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

2024-04-07 07:02
学苑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互动式法治道德

陈 彤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高新初级中学,陕西 咸阳 712000)

互动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应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传授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任务。然而,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成效也相对较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常规的教育方法通常是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一的信息传递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然而,互动式的教育方法则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活动等途径,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互动式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技巧,通过启发性地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深度探索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伦理素养以及对法律的认识。互动式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在互动式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刻体会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理论灌输,学生兴趣不足

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一些问题尤为突出,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过分强调理论传授,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动力,对其学科兴趣索然,无法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仅仅依赖理论传授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缺乏兴趣。若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传授,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反感。此外,道德和法制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节。如果授课过程无法营造出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氛围,学生将难以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感。其次,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并非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若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传授,学生将很难有机会参与到实际情境中,无法锻炼他们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兴趣培养,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知识脱离实际,失去教育意义

首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些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这使得学生对教材内容感到难以理解,无法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同和内化。因此,教材内容的改革刻不容缓,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融入教学,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其次,一些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考核评价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实际法治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考察。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关注分数,而忽视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这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也会导致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当作应付考试的工具,而非真正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因此,教育评价方式也需要改革,从过分关注考试成绩转变为对学生法治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

(三)教学缺乏新意,互动媒介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坚守传统教育方式,未能跟上教育理念与技巧的变革,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些教师依然青睐传统的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课堂未能真正交到学生手中。此外,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却忽略实际操作环节。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互动媒介的不足也是导致教学缺乏新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道德与法治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常规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疏于与学生的交流,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工具提供多样化教育素材。通过互动媒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成果。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模式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师难以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然而,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及心理状况,从而为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挖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运用小组研讨、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决策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场角色模拟活动。活动中,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证人等角色,通过模拟一起盗窃案的法律审理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体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和法制教育课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师生间的默契配合,互动式教学法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小组合作,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在初中道德法制教育中,团队协作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显著增强课堂互动效果。首先,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预先布置一些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这不仅能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其次,教师应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探讨议题观点,甚至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辩论。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升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在团队中协作,学会如何倾听他人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例如,在教学“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提前布置的学习任务中,设置一些有关积极奉献社会的问题,如“你认为怎样才能积极奉献社会?”“你身边有哪些积极奉献社会的人物?”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了解到的典型人物事例,从而激发起课堂的活跃气氛。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公益活动或事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活动的意义和背后的道德法治观念。这样既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构建真实教学情境

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道德和法治的知识,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实践,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实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与法治原则,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生活化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和典型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案例中感悟道德与法治的真谛。

例如,在讲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如某地政府对某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让学生从案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过程中,老师需擅长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构建贴近现实的教育环境,并融入具有现实感的教育示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与主动性,并且培育和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

(四)与时俱进,挖掘先进互动媒介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已为教育领域带来了众多尖端交流工具,显著提升教学水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交流工具,以实现优质的教育成果。通过多媒体展示,我们可以清晰、形象地呈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理论及实践,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课堂游戏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通过课堂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当教师解释如何维护宪法权威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法律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设计法治知识竞赛或案例分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进而提升学术成绩。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挖掘先进的互动媒介,将它们融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积极展示,适应学生自主成长

教师通过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从而促进他们自我学习和个性化成长。积极展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所学、所思和所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互动环节,如团队讨论、案例解读和模拟实战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尊重学生自主成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例如,在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互动讨论,深入理解责任与角色的内涵。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社会角色,如医生、教师、警察等,然后让学生讨论他们在各自角色中所承担的责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其他角色所承担的责任,从而理解责任的无处不在和相互关联。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和辅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道德与法治观念,组织课堂讨论和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积极展示和适应学生自主成长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让初中的道德和法制课程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和生机,给予初中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感受,并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互动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