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视域下江西红色音乐的价值与启示

2024-03-19 04:38麻峰
人民音乐 2024年2期
关键词:江西红色音乐

江西作为我国的红色摇篮,不仅孕育了千万赣鄱人民, 更孕育了底蕴丰厚的赣鄱红色文化,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红色音乐是江西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胜利,见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 不断从党的光荣传统中汲取砥砺奋进的智慧和力量。江西师范大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 发挥学校相关学科专业优势, 组织专家和学者,围绕红色文化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江西师大音乐学院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 紧紧围绕江西红色音乐文化和红色音乐教育,开展音乐创作与学术研究工作,在经过近两年与各方协调、不断对稿件进行论证与修订后, 最终由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熊小玉教授担纲主编,正式出版了这套《江西红色音乐文化系列丛书》。该套丛书的出版得到了我国红色音乐研究专家、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诗原教授的高度赞誉, 并为该套丛书作序。

该套丛书汇聚音乐学院众多学者、教师编撰而成,共有六本。由车新春、邬成香编著的《江西红色音乐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江西红色音乐的文化源流、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进行探析;由胡晓东、程波编著的《江西红色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从思政课教学改革与音乐课程思政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探究江西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由麻峰、李盼编著的《江西红色声乐作品创作与研究》通过新创作的新时代红色艺术歌曲,诠释了江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由张波、李艳萍编著的《江西红色合唱作品创作与研究》通过对红色革命歌曲的改编,使原有的红色底蕴展现出新时代特征;由纪德纲、徐翀编著的《江西红色钢琴作品创作与研究》通过对江西红色民歌音调的借用,结合现当代创作技法,展现出江西特有的风土人情与民俗风貌;由马琳、李艳琳编著的《江西红色室内乐作品创作与研究》涉及不同的题材与体裁, 追求不同寻常的乐器组合形式,通过对江西红色民歌素材的引用,体现出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

