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节字含义缕析*

2024-03-15 07:52阎兆君
光明中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九针骨节大论

李 婷 阎兆君

《黄帝内经》以文载义,通读全书了解其语言内涵是继承和运用经典的重要前提。考据和分析“节”的字义,有助于对原意加深理解,进行合理延伸。“节”虽一字多义,但其用法谨慎,用意深远,值得考究探析[1]。通过统计,发现“节”字在《素问》中出现共计62次,《灵枢》共计103次;“节”涉及篇幅包括《素问》26篇,《灵枢》36篇。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对“节”有着丰富论述, 且《灵枢》论述“节”的次数约为《素问》的2倍。“节”字贯通全文,与人体解剖学密不可分,与天人相应的中医学思想相关联,探讨“节”的含义可以在宏观层面对“节”进行外延发挥,完善对“节”的中医现代化诠释,守正以创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用近年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2]、《黄帝内经·灵枢》[3]为底本,依照自然章节录入电子文本作为样本。并参考《黄帝内经素问语释》[4]、《黄帝内经灵枢经语释》[5]的注解。

笔者根据词语的构成,将“节”分为单音节的单纯词以及多语素的合成词。单字“节”为前者,多字“节”为后者。后者可再细分,合成词可分为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附加式等组合结构。

1.2 研究方法运用Word文档的查找功能,检索文本内容,以“节”字为查找内容,摘录全部有关条文,通读释义。根据词语结构统计显示次数,对节的分布、类型以及应用进行整体梳理。

2 结果

2.1 单字分布情况单字共出现17次,《素问》有12次,《灵枢》共5次。其中《阴阳应象大论》计1次,《六节藏象论》计3次,《五藏生成》《三部九候论》《调经论》《天元纪大论》和《六微旨大论》各1次,《六元正纪大论》计2次,《至真要大论》1次,《九针十二原》计2次,《小针解》、《本神》和《痈疽》各1次。

2.2 单字概念归纳

2.2.1 天人相应 以节为单位在天人相应思想中,天可以用节来度量,“六六之节”文中出现3次,“六六为节”“以六为节”各计1次。《六节藏象论》中的“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以及《天元纪大论》记述的“天以六为节”,两处的节为常数,即以六为度、周期。古人用六六之节以正天度,以甲子纪天度,一节为六十日,六十日为一甲子,六六就是六个甲子,六个六十即三百六十五日为节度。

2.2.2 与时相谐 以节为规律中医学形成的初期,先哲就认识到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应该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以运动的观点来认识万事万物。“时有常位”,古人通过观察法总结了一系列的应时规律,以节为例:《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不知用此,早衰之节”即提醒人们顺应自然,注意人与天地阴阳之气的一致性,调摄阴阳,否则就造成过早衰老;《六元正纪大论》中的“天地大化,运行之节”就是对万物有其运动规律的简述;“天地者,阴阳之道也”,人体阴阳若出现失衡,正邪斗争,机体正气不足以抗邪,正如《至真要大论》中的“胜负相搏,盛衰之节”,邪正阴阳出现相互搏击,互有盛衰的表现,故应当秉持《本神》中所言“节阴阳而调刚柔”的思想,节制阴阳的偏胜偏衰。“节阴阳”提高了天地间万物的适应性,保证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正常运行。

2.2.3 辨证论治 以节为依据中医以人为本,治疗上强调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环环相扣,必不可少。《三部九候论》中有“节而刺之”,意指应当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有技巧的进行针刺,直达病所。

2.2.4 沟通联络 以节为通路关节是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出现的“发于节”“节乃有动”都可直译为关节。“诸筋者皆属于节”取自《五藏生成》,直译为所有的关节都是靠筋来联络的,全身的筋都与关节有联系。有医家释义为髓节,丛生于躯肢的“筋”,通过髓旁的“节”,与髓脑相连[6],使人有五志,精、神、志、意、魂、魄得以流行出入。《调经论》中的“节有病,必被经脉”,指出人体每一节发生病变都能波及经脉。《九针十二原》和《小针解》2篇中都出现的“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此处的“节之交”释为周身关节空隙的交通之处。下文的“所言节者”,即关节空隙,该处为神气运行出入的地方。

