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泥泥狗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策略研究

2024-03-28 03:05路瑶
艺术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策略方法

摘要:目的:淮阳泥泥狗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对小学阶段的美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在内容上,它符合审美期待,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形式上,它抽象而富有变化,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文章全方位分析其元素的应用方法及策略,旨在促进二者的融合,丰富小学美育课程内容。方法:首先,在应用上,通过充分而有新意的备课、体现工艺特色的课程内容以及课后的巩固完善教学模式;其次,在策略上,利用校内社团活动、专业艺人示范以及督促美育工作者加强学习等丰富整个教学环节;最后,通过弥补现存的不足、提高对小学美育课程的重视度等,达到课程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结果:小学美育课程本身较为丰富且完善,运用相关方法及策略能够优化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实践,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传统技法的提升与认知的扩展,还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这也是美育课堂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具体表现。结论:淮阳泥泥狗蕴含丰富的美育元素,体现了传统艺术之美,将其引入美育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恰当应用相关方法及策略,淮阳泥泥狗艺术与小学美育的适配度大幅提高,这说明淮阳泥泥狗艺术能够融入小学美育并获得理想的教学反馈与成果。

关键词:淮阳泥泥狗;小学美术教育;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J3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5-0-03

0 引言

淮阳泥泥狗作为一种底蕴深厚的民间美术形式,能让人对美产生更深刻的感受,在潜移默化间对人产生深远影响。其抽象的花纹、图案,有利于激发小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本文旨在剖析泥泥狗艺术的美育元素,并探讨将其应用到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方法及策略,从而达到开阔小学美育的视野,进一步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1 淮阳泥泥狗艺术中的美育元素

河南淮阳历史悠久,古时又称为宛丘、陈州抑或陈。经过时间的洗礼,这座城市留下了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精品,泥泥狗便是其中之一。泥泥狗凭借丰富多样的造型、神秘的花纹以及鲜艳的色彩等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其引入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丰富题材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更能助力文化传承,加深学生对泥泥狗这种民间手工艺品的了解。

1.1 淮阳泥泥狗艺术中的美术呈现

淮阳泥泥狗用黄色胶泥做底,捏制成型后再上色。它造型奇特、色彩绚丽,极具观赏价值。泥泥狗的具体起源难以考证,民间有伏羲女娲说、朱元璋躲避追兵说、祈求生子说等,这些传说和假设说明人们对泥泥狗寄予了美好期望,赋予了其安康、辟邪与消灾的意义。泥泥狗中的美术元素首先体现在其形状上,倪宝成将泥泥狗分为四种样式,即原生型、精灵型、复合型和现代型。原生型多呈现原始自然的动物形态,如狗、燕子、猴等;精灵型则超出了具象范围,多是人们基于宗教信仰所创造出来的神灵形象,如“人面猴”等;复合型则是将人兽或者兽兽的形象融为一体,创造出新的形象,如“四不像”“多头怪”等,这些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不仅反映了人们的信仰,也让泥泥狗增添了神秘色彩;现代型则是艺人从现实生活汲取养料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反映了泥泥狗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特征。“现实世间生活以自己多样化的真实,展现在、反映在文艺的面貌中,构成了这个时代的艺术风神。”[1]泥泥狗艺术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裹足不前,也印证了这种“艺术风神”。淮阳泥泥狗丰富多样的形状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这便是泥泥狗形状的美术呈现。

在色彩应用上,泥泥狗也独具艺术魅力,它以黑色为底,辅以青、黄、红、白色,这五种颜色与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相呼应。明确把颜色与五行结合起来的记载有《逸周书》:“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五色说不仅具有极强的哲学伦理意味,也并不缺少符合规律的因子[2]。泥泥狗对黑色的运用不仅受到五色说的影响,也体现了“太昊伏羲尚黑”的理念,这种色彩的相关性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审美观念。由此可见,泥泥狗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与鲜明的地方特色。

