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海棠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防治技术

2024-03-20 06:46张海红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海棠侵染蚜虫

张海红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林业和草原局 河北 张家口 076350)

观赏海棠(Malus spp.)是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中观赏品种的统称,包括种、变种及大量栽培品种,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1]。海棠花、叶、果色彩艳丽,因其丰富的品种类型,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耐寒、耐瘠薄、管理容易等优良特性而受到市场青睐,可作为城乡绿化树种、景观生态林造林树种种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河北省观赏海棠生产、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着观赏海棠种植规模和应用量的扩大,病虫害随之发生。本文总结了河北省观赏海棠常发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技术,以期为获得优质苗木和保障绿化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1 常见病害种类及防治

1.1 立枯病

1.1.1 症状。立枯病为苗期真菌病害。病菌多从地面表层土侵染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感病部位下陷,呈棕褐色,发展较快,导致组织腐烂。如幼苗刚出土不久染病,表现为猝倒;如茎部已木质化染病,则表现为立枯。严重时成片萎蔫枯死。

1.1.2 发病规律。病菌有较强的腐生性,在土中的植物残体上营腐生生活,翌年4 月下旬开始侵染,在5月份和8、9 月份发病最严重,尤以出土后20 d 内的幼嫩苗受害最重。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在小苗幼嫩期,往往浇一次大水死一批苗。多年连作、土壤粘重板结、施用未腐熟肥料、播种过迟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1.1.3 防治方法。根颈部喷施或根部浇灌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600 ~800 倍液。

1.2 海棠腐烂病

1.2.1 症状。发病症状可概括为“皮层烂、酒糟味、小黑点、冒黄丝”。

1.2.2 发生规律。腐烂病病原属真菌子囊菌亚门,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老病疤、树皮中越冬。3 ~10 月均能发病,发病适温为28 ℃~32 ℃,4、5 月和8 月是2 次侵染高峰期。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易侵染伤口及老弱树,感病初期皮层变褐,病健组织界限分明,病斑软化,流出黄色液体,后期病斑干缩、凹陷、黑褐色,上有黑色颗粒物。若遇潮湿环境,分生孢子器中溢出橙黄色卷曲的分生孢子角,严重时树皮腐烂、枝叶发黄、树势衰弱、枝干枯死。

1.2.3 防治方法。①加强养护管理,避免造成伤口,及时施肥浇水。②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倍液或浓碱水50 倍液涂抹病斑,涂抹前应刮除病斑或用刀划网格线。

1.3 海棠锈病

1.3.1 症状。①在海棠叶正面形成枯黄色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斑,密生橘黄色斑点,后变黑,向背面隆起,并生灰褐色毛状物。②在桧柏等松科树种上,小枝黄色,略肿大成梭形,后期开裂,冬孢子角吸水呈黄色似花朵胶状物,该病又名为圆柏、龙柏赤星病。

1.3.2 发病规律。真菌担子菌亚门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菌瘿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季4、5月份降雨后,在桧柏上的菌瘿吸水膨胀,长出鸡冠状冬孢子角,后萌发产生担孢子,一般每次降雨后便出现一次萌发高峰,孢子随风通过气流传播,从气孔侵染海棠嫩叶及其它幼嫩器官。病叶背面产生黄褐色胡须状物,内生许多锈孢子,秋季成熟锈孢子又随气流分散到转主寄主上侵染小枝,病部变黄隆起,后形成褐色球形或瘤状菌瘿越冬。病害1 年只侵染1 次,无再侵染。

1.3.3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不要引进带病苗木;种苗在种植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冬季清除病叶及病株残体,集中烧毁;种植海棠时要避开桧柏等松科转主寄主。②栽培措施: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保持适当的栽植密度。③药剂防治:于4 ~5 月锈病小孢子开始侵染海棠初期,尤其是降雨4 mm 以上时叶面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2500 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 ~1500 倍液,隔7 ~10 d 喷1 次,连续喷2 ~3 次。

1.4 早期落叶病

1.4.1 症状。早期落叶病是一种叶部病害的统称,主要包括褐斑病、灰斑病和轮斑病,其中以褐斑病危害最重,主要造成叶片早落和树势衰弱。

1.4.2 发生规律。真菌病害,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生严重。

1.4.3 防治方法。苗期和生长期均可发生,防治时交替喷施农药。可选用80%代森锰锌600 ~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 ~1000 倍液、25%戊唑醇乳油2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乳油3000 倍液或1∶2~3∶200 ~240 倍波尔多液,每15 d 喷施1 次。