2.3 多字概念归纳节的多字概念,可以分为修饰限定的偏正式词语,一主一谓的陈述式词语相近相远的并列式词语,一动一宾的支配式词语,以及形象固定的附加式词语。

2.3.1 偏正式词语 修饰限定偏正式结构,简言之,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如“有节”“无节”“不节”“失节”等,其中有节1处,见于“食饮有节”;无节1处,见于“起居无节”;不节15处,“起居不节”“风雨不节”“四时不节”各1处,“食饮不节”2处,“饮食不节”5处,“喜怒不节”5处;失节1处,“饮食之失节”。涉及篇幅《素问》计8篇,《灵枢》计6篇,其中《上古天真论》2处,《百病始生》3处。可见此类词语多见于形容风雨、四时、饮食、起居、喜怒等,中心思想是为了成全健康长寿,避开疾病的心理期望。《黄帝内经》中重视“谨调阴阳”,养生有纲:和顺四时,躲避贼风暴雨;饮食当有节制,控制食量,寒热要适宜,五味无偏嗜;起居当有规律,人体的脏腑营卫之气与一天中的时段相应,根据“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安排起居活动;恬淡生活,避免喜怒等情志的变化过极。

“治节”首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现代教材将“肺主治节”释为“治理调节”,然而按照诠释学,这与原文体例不符,应当解读为“正常节奏、节律”。治节是肺通过主气、宣发肃降等生理功能,实现对人体气血、脏腑功能的协调,使天人相应,机体的运行有序而和谐。

2.3.2 陈述式词语 一主一谓陈述式词语,即主谓式,主语加谓词,例如“节缓”,见于《邪气藏府病形》曰:“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经脉》见“节弛”,“实则节弛肘废”。节弛和节缓都有骨节迟缓之义。《逆调轮》见“节痛”“筋挛节痛”,即关节疼痛。

2.3.3 并列式词语 相近相远并列式词语,即联合式,二者意义相近或者相反。在《黄帝内经》诸篇中,相近者居多,如“节解”“节凑”“腰脊节”“肉节”“皮节”“支节”“肢节”“关节”“骨节”和“礼节”等。

《九针论》中载有“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节”与“解”二字的意义相近,意为周身的关节骨缝。《气穴论》中的“留于节凑,必将为败”,联合上下文,节凑译为关节。

“支节”,同“肢节”,具体表现为“人之肢节”,即人的四肢关节,二词共出现15次,《灵枢》计10次,囊括8个篇章;《素问》计5次,集中在2篇经文中。

“腰脊节”计1处,《九针论》曰:“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

“肉节”见3次,《邪气藏府病形》计2次,《根结》计1次,“皮节”见2处,《经脉》曰:“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肉节”与“皮节”理解为皮肉关节,是皮肉之间、骨节相连的部位。

“关节”文中共计出现18次,《素问》和《灵枢》各9次。其中“大关节”《素问》中出现3次,《刺节真邪》1次。“刺关节”在《刺禁论》中出现1次,《灵枢》中出现3次。

“骨节”共计9次,《素问》3 次,《灵枢》6次。“关节”与“骨节”是人身体重要联络器官,针刺关节可以沟通全身气血,濡养骨节可以协调全身动作。

“礼节”一词见《淫邪发梦》中的“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释为行礼跪拜,是一种行为规范。

2.3.4 支配式词语 一动一宾前字往往表示动作或行为,后字为“节”,可以统一解释为“肢节、关节或骨节”,此类词语“挛节”计1次,意为关节拘挛,出现于《逆调论》的“人当挛节”;“缓节”计2次,可译为关节舒缓,见于《逆顺肥瘦》中“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及《官能》中的“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刺节”共计7次,篇名中计2次,见于《长刺节论》和《刺节真邪》,后篇文内出现5次,对应针刺理论中的针刺五节;“至节”计2次,释义“直至肘膝关节”见于《厥病》中的“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与“真心痛,手足清至节”;“舍节”1次,意思是邪气侵入留止的地方,见于《岁露论》中的“气之所舍节,则其府也”;“交节”1次,即“交结的地方”,出现在《五变》中:“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

2.3.5 附加式词语 形象固定一是用“全部、都”来固定“节”的意象,如“举节”文中出现1次,原文见:“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又如“诸节”共出现2次,原文有:“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以及“诸节皆痛”。

二是用本位或方位词来固定“节”的位置,如“本节”出现14次,集中于《灵枢》的《本输》,共计9次,指的是小关节所处的位置。“上节”计1次,出现在《骨度》中,“上”表方位。

三是用“大小”表示形象,形容骨节、关节,以“小”为例,“小节”出现1次,《邪客》中写道:“地有小山,人有小节。”以“大”为例,“大节”出现2次,《经脉》中的“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和《九针论》中的“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溜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水气留滞不能通过大的关节,溢于肌肤形成水肿。

