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3-19 14:01闻学良
中华魂 2024年3期
关键词:着力培育价值观

闻学良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其中一个着力就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课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切实增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书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了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规范来实现国家精神、社会精神和个人精神的有机统一,从而构筑了国家、社会、人民三者有机融合生发的中国精神。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外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涉及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创造性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确立了科学合理的价值目标、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立足国家层面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规范,是个体道德生活领域的全覆盖。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从道德建设出发,包含了对国家、对职业、对他人的基本立场、态度和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国人民一直以来梦想与追求的生活境界;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操守与人格要求,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体現了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是科学的、准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我国的历史文化相契合,深刻反映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能够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托着我国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时代精神、价值观念,同我们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我们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因而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深刻认识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指引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国的价值引领。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任务,并就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理想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凝聚和激励,离不开其培根铸魂的重要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包容性,决定其在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昭示着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为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价值指引。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难以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人民都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日益多样多元多变的新形势下,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利于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识与合力。团结凝聚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凝聚各方力量,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必然要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实现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而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价值观念是核心内容,是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必须振奋亿万人民自信自强的精气神、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们高扬理想信念旗帜,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把我们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科学把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在强化宣传教育、坚定共同理想上着力。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教育、成就宣传、主题教育、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使其入脑入心,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在抓好重点人群、突出示范带动上着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的言谈举止对社会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公众人物、先进模范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要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领域,贯穿到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段,体现到教育教学、教材出版、课程设计、校风学风建设各环节,融合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要系统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对人民的真挚情感,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树牢强国复兴有我的责任担当,传承弘扬奋斗精神,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用好文化资源、突出文化涵育上着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古为今用,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还要推陈出新,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运用赋予新意、改造形式、增补充实、拓宽延展、规范完善等方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善于用好文化资源,借助文化的力量,繁荣文艺创作,推出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文艺力作,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有灵魂有质量的精神营养,从而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运用各种文化形式,生动具体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值得肯定弘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在坚持德法共治、营造崇德向善上着力。不断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把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相融合,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发挥法律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作用,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坚持立破并举,树导向、立规矩,对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言行,对突破价值底线、颠覆道德认知、违背公序良俗的现象,坚决抵制、激浊扬清,真正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在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着力。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城乡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坚持优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评选表彰活动,提升工作实效。积极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在强化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上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制度是保障。要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通过制度化措施将核心价值观嵌入群众日常生活,实现生活化、日常化。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只要我们坚持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就一定能使之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出核心价值观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猜你喜欢
着力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