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九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4-04-07 07:02段修玖
学苑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分层数学能力

段修玖

(山东省滕州市育才中学,山东 滕州 277500)

分层教学法能够缩减课程难度,为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提供最为适合的学习方式。在落实该种教学手段之前,教师应该全面且深入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能力特征,并以学生具体的特征为基准,积极地完成教学引导与帮助,才能够将分层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助力学生提高数学能力与成绩。本文的研究对完善九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性意义,对提升九年级数学学科综合能力具有现实性意义。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及其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了解学生潜在兴趣、认知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地为学生划分组别,各个组别内部同学间的能力水平相近。在完成分组之后,教师结合各个组的整体水平提供相应等级的分层教学,组内同学之间可以保持合作、竞争关系,从而有效推进全体同学的进步与发展。

分层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对学生进行能力分层时,依据的并非是单纯的成绩单,而是学生的综合情况。该项教学手段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提升所有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成绩、态度以及积极性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所改善。

(二)分层教学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分层教学的作用是接受并全面落实分层教学的大前提。多年的研究发现,教师如果想开创更加优质的教学方式,便应该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况架构相应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九年级是一个特殊的节点,此时学生之间的能力水平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性,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只会简单地对学生进行优中下三个等级划分,且已经能够发现三个等级的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能够初步认定分层教育法的必要性。但却因为划分界限不明确,导致针对性不足。此外,很多学生在进入九年级后会强化自身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牢牢把握这一契机,通过科学的分层教学法,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才能够真正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提高九年级的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分层教学在九年级数学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自身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建的,教师在具体应用分层教学时,需要学生的认真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然而,现阶段很多学生依然选择应试学习思维来应对九年级数学,解题时一旦遇到困难,便会即刻寻求教师帮助,主动学习意识不足。在分层教学方法落实的过程中,更是难以以良好的心态和状态与组内其他成员配合,导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分层方式的合理性不足

分层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才能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分层”,当前教学中,很多九年级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分层管理时,都过分重视考试测验结果,并以成绩为准将学生划分开来。该种分层方式看似合理,实则不然。第一,考试成绩并不能全权代表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只能反映出学生某一阶段掌握数学知识的状况,而且,在考试氛围、解题方式以及题型难度等方面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无法将自身的实际水平全面的呈现出来;第二,数学的学习是动态化的,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以及应用数学的能力也是不断变化的,单纯的以成绩分层,合理性不足,长此以往,既会对分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又会对培养九年级学生的核心素养产生阻碍。

三、核心素养下九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依据学生学习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

在贯彻落实九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方式的进程中,教师应该以合理的方式将微课融入其中,并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核心展开相应的分层设计,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等因素选择更适合的学习模式。将分层理念应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工作中,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又能够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能够在引导能力较弱的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巩固并提升能力较强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此一来,分层教学法便能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进一步优化九年级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

不仅如此,有机的结合分层教学与微课教学还有助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落实。九年级数学教师在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数学成绩的层次相结合,并在微课视频中安排基础模块与提升模块,需要注意的是,二者间应该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进而为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计划。这样科学的安排教学设计,能够在辅助基础较弱的学生有效的查缺补漏的基础上,便于未来学生开展对应的提升学习。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课程《一元二次方程》时,在基础模块中,可以为学生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以及其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存在的差别等,并通过距离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思路。而在提升模块中,可以在课程要求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延伸更多的解题方式,将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理解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块,能力较好的学生不会在基础问题中过分浪费精力,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在夯实基础后强化自身的数学意识与能力,从而有效强化全班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确定分层教学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立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计划更有方向性,而且目的明确的落实分层教学活动还能够推动分层教学优势地发挥。鉴于此,九年级数学教师应该仔细研读课程大纲,结合大纲要求、教学目标等内容确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而后,可以结合各个层次学生的核心素养状况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落实相应的分层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各个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保障学生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中《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并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案例,通过设置多种不同难度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与知识进行分析与推理,此时,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能够顺畅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知识推理、分析生活问题,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够透过简单的案例分析全面了解反比例函数相关的知识内容。

