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法氏囊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防治措施

2024-03-18 22:24孙传星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1期
关键词:法氏囊病原肉鸡

孙传星

(山东省费县农业农村局梁邱畜牧兽医站 山东临沂 273416)

随着我国畜牧业不断发展,蛋肉鸡养殖业已成为畜牧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蛋鸡、肉鸡的总存栏量位居世界前列,鸡肉和鸡蛋的消费量巨大,但我国鸡的生产水平与养鸡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鸡群疫病的流行与发生仍是阻碍当前养鸡业发展的重要性因素。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近年来在不同类型养殖场户中较多发生的一种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的传染性疾病。养殖生产中多以幼龄鸡发生腹泻、脱水和极度虚弱为典型临床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在开展临床诊断中发现,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幼龄鸡往往有混合感染鸡大肠杆菌的情况,两种疾病在致病特点上有相似之处,混合感染给诊断增加了难度。因此,做好鸡法氏囊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与防治工作对于减少本病的发生和促进养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疾病发生原因分析

1.1 养鸡量的增加致使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

自然界生物、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多种病原微生物引发了鸡群发病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病原微生物与禽类的防御体系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平衡,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养殖场户的蛋肉鸡存栏量不断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随之增加,病原微生物攻击禽类的机会提高了百倍[1]。病原微生物的大量增加不断消耗家禽体内的抗体,鸡体内的防御系统承受压力大而崩溃,病原微生物感染蛋肉鸡的机会也增多,不同日龄、不同饲养规模的鸡群发病也就成为常态化发展。

1.2 养殖环境不稳定,降低了蛋肉鸡的抗病性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一些规模化养殖场中的养殖环境中存在较多的不稳定或是不科学因素:①合群不合理,饲养密度过于拥挤或是没有按照日龄进行科学合理分群;②没有根据季节和气候变换做好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的控制;③没有制定切合养殖实际的消毒规范制度,缺乏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④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污没有及时清理,粪便中含有的细菌、寄生虫对健康鸡群造成潜在的危害;⑤饲料配制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导致鸡只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综上这些不科学或是不合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蛋肉鸡的生长发育,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降低了鸡只免疫力和抗病性。

1.3 抗菌药物滥用,病原菌耐药性增加

养殖场户为减少鸡群发病或提高患病鸡的治愈率,会在养殖生产中进行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以降低疾病危害对养殖业的损失。但养殖场户对于抗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的使用普遍存在不规范性的操作,长期使用某一种抗菌药或是随意增加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和次数,病原微生物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不敏感,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

1.4 应激反应对鸡群造成的影响

鸡属于神经质动物,胆小易惊吓,在规模化养殖中的随时会发生群居性应激(饲养密度过大、体型均匀度差)、环境应激(强光、通风不良、空气浑浊)、物理学应激(抓鸡、断喙、分群、运输、免疫)、饲料与营养性应激(营养物质缺乏、缺水、采食不足)、疾病性应激(传染病、寄生虫病、免疫系统疾病)、生理性应激(生长过快、产蛋高峰期)等各类应激反应,使鸡只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抗病性下降,疾病混合感染现象时有发生。

2 致病特点

2.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的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菌)鸡是,传染源所排出的粪便对养殖中的饲料、器具、饮水、垫料等造成污染,当健康鸡接触到这些物品时即可通过消化道感染[2]。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在鸡舍内存活的时间较长,大肠杆菌还可以通过污染的蛋壳进入蛋内引起死胚或弱雏。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这两种病原,但以3~6 周雏鸡最易发生混合感染情况。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播迅速,当鸡舍内有病鸡发病时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引起一大批鸡只发生感染。若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环境污秽,患病鸡会继发大肠杆菌病。

2.1 临床症状

鸡群常突然发病,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急剧下降而饮水量增加,畏寒,翅膀下垂,羽毛逆立,怕冷,扎成一堆。随后患病鸡出现腹泻,排出米汤样稀白粪便或排出白色、绿色糊状粪便,粪便把肝门周围羽毛污染,恢复期排出的粪便为绿色,有时病鸡也会扭头啄泄殖腔。发病严重的鸡垂头闭眼,昏睡,体温下降,严重脱水,极度虚弱,最后死亡[3]。发病后的3~4 d 为死亡高峰,在第7~8 天时死亡才能结束。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的鸡死亡率更高。

