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困境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4-04-06 15:25刘琴
商展经济 2024年4期
关键词:无锡市共同富裕数字化

刘琴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1 问题提出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应当认识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实现路径,努力在促进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做示范,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两者目标高度契合,目前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但其不会自动产生成果,会面临一些困难,如数字经济平台垄断、收入分配失序等,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低技能劳动者存在失业风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充分,不足以支撑共同富裕。因此,有必要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现有文献并未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大多停留在共同富裕的理论层面,对示范区案例研究很少,没有就某一地区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借鉴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经验,结合无锡市本土特点,分析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2 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经验借鉴

浙江省作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在共同富裕实践中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近年来,浙江各地积极应用数字科技创造新生活,打造共富、幸福、数字的未来示范样板。如今,浙江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和文化,在完成美丽蝶变之后,铺设了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

温州鹿城区的“现代慈善体制机制创新助推共同富裕”,惠及困难群众20余万人次;宁波北仑区的产城人融合型未来社区,实现产业工人家庭可支配收入10万~50万元群体比例提升至93.8%。金色年华从“同城颐养”走向“乡村康养”,采用“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医养、康养、智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另与永昌镇紧密合作,采取“农业+康养+文化”的发展模式,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浙江省将“重棋”落在了“三农”上。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短板在‘三农’,品牌亮点也在‘三农’”。

长兴县供销社“百社联千户”助农增收模式破解“提低”难题,围绕“百社联千户,助农增收”主线,兴建产业帮扶基地,发展多元帮扶组合,探索结对培训模式,农合联生产型会员(个人)与低收入农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德清县与阿里数字乡村合作,建设了运营中心、直播间等电商公共服务设施,通过线上+线下为涉农企业提供农村电商政策解读、供应链资源获取、电商专业运营支持等运营服务矩阵,实现从农产品生产向农产品加工转化。同时,阿里数字乡村对横一村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在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景区村庄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动力。建立了完整的村庄治理体系,具体内容涵盖邻里帮扶、物品共享等方面,形成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在乡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建设中,通过落地全省首个菜鸟乡村服务站点,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3 江苏省无锡市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政策措施

3.1 江苏省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建设顶层设计

江苏省依托长三角地区数字技术领先优势,持续深入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动能。2020年江苏省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到2030年初步建成数字乡村;2021年江苏省发布《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1年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知名度。开展“共同富裕 百村实践”典型案例推介活动,引领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2022年1月,江苏省工信厅等部门印发《江苏省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聚力打造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2022年2月江苏印发《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江苏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11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支持革命老区相对薄弱乡镇振兴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措施》,实现29个革命老区乡镇振兴发展;2023年《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正式颁布施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全省各级地方政府的法定责任义务。

富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江苏省居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2年,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2元,位居全国第四位,但与浙江等先进地区相比,在增加收入、地区、城乡“三大差距”仍存在短板,与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在率先解决收入差距的示范引领上有待提升。2015—2022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95万元增长至4.99万元,但绝对值、增幅、排名均低于浙江;二是在率先解决地区差距的示范引领上有待提升。由于区位条件、要素制约、历史发展等客观因素,区域间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差异明显。2014年至2022年,苏南、苏中和苏北人均GDP差距有所缩小但幅度不高;三是在率先解决城乡差距的示范引领上有待提升。2022年江苏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1,浙江则已降至1.9。