(三)通过分层教学作业落实精准教学

在实践应用分层教学手段的进程中,九年级数学教师也应该系统地规划课后作业内容。九年级学生拥有大量的课业学习要求以及复习要求,此时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应该尽可能精简,分层作业是最有效的作业形式之一,教师可以为各层学生设定相应的具备目的性、针对性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属于自身能力范畴的作业中不断地巩固知识、强化知识点记忆,逐步提升解题能力与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设“我身边的平行四边形”活动。由全体同学一起推演、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通过参考具体的菱形、矩形、正方形等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状态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并以班级内部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准,确定作业设计的分层准则。具体来说,在面对第一层学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用自己的理解重新叙述自身对菱形、矩形以及正方形的基本认识,并将自身认为的菱形、矩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晰,学生只需要清楚地把握课堂内容,并能够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对课上所学知识点进行复述即可;对第二层学生时,需要学生能够对图形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证明以及猜测,且需要明确一般和特殊之间的关系。该类作业能够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形成自身的解题意识,对于学生后续解题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第三层学生则需要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式以及能够证明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旨在能够让学生透过作业回顾课堂内容,并强化自身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认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对学生树立数学知识迁移以及实践应用的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在分层作业中,学生可以结合教师定好的层级或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解答,其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在完成低层次任务后,挑战高层级作业任务,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提升基础薄弱的同学的综合能力,又能够提高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课后练习效率。

(四)全面推进分层教学评价的应用

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状态、接受能力等均存在差异性。故而,即便是同处于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同一位授课教师,学生的听课效果也各不相同。初中数学教师在九年级数学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手段时,应该强化重视教学评价的程度,以学生在学习中的多项表现为核心,落实精准且科学的分层教学评价,旨在能够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找寻到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最大化地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例如,教师在面对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较好的听课效果的学生时,可以大力赞扬其课堂中的积极表现,并引导此类学生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其他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先进的学习经验。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其他多元化的听课思路分享给这部分学生,让其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采用不同形式的听课方式来不断强化自身能力;教师在面对学习能力中等且听课效果平平的学生时,应该以学生日常的听课表现为中心,将课堂中学生存在的不足指出,并指导学生学习课堂的听课规律,传授学习技巧,使其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全面提升课堂学习质量;教师在面对整体能力偏弱且听课效果不佳的学生时,在教学评价中应该更加侧重为学生展示适合的学习技巧,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课堂上积极参与并专注听讲,课后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内容。

(五)将分层教学法融入不同的教学模式中

以往的九年级课堂中,教师会以最直接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例题、分析各个知识点,并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与旧知识的复习。虽然该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得到卷面成绩的提升,但是,却不能让学生轻减学业压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的提升。

分层教学法在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中,已经能够证实其在教育行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在后续落实九年级数学学科教育的工作中,教师只需要将其以科学的方式融入到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系统中,便能够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达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完善自我。

例如,将分层教学法融入于多媒体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九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在科技的带领下更好的发展。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与课程相关的数据信息、数据资料等内容,并将资料划分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让学生都能够透过抽象的知识学习到具象的数学内容,进一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图形的相似》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层次差异,整合不同的课前导学内容。并让学生之间通过课件内容进行互相问答考验,该种方式能够有效融合不同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共同发力、共同进步,不断缩短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下的教学形式之一。其在理论依据和具体应用中都能够满足核心素养的教育需求。且能够细致地关注各个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与个体差异,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自身发展。九年级是极为特殊的阶段,数学作为基础性的学科之一,教师选择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满足各个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其在后续的发展中结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创设更好的发展。文章结合现阶段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包括依据学生学习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确定分层教学的教育目标、通过分层教学作业落实精准教学、全面推进分层教学评价的应用、将分层教学法融入不同的教学模式中等,望此研究能够推进九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落实与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分层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有趣的分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