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2024-03-28 03:05邵东隅
艺术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会治理文化建设

摘要:目的:为了使城市过渡型社区居民更好地通过社区文化融入城市化发展,有必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完善社区建设。方法:文章从社区治理的角度入手,以K社区文化建设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其社区文化建设情况。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社区遗留问题未妥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建设主体单一、居民文化适应不良、居民间存在文化隔阂等困境。结论:文章从社区建设、政府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邻里文化教育、文化建设宣传等方面提出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以促进现代化社区建设,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

关键词:文化建设;城市过渡型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5-0-03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1]。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影响居民生活和社区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多数行政村在政府土地置换、新村建设、撤村并居等政策的推动下转型成为过渡型社区,具有中间性、过渡性的特征,成为在行政区划上类似城市社区而在社会网络形态上类似农村社区的新型社区[2]。虽然农村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形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转变,但固有的思维模式、知识水平、文化习俗等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导致社会关系疏离,出现社区文化冲突治理困境,难以从本质上实现城乡结构的突破。因此,完善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對居民社区融入、社区文化形成、社区治理增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现状——以南京市K社区为例

1.1 样本基本情况

K社区位于南京市孝陵卫街道的东南角,辖区面积6平方千米,居民点较为分散。K社区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S村、C村等4村合并成立的社区,是典型的城市过渡型社区,现辖区内共有7个小区,户籍人口11 000多人,户数4000多户。K社区居民多为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也有一部分军属,人口性质较为复杂,社区邻里纠纷问题较为严重。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主要集中在社区居委会所在小区,其他小区居民社区参与度普遍不高。R机构是南京市4A级社会组织,现有负责人1名、全职社会工作者4名、固定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4名。K社区通过南京市玄武区民生项目引进R机构,协助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1.2 K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K社区逐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有服务中心,内设事务大厅、文娱活动室、会议室等,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生活提供平台。在社区党工委领导以及R机构的专业服务下,K社区在文化活动常态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利用春节、端午、重阳等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开展剪窗花贴春联、包粽子佩香囊、登高品重阳糕等特色活动,在促进居民互动的基础上,推动不同传统风俗交流和融合。其次,举办社区文体活动,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社区广场舞大赛、社区歌唱比赛等,同时发动社区中有文艺才能的居民组建舞蹈队、合唱团等,有效调动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居民社区生活。再次,在寒暑假期间面向社区家庭开展亲子活动,链接科技、艺术等教育资源,开办科技学堂,推出家庭烘焙课,建设亲子阅读间等,进一步拉近社区居民间的距离。此外,K社区还针对社区居民私拉乱建、饲养活禽等行为开展社区教育,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明确社区生活规范,努力转变社区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直以来,K社区努力发展“和谐邻里,友爱互助”的社区文化,通过培育社区居民议事会和志愿者服务团队等自治团体,激发社区居民的责任意识,增强其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服务,从而巩固社区文化建设成效。

2 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困境

2.1 城市过渡型社区遗留问题未妥善解决

城市过渡型社区在土地置换、撤村并居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复杂问题,农村转移安置人口的诉求不能得到满足,使得矛盾难以调和,纠纷不断。K社区居委会时常需要处理安置居民在转移期的遗留问题,他们大多因不满经济补偿和现有生活条件不断向社区反馈,甚至在自身诉求不能得到较好满足的情况下,组织群体上访。K社区为处理安置遗留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收效甚微,居民满意度低,导致社区关系紧张,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难以落实。

2.2 城市过渡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社区基础设施是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会严重影响居民正常文化活动的开展。K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二楼设有文娱活动室,但场地空间有限、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多人开展不同活动的需求。同时,社区体育运动设施缺乏,舞蹈队、羽毛球队有时只能借助社区停车场进行比赛训练,缺乏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2.3 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资金是开展社区文化服务、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社区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稳定的资金投入能够不断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保障专业文化服务正常开展。K社区对文化建设投入相对固定且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目前较难满足社区文体活动场地扩建和文化服务持续开展的需求。K社区和R机构开展的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本身不能创收和盈利,因而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效化不能得到根本保证。

2.4 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主体单一

基层政府组织作为社区建设的主抓手,负责社区方方面面的事务,单一的建设主体不能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会影响良好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K社区居委会主要承接上级政府部门的事务性工作,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服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化建设较难推进。因此K社区要积极链接外部资源,搭建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平台,通过专业服务形成社区文化品牌,提升社区文化服务质量。

2.5 城市过渡型社区居民文化适应不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观念深植于农民心中,由于环境的转变,其对当前的生活感到不适应,渴望在新的环境中保留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K社区部分居民在社区楼道随意堆放农具,在绿化带种植蔬菜、饲养鸡鸭鹅等禽畜,污染了社区环境。更有甚者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私搭乱建,抢占公共区域,带来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K社区大力开展整治行动,但违章行为仍有发生。同时,在制止取缔的过程中,居民和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受到影响。

