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巴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

2024-03-18 22:24任洪丽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1期
关键词:鸡场氏杆菌病鸡

任洪丽

(新疆昌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昌吉 831100)

鸡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病鸡多呈急性经过,少数表现慢性发病,是家禽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每年都会带来较大危害。

1 病原简介

本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镜下观察为细小球杆状或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0.4~2.8)μm×(0.2~0.5)μm,体外可培养,但对营养要求较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或全血,固体培养24~48 h 后菌落呈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淡灰白色的露珠样小菌落。对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半乳糖有分解作用,产酸不产气,对乳糖、麦芽糖、鼠李糖、水杨苷、肌醇、菊糖、棉子糖以及淀粉无分解作用。新鲜组织中分离的菌染色后呈两极浓染特性[1],但该特征在连续传代培养后可消失。临床该菌以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区分血清型,不同血清型对应的动物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家禽主要感染A 型。巴氏杆菌抵抗力较弱,容易被高温、干燥、紫外线、高压、酸、碱等不良因素所杀灭,相对湿度低于20%的干燥空气中耐不过72 h,阳光直射条件下数小时内就会死亡,60 ℃的水浴中经20 min 即可失去感染力,常温下自然环境中的病原体在无病料组织依附的情况下不到48 h 就自然死亡。兽医临床常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都能起到阻止疾病传播的作用。

2 流行病学

本病在世界各国都有报道,几乎所有养鸡业发达的地区都有流行,热带地区流行要比温带、寒带地区严重,且从未间断,临床很难彻底净化。除了鸡之外,鸭、鹅、鸽子、鹌鹑、火鸡、孔雀以及多数野鸟也能感染。对于鸡来讲,病原可经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接触、破损皮肤伤口等感染。有些健康鸡体内也能分离到该菌,尤其是腭裂处,表明该病原能以条件致病性存在。所有能向外排毒的鸡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包括病鸡、潜伏期感染鸡和康复不久的鸡。目前本病在我国呈散发存在,偶尔出现地方流行,对于受感染的鸡场而言会遭受较大损失。消毒频率低、环境卫生差和饲养密度大的场容易发生本病。应激对本病有促发作用,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暴力转群、噪声刺激、长途运输、断水断料、频繁调整日粮配方等行为,天气突变前做到未雨绸缪,夏季加强防暑工作,必要时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 可溶性粉、电解多维或冰块来抵抗热应激,以免诱发本病。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9 d,根据临床发病缓急程度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发于疫情出现的早期,因鸡群普遍无抵抗力,感染后病原快速增殖并产生毒素,毒素扩散全身后导致感染鸡突然发病。本型多发于产蛋鸡群,表现突然倒地,双翅不受控制拍打,角弓反张,痛苦鸣叫。很多鸡场都是夜间巡场正常,第2 天清晨就发现多个死鸡,病程极短,基本无治疗时间。

急性型相比最急性型发病稍缓,体温升高至43 ℃以上,食欲废绝,羽毛蓬乱,精神极度萎靡,喜卧,强制驱赶也不起,两翅下垂,呼吸急促,有缺氧症状,鼻孔流出黏液性鼻液。随着疾病的发展机体缺氧越来越明显,血液中还原性血红蛋白升高,鸡冠、肉髯、脚趾、眼结膜等处发绀发紫。粪便呈污绿色,有时带血,不成型,味道恶臭。病程约24~72 h,不及时治疗情况下死亡率可超过50%。

慢性型病程较长,多见于老疫区鸡场或曾发生过本病的鸡场,患鸡表现呼吸道症状和胃肠炎,长期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生长缓慢,渐进性消瘦,肉髯肿胀,鸡冠苍白,贫血,羽毛灰暗无光泽,并持续下痢,粪便偶带血,不成型。足部关节肿大,因疼痛而走路不稳,常卧地,采食量和饮水量均下降。有些病鸡结膜发炎,视力下降,鼻旁窦肿胀,口腔流涎,病程平均在30 d 以上,最终可因机体衰竭而死亡。

4 本病的预防

4.1 对健康鸡群接种疫苗

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2],接种对象应为健康鸡群,建议1.5~2月龄时进行首免,间隔一个月后再强化免疫一次。通常免疫1 周之后血清抗体含量可达有效浓度,2~3 周达到高峰,有效期能维持6 个月以上。目前禽用巴氏杆菌疫苗有灭活苗和活疫苗两种,灭活苗具有使用安全,不返毒,性价比高的优点,大多以蜂胶为佐剂,能有效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而产生抗体,但不会引发细胞免疫,适合雏鸡群的首免。活疫苗市售以G190E40株为主,和灭活苗相比除了能刺激体液免疫外,还能使机体发生细胞免疫,适合已免鸡群的加强免疫。另外,当鸡群中发现传染源时,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同群的其他鸡,建议采取紧急免疫的措施大群接种,剂量加倍,从而将风险降至最小。