1.2 淮阳泥泥狗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致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處于此阶段的孩子在具体事物的支持下能够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泥泥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泥泥狗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泥泥狗的认知,提升审美能力,主动传承泥泥狗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泥泥狗因独特的外形和装饰花纹受到很多小孩子的喜爱,能使孩子们产生独特的视觉感知,将其引入小学美术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泥泥狗课程的学习不能拘泥于当地,应采用更具吸引力的形式扩大其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淮阳文化。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艺术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泥泥狗艺术创作,提升学生的造型把握能力与色彩认知能力,但这不能局限于绘画本身,要让学生通过题材的学习了解多方面知识,包括泥泥狗的制作方法与相关传说故事,依托美术课程拓展学生对相关学科的认知。

淮阳泥泥狗不仅是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的活化史料,其还积极迎合时代发展趋势,滋养中国当代艺术[3]。因此,将泥泥狗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2 淮阳泥泥狗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的方法

2.1 备课完整充分且富有新意

要想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需要提前进行备课,泥泥狗相关美育课程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背景与泥泥狗的起源与传说,如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的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十二生肖》的第二课《泥泥狗》,旨在通过十二生肖中的狗引出淮阳特色工艺品泥泥狗,这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新颖且大胆的尝试。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课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喜欢接触新奇的事物,泥泥狗的图片与视频能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黑底带花色的泥泥狗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再进行点拨和讲解,使整个课程妙趣横生、极具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具体讲解要涉及制作方法、背景、花纹、寓意等,达到立体呈现知识的目的。最后,相比于多媒体所展示的图片与视频,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提前准备泥泥狗的实物让学生传看,实物比任何图片都更具说服力。

在大力推崇文化传承的今天,泥泥狗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受关注度明显提高,反映老艺人制作泥泥狗的过程和呈现泥泥狗文化内涵的纪录片不断涌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泥泥狗相关纪录片,让学生快速了解泥泥狗的制作方法及其反映的历史文化等。

2.2 课程内容体现工艺特色

淮阳泥泥狗课程学习与普通鉴赏、实践类课程并不相同,它具有独特的工艺特色。泥泥狗先通过黄色胶泥进行捏制,烧成后着黑色为底色,再涂敷其他颜色。淮阳泥泥狗手艺传承人许述章曾说:“其实泥泥狗并不只有五种色彩,而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着色。”但泥泥狗大多时候仍为五色,并通过对点、线、面进行组合设计,共同构成完整的画面。在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难以实际制作泥泥狗,但是通过课程内容设计与讲解仍能彰显泥泥狗的工艺特色。另外,如果有机会参与设计实践,学生需要尽可能采用独属于泥泥狗的造型方式,如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吉祥物——泥泥狗挂件》一课,要求学生用彩泥制作泥泥狗,那么,如何用彩泥这种媒介更好地体现泥泥狗的特色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从还原这一角度进行加工,如遵循其传统制作步骤,先将褐黄色的泥捏制成底,再用黑色颜料涂上底色,让学生对泥泥狗以黑色为底色的特点产生更直观的认知。

2.3 课后多维度巩固文化传承

如果说课堂教学能解决学生对泥泥狗的了解“从无到有”的问题,那么课下的学习和巩固则能够实现“从有到优”的质的蜕变。例如,2023年2月,周口市淮阳区文正小学组织了“学习党的二十大,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活动邀请了泥泥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波为学生讲解泥泥狗的文化内涵和制作过程。这种课下活动不同于课上活动,涉及的知识面更宽,讲解人也更为专业,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开阔其视野。邵波通过展示泥泥狗实物,让学生对泥泥狗的外形特征、功能作用等产生更直观的印象,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后进行创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学生表示:“今天我了解了淮阳的传统文化,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我也是非遗文化的小主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除此之外,课后的巩固还包括学生在闲暇时进行的自主探索研究,如观看视频、购买实物、亲身考察等。课后巩固的功效不在于给学生灌输大量相关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多方面、多维度的知识内容。

