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代化新型技术手段改善生猪养殖中不合理因素的探索

2024-04-08 08:09张黎明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7期
关键词:种猪猪舍猪场

张黎明

养猪行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稳定的地位,就应该在现代化新型技术手段的帮助下,改善以往养殖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并针对养殖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有效的养殖管理方式,避免疫病等问题影响后续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地从猪养殖的误区、猪病防治技术分析、猪养殖技术手段应用,三个角度展开了更为细致的论述,以期为养殖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支撑。

一、生猪养殖的误区

1、消毒不当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科学的消毒方式能够达到杀灭和抑制病菌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首先,对于消毒药浓度掌握的不到位。生猪养殖工作的开展需要养殖人员对不同消毒药剂有一个详细的把控,这对于养殖场内部环境有着一定程度的帮助。如果消毒药剂的浓度比较大,不仅会造成消毒药品的过度浪费,还会对猪的皮肤、黏膜、呼吸道造成损伤,威脅生猪健康。其次,部分养殖户在消毒液的配备过程中,因为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使得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高低不均,直接影响到之后猪场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多数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经营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大量的人员流动会直接影响到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对于之后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猪疫病也会随之出现。

2、疫苗免疫不到位

不同类型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能够保障猪场安全生产,并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疫苗接种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把握不到位的现象。疫苗质量不过关会直接影响到猪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对养殖猪疫苗接种过程中疫苗的质量能够影响猪场的发展,对于养殖猪的健康更是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在疫苗免疫过程中养殖户操作不规范会导致更多疫病问题的出现。现阶段主要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保证免疫注射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都会导致后续疫苗免疫工作不到位现象的出现。如果长期处在疫苗接种不到位的养殖环境中,必然会影响到猪病预防与养殖技术的有效推进。

二、猪病防治技术分析

1、生猪常见疫病种类及发病特点

①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在猪疫病防治技术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主要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动物和人类共患多型疾病,这一病症在全国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进而为养殖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近一段时间以来,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为养殖场种猪的疾病传播带来了影响,疾病的传播速度与死亡率等都呈现出了明显提升的现象,对于养猪行业的发展更是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影响。在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要保证养殖场内部的及时通风、饲料营养合理,就能够将链球菌疾病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饲养员也是猪链球菌病容易感染的群体,这也就需要在养殖工作当中加强对这类疾病的详细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对猪舍内部的卫生条件、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进行有效管控,实现对猪链球菌的及时预防。

②猪呼吸系统疾病

猪呼吸系统疾病有三种比较常见的类型,分别是猪肺疫、猪肺炎、猪流行性感冒。猪舍内部猪呼吸系统疾病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与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更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呼吸道损伤是影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这种病症的发生,需要在饲养管理中对空气质量、温度变化等进行详细把控,尤其是在季节变化的过程中对猪舍内部温度进行全面管理,进而改善猪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的可能性。猪呼吸系统病症主要表现在呼吸不畅、精神萎靡、消化不良几个方面,对养殖猪的正常生长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影响。猪崽作为猪呼吸系统疾病中比较容易受感染的群体,需要在预防工作中严格管理饲料喂养工作内容,这样能够保证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有效建立。

③猪瘟病

猪瘟在生猪养殖场中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养殖猪的正常生长,对于养殖户经济效益的获取也有着一定程度的阻碍。猪瘟在现阶段的疾病治理当中主要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温和性,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更是非常广泛。猪瘟主要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通过胚胎感染的方式,造成母猪产下死胎、弱胎等现象,对于猪场养殖工作的全面推进带来了极大程度上的阻碍。春季、夏季是猪瘟高发的季节,由于猪瘟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最急性猪瘟的病程在1—4天,这也就使得一些养殖猪在没有发生明显病症时就会突然死亡,死亡之后能够观察到其黏膜与体表存在明显的针尖样出血点,是常见的败血症症状。急性、慢性猪瘟则体现在喉咙水肿、体温不稳定、消化不良等症状,病程时间相对较长,如果不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采取及时的治疗方式,必然会导致养殖猪衰竭而死。猪瘟的致死性及其强大,养殖户在发现可疑病症的第一时间采取隔离,并通过大剂量疫苗接种,对这一病症进行控制,以实现猪瘟治疗工作的全面且有效开展。

