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
——基于可视化图谱的分析

2024-03-21 13:48王玉兰
关键词:分工价值链制造业

王 露 王玉兰

(1.湖北民族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2.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极大地重塑和改变了国际分工和生产格局,与以最终产品交换为基础的传统贸易相比,现代贸易越来越多地集中于零部件和中间品[1]。随着技术进步及贸易便利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利用国际分工确定各个生产阶段的最低成本点,并发挥专业化和比较优势,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供应链整合[2]。在现代经济体中,70%以上的贸易量与全球价值链有关。与现实相呼应,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和课题。

随着市场准入便利化、贸易政策改革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全球价值链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全球价值链呈现出数字化、专业化趋势,这将打破现有国际分工的技术壁垒,在产品生产等方面带来新的变革。另一方面,受地区冲突的影响,为减少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保障供应链安全,跨国公司收缩全球价值链布局,全球价值链呈现出短链化和区域化的特点,对我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带来新的挑战。

一、文献与方法

(一)文献与数据

在上述背景下,很多学者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全球价值链重构等进行了研究。刘冬冬等通过构建基于质量内生决定理论模型上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认为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提升对我国制造业升级方式的影响不同[3]。张辉等通过对过去三十年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认为全球价值链存在区域性增强、发展模式固化等特点,同时分析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的应对策略[4]。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全球价值链进行了解读,但是相关文献多而杂,文献的发展脉络和特点难以凸显。因此,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显得尤为必要。目前,系统性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如韩永辉等基于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全球价值链位势、全球价值链的测算方法等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多个维度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进行了阐释[5]。乔小勇等通过对全球价值链方面91篇文献进行归纳,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产业升级、贸易政策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梳理[6]。以上研究从不同视角对全球价值链和制造业发展的多个层面进行了探讨,但仍缺乏对该领域文献的系统研究,发展脉络仍然不清晰。为此,笔者以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为基础,通过Co-Occurrence13.4(COOC 13.4)文献计量软件对国内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发文量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提取高频关键词,构建共现矩阵等,试图厘清其发展脉络;最后运用关键词演化和突变检测,探明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数据取自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检索时将“全球价值链”并“制造业”作为检索词对相关论文进行搜索。为保证检索的数据更有准确性和针对性,检索时限制为北大核心、CSSCI等期刊类别。文献检索类型为期刊,检索时间为2023年3月1日,收录文献时间跨度为2010年1月-2023年3月,共检索到文献1167篇。借助COOC 13.4软件,经过合并、去重后共获得1165篇。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计量法。该方法主要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算方法,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是一种基于输入集和输出集的有效分析技术。它通过分析关键词和引用次数来识别和分析作者、文章、期刊、机构的科学表现,为确定与其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特征和发展趋势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文献计量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关系共建、聚类图谱、主题演化等维度。利用COOC软件对检索到的发文量、学科分类等数据进行清洗并做可视化处理,从而厘清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研究现状;再构建关键词共现矩阵和聚类图谱,探析本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最后对关键词进行主题演化分析和突变检测,进一步探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研究热点的演化路径。

共词分析是文献计量常用的分析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研究主题出版物中关键词出现次数。它采用一种类似于关联分析的图形建模技术,对研究主题中关键词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两篇文献中同时出现的关键词越多,它们之间的强度越大,相似性也越高。共词分析确定了关键词的共现强度,并创建一组词汇图,有效地说明各关键词之间最强的关联性。共词分析也可用于探析研究主题的趋势或演变。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工程、文献计量、神经网络和信息系统教育文献中。虽然研究结果各不相同,但共词分析已被证明是确定研究主题和趋势的可靠方法。

本文试图通过共词分析,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并形成可视化图谱,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研究相关文献的主题、趋势和结构特征。