四是数字在前,计数准确,以应天时。比如《疟论》和《岁露论》各见“日下一节”3次,译为每天向下移动一个骨节。根据“节”前所列数字的大小,总结如下:“一节”1处,见于《针解》中的“九野一节愈应之以候闭节”,王冰言此段义理残缺,莫可追究。“二节”1次,《邪客》中记述:“辰有十二,人有足十趾、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此处的二节指阴茎和睾丸。“三节”亦1次,见于《五邪》中“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三节指背部第三椎旁的肺俞。“五节”计4次;《刺节真邪》见3次,指的是“刺有五节”,论述了振埃、发蒙、去爪、撤医、解惑五种针刺方法。《本藏》1次,“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运四时,化五节者也”,《类经》注解为:“化五节者,应五行之节序而为之变化也”,“五节”指五脏的内在变化和五行的节序是相应的。“六节”计3处,仅见于《素问》,第1处《六节藏象论》见于篇名,六节即六六之节,反映的是天道,是三百六十日而成一岁的节限。第2处见于《六微旨大论》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张景岳云:“六节是主气之静而守位者也。故曰六位。亦曰六步,乃六气所主之位也”。这里的六节指六气,共二十四节气。六气分主一年,有如行走了六步。第3处见于《至真要大论》中的“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此处同上亦指六气,一年之内,六步分治。“七节”有2处,《刺禁论》中的“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七节”乃脊椎中部第七椎。现代也有医家解读为:“七节之傍”指《灵枢·背腧》所述胸中大杼、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七处穴位的旁边;“小心”即为“志心”,应理解为精神意志。“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全句则讲述“五脏之腧出于背者”与“神魂魄意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7]。同前文“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中的“节”,都与人的精神志意魂魄息息相关。《骨度》中的“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上七节”译为在上部的7个椎节。“八节”1处,《九针论》曰:“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股肱八节”,即股部与肱部与其相连接的左右髋、膝、肩、肘八大关节,八节皆指人体之大关节,故此处可代指周身之关节。“九节”计1次,见于《杂病》中的“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九节指脊椎第九节,即督脉之筋缩。“十二节”共计6处,《素问》见3次,《灵枢》见3次。《素问》中《生气通天论》见1处,“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四肢各三大关节来合成人身十二节。《宝命全形论》载有2处,“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人有十二节亦为人身十二节,十二节之理指节气中的十二节。《灵枢》中原文如“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出自《官针》,这里指十二种针刺法;《经别》中“外有六腑,以应六律。主持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这里的十二节源于二十四节气。每月一节一气,一年二十四节气,其中节有十二、气有十二。《邪客》中的“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翻译为一年有十二个月,人身四肢有十二关节,同是体现了天人相应之理。“二十一节”共计3次,《气府论》见2次,“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骨度》见1次,“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三句皆可直译为从第一脊椎下至尾骶骨共二十一节。“百节”计3次,《诊要经终论》1次,“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终始》中见1次,“少阳终者,耳聋,百节尽纵”,《经脉》计1次,“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百节”即周身关节,三句直译周身关节松弛无力。“三百六十五节”计6次,《六节藏象论》1处,“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此处节指骨节,一说腧穴;《针解》1处,“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九针即大针,可以通利九窍,祛除周身三百六十五节间的邪气;《调经论》计2处,“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及“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九针十二原》见1处,“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翻译成十二原穴是全身三百六十五节气化所在的部位;《邪客》1处,“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理解为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人体与之对应,有三百六十五个关节。

无论是“一”还是用“百”来修饰“节”,都融会了天人相应之理,天人相应理论贯穿了全文。

3 讨论

通过以上量化分析,从静态观察得知《黄帝内经》时代的“节”在医学层面上主要是指躯体生理结构之关节,节字前面附有相应之词限定。动态分析,“节”在养生观上提示“谨调阴阳”,起居饮食嗜欲有节制,使人体气血阴阳调和,人体气机恢复正常的节律、节奏,身心的状态与天地自然节气的运行相谐。

古代与现代之“节”的区别和联系值得研究,现代医学对“节”的解释和理解更加丰富,现代医学对节的涵义的理解趋向多元化,如神经节,生命节律,神经网络化通路等。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借助先进技术,不断推动了相关神经环路的研究的丰富和多元化,给予神经环路的精细研究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8]。

总之,分析和探究《黄帝内经》中“节”字的内涵,既要坚持中医特色,传承精华,同时也需要创新,广纳新技术,将“节”的传统基础理论和现代临床实践联系起来,不断促进现代之“节”的完善与发展。

猜你喜欢
九针骨节大论
新九针特色技术组合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证经验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一些爱在纸上跳跃
中医小知识
在时间的骨节上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寒热”“形气肿痛”探析
《阴阳大论》今何在
《庄子说》(八)
九针的现代研究概述
论述运气“七篇大论”与《素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