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感受的室内照明设计研究

2024-03-28 14:19刘艺
艺术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照明设计色温照度

摘要:目的: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关注度的不断提高,照明设计逐渐向功能化转变。这个阶段的照明设计开始考虑不同场所的需求,如学习、工作、休息等,并采用不同的色温和照度来满足这些需求。文章探讨基于用户感受的室内照明设计,旨在分析色温和照度对用户生理和心理感受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章主要采用实验法,共设置两组变量,分别是色温(6500 k、3000 k)和照度(300 lx、900 lx),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主观评价通过两份问卷进行;生理指标包括心率的收集,以客观检测受试者的生理变化。结果:实验表明,3000 k、300 lx的照明组合是较为舒适的,受试者心率较平缓,且感受更自然,而在6500 k、900 lx的照明环境中感受最为凉爽、头脑最为清醒。结论:色温和照度对人们的心理感受和生理感受具有显著影响。低色温低照度的暖色光给人舒适的感觉;高色温高照度的冷色光则给人清爽、明亮的感觉,使人头脑更清醒。希望研究能为现代室内照明设计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色温;照度;用户感受;视觉感知;室内照明;照明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5-0-0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照明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视觉需求,其还与人們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健康照明的出现,正是对这一需求的深刻回应。这种照明方式不仅注重光线的亮度、色温和方向等物理属性,还关注人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的心理感受和视觉体验。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照明对人的影响。

1 研究综述

室内光环境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其由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共同构成。合适的室内光环境能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光环境的物理因素很多,包括照度、相关色温、眩光、显色性等。其中,关于照度、相关色温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研究最为广泛。随着第三类感光细胞的发现和LED照明光源技术的进步,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照明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效应与非视觉效应。视觉效应主要集中于视觉功效、视觉舒适和视觉体验三个方面[1]。2019年,张原铭等人在实验中创造了12组不同色温和照度的光环境,获取受试者对四种书法作品的主观评价数据。结果显示,观察者的舒适度受色温影响较大[2]。在不同环境下,适当的照明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2021年,党睿等人通过研究不同色温与照度的照明条件下,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视觉感知情况,得到结论——照明的色温与照度分别会对视觉感知的温暖度与清晰度产生影响[3]。

至于非视觉效应,主要表现为人体除视觉外的其他生理、心理反应,例如人的工作效率、警惕性、心率、血压等[4]。2018年,周晓明等人在6种光环境下对测试者进行血压、心率的生理监测。实验发现,随着色温的升高,心率变化率和收缩压变化率升高[5]。同样地,居家奇则给出了心率、体温和血压等生理参数随LED光强度和光谱分布的变化关系,并提出基于心率的光生物作用函数[6]。严永红等人研究教室荧光灯照明对学生学习效率、瞳孔和心率的影响,发现在4000k荧光灯下学生感觉最舒适,学习效率有所提高[7]。因此,讨论照明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其视觉效应,还要考虑非视觉效应。

本文探讨不同色温、照度水平组合的室内LED照明条件下,参与者对灯光的心理感受及生理感受。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条件

实验共招募40名19~28岁的学生,受试者筛选标准如下:无眼部疾病,无色盲;被试裸眼视力在1.0及以上或矫正视力达到相等视力。所有被试身体状态良好,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

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实验室内开展,借助空调将室温控制在24 ℃左右。4盏LED灯具被均匀地安装在房间的天花板上。墙壁和天花板都被漆成白色,为避免反光,地板上铺有灰色地毯,右侧玻璃为单面玻璃。除了照明光源外没有其他光源。

本实验对灯光照明的选择参考学者谢闵智等人《相关色温与照度对台湾LED照明使用者视觉感受的影响》中设定的照明条件,选取了四组,分别是6500 k、900 lx,6500 k、300 lx,3000 k、900 lx,3000 k、300 lx。

2.2 实验内容

2.2.1 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采用心理感受问卷和生理感受两种问卷。问卷采用语义差异量表的形式,共包含10对形容词组。心理问卷分别是刺眼的/柔和的、阴暗的/明亮的、冷的/暖的、不舒适的/舒适的、人工的/自然的。生理问卷分别是令人乏力的/令人充满动力的、意识模糊的/头脑清醒的、呼吸困难的/呼吸顺畅的、感到眼睛胀痛的/感到眼睛舒适的、燥热的/凉爽的。受试者根据个人对灯光的感受进行打分。有-3~3共6个分值,正负值表示两个语义相反的词,绝对值的增加表示程度的加深。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被试选择“一般”等中间选项,减轻由此产生的“集中效应”,问卷省略了中间选项。

2.2.2 客观测量

研究表明,心电图在评估与照度影响有关的生理舒适度方面,是非常有用的工具[8]。因此,实验使用PhysioLAB无线生理仪连续测量心率,设置采样频率为1000赫兹。该仪器具有5个通道,是一款可穿戴的无线人体生理数据记录系统,可以记录所有与人体生理相关的数据。本文主要对收集的平均心率(bpm)进行分析。

2.3 实验流程

测试前,受试者需要在观察室佩戴好无线生理仪。进入实验室后,受试者被要求闭眼戴上眼罩,静坐2分钟。在此期间,受试者恢复到平静的状态。随后摘下眼罩,在房间内感受5分钟的灯光。5分钟后,受试者需要根据他们对灯光环境的主观感受填写两份问卷。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生理仪将持续记录受试者心率的变化。

为了避免受试者在灯光下暴露过长时间产生视觉疲劳,问卷通过实验负责人口头提问的方式填写。每个环节结束后,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受试者可以闭上眼睛或看向远处。实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允许使用电子设备,避免其他光照的影响。