2.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是指由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多种关系组成的网络结构的集合。其中,节点表示个人(社会行动者),线条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此法主要是考察社会网络中关系的内容和模式,以理解行为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含义。它包含两个分析层次:行动者层次和整体网络层次,涉及的测量指标主要有中心性、网络密度、中心势等。目前,常用的分析软件包括Ucinet、NetMinert、Bicomb等,本文借助Ucinet软件,利用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构建高频关键词特征网络,并对其进行网络特征分析,揭示各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探究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研究现状。

网络结构特征通常用网络密度、中心度等几个重要指标进行衡量。此处主要选取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几个指标,对高频关键词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刻画。

网络密度指各个网络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即汇总各条线的总分布,以便测量该分布与完备图之间的距离。固定规模的节点之间连线越多,该图的密度就越大。密度能够解释网络连接的一般水平。在无向图中,网络密度用实际存在的连线数除以最多可能存在的连线总数来表示,即:

d=2L/n(n-1)

(1)

在有向图中,有向图所能包含的最大连线数等于它所包含的总对数[n(n-1)],其计算式为,

d=L/n(n-1)

(2)

两式中,d表示网络密度值,L表示实际连线数,n表示网络规模,即该网络一共有n个节点。密度取值介于0‐1之间。密度值越接近1,说明网度越大,网络内部联系越紧密;越接近0,密度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越稀疏。

中心度指一个节点在网络所处中心的重要程度。它最早在社会学中用于解释“权力”的影响和支配作用,后来成为社会网络分析的工具之一。选用的依据不同,用以刻画中心度的指标也不同。借鉴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弗里曼教授的思想和学者刘军的研究方法[7],用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两个指标进行描述。

点度中心度表示一个节点的度数,即这个节点直接连接的邻点的个数。如果一个节点与其他多个节点直接相连,则该点具有较高的点度中心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CADi=d(i)/(n-1)

(3)

其中,CADi表示点度中心度,d(i)表示该网络节点i中包含的关系数量,n为该网络总的节点数量。

接近中心度指网络中某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之和。网络中两点之间有一条最短的线,叫测地线。社会网络分析中将测地线的长度叫做距离,其计算公式如下:

(4)

其中,dij表示点i到点j的测地线距离。

二、计量结果分析

(一)发文量统计

2010年1月-2023年2月期间,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领域文献的发文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总量为1165篇(见图1)。2010年至2014年,论文数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发文量为129篇,平均年发文26篇,说明在此期间,已有部分学者关注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的发展。2015年至2018年间发文量达459篇,平均发文量为115篇。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对于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作了广泛的探讨,发文量明显增加,发文551篇,年均138篇,论文数从2019年到2022年总体保持上升趋势。 2023年1至2月,发文总量为26篇,与前两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图1 2010-2022年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研究发文量

(二)高频关键词识别

1.高频关键词。关键词是代表论文中心思想和实质内容的词汇,对关键词进行梳理,可以反映该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和热点。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从1165篇文献中提取1967个关键词,运用COOC软件,通过数据清洗后,共得到1955个关键词。

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说明其代表的研究方向受到的关注度越高。通过设定一定的阈值,筛选出高频关键词,能更好地体现文章主题和关键信息。根据获取数据的实际情况,将阈值设为12,共筛选出45个高频关键词,作为的研究基础(见表1),词频总数为1858,占总频数38.3%,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表1 高频关键词统计 (频次12)

表1 高频关键词统计 (频次12)

高频词频 次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全球价值链782全要素生产率21产业结构14制造业179垂直专业化21产业转移14国际分工地位74全球价值链嵌入20价值链升级13增加值贸易58技术进步20价值链攀升13产业升级36价值链分工19制造业企业13制造业服务化34对外直接投资19全球价值链参与度13贸易增加值32国内价值链18全球生产网络12世界投入产出表28“一带一路”18全球价值链重构12全球价值链分工28服务业18经济全球化12中国制造业28低端锁定17转型升级12生产性服务业27制造业升级17区域价值链12装备制造业26增加值16出口技术复杂度12全球价值链地位26增加值出口16全球价值链位置12技术创新22附加值贸易15比较优势12国际竞争力21贸易利益14高质量发展12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知网整理。

