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畲族文字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探析

2024-03-28 23:11林宇涵
艺术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创新设计

摘要:目的:畲族文字是畲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畲族文字的现代化设计应用对于推动畲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探讨畲族文字在文旅产业中的现代化设计应用,以期在促进畲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畲族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方法:运用畲族文字图形重构等设计手段,对东山村地域特色及畲族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构和重组,在尊重畲族文字原始内涵的基础上,将这些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具体呈现于旅游文创设计中,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旅游文创产品。结果:畲族文字创新设计注重文字含义的设计化表达,在图形化设计的过程中赋予其鲜明的民族色彩以凸显其民族特性,将创新设计应用于畲族文字文化创意产品中,为畲族文字在文创设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际案例和可行参考。结论:畲族文字的创新设计与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深度融合对提升地方文旅产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畲族文字在新时期背景下焕发生机与活力,也有助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畲族文字;意符文字;少数民族文字;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5-0-03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少数民族村的文化旅游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形式之一。畲族作为一个古老且极具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挖掘其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元素、促进特色文化的传播、推动畲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商品,是畲乡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畲族文字承载着畲族古老的文化内涵且鲜少有人运用在文创设计中,将其蕴藏的民族价值提炼出来,可以为畲乡旅游体验创造新亮点,从而更好地促进文旅融合。

1 畲族文字概述

1.1 畲族文字现状

畲族文字是一种介于原始文字与甲骨文之间的意符文字。由于畲汉杂居的历史背景,受汉字影响,畲族文字已不具备文字的实用功能,但其固定的含义在畲族代代相传。如今,畲族文字作为装饰元素集中用于以彩带、帽饰、畲族传统服饰为主的手工艺品及墙绘上[1]。如今留存的畲族文字已基本丧失文字的传承作用,其装饰意义远大于文字本身的意义,大多数时候,人们只将其作为彩带上的花纹去欣赏,鲜少关注文字的含义,很多畲民甚至也无法理解文字本身的含义。畲族文字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很容易出现被融合和失传的现象,其继承与发展道阻且长[2]。

1.2 畲族文字特征

畲族文字的某些字体与汉字相似,在汉字的影响下逐渐演变成如今具有方正形态、斜体的畲族特色符号图形。畲族文字主要由倾斜的线条构成,整体是菱形的结构,总体造型简洁、端庄大方,体现出畲族人民率真淳朴的特点。这种意符文字之间没有太强的连贯性,与语言相比,在传达信息方面能避免时代变化带来的差异,含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意符文字寓意深远,形式简洁而精美,是畲族精神与艺术相结合的瑰宝。

1.3 畲族文字在文旅产业中应用的意义

第一,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畲族文字是畲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内涵,展现了畲族的民族风格和审美趣味。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畲族文字,不仅可以优化游客的文化体验,还可以促进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当地经济和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畲族文字的传承意义。畲族文字作为遠古时期的原始文字,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畲族历史的重要资料。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畲族文字正面临失传的危机。将畲族文字与文旅产业结合,赋予其趣味性,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传播畲族文字,助力其传承和发展。

第三,地域文化传播意义。东山村作为具有畲族风情和特色产业的村寨,地域文化独具特色。利用畲族文字的文化内涵,结合东山村的地域特色,开发具有人文色彩的文创产品,能够生动展现东山故事,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文创产品的发展也能带动地域文化的传播,促进东山村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2 东山村文旅资源

东山村位于霞浦县东部的福宁湾北岸,是一个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畲族民族村。近年来,东山村致力于将村庄建设成集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畲族村。依托“美丽乡村”与“畲族文化特色村寨”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畲乡[3]。

2.1 文化基因

东山村依山傍海,生态资源丰富、畲族文化浓郁,村内陆续建设了村民服务中心、村史室、畲族文化墙、儿童快乐家园、畲歌楼、村民休闲广场等便民设施。另外,东山村还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2021年11月揭牌幸福之路展示馆,从历史视角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畲民“易地搬迁”从“茅草屋”到东山村的幸福之路,成为介绍和宣传东山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一张重要名片,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研学游客前来观光[4]。

2.2 特色产业

在完成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后,东山村积极发展紫菜养殖、畜牧养殖和茶叶种植等特色产业[5]。2020年,在东山村党支部的引导下,村民陈李寿利用当地优质水资源,投资建设30多亩金鱼塘,养殖了200多万尾金鱼苗,成品金鱼畅销国内市场。除了金鱼养殖,东山村的村民还依靠紫菜等渔业产业提升了生活水平。目前,东山村已成立了5家合作社,建成了15家紫菜加工厂和3家茶叶加工厂。这些特色产业不仅可以助力村民脱贫致富,还能为东山的文旅产业提供独特的文创产品和观光资源。