这套丛书是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期以来贯彻实施“文化引领、德艺双修”的办学宗旨与理念,以及对“教、学、演、创、研”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建设性的研究成果。概括来说,其内容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创新性。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本地红色音乐文化及各类红色音乐体裁进行研究与归纳,江西实属首例。特别是学院的师生创作团队多年以来对声乐、室内乐、钢琴与合唱等作品中体裁与内容的创新, 这些作品遵循历史轨迹, 把握时代脉搏,通过对红色文化元素以及对红色旋律的探索与创新,创作出歌颂新时代的优秀音乐篇章。如江西红色声乐作品《红色江西,绿色崛起》(李祥坤词,熊小玉曲)、《又唱一支请茶歌》(黄小名词,麻峰曲)、《心中的红土地》(童梦瑶词,汪媛曲)等,江西红色合唱作品《红色家书》(夏明翰词, 熊小玉曲)、《井冈杜鹃红》(秦庚云词, 邓伟民曲)、《中国在歌唱》(李幼荣词,徐翀曲)等,室内乐作品《赣风鄱韵》(熊小玉、李艳琳)、《春傩》(徐翀曲)、《祭》(麻峰曲)等,钢琴作品《春意III》(邓伟民曲)、钢琴组曲《韵风》(王怀建曲)、《四季·民俗画》(黄忠曲) 等,都体现了江西红色音乐文化百年来在这片红土地的薪火传承,也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因传承中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激励着作曲家们在创作上不懈努力,学者们对各种音乐体裁原创作品不辞辛劳地搜集、整理与研究,以及对江西红色音乐文化与红色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创新等,最终形成六本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著作。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会对江西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学术性。四本关于江西红色音乐作品创作与研究的论著中,对每部原创作品都进行了分析与点评,从而为后来者的学习与研究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思路导引。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发现其中很多作品已体现出了严密的技术构思,具有经典化建构的基础。在另两本关于江西红色音乐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集中,许多内容则体现出了对江西红色音乐文化与红色音乐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如熊小玉、喻小霞撰写的《江西红色音乐在新时期的创承与发展》一文中提出的“以动态视角揭示原始语境下的江西红色音乐文化基因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发生作用,从学理的高度概括出这一人类文化盛事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律,为先进文化系统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的观点;万双午撰写的《红色音乐文化“从田野到课堂”》中,以艺术公共课为载体,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形成“田野- 课题- 社会” 红色音乐文化教育的动态循环,明确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红色音乐文化在本土音乐文化语境中绽放新的生命力。此外,还有邹昊撰写的《江西红色音乐文献研究》以及车新春等撰写的《新时代下红色音乐文化的价值探析》等,都对江西红色音乐文化与红色音乐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是地域性。这套丛书所选音乐作品以及学术论文所阐述的观点与内容, 大多与江西地域文化相关, 如很多音乐作品的标题就已经体现出了江西文化特色。此外,还有一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音乐素材也大多来自江西革命歌曲与地方音乐旋律。如声乐作品《晒秋》(田信国词, 熊小玉曲)、《青花》(文昊词,邓伟民曲)、《醉美江西》(黄忠词曲)等,合唱作品《江西是个好地方》(江西民歌,熊小玉改编)、《井冈山咏叹》(秦庚云词, 邓伟民曲)、《待到杜鹃花开时》(黄小名词,熊小玉、诸禹希改编)等,还有钢琴作品《春意》(熊小玉曲)以及四首联弹《杜鹃花开》(陈南宏曲)、《复调曲三首》(纪德纲曲) 与室内乐作品《春声赋》(熊小玉曲)、《卖花线》(徐翀曲)、《羁怀吟》(张波曲)等等,都结合了江西省内各地域的文化特征进行创作, 特别是钢琴与室内乐作品中运用的主题旋律素材, 作曲家大多都以本地红色歌曲或是民歌旋律作为材料进行创作。此外,在论文的编撰过程中, 也始终围绕以江西地域红色音乐文化以及江西地域红色音乐教育等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展开。也正因为如此, 这套丛书体现了中国革命初期江西红色音乐文化建设对当代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四是实践性。这套丛书中许多音乐作品已在各类音乐舞台及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在全国范围内已产生积极影响,部分作品已被各大院校及社会各级教学机构所采用。特别是由政府机构举办的各种艺术活动以及各大专业院校举办的专业晚会与研究生音乐会等,都为这些作品的艺术实践提供了广阔的音乐舞台。此外,《江西红色音乐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江西红色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两本论文集对“江西红色音乐文化与江西红色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是体现了红色音乐在传承过程中的学理性与理论化特征,为如何利用好江西独有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途径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文章对江西革命歌曲以及经典红色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和探究,还对西方学者对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一些文章提出“用好红色资源”前提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课程思政化建设,探讨了如何将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以及如何将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置于专业音乐课程中。这些内容对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音乐课程思政化建设都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在两本论文集中,学者们从传承与传播的角度对江西红色音乐文化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提出策略,通过教学案例与实践策略的规律总结,体现出编者们宽广的学术视野、开放的学术理念和嚴谨的学术态度。另外四本作品集则通过音乐创作中各种“对话” 形式使江西红色音乐旋律具有传统与现代的双重特点,展现出共产党人在追求革命道路上的伟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和人民创造了先进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目前,虽然关于江西红色音乐文化的研究已初见成效,但对新领域及新理论方法与史料的使用仍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江西红色音乐文化系列丛书》的总体价值在于以新的原创作品、新的研究视野以及新的理论方法展现出新的学术意识,深入反映了红色音乐文化在精神层面与人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空间,对于当代学术研究的推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树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这套著作既是对江西地域性红色音乐文化的相关研究,也是对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理论研究的初步探索。

猜你喜欢
江西红色音乐
江西银行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我爱江西奶奶
追忆红色浪漫
音乐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江西是个好地方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