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新课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4-03-12 02:53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冰壶竖式教学方式

何 利 何 锋

(1.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0)(2.铜陵市枞阳县第二中学 安徽铜陵 24400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要坚持优先发展,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新课改视域下,数学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之一。数学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大胆尝试,积极创新,用全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启发学生思考,从数学的视角探究数学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在探索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要锻炼学生清楚地表达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世界。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现实世界。这些无不与数学核心素养有关。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并非指具体的某项知识或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而是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会涉及相关核心素养,因此教师教学时要注重建立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目标中,要关注学生的符号意识、数感、量感、运算能力等;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目标中,要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在“应用广角”领域的教学目标中,要关注学生的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聚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它明确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四基”与“四能”。“四基”即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即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会起到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例如,购物时常会遇到商家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此已有一些认识。因此在讲解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折扣问题”时,可在导入新课环节创设情境,如某某超市为迎接双十一,推出商品打折促销活动。在情境中,学生不仅会联系百分数知识,而且会列方程解答有关的折扣问题,懂得了原价和售价之间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关键。为此,在教学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呈现了两道题。第一道题:1本笔记本6元,1个书包20元,小华要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要用去多少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要分析问题,列出数量关系式:买笔记本所需的钱数+买书包所需的钱数=总钱数。第二步计算:先算乘法,求出买笔记本所需的钱数,再加上一个书包的钱数就是总钱数。第二道题:一盒钢笔有6支,每盒36元,一盒水彩笔18元,问一盒水彩笔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算除法,求出一支钢笔的钱数,再算减法。学生自然明白,“先乘除后加减”,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是有现实要求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例如,教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如何用竖式计算。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竖式中两个部分积中的第二个部分积前是否写加号?第二个部分积的个位上0是否要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是上一行的数去乘下一行的数,还是用下一行的数去乘上一行的数?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培养了其良好思维品质,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注重实践体验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知,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主动与他人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不同的图形。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教师还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策略、方法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在除法竖式的教学中,对于问题“将54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个班分得多少个羽毛球”,首先,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小棒代替羽毛球分一分;通过展示不同的分法,让学生感受到从大单位(5捆小棒)开始分会更加简单。然后,让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画图的方式表现分小棒的过程,并把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表达出来,从大单位开始分,这意味着从高位除起。最后,得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规则。如果没有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学生就会对笔算除法知识一知半解,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计算,只会依葫芦画瓢。学生动手实践,竖式计算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除法竖式要从高位算起的道理。

(二)关注学生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未知事物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以感性形象思维为主。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这种感性形象思维自然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同时通过有效引导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曾说:“数学学习不是一味靠刷题就能学好它,我们还要学会归纳和总结,尤其要边做边思考,先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难看出,苏老师的话给我们指明了做习题的一般方法以及做习题的意义。例如,在圆的面积这节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我呈现了一道数学题: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北京举行,其中冰壶是比赛项目之一,极具观赏性,被誉为“国际象棋”,它的形状近似一个圆柱体,直径大约3分米。

(1)请问:冰壶的底面积大约多少平方分米?

(2)当冰壶沿直线向前滑行8米时,你能把下面冰壶扫过的面积示意图补充完整吗?请画一画。

(3)该冰壶扫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不难发现,这道大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解答此题,先让学生计算出冰壶的底面积,然后通过观察、想象、画图,让学生进一步求出该冰壶在运动时与冰面接触的面积,并动手画出冰壶在运动时与冰面接触的面积示意图,最后让学生计算冰壶扫过的面积。原来冰壶扫过的面积就是长为8米、宽为3分米长方形的面积再加上直径为3分米圆的面积。这道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内驱力,进而使他们进入学习情境中主动探索和学习。比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这一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时我就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最近王大叔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想请同学们来帮忙。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一问题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从而为探索并运用列举的策略作好铺垫。依据此问题情境,分四步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步,让学生思考“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学生很容易想到: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22米,且长方形的长与宽都是整数。第二步,教师进一步追问“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目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要想围的面积最大,就要列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要列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可以借助22根长度相同的小棒摆一摆,也可以通过列表,先算出长与宽的和,再把所有符合要求的长与宽一一列举出来。第三步,明确要求学生:“你能先列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找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吗?”这促使学生想到列表格,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完整地经历列举的过程,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列举的意义和作用。最后一步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利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再次体会到一一列举的策略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四)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大胆创新教学方式,要考虑到全体学生,教学设计要从学生中来,还要到学生中去,事先对课堂教学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出预设,如课堂上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会怎么回答、为什么这么回答。为此,教师就应该对原有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游戏互动法等。比如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时,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采用拼图法和实践操作法;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采用课件演示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这就是一种创新。在创新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思考,然后进行推理、应用、反思等活动。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在讲到“笔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时,要用竖式计算“4.75+3.4”,教师可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先在学习任务单上写一写,再和小组里其他组员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收集学生的不同计算方法,要注意的是,收集学生学习任务单时,要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之后进行反馈。如果学生的算法中既出现了“把小数点对齐算”,又出现了“把末尾对齐算”,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比较哪一种算法正确的讨论,使其在此过程中逐步明确算理。由此学生印象更深刻,教学效果更明显。如果学生只运用了“把小数点对齐算”的方法,要启发他们具体解释思考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计算时,重点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把小数点对齐算”的方法。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新教学方式,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聚焦数学新课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表现,体会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和价值,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注重实践体验,关注学生思维,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探究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冰壶竖式教学方式
竖式趣题
冰壶比赛中运动员疯狂擦冰为哪般
在“冰立方”里推冰壶
竖式填数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找冰壶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