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策略研究

2024-04-07 07:02高亚席
学苑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共育观念学科

高亚席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5)

新高考理念的提出使如今的学习和考核方法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原本单纯的文理分科变为3+3、3+1+2、3+X 模式,分班方法也由固定的分班变为选课走班制。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意向以及高校专业及就业等很多知识,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技能有何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的科目。但在过去,很多学生对社会上的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一些学生上大学后发现专业存在所选非所爱的问题,或者说因为不了解而误选专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高质量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师能让学生对社会中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高中的科目选择提供指导。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效果,让学生更好地选择学科和专业。

一、重视系统教学,渗透相关知识

相比过去在专业选择时才会考虑到未来从事的工作,在新高考的理念下,学生需要更早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路线,这需要学生有更强的生涯规划能力。在如今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让学生系统化地了解各个职业的知识是相当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重视系统的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相关的知识,为学生的学科和专业选择提供必要的指导。

(一)结合生活教学,渗透相关职业知识

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所存在的职业,从而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将生涯规划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充分落实生活化教学的理念相当关键。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引入,教师能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生活中存在的职业以及每个职业应当完成的工作,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更好的指导。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采取实景微课、指照片等途径导入生活化素材,更好地渗透相关的职业知识。

例如,在生涯规划课程的第一课,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职业”进行引入。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事先录制生活中的场景,制作实景微课。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实景微课,一方面调动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将所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实景微课播放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在视频中,你能找到哪些职业呢?”让学生展开探讨。而在学生说出微课中的职业后,教师也可以将目光集中到医生、服务员等几个职业中,以实景微课展示其具体的工作过程。这样,结合生活中的情境,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学习与职业有关的内容,更好地增进了学生认识,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

(二)做好观念教学,更新学生择业观念

在就业的过程中,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如今的社会中,能否以合适的心态面对这些差距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择业观念通常是指人们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对人们的求职、择业、就业准备等多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生涯规划教育中,通过择业观念的教学,教师不仅能更好地让学生理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还能让学生认清自我,应对社会的发展,更好地进行规划,让生涯规划能真正地发挥价值。因此,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需要做好观念教育,更新学生择业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就业与创业”为主题的课堂探究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就业与创业各自的优势,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所需要的条件。在这一课上,为了让学生客观地了解就业和创业,教师就以“就业比创业好”和“创业比就业好”为两个观点,开展辩论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于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收集资料,让学生为自己支持的观点寻找依据。而在辩论活动激烈的交锋中,学生也客观地了解了就业和创业的优点和缺点。在辩论之后,教师则可以将在之前课程中讲解较少的创业作为重点,向学生展现表格,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的创业所需要的条件写入表格中。而这样,通过以“就业与创业”为主题的课堂探究活动,教师有效引入了创业的知识,转变了学生择业观念,也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了更广的思路。

(三)结合学科教学,引导做好选课工作

在新高考的理念下,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在高中选择正确的科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对社会中的职业进行全面的了解,也需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每个学科相关的职业。在生涯规划教育中,通过以各个学科为专题的课程,教师能有效让学生将高中所学的学科知识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联系起来,从而指导学生在高中正确地选择科目。所以,在系统的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以学科为专题的课程,有效指导学生的学科选择。

例如,在学生选择自己学习的科目之前,教师可以开展各个学科的专题课程。以地理学科为例,结合如今热门的环保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环保职业,让学生了解环保相关的岗位,如巡点工程师,以及环保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结合城市规划,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城市规划相关的内容,当然,在讲解这一职业相关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强调从事这一职业的难度。而在地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拓展与建筑有关的一系列的工作,让学生了解岩土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相关的职称。当然,结合如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教师也可以拓展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导游这一职业。这样,结合具体的学科进行专题教学,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了与每个学科相关的职业,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根据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选择合适的学科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落实家校共育,实施个性教学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家长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能否获得家长的支持很大在程度上影响着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效果。家校共育要求教师与家长积极交流,统一观念,对学生施加同向的影响,以此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与家长的密切交流,教师能更好地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适方法积极与家长交流,一方面与家长统一观念,另一方面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一)借助信息技术,增加家校交流频率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方法多通过家访和家长会进行,频率较低,很多观念和思想无法及时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家长联系不够紧密是影响家校共育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要在生涯规划教育中有效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能否有效提高与家长的交流频率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便利的沟通交流方法,通过线上手段与家长沟通,教师能有效增加与家长交流的频率,同时发送多样化的线上素材,这对于与家长统一观念,从而在生涯规划教育中落实家校共育理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线上的软件与家长交流。而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发放相关的文件,改变家长观念。如职业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正确观念的培养,也需要向家长发放《自我探索之职业性格探索》这样的微课,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对适合从事职业的影响,树立尊重学生性格和兴趣的观念,并与家长统一观念,对学生施加同向的影响。通过精细的筛选,也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有关高校专业、社会职业的网站视频链接,这样,借助信息技术,教师提高了与家长交流的频率,更好地获得了家长的支持,使家校共育有效地提高了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