3 畲族文字的文旅创新设计

在本次文旅创新设计研究中,笔者希望体现出畲族文字的含义,并通过文字的信息表达功能将东山特色传递给游客。因此要重塑符合现代审美的畲族文字图形,让畲族传统文化重焕生机,通过与东山村特色资源的创新融合,赋予畲族文字地域性和生命力。

3.1 图形化设计

图形化文字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字都通过图形化设计进行可视化记录和传播。畲族意符文字的形态具有鲜明的具象特征,这种特征使其在信息传达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相较于传统文字的唯一性和特定性,意符文字更具通识性、意象性、广泛性和趣味性[6]。把握意符文字这一特点,在设计上加强图形化表现,可帮助视觉信息更有效地传达。笔画简约、外形规整是畲族文字的特征,提取其简洁的笔画和利落的结构特点,结合菱形的外框,利用正负形表现便可以塑造出焕然一新的视觉符号,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的同时也保留了民族特征,兼具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7]。本设计提取畲族文字简洁的笔画作为负形结合菱形外框重构,进行图形化设计,得出保留畲族文字魅力且不失现代审美趣味的图形纹样(见图1)。以这种图案化的文字为基础元素,有利于将畲族文字创新应用于各种设计中。

3.2 与民族色彩融合

民族色彩是能使人直观感受到民族特征的元素之一,很多时候单纯的色彩搭配就足以代表一个民族的形象。畲族人民善于从大自然中提取颜色并运用于生活中,崇尚黑、蓝、黄、红等色彩,这些颜色体现了畲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审美品位。提炼民族代表性色彩并融入畲族文字的文创设计中,不仅可以彰显视觉图形的民族特征,凸显文化内涵和民族象征寓意,更能通过色彩的信息传导功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3.3 含义再表达

在对畲族文字的形式进行创新设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畲族文字本身的含义。通过设计作品传达文字所代表的畲族文化,能加深大众对畲族文字的印象,起到传承与发展畲族文字的效果[8]。

本次设计在进行畲族文字归纳分类时注重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以一个东山村特色场景配合相关联的文字出现。通过具有故事性的场景,加深受众对文字含义的印象,也能起到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作用。通过对文字含义的整合、分类,再结合东山村现有的畲族文化、特色产业、红色文化等资源,笔者提炼出畲族传统民俗,如畲族婚俗(见图2)、三月三歌会等内容对应含义为“天长地久”“庆典”等畲族意符文字;东山村紫菜、观光金鱼产业对应“创大业”“劳动”等意符文字;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畲民易地搬迁则对应“民族移动”“民族繁荣”等意符文字。设计在注重形式提炼的同时,要赋予作品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内涵。因此,要对提炼的元素进行重构组合,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图案元素。

3.4 可体验性设计

文旅不仅涉及旅游,还注重文化体验。在畲族文字的文创产品开发中,应注重游客体验和互动性。通过民俗活动、旅游纪念品和广泛的宣传,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笔者以一款与文字互动的小游戏为载体,将畲族意符文字与民俗文化和东山村地域文化相结合,转化为具体表现形式(见图3)。

该游戏为记忆挑战类,旨在为游客观光增添乐趣,同时加深大众对畲族文字和文化的了解。增加互动体验环节和销售畲族文字文创产品,可优化东山村旅游体验,有效传播畲族文化。

4 结语

提取畲族意符文字,结合东山村地域特色的创新设计,从根本上赋予了东山文旅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能满足当今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畲族文字创新设计不仅可以增强畲族传统文化与畲族意符文字的传播力,为畲族意符文字创造商业价值,还能助力东山村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综上所述,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推动畲族文字创新设计,让文创产品与旅游观光实现深度融合,有利于东山村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畲族文字本身的传承、推广、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钦宏,侯佳希.以畲族意符文字特征为创化的汉字字体设计与应用[J].科技视界,2020(16):238-242.

[2] 马宏儒,郑林禄.畲族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24):321-326,332.

[3] 郑凯.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昔日穷居深山 今朝迈步小康[N].闽东日报,2020-07-04(a01).

[4] 徐辰昉.霞浦东山村:挪出“穷窝窝”奔向新生活[N].闽东日报,2022-02-20(a01).

[5] 郑凯,张瑜.霞浦县三沙镇致力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小镇[N].闽东日报,2020-12-22(a01).

[6] 马楠.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可视化图形设计应用研究[J].湖南包装,2021,36(6):132-136.

[7] 邱慧灵,余海珍,陈晓琴,等.景宁畲族彩带“意符文字”的探究与释读[J].浙江工艺美术,2009(3):24-28.

[8] 馬全福.文字叙事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18):274-281.

作者简介:林宇涵(1998—),女,福建宁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创新设计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功能床体构造设计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