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残疾人就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03-18 05:19赵晓旭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

【作者简介】 赵晓旭,副研究员,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杭州,310023),403557026@qq.com。

2023年10月29日,第十七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残疾人就业与残疾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举行。分论坛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浙江大学主办,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杭州知味观、浙江文新文化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以及杭州市上城区弯湾托管中心的专家学者、残疾人事业工作者400余人参加论坛。与会人员围绕通过健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主题,交流推动残疾人就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观点和建议。

一、残疾人就业存在的困境与破解路径

(一)从动态更新数据看残疾人就业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劳动就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立雄在题为《从动态更新数据看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主旨报告中,从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和就业比例发展趋势、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发展趋势、残疾人平均年龄和中位数年龄发展趋势、2022年分地区残疾人就业比例、2022年残疾人就业率的性别差异、2022年受教育程度的残疾人就业比例等动态数据出发,指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形势对残疾人就业造成一定冲击,残疾人自身的就业要求与就业岗位需求产生结构性矛盾,提升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为其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首先,教育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了残疾人个性化就业。再次,职业教育提升了残疾人的就业竞争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和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近年来,残疾人就业帮扶需求呈快速下降的发展趋势,但职业技能培训仍处于残疾人就业帮扶需求的第一位,有助于残疾人拓展人际关系,扩大社交圈子,增加就业成功的机会。最后,职业教育有助于增强残疾人的社会融入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收获。

(二)基于共同富裕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优化

浙江大学教授、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何文炯在题为《基于共同富裕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優化》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的要义是“富裕+共享”,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残疾人通过增加收入、改善并丰富生活、贡献家庭和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就业创业是残疾人社会融入的最高境界。共同富裕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残疾人就业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性治理,循序渐进,适时重点突破。现阶段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优化的重点在于:一是精准改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二是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三是健全公共部门安置残疾人机制;四是改进和加强特殊教育与就业市场的紧密度;五是增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平台经济的残疾人就业;六是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

(三)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联合行动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劳动就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廖娟主持对话环节,并围绕《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制定的十项措施进行解读,关注残疾人就业渠道和重点群体,提出从组织、政策、资金和信息四个方面保障就业促进措施的有效实施。一是夯实公共部门责任,推动按比例就业稳步提升。要求建立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统计制度,以确保“十四五”期间从省、市到县、乡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都能按照按比例就业的要求安排残疾人就业。除此以外,通过建立公示制度向社会公示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数量和单位。二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残疾人定向招聘。企业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并结合工作需求开发适合残疾人胜任的岗位,实现定向招聘。三是推动融入数字经济,打造残疾人就业新形态。一方面,数字经济可以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实现就业,避免了残疾人在传统行业就业的通勤困难、用人单位无障碍设施的改造成本等影响残疾人就业的阻碍,增强残疾人就业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残疾人赋能,打破地域、时空和残疾限制,使残疾人实现就业。四是关注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就业困难问题,助力辅助性就业向前发展。积极发挥街道、社区、残疾人亲友组织、慈善组织等多方力量,结合各单位的党建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发劳动项目、劳动产品和劳动需求。五是帮扶农村残疾人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就业帮扶初期,为残疾人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在就业岗位工作中,提供技术指导、生产服务。另外,还要考虑产品的销售,持续地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支持。六是服务残疾大学生,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开展残疾大学生“一对一”摸底调查,建立“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准确掌握毕业生就业服务需求。

二、企业责任与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构建

(一)高科技企业助力无障碍事业实践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行业发展负责人申志民指出,全球范围内,包容、平等正在成为关键议题。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不落下任何一个人,构建一个包容、平等、共建共享的社会,有赖于多方力量和创新行动。阿里巴巴作为根植于浙江的平台型科技企业,通过创业就业无障碍、科技无障碍、生态无障碍三大举措,实现“美好生活,一个都不能少”的愿景。其中创业就业无障碍包括推出万名残疾人商家创业就业运营计划、浙江省残联“浙励播”助1000残疾人直播圆梦、创立就业发展基金;科技无障碍包括集团淘宝、闲鱼、优酷、饿了么等15款APP完成无障碍升级改造,涉及网购、点餐、娱乐、社交、办公、就医等多种数字生活场景,同时推出达摩院小莫、优酷无障碍剧场、暖心剧场、高德轮椅导航、盲文图书馆免邮、阿里云视障文化服务云平台、阿里健康盲文药盒、罕见病就诊地图等助残行动;生态无障碍包括推出阿里巴巴公益平台、阿里健康小鹿灯、春风助医行、幸福团助残行动、人人3小时等助残系列普惠行动,全面支持残疾人群体。阿里巴巴还广泛联合合作伙伴,建立合作互助的助残生态系统,如联合聋协资助听障群体,联合医疗机构帮助出生缺陷的孩子,联合地方政府减轻困难群众的就医负担,联合社会力量发起“益起动”“公益宝贝”等项目。

