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2024-03-17 23:06
传媒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智慧技能课堂教学

夏 添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1]利用新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课堂变革的重要抓手。相较以讲授为主的大学理论课程,影视创作类课程在上课方式上相对灵活多变,也更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积极融入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高效便捷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果,也是适应未来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复杂变化、培养媒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有力举措,更是运用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改进教学活动的应有之义。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课程是西安外事学院新闻传播系开设的影视创作类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所需的视听创作技能,在课程组多位教师的不断完善下,该课程已具有诸如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经典教学案例、线上教学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构建了以西安外事学院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的全套智慧课堂教学体系,为打造该课程的智慧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模式建构

(一)建构思路与实施路径

目前,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是学者刘邦奇设计的“三段十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即智慧课堂仍然是由‘课前、课中、课后’组成的三段式课堂教学闭环,‘十步’即学情分析、预习测评、教学设计、情景创设、探究学习、实时检测、总结提升、课后作业、微课辅导、反思评价十个教学步骤,构成了教与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完整智慧教学过程。”[2]在此基础上,国内外诸多学者从教学层次和视角出发对智慧课堂的基础教学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表述。虽然学者们对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的观点不一,但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主要过程的“三阶段教学法”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目前公认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笔者结合“三阶段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整合出较为适应影视创作类课程教学应用的具体模式:课前预习与实践测试、课中精讲与练习讨论、课后作业与实践反馈。通过针对性、差异化的模式建构完成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具体教学。

有了模式理论作为教学基础,还需要找准实施路径才能完成教学改革。智慧课堂的实施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如搭建智慧教育平台、改造新型智慧课堂教室、安装多功能多媒体展板等;其次需要组建能够胜任智慧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教师团队,如能胜任智慧课堂教学的主讲教师和精通软件与视频编辑技术的辅讲教师,全面提升课程组团队的信息化素养;最后需要从课程本身出发完成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教法与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充分落实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与实践测试

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最显著的不同点,便是加入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课前预习部分。课前预习部分的设置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大量节约课堂讲授的时间,预留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讨论交流,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可谓是教法改革中一箭双雕的灵方。“教师发布每次课前学习任务,学生依据课前任务单,借助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及MOOC资源进行自主学习”[3],当这样的习惯逐渐养成,教学的效率将会大幅提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影视创作类课程来说,在课前部分的规划不能局限于理论部分的自学,还应包含较为简单的实践技能测试。

在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每一个项目模块的实践技能训练可以灵活地融入课前部分,如在摄像部分的重点项目“运动镜头拍摄”中,教师可以先将运动镜头主要七种运镜技巧的理论知识提前发布给学生自学,配以高质量的演示视频,再布置一个拍摄技法训练的课前测验,要求学生在一个短视频创作中必须使用到七种主要的拍摄方法,从而快速检验学生自学理论后基本拍摄技能的掌握情况。课中部分则主要对学生的课前作业进行点评和演示纠正,这样不仅能大量节约老师的讲授和演示时间,还通过个性化的点评帮助学生纠正实践中的问题,同时可以设置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技巧创新。从近两年的教学成果中看,每学期都不乏叫好又叫座的高流量技巧性短视频涌现。

(三)课中精讲与练习讨论

影视创作类课程智慧课堂教学的课中部分主要由精讲和练习讨论两部分组成。通过教法、学法的改革以及合理的时间安排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一言堂”的模式,重构了一种灵活、和谐的师生互动式教学。精讲并不是传统意义的讲课,而是一种精量化的点拨,实施前需要教师对该章节的课程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将较容易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内容放置课前部分;课堂上仅做答疑和总结归纳,对有一定拔高性的高阶知识内容进行课堂点拨,利用短时间的串联精讲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解答重点问题;剩余的教学时间则需要组织学生分享讨论,在思想观点的碰撞中巩固知识与技能的认识。

对于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课程来说,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并不能完全通过理论的学习攻克,还需要教师丰富的业内经验指导学生解决。课中部分要从实践课程安排的实际出发再加入实践操作与练习环节,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练习和创作。特别是要设置在课堂上与指导教师“面对面”的指导学习环节,教师手把手教导学生掌握技术要点。这种脱胎于学徒制的实践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要点内化。

(四)课后作业与实践反馈

通过课前与课中的大量练习,学生能基本完成章节主体部分的学习与应用,课后部分应当结合学生的劳逸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做好疑点的扫尾工作。笔者认为智慧课堂教学的初衷在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帮助师生减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以不提倡像传统课堂那样布置大量的课程作业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理应选择一种学生更愿意接受的软性方案。从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的课程实际出发,这一阶段的学习安排较为轻松,主要以听取教师反馈建议、完善小组项目成果、研讨学习中的经验教训为主。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通过自身丰富的行业和教学经验帮助学生完善和修改实践成果,提升知识技能的应用水平,最终在项目训练完成高质量实践作品的创作。