3.2 无锡市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建设措施

近年来,无锡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加快推进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全面融入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坚持需求和供给双向发力,加快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力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着力夯实数字底座,持续拓展场景应用,加快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以数字化塑造未来发展新格局,努力把无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2020年2月无锡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无锡数字经济全面扩展,以数据资源丰富、人民获得感大幅提升等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基本形成。2021年1月《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深化富民增收,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同年,无锡出台《无锡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了规划布局引领、农业稳产保供、产业融合创新、美丽乡村建设、农房更新改善、强村富民深化、数字乡村打造、乡村善治提升、农村党建强基、精品示范培育“十大工程”,并将其作为规划推进实施的重要抓手。2022年1月27日,无锡市正式发布《无锡市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形成了无锡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1个实施意见+6个三年行动计划+N个相关工作方案”的政策文件体系和全链条工作推进模式,在更高质量助力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中,提升群众的便捷感、幸福感、获得感,让市民切身感受到温情、便捷、高效的数字红利。2022年9月,无锡市出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选定特色产业和发展方向,以增加集体收入和带动农民增收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把更多收益留在农村。2023年《无锡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高水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构建产村融合的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打造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数字农业创新的先行样板、数字乡村建设的引领标杆。2023年7月1日,《无锡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为全面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按下“加速键”。

近年来,无锡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聚焦产业、企业、政务、生活、治理、生态等重点领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共同富裕成效充分彰显,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中等收入群体加速壮大,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优质均衡供给水平持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度保持全国前列。但与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4 无锡市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的问题

目前,无锡经济发展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人均GDP居省内前列,富民政策成效显著。然而相较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仍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4.1 富民增收效应仍需提升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待提高。2022年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23元,比2021年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332元,同比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34元,同比增长5.8%,虽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但仍有提升空间;第二,城乡居民收入仍有差距。截至2022年末,无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75:1,比上年缩小0.03,但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一定差距;第三,要素分配结构有待优化。无锡劳动者报酬绝对值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占国民收入比重依旧较低,行业间收入存在差距是正常的,但差距太大,金融行业平均收入是农业的5~6倍,这说明分配出现了问题,因此有必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2 民生共享机制仍需完善

4.2.1 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

城乡差异依然明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普遍面临着高昂的生活成本。看病就医、养老问题等都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压力。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农民面临疾病时往往缺乏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4.2.2 “数字鸿沟”问题亟须解决

虽然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但仍有一些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存在障碍。无锡市早于全国1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1万,占户籍人口的27.18%,高出全国7.38个百分点,高出江苏省4个百分点,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市之一,且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预计到2025年,无锡市老年人口将超过154.9万人,人口老龄化比例将达到30%左右。数字技术普及不应忽略老年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不仅体现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而且让数字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3 数字乡村发展存在瓶颈

目前,数字乡村的发展缺乏高水平的集约化、标准化的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农业农村基础数据底数不清、数据质量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较低,农村电商普遍规模小、太分散,缺乏示范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未形成有效集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不够,城乡差距较大。一方面,如何通过数字化新引擎,为乡村经济发展和基层行政监管赋能、为乡村基层治理和农民参与赋权、为广大农民群众在缩小城乡身份界限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赋利,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谋划与设计;另一方面,当前财政资金投入三农相对不足。而农业本身是非常传统的产业,效率低,产出低,质量效益相对不高,数字化改造后与实际效益提升往往不成比例,导致数字乡村的建设积极性不高。农村人口结构给数字乡村建设带来极大挑战,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作为参与者和应用主体的农民信息化素养与意识比较低,需要有人才资源的投入和培养。

5 完善无锡数字经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

5.1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首先,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在初次分配时兼顾效率与公平,稳步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有效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发挥数字经济普惠性,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多元主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其次,科学合理完善再分配机制,适当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等措施,采用社会保障等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持续鼓励大众创业,给予相应的资金、技术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最后,优化第三次分配机制,赋能公益、慈善事业,发挥其促进共同富裕作用。

5.2 持续改善民生需求

5.2.1 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

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平台,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化、全方位的数智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向群众提供便捷的智能导诊服务,广泛开展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让群众就医省时、省心、省钱。同时基于健康数据汇总,让居民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全周期电子健康档案。依托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图文咨询、视频问诊、在线处方等服务,还可通过“线上点单、线下服务”新模式,为失能失智老人、长期卧床病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5.2.2 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优质的医养康养服务有赖于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重要支撑。同时,应尽快将养老机构智慧服务平台接入其中,形成更全面的智慧医养结合体系。用好“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等平台,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居家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用药需求。同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要积极推进远程急会诊、远程专家门诊、在线疾病监测等服务功能建设,建立更为畅通的医养结合线上服务模式,让老年人随时享受数字化时代的康养生活,实现“掌上幸福养老”。