2.高频关键词图谱。 高频关键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当前的热点,但这种以频次为基础形成的简单线性排列不能系统的反映出各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8]。为进一步明确各关键词之间的网络关系,更清晰地展示当前的研究热点,现基于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进行共词分析,构建可视化图谱。

从图2可知,网络中共出现了45个节点,对应45个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节点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表示,连线的粗细代表了节点之间关系的亲疏程度。连线越粗,代表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共现强度越大,说明这对节点在该领域研究中关注度越高。圆点代表关键词点度中心性的大小,圆点越大,表示连接的关键词越多,该节点的中心地位越突出。图2中,高频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处于网络中心位置,且与“国际分工地位”“增加值贸易”“产业升级”等关键词体现出较强的共现关系,说明该领域中围绕“全球价值链”“制造业”核心词进行的相关研究较为深入,研究主题日趋多样化。

图2 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的可视化图谱

3.高频关键词网络特征。首先看网络密度。主要探究各个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弱化节点之间的方向性,因此采用无向图进行分析。Ucinet软件高频关键词网络密度分析得出该网络密度值为0.222;网络密度较低,说明研究主题较为分散,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再看中心度。首先分析点度中心度。在网络中,某节点点度中心度越大,说明它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系越密切,其核心地位越突出。反之,点度中心度越小,说明各节点间密度稀疏,独立性较强。借助Ucinet软件测算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并统计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进一步挖掘更有核心意义的关键词。

由表2可知,排名靠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为“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增加值贸易”等,这些关键词在网络中的核心地位较为突出,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最紧密,一定程度上说明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围绕这些关键词进行了多角度研究。

表2 点度中心度排名前10位关键词

其次分析接近中心度。如前文所述,接近中心度越高,说明该节点离其他网络节点越近,则其中心位置越突出。根据公式(4)对各高频关键词接近中心度进行测算,统计接近中心度排名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如下(见表3)。

由表3可知,接近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分别为“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增加值贸易”“制造业服务化”等,说明它们在网络中与其他各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较近,受其他节点的影响较小。如图3所示,“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制造业服务化”等关键词处于网络的几何中心位置,说明这些节点不受其他节点控制的能力较强,进一步印证了其中心地位。

表3 接近中心度排名前10位关键词

图3 高频关键词接近中心度可视化图谱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测算,“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增加值贸易”“制造业服务化”等关键词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两种测算结果一致,说明研究热点关键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三、主题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一)关键词主题演化

将样本期分为4个时间段,每四年为一个阶段,按照关键词共现时间对其进行梳理,从中提取共现次数前10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同时,利用COOC主题演化功能,绘制关键词演化趋势图(见图4),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不同时期关键词的演化。

第一阶段:2010-2013年,“全球价值链”共现次数最高,是研究核心词。这一阶段很多学者关注到了全球价值链对产业升级、国际分工以及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说明该阶段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我国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如何转型升级以及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等方面,主要研究对象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不断加快新兴战略产业的布局,并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学者聚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提升进行了研究。

第二阶段:2014-2017年,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仍然居于核心地位,共现次数明显高于前期,说明围绕“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更加深入。以“全球价值链”作为背景,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投入产出表”等高频关键词上。2013-2015年是全球价值链结构调整优化期[9],很多学者从贸易增加值视角对我国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结构以及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广泛研究;同时还借助世界投入产出表,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和结构特征等进行了探讨。

