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4-03-27 09:40杨海莲,印洁,郭海燕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杨海莲,印洁,郭海燕

摘要:镇江市于2021年出台市级孵化载体认定办法后,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呈上升趋势,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在运营管理能力与孵化成效方面仍存在各类问题。文章以镇江市44家孵化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问卷搜集数据,梳理现状,总结不足,从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主观因素两个层面剖析原因,围绕孵化器发展目标、管理评价办法、激励支撑措施、加强资源供给4个主要环节,对促进镇江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政策引导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孵化器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培养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1]。2018年,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在全社会层面鼓励孵化器建设与发展。近年来,国家与省级层面不断完善孵化器发展目标、管理评价办法、激励支撑措施、加强资源供给4大关键环节,已形成基于孵化器发展的全流程政策体系。在上级政策的指导下,在出台配套认定办法及评价体系外,镇江市政府在2021年14号文件与2023年32号文件中细致规划了镇江市科技孵化载体的发展目标与措施。从整体情况来看,镇江市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建立三级梯度培育体系、注重示范引领等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孵化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本文通过对镇江市44家孵化器进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对孵化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1现状分析

1.1主要发展成效

1.1.1初步形成梯度培育机制

自2021年出台市级孵化载体(含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办法后,镇江全市层面建立了国家-省-市3级孵化器梯度培育库。截至2022年,镇江市共拥有44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的认定呈现上升趋势(见表1)。从分布上看,各辖区实现了市级以上孵化器全覆盖,其中,句容2016年以来获批5家国家级孵化器,提档升级成效显著。孵化器已初步形成“孵化器运营+专业技术服务+投融资+创业辅导+科技创新服务+行业资源对接”为一体化的孵化模式,部分孵化器已建立动态评价机制。

1.1.2孵化成效较为显著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全市孵化器共有在孵企业1 784家,累计毕业企业1 287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80家,高新技术企业147家,高新技术培育入库企业150家,上市(挂牌)企业18家。孵化器成为培育科技型企业的重要载体,累计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与2022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的比例为25.72%,累计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与2022年全市有效期内高新企业数的比例为10.98%。孵化器收入构成在逐步优化,综合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41.49%,已接近房租及物业收入占比。

1.1.3政策引导日趋成熟

2021年,镇江市专门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科技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镇政发〔2021〕14号);2023年,镇江市又出台了《镇江市推动科技孵化载体“专优特强”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全市层面不断完善对孵化器在内的科技孵化载体的专项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明确发展方向,引导孵化器长远发展,突出孵化器的科创属性。各辖市区逐渐重视孵化器的建设,加大对孵化器的招引或培育,相继提出了孵化器的配套支持政策。

1.2存在问题

1.2.1梯度培育后劲不足

从数量上看,截至2022年,镇江市省级以上孵化器总量为常州的53.73%、南通的66.67%,当年新增数远低于常州、南通。从储备上看,9家省级孵化器(占比42.86%)为2015年前认定,目前仍未升格为国家级,市级储备仅为省级的38%(常州为256%)。从分布上看,丹阳市近3年无新认定孵化器,丹徒区4家孵化器中3家为2010—2011年认定,润州区区划调整后尚无省级以上孵化器。

1.2.2市场化运营能力不强

部分孵化器专业管理人员比例偏低,在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链条的集成化服务能力上相对不足。投資服务功能不强,投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04%,30家孵化器无投资收入,仅少数孵化器引入创投,不能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的融资难题。在孵企业引进专业人才难度较大,尤其是专业型孵化器对人才需求缺口太大。多数孵化器在数据统计、动态管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1.2.3孵化企业量质有待提升

在孵企业、毕业企业规模总量较少、增量不多,平均每家孵化器在孵企业仅41家,毕业企业仅29家;当年平均每家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不到10家,新增毕业企业不到5家。科技型企业培育成效不突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仅45.07%,仅9家孵化器累计培育超过5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孵化器目前高企培育尚未实现零的突破,上市企业及销售超5 000万元的在孵企业凤毛麟角。

1.2.4产业支撑不明显

专业型孵化器培育不足,全市专业型孵化器占比仅20.45%,78%专业型孵化器为省级,国家级专业型孵化器仅2家,没有市级专业型孵化器。对推动“四群八链”的支撑不足,目前,专业型孵化器的专业领域未覆盖镇江市培育的所有重点产业,且孵化效能总体弱于综合型孵化器。对区域创新水平提升不足,在孵企业研发投入活跃度不够,8家在孵企业研发总投入为0元,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在孵企业知识产权授权数偏低。

2原因分析

2.1外部客观因素

2.1.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客观差距

与其他苏南城市相比,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对创业人才的吸引力较弱,支持孵化器提质增效力度不够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孵化器的发展规模及效能。此外,镇江两所重点大学的专业导向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不丰富、渠道不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成效不突出,使得孵化器的公共服务功能在长三角地区不具备明显的吸引力。

2.1.2政策引导系统性有待加强

从管理流程上看,市级及各辖区配套政策以认定奖励或补助为主,对增强孵化能力、孵化成效的靶向激励力度相对较小,未建立市级孵化器绩效评价体系。从目标设定上看,市级孵化器在孵企业数、已毕业企业数方面的認定标准较低,尤其是对已毕业企业数没有明确的定量要求,导致两个指标与省级认定标准差距较大,使得推动孵化器提档升级的动力不足。从政策环境上看,支持方式创新性不够,支持力度相对较小,对专业型孵化器的政策导向不明显,对民营孵化器建设投入相对不足。

