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布地奈德与α-糜蛋白酶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影响

2024-03-13 13:20蔡玉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糜蛋白酶中耳中耳炎

蔡玉兵

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438200

分泌性中耳炎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是多发于儿童群体[1],其主要是由于中耳内的液体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液体聚积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或者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等均可导致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由于中耳内液体聚积,声音传导受阻,导致听力变差,甚至可引起患者耳聋,且可能会影响平衡感觉,导致患者头晕或不稳。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通过抗生素和消炎药物,以清除感染和减轻炎症,但是常规的药物治疗疗程漫长,且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而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术后仍然需要辅以药物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有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对分泌性中耳炎术后患者的听力恢复具有积极影响[3]。而布地奈德作为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而α-糜蛋白酶有助于耳鼓室内黏稠分泌物的分解,促进耳积液的排出,进而改善患者的听力,与糖皮质激素联合,能够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4]。因此,本研究将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布地奈德与α-糜蛋白酶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旨在进一步探讨三者联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4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研究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9~45岁,平均年龄(39.81±3.91)岁;病程4~11个月,平均病程(7.08±0.27)个月;部位:左耳26例,右耳26例。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10~51岁,平均年龄(39.92±3.96)岁;病程4~12个月,平均病程(7.54±0.28)个月;部位:左耳27例,右耳25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耳炎的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5]中的诊断标准;②经过耳内镜检查确诊;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慢性鼻炎患者;②急性中耳炎或突发性耳聋者;③对本次药物过敏者;④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麻醉消毒后将穿刺针头(7号)与注射器(1ml)连接起来,缓慢、准确地将其插入到耳内窥镜的间隙中。通过耳内窥镜的观察和辅助,将针头从鼓膜的前下方相对较低的部位穿刺,进入到耳腔中。进行轻缓的回抽操作,吸除积液后,再将针头拔出。术后,给予患者头孢地尼分散片(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980,规格:50mg)治疗。年龄12岁以上患者, 100mg/次, 3次/d;年龄≤12岁的患者,根据体重给药:每日9~18mg/kg,分3次服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和α-糜蛋白酶的鼓室内注射。布地奈德(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063,规格:2ml∶1mg)0.5mg与α-糜蛋白酶(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351,规格:4 000U)4 000U,溶解于2ml生理盐水中,取1ml混合溶液注射,2次/d,连续治疗3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纯音听阈减少15dB以上,鼓室导抗图显示A型;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纯音听阈减少10~15dB;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听力以及听力恢复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水平。(3)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头晕、恶心、鼓室粘连。(4)治疗半年后的复发率。判定标准[7]:治疗有效的患者,又出现听力下降等症状,注射器进行抽液肉眼可见积液。(5)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肘部静脉血3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1%,比对照组的67.31%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4,P=0.001<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听力阀及听力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听力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力阀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听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听力阀及听力恢复时间比较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28<0.05)。见表4。而研究组复发率为8.33%(4/48),比对照组的31.43%(11/3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07)。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咽鼓管是一个连接中耳和咽喉部的通道,起到平衡耳腔内外压力的重要作用。当打哈欠、咽喉活动或吞咽时,咽鼓管会打开,保证空气进入中耳,以调整中耳与外界压力的平衡,确保中耳内部的气压与外部环境相等,以保持鼓膜的正常振动[8]。咽鼓管也有助于排除中耳内的分泌物和细菌,减少感染和炎症的发生,它还帮助清除中耳腔内堆积的分泌物,并保持中耳腔干燥。而咽鼓管的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中耳压力失衡,造成鼓膜收缩、耳鸣、听力下降以及中耳感染等问题。如鼻窦炎、感冒、过敏等一些常见情况都可能导致咽鼓管堵塞或充血,进而导致中耳腔内积聚了黏液或黏稠的分泌物,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对于轻度的不伴有明显症状并且不影响听力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但是在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中,药物治疗见效较慢。手术治疗可以排出中耳内积聚的液体,恢复中耳腔内的正常通气。但是手术后患者仍然有一定的复发率,而术后给予药物治疗能够提升手术疗效[9]。α-糜蛋白酶是一种蛋白酶酶制剂,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耳内黏膜充血、肿胀以及渗出物聚积。导致耳道堵塞、听力受损,α-糜蛋白酶可分解鼓室内黏稠分泌物,有利于中耳积液清除[10]。而布地奈德能够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也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药物。

有研究显示,炎症因子和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11],L-1β是一种早期炎症细胞因子,它可以刺激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在分泌性中耳炎中,当病原体引发炎症时,中耳内产生IL-1β的水平会升高。IL-1β的增加促进中耳炎的炎症反应,导致相关症状如疼痛、红肿和渗出物增多。IL-2是一种细胞因子,主要参与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IL-2的升高可能是身体在试图清除病原体的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一种反应。TNF-α与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在分泌性中耳炎中,当炎症反应加剧时,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会增加。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提示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布地奈德与α-糜蛋白酶可以减轻分泌性中耳炎的炎症反应。分析原因在于,通过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可以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症状快速改善,而布地奈德通过鼓室内注射给药可直接作用于中耳内,可长时间发挥抗炎作用,α-糜蛋白酶能够通过分解病理性的炎症组织和代谢产物,清除耳鼓室内黏稠分泌物,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并促进炎症区域的修复,进而减轻中耳黏膜的充血和肿胀,与布地奈德联合使用可发挥抗炎效果[12]。

同时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听力阀降低,且听力恢复时间更短。提示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布地奈德与α-糜蛋白酶可以促进泌性中耳炎的听力恢复。分析原因在于,α-糜蛋白酶可以促进分泌性中耳炎坏死组织的清除,并加速组织修复过程,同时改善中耳黏膜的通透性,使药物更容易进入中耳腔,且有助于布地奈德发挥更好的抗炎作用,改善患者听力。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且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这进一步说明了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布地奈德与α-糜蛋白酶可以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减轻有关。有研究显示,减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可以促进局部受损组织修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和复发率[13]。

综上所述,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布地奈德与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听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猜你喜欢
糜蛋白酶中耳中耳炎
重组Bowman-Birk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性质及抑制机理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糜蛋白酶的研究概况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重组人糜蛋白酶表达、纯化和性质研究
α-糜蛋白酶在耳鼻喉科的新应用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