(二)健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

湖北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法社学院兼职教授江传曾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类型呈现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就业、支持性就业、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性就业和融合就业等多元化的特点。企业履行吸纳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履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责任不足、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环境不优等问题。要从企业社会责任出发,梳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总结企业履行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经验,进一步弘扬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三、以残疾人职业教育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特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浙江探索”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院长、教授黄宏伟介绍了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职业教育方面的探索。学校自觉肩负起特殊职业教育探路发展的光荣使命,把特殊职业教育作为落实格外关心关注残疾人的政治实践,围绕推进残疾人更体面就业,以聚力残联系统优势、聚力拓展岗位增量、聚力深化校企合作、聚力优化信息服务、聚力激发竞赛活力、聚力贯通升学路径的“六个聚力”实施办法,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做好服务。通过处理好教育与就业、定位与发展、内涵与外延、融合与融入的“四对关系”,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

(二)以小组支持模式破解面向心智障碍青年就业困难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上城区弯湾托管中心主任徐琴指出,弯湾的故事,是浙江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到2019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弯湾”陆续发展出了书店、洗车行、茶歇服务、无人超市等业态,让心智障碍青年能够学习实践如何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但是也遇到阻力,如心智障碍青年认为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缺少职业尊严和职业自豪感。为此,他们探索出以小组支持的模式,通过心智障碍性青年群体及其亲属共同参与就业实践的形式,增加职业的仪式感、参与度、荣誉感。在民政部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的帮助下,《心智障碍青年能力发展机构管理手册》以及配套的4本《弯湾爱生活》教材已经编撰完成,建立了一套机构发展示范性标准,帮助更多的残障者服务机构管理人员明晰管理方向,规范管理措施,同时有效地传递机构理念与价值观。徐琴认为,面向心智障碍青年的就业培训,当“适合”和“喜欢”相违背的时候,应尊重“喜欢”,根据“喜欢”重新设计岗位。未来,希望通过普及残疾人职业高中、实施有效的职业转衔政策、打通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等,让心智障碍群体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

(三)关注残疾人辅助就业问题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蒲晓红从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出发,希望通过解决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问题,让特殊困难残疾人享有就业权利。蒲晓红认为,破解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问题。一是有理论依据,即重点关注“失业硬核”,关注失业队伍里的文化技术水平低、就业能力差的长期失业者,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二是有现实需求,即落实各项助残惠残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融入社会;三是有时代要求,即共同富裕是包括残疾人在内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蒲晓红从特殊职业教育的学校、学历、学科、融合、出口等方面分析了残疾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四)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动性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学系系主任易艳阳认为,残疾人就业体系主要包括残疾人劳动者、雇佣单位、政府政策支持方、服务机构等四大利益相关方,他们分别构成了主导性、协作性、补充性、集成性、平台性与需求性等节点要素。从残疾人劳动者的能动性来看,其资源禀赋有限,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因政策资源等原因导致其本身的就业意愿不足;从雇佣单位的能动性来看,其无障碍环境建设有限、扶持政策有限、融合型人际关系打造欠缺,导致其采用虚假挂靠、缴纳残保金等方式规避残疾人就业;从政府政策支持方的能动性来看,市场经济背景下,相关政策的融合性和衔接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服务机构的能动性来看,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聚焦残健融合,深化校企协同支撑

杭州饮食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知味观副总经理周赛谈到,知味观作为中华老字号、杭州本土食品企业,锚定“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通过完善政策链条、创新培训模式、优化服务保障等举措,有效促进残疾人就业结构优化及就业质量提升。一是薪酬待遇方面实行同工同酬。集团现有1200多名员工,其中有100多名残疾人,每年定向到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招聘残疾学生,并与集团的健全员工实现同工同酬。二是以“新型学徒制”助力残疾人就业。作为传统餐饮企业,手艺传承离不开“师带徒”,“新型学徒制”通过在特殊教育职业学校建立订单班、企業课堂,每周派师傅进校上课、残疾学生走进企业实训,实现校企提前介入、双向互通。三是以残健融合职业技能竞赛为残疾员工提供更优环境、更多机会。让残疾员工与普通员工在同一竞赛场景、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技能比拼,实现残疾员工从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提升职业尊严。

浙江文新文化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雪华谈到,2021年9月,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与杭州文新文化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共建的467产业学院正式成立。该学院依托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推拿方向)、康复治疗学等专业,致力于深化产学协同,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视障残疾人应用型人才。他就校企合作产业学院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明晰业态,用好助残帮扶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残疾大学生的“手创中医推拿”创业项目因受疫情、资金运行压力等因素影响,人员流动性较大。建议“467创意联盟”每年拟定相关资助计划,开展门店与盟员的绩效奖励、公益募捐、助残活动,同时组织电商、文创、数媒等专业进行实地考察,对“467产业学院”(残疾大学生创业园区)整体结构进行专业谋划,落实残疾大学生入驻、运营模式建立、专业技术支持及助残扶持政策等事宜。二是进一步完善“手创中医推拿”培训机制。建议定期开展具有盲人推拿按摩特色的中医推拿、康复理疗等培训项目。项目内容根据当年省内推拿技师需求商定,培训优先面向但不限于联盟技师及加盟店。三是进一步拓展合作企业,形成校企合作产业集群。在现有的“467创意联盟”基础上,延伸至知味观、莫卡乡村、可莎蜜儿等企业,积极吸纳适合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企业加入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合作产业集群。四是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开发高质量课程、培养培训产业急需人才,探索高效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对现代产业学院的评价考核。

(责任编校:王培峰)

猜你喜欢
残疾人职业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
我爱的职业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便于残疾人进行登机的Skycare轮椅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