2.2 病理变化

病死鸡变现为羽毛松乱,脱水,爪干瘪。胸部和腿部肌肉有出血,肌、腺胃的交界处出血,法氏囊肉眼观察肿胀且呈紫葡萄样,囊内褶皱出血,含有黄色胶冻样渗出物。肾肿胀,有乳白色渗出液或干酪物在肾小管、输尿管内沉积。胸腺、法氏囊萎缩;囊内有丝状渗出物,腺胃肿胀、松弛、扩张,肌胃萎缩,壁薄、角质层有出血。

3 临床诊断

对于本病的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解剖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易感鸡感染试验等实验室技术。本病在发生时会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支原体、球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因此在诊断时还有尤其注意其他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对于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的鸡,对于分离出的细菌可使用普通肉汤、普通琼脂斜面和麦康凯培养基。若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发现了呈现红色的菌落,可初步判定为大肠杆菌感染,对细菌进行进一步的形态学鉴定和生化试验则可进一步确诊。

4 临床治疗

采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精制蛋黄抗体对发病鸡以2 mL/羽剂量进行紧急注射,同时用5%氟苯尼考可溶性粉2~4 g/L 混饮,连用3 d。在饮水中添加0.2%小苏打和多维粉,以促进尿酸盐的排出及减少应激。在使用西药治疗的同时也可选用中药开展治疗,中兽医认为这种病症为郁而化热,致损伤脾胃,津液不能化生,则水反为湿,湿热下注,临床以清热燥湿、利水止泻为主。选用郁金、诃子、栀子各20 g,黄芩15 g,大黄60 g,黄连30 g,白芍、黄柏各10 g,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清水后进行水煎剂制备,浓缩为1 mL 药液中含有1 g 生药的汤剂200 mL,给药前控制患病鸡的饮水量,让其有渴感后自由饮用,3 次/d。方中郁金清热凉血、行气;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三焦郁火兼化湿热;白芍、诃子敛阴解毒,涩肠止泻;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读、涩肠止泻之功效。

5 综合预防措施

5.1 加强鸡群日常管理

通过调查发现,不科学的日常管理是引起鸡群发病的主要诱因,只有给鸡群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为此,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鸡群的饲养与管理:①保持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加强鸡场和鸡舍的消毒,碘制剂、含氯制剂、铵盐类等消毒剂要轮换使用,鸡舍每周消毒2~3 次,特别是料槽、饮水槽每2~3 d就要进行一次消毒;②保持鸡舍内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合理掌握适宜的饲养密度,尤其是冬季要注意鸡舍内的保温和夏季鸡舍内的降温,避免气候骤变或是温差变化较大给鸡群带来的应激反应;③鸡舍内的粪便要及时清理,不可长时间堆积存放,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粪污及其他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工作。

5.2 加强雏鸡免疫接种工作

常用的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按毒力高低可分为温和型、中等毒力型和中等毒力偏强型。温和型疫苗对法氏囊一般无损害,但接种后的抗体产生较慢;中等毒力型对法氏囊会造成轻度损伤,对强毒株感染保护力较高;中等毒力偏强型,对雏鸡有一定的致病力和免疫抑制力,一般给20日龄以上的雏鸡使用。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的接种时间一定要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首次疫苗接种时间,首次疫苗接种要避免饮水方式进行,使用滴鼻、点眼效果较好。在使用疫苗时要严格按照说明剂量,不可随意增加疫苗剂量和接种次数。

5.3 做好饲料营养物质全价配合

养殖场户按照鸡群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分群的同时,更要科学合理配制饲料,尤其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的供给一定要充足,可以有效预防鸡群疾病的发生。中草药、益生元、微生态制剂等物质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可以有效改善鸡只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和肠绒毛长度,增强了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性。禁止饲喂鸡群劣质、发霉、廉价饲料,保证水源的清洁和充足。做好饲料与营养的科学,也是减少鸡群发病的主要手段。

5.4 开展好疫病监测和科学治疗

传染性法氏囊炎和大肠杆菌病对蛋肉鸡的危害是较为严重的,养殖场内的兽医、技术员要定期做好养殖场内或是辖区内的家禽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摸清近五年内场区内发生过传染病的致病特点、流行病学、治疗措施等信息,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适合本场区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案。目前,对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治疗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往往采用紧急接种并配合相关抗菌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随着中兽医药在兽医临床上的不断运用,采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的手段也是治疗混合感染较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法氏囊病原肉鸡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肉鸡腹水咋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肉鸡常见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