2.4 数据分析

对测量的数据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使用色温和照度作为主体内因素。分析色温和照度的主效应以及它们的交互效应。若交互效应存在,则进一步作简单效应分析。显著性水平被设定为0.05(P<0.05)。

3 结果与分析

3.1 信度检验

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该系数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表示问卷的信度越高。结果显示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值均在0.7以上,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信度。因此该问卷可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3.2 主观评价

3.2.1 心理问卷评价

根据两因素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对于刺眼的/柔和的,色温具有显著的主效应(F=9.26,p<0.05),而照度的影响则不显著(F=3.22,p>0.05)。此外,色温与照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37,

p>0.05)。根据得分均值变化可以看出,当色温为3000 k时,与300 lx相比,受试者认为在900 lx的照度下,灯光更刺眼。而在6500 k的色温下,受试者对两种照度的评分均低于3000 k的照明环境,这说明高色温的照明更容易使人产生刺眼的感受。

对于阴暗的/明亮的,两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色温没有呈现出显著性(F=0.06,p>0.05)。照度呈现出显著的主效应(F=40.78,p<0.05),对照明环境明亮与否的评价,受试者普遍反馈900 lx高于300 lx的情况。色温和照度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F=0.51,p>0.05)。

对于冷的/暖的,色温呈现出显著的主效应(F=74.04,p<0.05)。照度也呈现出显著的主效应(F=4.09,p<0.05)。此外,色温和照度的交互项呈现出显著性(F=4.09,p<0.05)。分析其简单效应显示,在两种照度水平下,随着色温的升高,被试评分降低,且3000 k与6500 k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综上可知,在不改变室内温度的基础上,色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被试的温度感知。早期的研究也已证实CCT对室内热感知有一定的影响[9]。

对于不适的/舒适的,以及人工的/自然的这两种感受,没有观察到色温和照度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两者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3.2.2 生理问卷评价

对于令人乏力的/令人充满动力的,两因素方差结果显示,色温和照度均呈现出显著的主效应(F=8.05,p<0.05;F=15.78,p<0.05)。但色温和照度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F=0.01,p>0.05)。在6500 k、900 lx的照明环境下,受试者评分更高,精力更充沛。在3000 k、300 lx的照明环境下,受试者评分最低,感受最乏力。

对于意识模糊的/头脑清醒的,观察到色温没有呈现出显著性(F=3.6,p=>0.05)。照度呈现出显著的主效应(F=27.42,p<0.05)。色温和照度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性(F=0.05,p>0.05)。在色温固定时,被试评分也会越来越高,且在6500 k、900 lx的照明环境下头脑最为清醒。

对于呼吸困难的/呼吸顺畅的,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并未观察到色温和照度的主效应,两者之间也没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对于感到眼睛胀痛的/感到眼睛舒适的,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色温呈现出显著性(F=5.55,p<0.05),而照度没有呈现出显著性(F=0.14,p>0.05)。此外,色温和照度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得分表明,受试者在低色温低照度(3000 k、300 lx)时,感到眼睛较为舒适,而高色温(6500 k)时,评分相对较低,眼睛感到疲劳。

对于燥热的/凉爽的,观察到色温和照度均呈现出显著的主效应(F=17.50,p<0.05;F=10.11,p<0.05),但两者之間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6500 k、900 lx的照明环境下,人们在生理上感觉最凉爽。且在900 lx的照明环境下,受试者评分普遍高于300lx,感受较为凉爽。

3.3 客观生理参数

本实验的生理测量结果显示,照明对心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色温和照度对受试者心率没有显著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但从均值来看,相比于其他照明条件,受试者在3000 k、300 lx的照明环境下,心率较低,而在6500 k、300 lx的照明环境下,心率较高。以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证实了照明对心率是有影响的。

4 结语

照明设计与用户感受之间的关系密切。优秀的照明设计不仅能提供足够的照明,满足视功能需求,还能显著影响用户的心理状态、情绪以及对空间氛围的感知。色温和照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试者的主观心理感受和生理变化。其中,低色温低照度的照明组合较为舒适,心率较平缓,且受试者感受更自然,而在高色温高照度的照明环境中感受最为凉爽、头脑最为清醒。然而,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光照暴露时间较为短暂,考虑到照明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着重考虑延长照明时间,以进一步了解影响照明感知的因素,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的照明场所中。

参考文献:

[1] 王雅静,黄海静.适宜老年人阅读行为的健康光环境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23,34(3):162-172.

[2] 张原铭,林嘉源,高闻,等.不同照度和色温LED光源照射下书法作品的视觉影响[J].照明工程学报,2019,30(3):55-60.

[3] 党睿,杨頔.博物馆照明中照度与相关色温对视觉感知的影响[J].照明工程学报,2021,32(3):112-115,123.

[4] 范晓静,陈德福,曾晶,等.光影响生物节律的研究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1,30(1):1-7.

[5] 周晓明,刘丹丹.等效照度描述LED光源下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8):134-141.

[6] 居家奇.照明光生物效应的光谱响应数字化模型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56-57.

[7] 黄海静,严永红.光生物效应与教室照明实验探讨[J].灯与照明,2008,32(4):1-3.

[8] 陈筝,塞巴斯蒂安·舒尔兹,刘雨菡,等.基于生理反馈的建成环境体验评价与设计辅助[J].时代建筑,2017(5):24-28.

[9] 李念平,汪萌,李景明,等.室内空气质量和照明色温对人体环境感知及健康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2,22(1):518-525.

作者简介:刘艺(1998—),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人因照明。

猜你喜欢
照明设计色温照度
学生台灯色温 不宜超过4000K
恒照度智慧教室光环境
电子投影机照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现代室内空间照明设计形式美的探析
电气配电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基于DALI协议的色温可调节LED照明控制器
选择合适的色温
保护视力,我有智能调整屏幕色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