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困境和对策研究

2024-03-28 13:46闫五一
艺术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娱乐育人

摘要:目的: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和交互的媒介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信息、高效学习,但若使用不当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文章研究新时期“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困境,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方法:文章从网络素养的含义和研究意义出发,探究“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面临的困境: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缺乏深度思考,网络学习能力较差;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网络娱乐倾向明显;网络化时代传播速度加快,网络失范行为增加;网络空间缺乏监管,网络防范滞后等。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对策:制定规范制度,整顿网络空间,建立和谐秩序;重视思想建设,强化思政育人,营造教育环境;注重育人内涵,丰富校园文化,凝聚精神动力;关注心理健康,坚持价值导向,引导网络行为等。结论:新时期研究“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对策,一方面能拓宽教育渠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为高校发挥好网络思政育人优势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高校借助网络平台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从而净化网络空间,保障校园、国家网络建设的安全与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5-00-03

1 網络素养的含义和研究意义

1994年美国学者麦克库劳(Charles R. McClure)将网络素养(Digital Literacy)定义为“发掘网络资源的能力,即利用检索工具在网络空间获取所需信息,进行后期加工并用以协助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1]。1997年卜卫第一次引入此概念——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及对其管理的能力、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网络安全保护的能力[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素养从一种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基本能力发展为一种适应新时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含在拥有互联网具体技能的同时人类所产生的一系列复杂意识和行为,包括网络应用的技巧、网络的行为道德底线、网络的法律法规知识、网络信息判断筛选能力、信息获取等[3]。

文章探索提升“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自身素质全面发展,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者做好新时期网络育人工作,有利于保障校园、国家网络建设的安全。大学是塑造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但随着混杂的网络信息和舆论热点的涌现,大学生易受错误网络思潮的引导,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跟风发帖,给高校网络舆情处理带来困难。因此,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增强和人格的发展,而且有利于高校实现网络空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4]。校园网络空间秩序的有序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网络文明行为,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投身于校园网络文明建设。此外,互联网时代,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学生应保护个人、校园和国家信息安全,防止境外势力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不良思想意识的渗透,从而保障校园和国家网络建设的安全与稳定发展。

2 “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困境

2.1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缺乏深度思考,网络学习能力较差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教学使知识传递高效、灵活和多样化,但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挑战。网络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拓展,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从网络平台及时、高效地获取资源和信息,能拓宽眼界。但这可能导致信息过载,使学生缺乏有效的信息检索和深度思考能力,课堂上学生携带手机、iPad、电脑等设备,也容易被娱乐信息、互动聊天、游戏等吸引,而不是根据老师讲课内容实时搜索和深度学习。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自由,一些学生过度依赖网上搜索,通过复制粘贴网络信息拼凑答案,甚至剽窃他人的思路和成果,缺乏深度思考、钻研和创新的能力。新媒体时代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但学生网络学习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引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2.2 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网络娱乐倾向明显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在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了解各类信息,这使其沉迷于网络娱乐所带来的快乐,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网络娱乐平台上。媒体平台为了吸引眼球和收割流量放大娱乐功能,导致网络空间泛娱乐化,偏离了正常的娱乐范畴。在大众传播的背景下,网络媒介的信息传播、教育引导、舆论引导等功能被弱化,娱乐新闻、视频、游戏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此外,大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欲和个性,倾向于在互联网世界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他们选择的娱乐平台多样,如QQ、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还有各种游戏、视频等供他们消磨时间。与校园组织的活动相比,这些线上娱乐更加多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平台娱乐,通过看娱乐新闻、追剧、打游戏获得满足感,但过度沉迷网络可能导致学生忽视甚至荒废学业。同时,线上娱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会减少学生参与实际社交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3 网络化时代传播速度加快,网络失范行为增加