2.2内部主观因素

2.2.1孵化器运营模式传统

一方面,44家孵化器中,在“双创”背景下,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园、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共计14家。这些孵化器均为综合型孵化器,由于成立年代较久,以传统运营模式为主,普遍与社会资本、服务机构等对接合作有限,链接创投资本较少且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辖市区之间孵化器存在同质化竞争,协同性不够。另一方面,近年来,虽然逐步出现产业化发展、校地协同创新、龙头企业自建的孵化器类型,但数量不多且多为初创阶段。由于投入资金不够,吸引优质项目的动力不足,为了维持较好的收入,对入孵企业的入门标准较低,缺乏合理的筛选机制,不能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2.2孵化器提升质效的意愿不强

《镇江市推动科技孵化载体“专优特强”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中,孵化器虽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目标及举措,但目标设置没有太大突破,对发展预期不高,举措大多较为宽泛,难以支撑目标的实现(见表2)。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主要以增加载体面积及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为主,促进大中小融通发展、国际合作和引进国际创新资源的意愿不强。在提升服务绩效方面,集中在招引项目及企业,对提升在孵企业和已毕业企业效能的重视程度不够。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和全链条孵化的意识不强,仅个别孵化器提到了服务模式创新、孵化器转型。

3对策建议

3.1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孵化器发展的目标导向

在孵化器的数量和结构上,要更加注重提升提档升级的增量,加快专业型孵化器的增长速度;在孵化器的布局上,既要结合“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孵化体系考量,又要根据“四群八链”在各辖市区的分布,避免出现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无序竞争和内耗[3];在孵化器发展的目标设定上,除设置孵化能力的发展目标,还要增加孵化绩效方面的定量目标,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培等。加强市区两级联动,在引进或培育阶段,市区两级部门严格把关;在申报或向上推荐阶段,细化指导,提高认定通过率。

3.2抓住关键环节,完善孵化器管理评价体系建设

(1)加强孵化器的分类管理。动态监测国家级、省级孵化器运营情况,引导认定较早的省级以上孵化器根据发展大环境迭代升级,保持较高的孵化水平。(2)加大市级孵化器培育力度。在认定标准方面,增加毕业企业数的认定要求;围绕目标的实现,适度设置个性化标准,激励更多孵化器入围。对专业型孵化器、民营孵化器、探索孵化新模式的孵化器,在认定和培育阶段适当倾斜。(3)完善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设定上,以国家级、省级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为参照,制定孵化全市孵化器发展实际、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在孵化绩效方面,突出毕业率、科技型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指标,兼顾单位面积产出率、财税贡献率考核。

3.3细化激励措施,切实增强孵化成效

优化资金投入的方向和形式。综合运用科技、发改、工信等各条口的专项资金、补贴、奖励等,加大对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孵化器服务能力、孵化绩效提升的激励力度,支持孵化器开展从业人员培训,组建专业化导师队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补贴。在激励孵化绩效方面,综合考量孵化器对地方项目招引、科技型企业培育、产业发展、经济增长、财税提升的贡献度,兑现相应优惠政策和奖励补助。在辖市区引进或培育阶段,对发展模式创新性或发展前景看好的孵化器,市区两级共同支持建设。在政策支持方式、资金设定、孵化链条打造等方面,从全市层面统筹评估政策制定的规范性及可行性。

3.4加强资源供给,提升孵化器竞争能力

(1)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和广度。深化“投资+孵化”模式,构建完善多层次创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推动孵化器及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2)增强孵化器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落实好各类人才政策,设立孵化器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优先支持孵化器内的人才项目申报各项人才计划,拓展孵化器人才引进渠道,推动留学人员、科研人员对接孵化器进行创业就业。(3)加大支持孵化器与高校共建共享基础研发平台力度。重点支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检测检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鼓励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生产并实现创新价值[4]。(4)举办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产学研对接大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主体的交流合作,整合国内外社会资源,提高孵化器服务效能。(5)鼓励成立孵化器行业协会、联盟等民间性质行业组织,促进孵化器之间的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加强行业自律。(6)促进构建与省外如广东等地、省内如苏州等地的学习交流平台,及时学习孵化器建设新模式、新经验。

4结语

在科技创新被摆在首要位置的当下,着力提升孵化器的量与质,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后备军的储备,迫在眉睫。但在完善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策略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孵化器的发展阶段。政策层面对孵化器进行的引导与激励既要向上看、向前看,也要向下看,结合孵化器发展规律与特点,设置当下阶段孵化器通过努力能够得着的目标。只有根据区域孵化器的发展阶段进行不断调整,才能有效激发孵化器内生动力,为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助力。

參考文献

[1]李明圆.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概况及策略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2(19):72-74.

[2]镇江市政府办公室.镇江市再添4家“国字号"科技孵化载体[EB/OL].(2022-06-20)[2023-11-14].https://www.jiangsu.gov.cn/art/2022/6/20/art_65450_10514245.html.

[3]郑德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的政府职责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22.

[4]王佳伟,沈亚文,王艳婷,等.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模式创新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科技,2022(7):1-3,9.

(编辑姚鑫)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ci-tech enterprise incubators in Zhenjiang city

Yang  Hailian1, 2, Yin  Jie1,3*, Guo  Haiyan1,4

(1.Zhenjiang Runzhou District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Zhenjiang 212005, China; 2.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00, China; 3.Zhenjiang Runzhou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Office, Zhenjiang 212005, China; 4.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00, China)

Abstract:  After Zhenjiang issued the municipal incubation carri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2021, the cit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 incubator identification has shown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achieving a certain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various problems in its operation management ability and incubation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took 44 incubators in Zhenji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llected data through questionnaires for analysis, sorte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shortcomings, 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from two aspects: external objective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subjective factors.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cubators in Zhenjiang, focusing on the four main links of incubator development objectives, management evaluation methods, incentive support measures and strengthening resource supply.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 incubat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olicy guidance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