4.2 加强舍内消毒

巴氏杆菌在外界环境中无法长期独立生存,通常外来车辆的车体和人员衣物的表面较难携带,而场内环境多受阳光照射影响,加上开放的环境中基本无营养物存在,巴氏杆菌很难存活,因此,消毒重点应放在舍内消毒上。建议每天带鸡消毒1~2 次,消毒剂可使用0.1%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或过硫酸氢钾溶液,消毒方式以雾化消毒为主。舍内地面定期撒生石灰,一方面其具有吸潮作用,帮助降低空气湿度,不利于巴氏杆菌生存,另一方面吸湿后的生石灰变为碱性氢氧化钙,杀菌力显著增强。饲养员进舍时需更换专用衣物,鞋底喷洒碘附消毒,出舍后将衣物挂于更衣间进行紫外照射。鸡出栏后,首先将舍内卫生进行彻底打扫,再用水对粪污池进行冲洗,最后用甲醛进行全舍熏蒸消毒,防止残留的病原对下批鸡群造成感染威胁。

4.3 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鸡场最好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如条件有限必须对外引入鸡苗时,建议从非疫区的种鸡场或未流行过本病的种鸡场引入,推荐选择有售后服务的大型养殖集团合作。新场选址时应远离粪污区、垃圾场及其他同行鸡场。不同鸡舍的饲养员禁止相互串门,饲喂器具需专舍专用,闲置时可搁置在通风、干燥和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以减少表面病原携带。兽医人员在本病流行的季节可适当提高巡场频率,发现可疑病鸡第一时间隔离、诊断、治疗。由于巴氏杆菌能以条件致病性方式携带,故需注意应激对本病的影响,转群尽量安排在晴朗无风的日子,转群前提前12 h 在饮水中按照100 g/t 水的剂量添加维生素C,用于抵抗应激。加强后勤管理,防止出现断水、断料、断电等情况。夏季舍温超过30 ℃时必须加大通风量和湿帘的通水量,必要时水中放入冰块,降低热应激影响。

5 本病的治疗

5.1 抗菌治疗

对巴氏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较多,考虑到耐药性的存在,临床推荐使用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硫酸黏菌素、恩诺沙星等药物。盐酸多西环素可按照200 g/t 水的剂量集中饮水,为了提升效果,建议清晨喂料前空腹使用,连用3~5 d。氟苯尼考可按照30 mg/kg·bw剂量计算出所需药物的总量,之后再将药物以饮水或拌料的方式口服,1 次/d,连续用药3~5 d,严重感染鸡也可将药物按照同样剂量肌肉注射治疗。硫酸黏菌素依5 mg/kg·bw 肌注,也可按照50 g/t水的剂量饮水,1 次/d,连用5~7 d。恩诺沙星建议以5 mg/kg·bw 肌注,2 次/d,连用2~3 d,也可按照50 g/t 水剂量大群饮用。根据临床经验,本病治疗越早,患鸡最终治愈率就越高,最急性型通常无治疗时间,发病后可直接淘汰,尸体进行焚毁处理。急性型则要尽早用药,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慢性型虽然发病慢,但产生的危害是长期的,同样需要尽早治疗。

5.2 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外感温热病原,由口鼻而直入气分或营血分,故显一派热象。治疗原则应以清热解毒、凉血保肝、清泻里热和透邪外出为主。每500 只成年鸡取板蓝根80 g,苍术、厚朴、大青叶各60g,乌梅50 g,藿香、黄连、大黄、黄芩各30 g,黄柏25 g,研磨成粉后拌入料中进行大群饲喂,连用3~5 d。对于采食量下降的鸡群可将上述各味药物混合后加水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调文火熬制30 min,取滤液逐只灌服或加入饮水中集中饮用,1 次d,连用3~5 d。中药治疗以调理为主,效果相对较慢,适用于慢性感染病鸡的治疗。另外,对于已经进入产蛋期的蛋鸡群,化药抗生素是禁止使用的,也可尝试用中药进行治疗。

6 小结

巴氏杆菌病在我国尽管一直未被扑灭,但随着各鸡场免疫程序的完善以及防疫意识的增强,该病在近些年未出现过大范围流行。笔者基层走访过程中还发现,有些慢性感染的患鸡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混合感染的情况时有存在,常导致临床误诊,这点还需引起各鸡场的重视[3]。还有些鸡场在鸡进入产蛋期后仍然使用抗生素治疗,尽管用药期间所产的蛋并未进入市场流通,但对于休药期长的药品种类,停药后仍会引发鸡蛋中药残超标,这种行为必须严厉禁止,确保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鸡场氏杆菌病鸡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