网络失范是人们不遵守网络规章制度,有意或无意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由于网络的监管和约束相对缺乏,因此“00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增加。加之西方错误思潮的渗透,学生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面对校园和社会突发性热点事件,大学生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可能散布网络谣言、参与网络暴力等。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在满足平台夺取流量和吸引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可能对当事人或者亲友造成伤害。同时,相较于现实的执法,网络环境的监管难度较大,这加剧了学生的网上失范行为,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一种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不需要承担法律后果的错觉。因此,需持续加强网络监管,以有效提升“00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2.4 网络空间缺乏监管,网络防范滞后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增加了网络监管的难度,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获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而“00后”大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成长,未步入社会,相对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和网络防范意识,容易上当受骗。加之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多的群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在网络上的活跃性和学生防诈骗意识淡薄的现状,通过各类平台骗取学生信息和金钱。高校开主題班会介绍真实案例,宣传防诈骗知识等,但学生被骗事件频发。这不仅会使学生及其家庭蒙受经济损失,而且会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目前电信诈骗手段多样,套路复杂,侦破困难。因此,大学生应增强网络防范意识,不沉迷于虚拟空间,远离非法借贷平台。

3 “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对策

3.1 制定规范制度,整顿网络空间,建立和谐秩序

首先,社会层面从制度上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弥补网络监管的制度缺陷;高校层面制定相关校纪校规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当学生在网络平台出现违背网络道德的问题时,应按照规定处理。其次,加强网络舆情监管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监督举报机制。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群策群治的良好氛围,创造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学校要安排网评员关注学校突发事件在网络上的进展,网评员通过专业技能和知识及时监督和管理舆情,有助于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空间。

3.2 重视思想建设,强化思政育人,营造教育环境

高校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协同育人资源,创造良好的网络思政育人环境。首先高校需要培养专业的网络信息化教师团队,组织选拔思政课专业教师、辅导员和骨干干部等,并提供理论和实践培训,以提升德育师资队伍的网络文明素养。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和师资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思政课程上积极引导,帮助其明确网络素养的道德底线。要将思政理念融入课堂,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网络行为。其次要编著和使用好课程教材,将网络素养的内涵和提升路径融入课本[5]。学校需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开设网络素养课程,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和编写教材,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总之,应联动课内与课外,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 注重育人内涵,丰富校园文化,凝聚精神动力

高校可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第一,组织开展贴近现实的活动,引导学生理性分析事件,鼓励学生在活动平台上发表观点,避免在网上盲目跟帖。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健康的网络内容,让学生了解网络不仅是娱乐和社交的工具,还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第二,充分挖掘身边的红色文化素材,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红色文化素材的数字化展示、经典故事的线上传播和红色文化主题的创作比赛等,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通过组织开展红色资源学习,带领学生感受红色文化,并结合专业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第三,搭建学校文化育人平台,发挥内部资源作用,引导学生网络行为。网络素养的提升需要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和交流互动的育人平台,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己,积极投身学校和学院的网络文化建设活动。

3.4 关注心理健康,坚持价值导向,引导网络行为

学生缺乏对信息的识别和筛选能力时,容易沉迷网络,影响学业和生活,甚至产生心理问题等。因此,“00后”大学生须增强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第一,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高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识别谣言,抵制网络暴力,保护个人隐私,抵制网络消极文化,遵守网络道德;同时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安排专业老师、辅导员和班委协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第二,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技能学习。学校和学院应重视党员对“学习强国”和团员对“青年大学习”的学习,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从现实案例来看,网络失范行为频频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学校和学院须开展心理辅导和防诈骗宣讲,不断加强“依法治校”和“依法治院”。协同育人资源,关注学生网络行为和心理健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4 结语

大学生需要和高校、社会共同努力,提升网络素养,帮助自身更好地适应网络发展。文章从大学生面临的网络素养提升困境着手,希望大学生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网络空间。高校要让网络真正成为思想教育高地,让学生真正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麦克库劳.网络素养:图书馆的发展[J].技术图书馆,1994(2):115-125.

[2] 卜卫.媒介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1):29-33.

[3] 杨政,徐海鸽.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3):135-137.

[4] 李丹阳.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提升路径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179-180.

[5] 周剑飞.基于南通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1(24):83-85.

作者简介:闫五一(1992—),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沪教委  2023)项目“当ChatGPT撞上教育:课程思政理念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探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49;2023年度上海理工大学尚理晨曦社科专项项目“当ChatGPT撞上教育:课程思政理念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SLCX-YB-008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娱乐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娱乐眼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