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2024-04-06 14:11远俊红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教学评价课程思政

远俊红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教改革;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3-0162-03

0 引言

从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改革的任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 修订)》明确“三教”改革的相关内容。“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系统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个核心育人问题[1],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二是“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前者涉及“课程思政”,后者关系“三教”改革,两者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2],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支撑[3]。

本研究以“三教改革”为研究背景,以课程思政为研究领域,以高职学生关键素质培养为切入点,聚焦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过程,力图解决学生信息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问题,创新课程思政模式,为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层面

1.1.1 教师数量不足,工作量超负荷

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导致一些学校师生比失衡,教师本身承担的教学任务较多,工作量基本上都在20节以上,在这样的强度下,教师疲于奔命完成教学任务,很难有余力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研究。

1.1.2 教师团队松散,没有形成合力

信息技术教研室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承担单位,负责全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信息工程学院自身还有大量的专业课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因此,信息技术教研室的主要成员为校内兼课教师,教学管理和教研活动无法集中开展,没有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教研室团队的力量无法充分发挥。

1.1.3 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管理者,是教育第一责任人,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决定了课程思政的进度和效果。目前,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思政意识不强。信息技术教研室的教师团队不固定,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2) 人文素质不高。一部分任课教师都属于理工科教师,普遍在专业素质方面投入的精力多,而人文素养投入少;

3) 思政能力不足。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评价能力也存在水平不一,同时缺乏可执行的集体教研制度,教学团队的培训力度也无法加大,教师课程思政素质提高比较困难。

1.2 教材层面

教材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当下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教材内容模式单一。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是基于Win10操作系统+Office2016软件支持的,虽然内容切合时代发展,但是在组织形式上非“活页式”“工单式”,同时信息化资源融入也不够丰富,教材中也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设计。

2) 课程思政发力不足。目前一些教材资源零散,无法贴合教学内容设计思政教学点。教材编写中没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对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缺乏总体规划。

1.3 教法层面

1) 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设计和评价不够科学。沿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明显的教学设计。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不自然,有时存在刻意和牵强,很难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教学评价方法缺乏思政考核。

2) 没有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目前,一部分任课教师主要还是依靠教材和PPT的内容进行讲解,利用等级考试的真题进行训练,而职教云、超星、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的信息化资源利用较少。

2“ 三教”改革的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2.1 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完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并重构教学内容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高职院校,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其地域性和行业特性。教学团队在教育部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版》的基础上,结合学院林业特色,立足专业特色完善教学标准并重构教学内容。通过注入专业相对应的教学案例,按专业分模块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力求达到信息技术课程服务专业的要求。以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基于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版》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考试大纲,重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2.2 改革纸质版教材,开发新形态、立体化、活页式、融入課程思政的信息技术教材

教材作为“三教”改革中的基础,主要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上发力。教学团队采取以下举措建设新型活页式、立体化、融入课程思政的信息技术教材。具体做法如下:

1) 项目式驱动,任务化分解。教材将课程所涉及知识点按照项目进行划分,结合案例进行任务分解。整本教材划分为7个项目,分别是信息技术基础、Win? dows10操作系统、Word 2016文档处理、Excel 2016电子表格处理、PowerPoint 2016演示文稿制作、局域网与Internet应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每个项目又分解为2-3个任务,通过小任务的完成实现项目目标。

2) 中国元素、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的融入。教材是学生养成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指南。通过思政元素、必备知识、任务工单、实践探索等环节分别完成价值引领、体现知识元素、呈现应用结果、提供实践操作的作用。

3) 丰富的配套资源。每个任务都有相应的微课视频,扫码即可观看,以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2.3 建设一支优秀的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三教”改革中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既是解决“谁来教”学生这个核心问题的关键,也是课程思政的实践者和实施者。

1) 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树立思政育人意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教师要真正践行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就必须增强自身的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让思政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灵活地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进行融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育人要素和理念传递给学生,同时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丰富自身综合素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素养、育人水平和德育素质,利用自身优势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 党支部助力,打造团队,言传身教。高校、教师、课程都承担育人责任。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①以“四有”好教师作为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②建立党支部督导机制,通过定期研讨、听课指导,促进团队教师快速成长;③组建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团队,集中打造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内容。

2.4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章节,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法、项目代入法、情景交互法、习题融入法、知识点赋能法,在这些教学方法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湿地公园竞标高级项目中的任务3为例,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深度学习和课后拓展学习三个教学阶段,利用在线课程资源与学习平台的课前测试促进课前学习效果,课中分别利用案例分析法、习题融入法等推进学习的深度,通过第二课堂促进学习的宽度,达到教学有深度和宽度的果。

2.5 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团队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证书考试大纲,将知识点依据项目重组,并充分挖掘对应项目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力求达到思政溶于水、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具体关联如表1所示。

2.6 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多元评价来体现[4],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融入思政考核目标的评价体系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5],其不仅能够检验课堂思政的实施效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思政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重塑教学评价,教学团队在以往“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成绩”的基础上,针对每个项目,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细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四个维度(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并且增加了增值评价环节,评价的主体也不再是单一的任课教师而是任课教师、创新导师、学生和社区人员,整个考核评价体系做到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四结合。如图3 所示。

3 实施效果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大一新生,选择生态环境与工程學院的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达到了如下成效:1) 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2) 计算机等级证书过关率和优秀率整体提高;3) 课程建设得到完善。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1) 课程资源建设还有待加强;2) 课程思政的融入需要进一步系统化。

就实施效果来看,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还有继续深化的空间,比如信息技术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等。由此可见,高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课程思政与“三教”改革的不断持续推进。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教学评价课程思政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