5.2.3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养老就医问题

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经济保障难、健康护理难、精神关爱难等多方面困难,城市养老服务经验很难直接复制到农村。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完善社会保险动态调整机制,注重提高农村养老和新农合医疗待遇。基层应承担落实任务,通过村规民约,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可将子女对父母的支持与福利制度紧密联系。如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可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服务设施,农村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实现统筹规划、毗邻建设等。同时,着力壮大农村养老护理员队伍,加强技能培训。重输血更重造血,围绕当地多发病、常见病,有针对性地落实培训进修、“师带徒”“送出去 请进来”等多项举措,开展医疗骨干人才培育,持续稳定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5.2.4 加速互联网适老化,消除“数字鸿沟”

老年人退休意味着社会角色重构,由职业角色进入闲暇角色,由家庭主体角色变为从属角色,这种转变容易引发老年人被边缘化的心理感受,缺乏融入互联网社会的动力。而如果老年人在生活中找到了新的社会角色,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自然会为了更好地承担新角色而热情投身于互联网生活。与互联网脱轨的老人中,普遍的观念是仅把互联网当成不必要的娱乐空间,或是诈骗丛生的世界,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赋能作用,更遑论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因此对于存在数字鸿沟的老年人,一方面,数字平台要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数字技术落实便利,提高共享性。数字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智能终端厂家和互联网企业应践行科技向善的理念,谨防陷入“数字化形式主义”泥潭。生产厂家要开发出更好用的适老产品,如在大图标、易操作等方面加以改进。互联网平台要加强对老年人高频事务的整合,简化使用步骤。政府应积极设立老龄科技专项支持基金。同时,家庭内的数字反哺能发挥最直接的作用。既能让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能让他们积极面对“数字鸿沟”,更好地掌握基础数字技术;另一方面,“数字鸿沟”不仅是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技术操作困难造成的,而且消除“鸿沟”还需要从社会源头治理入手,比如在网络安全、网络内容生产等方面提前布局,为老年人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5.3 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长效机制

5.3.1 加强推进力度,深化数字乡村项目驱动

支持与鼓励本地通信运营商、软件和科技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农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新技术示范项目。将智能装备等纳入乡村振兴奖补范围,提高农业科技装备应用水平。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数字化改造工程,选取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园、产业创新基地、龙头企业、特色种养殖户,建设一批数字田园、数字菜园、数字果园、数字牧场,提高农产品价值,充分发挥无锡市特色农业、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以数字化赋能“农业+旅游+康养”,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5.3.2 提升公共服务,建设宜居乡村

在保留锡派风貌的基础上,聚焦“微改造、精提升”,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居住环境舒适度,建设宜居乡村,打造乡村新气象。通过差异化打造和提升,加快探索发展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新路径。同时共同探索耕地保护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共建共治共享,“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作共治,从资金到技术,从资源到产业,从奖补到共富,通过村企合作,实现政、企、村、农共建共享,为乡村振兴先行探索。

5.3.3 加强数字乡村人才建设,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乡村复合型人才短缺是数字乡村建设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政府层面应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提前做好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开展镇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信息化和数字应用能力培训。依托相关社会组织或机构,打造数字乡村交流平台,结合本地院校、电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人才,对试点示范乡村进行技术帮扶,将其培养成数字农业农村最直接的受益者。稳定就业是稳定低收入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可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清单式的技能培训服务。建立重大项目吸纳就业机制,增设农村公益岗位,加强乡村振兴重点村精准帮扶。

猜你喜欢
无锡市共同富裕数字化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共同富裕
无锡市刚柔并济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