第三阶段:2018-2021年, “全球价值链”仍然是重点讨论的主题。“国际竞争力”“国际分工地位”等关键词成为热点。受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产业间竞争的重点从“整体优势”逐渐转向“环节优势”,价值链环节的竞争进一步突显。因此,很多学者从国别视角和行业视角探究了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第四阶段:2022-2023年,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的核心地位仍然突出。和前三个阶段相比,研究方向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第一,“制造业”共现次数明显增加。受疫情持续、制造业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等发展趋势的影响,多位学者聚焦我国制造业分工地位、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第二,“技术创新”“国内价值链”“双循环”“RCEP”“贸易增加值”等关键词的共现次数相近,说明研究热点更多。如,有学者从“双循环”视角对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和对策进行了探究;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结合RCEP的签署,研究REPC主要成员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国际竞争力等,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在RCEP中的贸易效应和福利水平等问题。

图 4 2010-2023年全球价值与制造业发展研究关键词演化趋势

(二)关键词突变检测

突变检测算法由Kleinberg于2002年首次提出,是指某一时期的文献中,某些特定词汇突然大量的出现,这些突然出现的词汇通过一定的算法被发现。通过对这些特定词汇出现的时间和频次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厘清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研究方向。对1165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借助COOC软件的突变检测功能,对出现频次前50位关键词进行突变检测,获得2010-2023年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研究的突现词分布图(见图5)。通过对各年度突现词进行分析,进一步厘清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发展脉络,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图5可知,2010年,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升级”,且这两个方向分别持续到2012年和2014年。2011年突现关键词明显增多,“经济全球化”“全球生产网络”“产业结构”“制造业升级”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说明在这一阶段,学界更加关注全球化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2012-2013年,出现了“加工贸易”“产业链”“附加值贸易”等关键词,但持续时间较短。2014年新增了“价值链分工”“国际分工地位”和“国内增加值”关键词,说明在这一阶段中,从增加值角度对我国产业价值链分工和地位的研究成为新的重点关注内容。2015年,突现词数量明显增加,“贸易利益”“比较优势”“增加值贸易”等成为研究热点,“增加值贸易”突现并持续到2018年,相关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并带动后续“贸易失衡”等方向的研究。2018-2019年,“装备制造业”“一带一路”“出口技术复杂度”“中美贸易摩擦”等突现词成为热点,这一阶段研究主题较为分散,说明研究内容呈现多样化。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贸易失衡”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同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全球价值链地位”“技术创新”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学术界对新冠疫情下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全球通胀压力增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对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影响的广泛关注。这一趋势还影响了2021-2023年的研究方向。受西方制造业回流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呈现短链化等特点,学者们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和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持续至今。2023年新增了关键词“先进制造业”,结合我国近期先后出台多项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等政策,融合数字经济、全球价值链重构等发展趋势,预计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图 5 关键词突变演化图

四、结论

第一,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研究,论文数经历2010-2014年的低增长后,2015年增长明显加快,且在其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快速增长。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制造业发展研究,已成为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

第二,共词分析发现,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增加值贸易”“全球价值链分工”“制造业服务化”“产业升级”等关键词上,成果较为丰富,研究领域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第三,关键词网络特征分析发现,该领域网络密度较低,研究方向比较分散。处于核心位置的关键词主要有“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增加值贸易”等,研究主题和热点主要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

第四,根据关键词的演化路径,将整个研究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各个阶段的关键词进行归纳,进一步厘清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学者从最初对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及国际分工地位的单一研究,到增加值贸易视角下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特征及国际竞争力,再到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结合“双循环”“技术创新”“RCEP”等关键词,从不同背景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方式和影响进行研究。整个研究脉络较为清晰,研究内容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研究方向由单一到多元,从“制造业”“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业”等关键词的单一研究,逐步向“贸易增加值”“价值链分工”“技术创新”等多元化影响因素过渡,并结合当下发展的新特点,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丰富了研究内涵,扩展了研究边界。

第五,关键词突变检测发现,全球价值链研究前沿,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变化,各阶段关键词的突变具有一定联系。从最初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到近几年的“双循环”“数字经济”等,每个阶段关键词的变化都和近年相关政策出台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有紧密联系,研究主题与热点问题结合较为紧密,未来研究方向将围绕“全球价值链重构”“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展开。

猜你喜欢
分工价值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