人的立场从未改变,国共和谈也没能阻止内战爆发。尽管如此,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与各界人士频繁会晤,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了人心;重庆谈判也为中共中央部署“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争取了时间与空间。这些,都见证了共产党人的格局和智慧。

(摘自《红岩春秋》)

猜你喜欢
解放区蒋介石军队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解放区的天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对1946—1948年华中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
试述党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1945-1949)的艰难探索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