3 淮阳泥泥狗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教学策略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度思考和探索。为了追求更好的美术教育效果,美术教师应群策群力,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要求美术教师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智慧[4]。

3.1 校内开展相关艺术社团活动

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社团的建设开发,但是仍有很多小学对社团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或因课时较少,或因缺乏硬件设施,难以合理且科学地开展社团活动。但是,小学阶段开展社团活动无疑是必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开展“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评述”社团活动。其中最后一环“综合·评述”涉及美术学习各领域之间的综合性美术活动。由于课时的限制,泥泥狗的基础课程并未对此方面进行深入拓展,而社团活动由于涉及面更广,能够起到丰富课程体系的作用。开展社团活动能为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契机,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新颖的、值得小学教学尝试的方法。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举办一些主题性艺术作品的征集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并在完成作品后进行点评,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在课下主动了解相关文化的积极性。

3.2 专业艺人进行示范

一堂课既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设计而后进行呈现,也可以由課程的相关主体进行呈现。可依托课程的相关主体,如泥泥狗艺人,突破课本的局限性,将泥泥狗相关传说娓娓道来,规范且具体地讲解专业性知识,以便学生快速理解与把握。

但是,推行此种策略面临重重困难。过去,受资金、地点等的约束,往往只能在传承地附近的学校推行此种策略。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沟通愈发便捷,人们可以利用线上渠道推行此种策略。一方面,这能解决资金有限、时空阻隔等问题,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另一方面,艺人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自己的工作环境以及制作泥泥狗的工具和过程等。并且,这种学习方式更符合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提出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法,教师的课前讲述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基础的知识结构,而艺人的讲解则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理解相关知识的契机,二者结合能使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3.3 加强美育工作者的实践学习

作为美术教育的主体,美育工作者加强实践学习也是强化泥泥狗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之一。如今,小学美术教育面临师资力量匮乏且部分美育工作者素养不高、专业技能掌握不够全面等问题。另外,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美术课程也应不断创新且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视野。在此背景下,如果美育工作者未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积极创新课程,会导致整体课程质量下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技能,掌握高效的教学方法,更要有合理、巧妙、灵活地运用知识、技能的智慧。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眼光与能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一堂高质量的课程是由教师主导的带给学生审美享受的过程,能引导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在课程开始前,大部分学生觉得这些作品很“土”,对泥泥狗这种民间美术形式持漠然的态度,经过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教师的引导,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对民间美术的认知发生变化,学会了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不一样的美感[5]。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通过美育开阔学生视野,带领学生领略艺术魅力的能力。

4 结语

本文以淮阳泥泥狗具备的艺术价值为指引,研究其在小学美育中的作用,并依托具体可行的应用方法与策略探索小学美育的新路径。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将泥泥狗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是必要的。首先,泥泥狗本身具有丰富的美育价值与文化内涵,具有探究价值;其次,充分而有新意的备课方式、体现工艺特色的课程内容以及课后的巩固完善等,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相关教学内容;最后,民间艺术泥泥狗创新课程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校内社团活动的开展、民间艺人亲自讲解以及美育工作者加强实践学习等都是增强此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但是,关于此课程的实施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民间艺术的传播范围不够广泛、小学美育受重视程度不高等,这些问题长期搁置会大大挫伤美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因此,积极解决问题、拓展创新路径、理论联系实际、加快推进实施这些策略不仅是将淮阳泥泥狗融入小学美育的关键,也是民间美术融入各阶段美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54.

[2] 杨晓坤.淮阳“泥泥狗”的民族内涵和艺术特色[J].美术,2008(1):104-107.

[3] 刘正宏.淮阳泥泥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18-19.

[4] 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5] 汪雨.淮阳“泥泥狗”民间美术形式引入中学美术课堂实践的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2.

作者简介:路瑶(2000—),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历史及理论。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育策略方法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分析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