二、基于智慧课堂的内容整合与效果分析

(一)完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

相较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影视创作类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创作出合格的实践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以讲授法为基础的章节化教学无法很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模块化教学源自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对于职业技能教育的教学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日趋成熟,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诸多领域。它强调实践导向,实行学做合一,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对立的矛盾,能够满足目前传媒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模块化教学融入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需要从课程设计、授课方式、实训考核、校企协作等多点发力,不断完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课程设计方面可以从行业现状或职业需求角度重构课程内容,将相关度较高的章节整合为技能应用模块,结合项目式教学推进成果导向教育;授课方式可以依托智慧课堂理念,多开展“讲座式”“研讨式”课堂教学,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言、自主创作的积极性;实训考核方面可按实践实训模块要求,开展相关实验实训,以具体成果和作品强化学生的技能应用;校企协作方面则可以加强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通过课程共建、协同育人项目等多种方法融入企业项目实训。笔者所在的课程组就结合了学生专业特点与字节跳动公司合作,通过短视频创作训练营项目的方式, 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够快速与行业接轨,用行业标准检验学习成果。

(二)开展项目式教学应用

本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多元整合课程模式”的设计思路,在模块化教学理念指导下将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的课程教学目标解构为以技能应用为指导的具体实践项目,通过项目式教学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训练中掌握摄像及剪辑的相关技能。项目设计根据课程内容的可操作度、课程间的联系以及就业的需求而定。以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课程为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逐步整合为五大重点项目:摄像器械与技能实操、固定与运动画面运用、蒙太奇与剪辑理念应用、非编软件实操、电视演播室节目录制。其中每个项目的可操作性都很强,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

智慧课堂模式的建构离不开优质的线上教育资源,同样也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两点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要求不谋而合。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以其独特的建设优势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重点,“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建设要求也成为和智慧课堂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的契合点。依托课前部分的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和课中部分讲练结合的高效线下面授资源,结合智慧课堂建构理念与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要求,就能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竞赛为渠道的“课堂实践—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实习就业”教学价值链,在智慧教育的框架下构建特色鲜明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不断推进传媒类专业的高质量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

(四)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数智化教学评价

传统课堂考试只能反映出部分知识点掌握情况,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智慧课堂评价理念的确立不是因循守旧,它需要在和传统的碰撞中除旧布新、在与传统的延续中继往开来”[4],采用智慧教学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去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智慧教学评价依托智慧教育平台的数据分析和科技手段,能够更加精准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帮助授课教师高效地指导学生。

目前,西安外事学院已经依托自身的力量搭建了专属的智慧教学平台,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智慧教学工具快速完成各项教学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在学习的课前阶段可以利用在线测试工具帮助教师快速、准确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测试,自动生成测验结果分析和统计报告;课中阶段,可通过实践类课程教学中的学期项目模块进行项目式分组任务教学,依据此模块进行小组展评和学生任务分工的差异化评价;课后阶段则依托拓展鉴赏、成果修改等方式帮助教育学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逐步达成课程中的高阶性和创新性要求,平台能够通过后台数据的进度检查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对教学资料的查看情况,同时依据学生的情况给予公正且高效的评价。

三、模式建构实践中的反思

(一)依据学情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智慧课堂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培养大纲,进行灵活多变教法改革。教师不仅要在宏观的模式建构理论研究上改良策略,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情和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安排,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断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

(二)不断提升教师团队信息化素养

智慧教育的广泛应用虽带来了教学活动的极大便利,但也对教师个人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担影视创作类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自身对于智能信息化工具的掌握水平,同时,作为传媒技术教学的“排头兵”,更需要并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研究最新的实验设备和创作方法,双管齐下将行业最新的技术手段融入课程教学。

(三)建立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智慧课堂的推进还需要注重成果导向教育,依据课程特点设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平时成绩的考核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模式细化,结合项目制教学融入其中,比例可根据实际课程要求调整;期末考核则主要通过学生作品的展评与答辩进行总结性评价,依据学生分工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分数,进一步完善OBE理念指导下的学习评价体系。

(四)打造“赛教结合”循环互进模式

实践成果是检验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本课程实施智慧课堂教学的两个学年以来,在课程组团队与其他兄弟课程教师的支持下,一直努力打造“以赛促教、强师赋能”的循环互进模式,课程组鼓励学生依托课程教学项目和结课作业成果参与专业竞赛,分配专属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科竞赛,目前已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斩获多项大奖。“赛教结合”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走出校门,在更广阔的平台接受社会和行业的检验。只有敢于竞赛、勇于创新,才能在快速发展的智能融媒时代夺得先机,以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进。

四、结语

在媒介融合与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传媒专业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在媒介活动中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因此,高等学校的传媒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不仅是课程教学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更是学生未来参加传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传承。积极主动融入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不仅是智慧教育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新时代促进传媒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智慧技能课堂教学
高级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画唇技能轻松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