2.6 城市过渡型社区居民间存在文化隔阂

城市过渡型社区农村安置人口与城市原住居民在思维观念和文化风俗上存在差异,产生了一定的文化隔阂,阻碍了社区文化的交融。K社区人口性质复杂,居民的身份角色需要转换,社会关系网络经历破裂和重组,对社区的认同需要逐步形成。在过渡阶段,由于居民的认知模式、行为习惯、文化礼俗等不同,因此社区居民间日常的文化交互存在阻碍。此外,受传统家本位思想的影响,部分居民较少向外进行互动交流,缺乏社区参与,加深了居民间的文化隔阂,不利于“和谐邻里,友爱互助”的社区文化建设。

3 加强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3.1 妥善处置拆迁安置遗留问题

城市过渡型社区应重视拆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对建房问题、物业管理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商讨出具体措施,平衡利益,缓和尖锐矛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拆迁安置人口能够享有同等的城镇社会福利;发展社区医疗健康服务,提升社区医院医疗水平,链接外部医疗资源,开办健康讲座、社区义诊等活动,让社区居民能够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强政府政策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上门工作,切实有效落实政府政策。要努力消除民众不满情绪,与居民良性沟通,从而有效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3.2 加大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設资金投入力度

为保障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效化推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势在必行。要明确社区文化建设在城市过渡型社区融合和社区治理中的重要性,使基层政府组织在文化建设上作出合理的财政规划。不断完善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空间建设,开辟社区图书阅览室、舞蹈房、乒乓球室等,提供进行文化互动的公共场所,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3]。提升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服务水平,与老年大学、社会组织积极合作,培育社区文艺团队,打造社区品牌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3.3 强化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打造一支活跃在社区一线的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文艺素养的人才队伍,有效保障城市过渡型社区高质量文化活动顺利开展。要发掘城市过渡型社区居民中有才能的积极分子,带头组建社区文艺团队,发挥排头兵作用,不断吸引社区居民加入,创立社区文化风向标。要链接社会文化资源,与老年大学、社会组织、高校志愿者团队等共建合作平台,常态化开展城市过渡型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社区文艺团队提供专业指导,营造和谐多彩的社区文化氛围。城市过渡型社区更应注重统筹专业人才队伍与业余爱好团体的发展建设,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专业带动业余,业余壮大专业,实现优势互补。

3.4 推动城市过渡型基层政府组织转型赋能

城市过渡型社区应有明确的文化建设规划,包括文化建设目标、文化建设项目、文化建设设施等,有针对性地提升社区文化建设质量。城市过渡型社区基层政府组织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面对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自主化的文化需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4]。城市过渡型社区基层政府组织应努力转变工作职能,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源进入社区文化服务领域,同时确立市场准入标准和监督监管机制,规范参与行为,使相关主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效能,形成合力,共促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发展。

3.5 增强城市过渡型社区居民社区文化教育

城市过渡型社区应切实加强社区文化教育,逐步消除社区居民在思维方式、生产模式、生活习惯、风俗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打破文化隔阂,促进居民间良性的文化互动交流,构建和谐邻里关系[5]。要努力为城市过渡型社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社区文化融合,形成基于共识的社区主流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获得感。

3.6 激发城市过渡型社区居民文化参与热情

城市过渡型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无论如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没有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要解决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形式主义的问题,就要确立社区居民在参与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从思想观念上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行动上广泛动员社区各年龄层群体共同参与,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参与度,发挥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城市过渡型社区居民文化参与的相关制度,组建社区居民志愿者团队,确立奖励机制,增强自我服务意识,提升社区文化参与能力。城市过渡型社区应拓宽居民文化诉求的表达途径,积极开展调研工作,认真听取居民建议,吸纳好的经验做法,让居民意见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风向标。

3.7 拓展城市过渡型社区文化建设宣传途径

城市过渡型社区应做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注册官方账号,定期推送社区文化活动相关图文信息,记录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精彩瞬间,向外展现社区居民的文化风采,进一步扩大社区文化建设影响力。城市过渡型社区还可以借助新媒体网络设立社区文化宣传栏、社区活动场地预约平台、居民需求意见收集站等,帮助社区居民直观了解社区文化建设情况,同时这也拓展了社区居民的自我表达渠道,更便于社区居民自我参与。

4 结语

城市过渡型社区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城市社区文化和传统农业文化碰撞的现实载体。城市过渡型社区应更加重视社区文化建设,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搭建合作平台,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创新社区文化服务形式,增强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进社区文化交流,推动社区文化融合,创造和谐稳定的社区文化。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中国政府网,(2022-08-16)[2023-12-19].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8/16/content_5705612.htm?eqid=c7830af900033d8d00000002646b5a5b.

[2] 叶娟丽,周泽龙.过渡型社区治理转型中的行政扶持及其限度:基于成都市L街道的调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5):79-88,133.

[3] 张艳,曹海林.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机理及其实践路径[J].中州学刊,2021(11):64-69.

[4] 孙琦,田鹏.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及重建的实践逻辑:基于苏北新型农村社区的实地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118-127.

[5] 吴宗友,丁京.过渡型社区的空间“聚—离”与包容性治理[J].中州学刊,2022(6):62-70.

作者简介:邵东隅(1996—),男,江苏苏州人,硕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社会治理文化建设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