(二)结合家长职业,开展假期体验活动

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各个职业的生活是相当必要的。而相比学校,家庭环境无疑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而借助家长的辅助,教师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家长的职业生活,这对于学生深度地认识一个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联系家长,结合家长职业开展假期体验活动,以针对性的体验进一步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高一的暑假,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以家长职业为主题的体验任务。如学生家长务农,学生就需要跟着家长一起进行农业劳作;家长从事餐饮业,学生也需要跟着家长一起早起或晚归。当然,如果家长职业不便于参与,学生则可以参与其他亲人从事的职业。也可以提醒家长有意识地注意家族职业,让学生看到、体验到不同职业的特点,从事这个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的知识、能力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联系,并发放量表让家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表格设置尽可能详细,既跟学生的现在结合,也要让学生考虑自己要付出怎样的行动才能从事某项职业。而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教师能让学生对家长从事的职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为学生确定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方向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三、结合社会情境,开展多彩实践

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衔接社会,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科和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是相当必要的。同时,如今的教学理念也要求家校社共育理念的落实。因此,在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社会情境,开展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将所学的生涯规划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了解社会中存在的工作。

(一)立足乡土情境,开展调查活动

在学生的生涯规划中,一部分学生就业目的地为大城市,而一部分学生的就业目的地是回家乡。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具备的产业,了解要回到家乡应当选择的专业和学科是相当必要的。乡土地理一般指县域内的地理环境,立足乡土情境开展关于职业的调查活动,教师能充分让学生了解到如果要回家乡就业要如何做,这对于一部分学生做出更加清晰的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家校社共育的理念下,教师需要布置相关的作业,积极立足乡土情境,开展调查活动。而大城市有更完善的职业体系,职业种类也更为丰富,职业更迭更为迅速,引导学生去调查,提升他们的职业认知。

例如,在“家乡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这一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相关的调查任务。而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这一任务可以作为前置作业进行。即教师将学生分成人数合适的小组,以从事职业为主题设计合适的问卷。当然,为了节约成本,问卷可以以电子问卷为主、纸质的问卷为辅。在问卷的发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尽量多地发放给自己认识的人,以便收集的数据更多。而在问卷收集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将定量的数据转变为定性的结论。而在课堂探究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自己调查的内容。这样,通过结合乡土地理情境开展的调查活动,教师有效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产业和存在的职业,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在未来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去大城市,是让学生走出去,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让学生搜集有关大城市的职业,和自己的家乡作比较,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留在乡土,或奔赴异乡都是有充分的思考的。

(二)开展研学旅行,辅助知识学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获取知识的直接方法,而在生涯规划教育中,能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个职业相当关键。研学旅行是以学习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通过研学旅行,教师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一个公司、一个产业所具备的从业人员,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在高中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单以生涯规划为目的开展研学旅行并不合适。这就需教师联系其他学科教师,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积极结合其他学科开展研学旅行,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知识。

例如,结合历史、地理学科,教师可以以本地某一人文旅游资源为目的地,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地理学科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旅游业发展方面展开探究,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建筑讲述古代的历史。而在职业规划教学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对这一旅游目的地中所存在的岗位和工作展开探究。在实际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人,就其日常的工作展开访谈活动。而在学生将自己访谈的结果记录下来后,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内以“小教师”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样,通过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教师更好地让学生直观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提高了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探索的一个很好的路径,可以和家庭影响形成互补,让学生在考虑未来职业规划的时候立足于自我能力、兴趣,而非家长认为的好的职业。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增进学生对社会中各个职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是相当有必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既需要重视系统的教学,在课上增进学生对各个职业的了解,做好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需要落实家校社共育的理念,让学生从真实情境出发,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也只有充分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开展高质量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师才能指导学生做好学科以及专业的选择,让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中出现的挑战。

猜你喜欢
共育观念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维生素的新观念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健康观念治疗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