2 常见虫害种类与防治

2.1 蚜虫

2.1.1 危害症状。为害海棠的蚜虫主要有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均属半翅目蚜科,初危害期主要分布在查嫩梢,为黄、绿色蚜虫。以成蚜、若蚜群集为害新梢、嫩芽、叶片。被害叶皱缩不平,从边缘向背面横卷(绣线菊蚜)或纵卷(苹果瘤蚜),叶面凹凸不平。新梢被害后生长不良,影响树冠扩大。严重时还为害幼果,在果面造成许多凹陷红斑。检查方法:初危害期主要查看嫩梢上是否有黄、绿色蚜虫。

2.1.2 发生规律。1 年发生10 多代,以卵在寄主植物枝条缝隙和芽苞附近越冬。翌年4 月上旬越冬卵孵化,刺吸嫩芽嫩叶。4 月中旬开始胎生小蚜虫,5 ~6月大量传播和繁殖,蚜虫为害具有趋嫩性,常群集在新梢的嫩芽、嫩叶和嫩梢上刺吸汁液,导致卷叶。海棠新梢旺盛生长期是主要危害时期。

2.1.3 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形修剪剪掉虫多枝。②蚜虫危害期,对蚜虫聚集部位进行喷水,降低叶面温度,减少叶片上的虫口密度,遇到干旱季节加强浇水。③化学防治:叶面喷雾,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等。

2.2 山楂叶螨

2.2.1 危害症状。以成螨、若螨刺吸寄主汁液,芽严重受害后不能继续萌发,叶片严重受害后光合作用减弱、提早脱落。群集叶背面为害,严重时吐丝结网。叶片受害初期正面出现许多苍白色斑点,后发展成褪绿斑点,严重时叶背面呈现铁锈色,进而全叶变黄褐色焦枯状,形似火烧,提早脱落。检查方法:初危害主要检查树木翘皮缝等处是否有越冬螨以及叶片上是否有螨体。一般在天敌较多情况下,平均每片叶不超过1 头螨和卵时,不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

2.2.2 发生规律。1 年发生8 代左右,以雌成螨在枝干翘皮缝里、树枝上粘的枯叶里、树干基部的土缝等处越冬。次年4 月中旬,海棠树发芽时期越冬雌螨开始活动,6 ~7 月危害最重,高温、干热、通风差有利于山楂叶螨繁殖和为害,能造成树木黄叶、落叶,严重的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9 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2.2.3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②夏季螨量不影响树木生长时,可喷清水或0.1 ~0.2 波美度石硫合剂冲洗。③螨害发生初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 ~4000 倍液或15%扫螨净1500 ~2000 倍液防治,要尽量喷施叶片背面。④保护和利用天敌蓟马、食螨瓢虫和草蛉等。

2.3 顶梢卷叶蛾

2.3.1 危害症状。幼虫为害新梢顶端,将叶卷为一团,食害新芽、嫩叶,生长点被食顶梢歪至一边。

2.3.2 发生规律。1 年发生2 代,均以2 ~3 龄幼虫于被害梢卷叶团内结茧越冬,少数在侧芽和嫩芽上越冬。一般1 个卷叶团内多为1 头幼虫。寄主萌芽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转移到附近芽为害嫩叶,幼虫卷叶成团潜伏其中,取食时身体露出。初孵幼虫多在顶梢卷叶为害。10 月中、下旬幼虫在顶梢卷叶内结茧越冬。

2.3.3 防治方法。①清除越冬虫源,结合冬剪剪除被害梢和叶团,集中烧毁。②在生长期摘除卷叶团,消灭其中的幼虫和蛹。③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寄生卷叶虫卵,在每代卵期释放赤眼蜂,做到蜂卵相遇,每代释放2 次,每次每亩6 ~8 个蜂卡[2]。④越冬代幼虫出蛰盛期,以及第1 代卵孵化盛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25%灭幼脲3 号胶悬剂1000 倍液或2.5%杀灭菊酯乳油3000 倍液防治。

2.4 梨冠网蝽

2.4.1 危害症状。检查方法:危害期主要检查叶片正面是否出现灰白色小点或斑块,叶背是否有黑色斑点状的排泄物、虫体及其蜕的皮。

2.4.2 发生规律。每年3 ~4 代,以成虫在树皮缝、树洞里、杂草丛等处越冬,翌年4 月下旬开始活动,在叶背面刺吸为害,分泌褐色黏液,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斑点,6 月份为害严重,造成植株早期落叶。7 ~9 月该虫均有危害,10 月成虫越冬。

2.4.3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冬季清除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销毁或深埋。②虫量不多时可喷清水冲洗。③药剂防治:重点在越冬成虫出蛰后和第1 代若虫盛发期用药。药剂可选用40%毒死蜱乳油800 ~1000 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3000 倍液,5%啶虫脒乳油4000 ~5000 倍液喷雾,还可选用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噻嗪酮、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

猜你喜欢
海棠侵染蚜虫
蚜虫婆婆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大嘴狗》
找春天①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