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只见公仆不见官”

2024-03-19 14:01多因
中华魂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民公仆公仆延安精神

多因

习近平总书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馆时,讲述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号召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清正廉洁作风的真实写照。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60岁生日,董必武在《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中这样评价朱德:“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民仆耻为官。”朱德写诗唱和道:“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甘为民仆耻为官”和“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延安时期党的干部为谁做官、如何做官的作风和本色。

“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延安时期,群众只看到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干部,看不到养尊处优的官员;只看到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看不到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员;只看到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干部,看不到高高在上的官员;只看到帮群众排忧解难的公仆,看不到对人民冷漠无情的官员。延安精神,最可贵的是培育了“延安作风”,锻造了“共产党的官”应有的样子,即永远是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务员。伟大的延安精神,立起了“人民公仆”应有的形象,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建立了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只见公仆不见官”,这是对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也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重要保障。

“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党员干部应当永远保持的作风。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不因位高而远了群众,不以权重而坏了规矩。毛泽东告诫党员干部:“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只做公仆不做官,这一政治理念上升到一种精神,成为一种作风,成为各级干部的行为自觉。其实每一位党员干部,不论职位多高,永远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470天,树起一座县委书记的不朽丰碑;谷文昌尽管已去世多年,但在百姓心里留下無尽思念。这就是共产党人“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无论党员干部地位如何变化,要做人民公仆的要求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对每位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承载着人民的信赖,须用之于民。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必须恪守党纪国法的边界,当好人民的公仆。党员干部务必牢记,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树立公仆意识,立志当好公仆,坚决不做官老爷。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心无百姓莫为官。“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真谛,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情怀,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做群众心中的“好官”,无愧于人民公仆的光荣称号。

猜你喜欢
人民公仆公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句话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做新时代人民公仆
马克思政府观简论
春秋时代的“国家公仆”
浅谈党的干部如何做好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