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2024-03-19 14:01申国华
中华魂 2024年3期
关键词:老大难硬骨头蓝图

申国华

小时候,看到木匠钉一颗钉子,“三下五除二”即告完工,非常简单,而且钉得非常结实。自己也学木匠一样用铁锤敲打钉子,不是砸歪就是钉不进去。

听有经验的木匠说,钉钉子,看似非常简单,其中却蕴含着不少学问,需要一定技巧,既要有猛劲儿,也要有韧劲儿。

改进作风和钉钉子道理却很相似。特别是面对一些“老大难”,制订整改措施,抓好落实,拿出钉钉子的劲头儿,一锤接着一锤敲,既有猛劲儿、巧劲儿,更要有韧劲儿,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破除“肠梗阻”,让好政策落地生根。

然而,少数地方在抓落实过程中,特别是面对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时,有的不是迎着上,而是绕着走,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唱功”好、“做功”差,会上“热”、会下“冷”,前面紧、后面松;有的习惯当“二传手”、“甩手掌柜”,“只在岸上空喊号子,不到水中用力划船”,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层层批办转办,看似层层落实,最后却变成层层落空。事实上,越是到关键阶段,爬坡过坎,涉险滩、啃硬骨头,就越需要拿出钉钉子的劲头儿。廖俊波“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作风和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俊波速度”,焦裕禄“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草鞋书记”杨善洲“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的坚韧品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抓落实,像钉钉子一样稳准狠,瞄准目标既有猛劲儿又有韧劲儿。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面对坚硬的木板,缺乏猛劲儿,往往很难钉进去。抓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更是如此,一般留到最后的问题常常是“钉子户”、“老大难”。作风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决定了打好这场攻坚战,首先要有一股猛劲儿。少数干部甘当“软钉子”,虽然走的正、行的端,但关键时刻不敢坚持原则,像“泥锹”一样滑,像“老油条”一样油,遇到问题绕着走,只愿栽花不愿栽剌,容易埋下更大隐患。类似缺“钢”的铁、缺“钙”的“骨”,即使用猛劲儿,也可能像棉花一样硬不起来,深入不进去,最终,问题难以解决。抓落实,首先自己要一身硬气和猛劲儿,坚强如钢,才能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钉子能够钉进结实的木板,除了本身坚硬之外,就是因为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儿。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要求“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强调“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无数事实证明:遇到矛盾和问题,哪怕是再难啃的“硬骨头”,既有奔马一跃时的猛劲儿,更有浩翰沙漠中骆驼长途跋涉过程的耐力,许多“老大难”就容易被攻克;如果仅凭召开一次会议、下发一个文件、处理一批干部,就想把作风问题彻底根治,几乎就是天方夜谭。如果今天播种明天就想收获,那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抓落实,就需要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儿。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就需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精神,不仅是作风建设的一剂“良药”,而且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一把“金钥匙”。现在,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是抓好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像钉钉子一样抓落实,既能根治作风问题,还能讓发展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老大难硬骨头蓝图
利用双向细目表解决初中美术校本练习编制“老大难”问题
蓝图
五年蓝图
啃下医改硬骨头
我们的健康新蓝图
精准啃下扶贫“硬骨头”
《硬骨头》骨头再硬也要啃完
绘好国家级健康新蓝图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改革全覆盖敢啃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