2、有效防治方法

①疫苗接种

加强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养殖场内部各种疾病的暴发,在防治技术工作中,积极加强对相关疫苗的接种是提升生猪养殖场内部环境安全与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时刻保证疫苗接种的全面性与科学性,需要饲养人员按照养殖猪的性别、年龄等展开更为有针对性的管理,进而减少生猪疫病的出现,为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更是需要养殖户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避免疫苗使用不规范、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兽医在进行技术指导与技术交流工作中,对母猪的分娩展开更为详细的分析,并且在科学抗菌药物的帮助下避免威胁母猪身体健康病菌的出现,科学使用药物的方式更是有效改善了疫病问题带来的制约。利用抗生素治疗养殖猪感染性疾病,是现阶段生猪养殖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猪疫病防治技术。在抗生素的使用中需要对使用时间以及猪的病症有一个详细把握,这样也是为了避免药物副作用对猪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旦猪场内部养殖猪患上严重的急性肠胃炎,需要通过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抗生素类药物缓解脱水的症状。

②科学预防

猪疫病防治技术能够有效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更是改善了以往猪场养殖工作中制约性因素的出现。制定更为科学的疫病预防措施,需要养猪户详细掌握生猪的常见疾病,并制定更为科学的防治对策。如果猪舍内部出现猪腹泻类型的疾病,需要提前对猪舍进行规划有效把控生猪的密度,对没有受到疾病影响的养殖猪展开更为合理的保护,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到猪场,保护养殖猪的安全性。也可以根据养殖猪生长的不同阶段,在饲料当中添加可以提高猪免疫力的药物,降低养殖猪发生疾病的风险。为有效预防猪瘟的发生,需要定期对猪场内部进行消毒杀菌,防止病菌的进一步蔓延也可以在2%的烧碱消杀环境下改善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对鼠害、虫害等问题的及时管控可以避免这种疫病传染给养殖猪。猪疫病扩散问题的及时治理,需要在抗菌类药物的帮助下进行预防,更是为猪舍内部病菌等消毒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养殖户还需要保证每7天对猪舍进行1次消毒,并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确保生猪的健康。

3、定期清理猪舍

对养猪场内部定期消毒与清理,可以保证生猪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生活。对于猪舍的清理,需要养殖户在生猪疫病防治技术的基础上展开,确保猪舍每日通风时间5个小时,能够避免猪舍出现过于潮湿的现象;在日常饲料喂养与养护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穿戴消毒服装进入养殖场内部,以避免将疾病菌群带入到猪场内;对于饲料槽、饮水槽等进行2天清理1次,可以保证养殖猪饮食饮水的健康与安全;由于春季、秋季是养殖猪病症高发的季节,及时加强对猪舍内部温度、湿度、通风情况的详细把控,可以从源头上避免传染疾病的出现;定期清理猪舍内部的粪便可以有效预防病菌的出现。通过以上不同手段的运用,能够为猪场内部养殖猪的健康提供了保障,满足了猪场高质量疫病防治工作的要求。

三、猪养殖技术手段应用

1、选择种猪

猪养殖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需要在更加科学、合适的种猪选择基础上开展,养殖场内部高质量的种猪选择,可以为猪场内部生产出优质的猪崽,不仅能够提高在疾病暴发时的抵御能力,更能够为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充分获取提供保障。因此,养殖户在对种猪的选择工作中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以一种更加科学的方式选择优良品种种猪,并根据种猪的皮毛、颜色等进行选择,这对于之后生猪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带来极大程度的帮助。

除此之外,生猪养殖技术手段的应用还需要加强对种猪生殖器官、哺乳器官等位置的详细观察,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生殖与哺乳能力,有效协调公猪和母猪的数量,可以保证后续养殖生猪数量的有效提升。在购买挑选种猪的过程中,需要对种猪的身体健康、四肢强健能力、尾巴、进食情况等进行分析,进而减少猪场内部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2、养殖场地布置

养殖场是生猪长期活动与生活的地方,养殖场内部的卫生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到生猪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对生猪养殖场地的选址与建设过程中,尽量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远离城市的位置,避免在重工业区附近养殖可以保证猪养殖的健康性。将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生产区域与管理区域相分离,可以有效提升生猪养殖质量,根据养殖场的面积有效控制生猪养殖的数量,并保证猪舍内部能够及时通风排气,定期对猪场内部环境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细菌滋生,保证生猪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想要避免生猪养殖环境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应该保证猪舍建造的位置距离办公区域在500米以外。猪场周边建立相应的沼气池可以全面利用养殖技术的优势,为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

3、全面消毒

为进一步保证生猪养殖技术手段的合理運用,全面消毒工作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养殖猪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会受到季节变化、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明显的传染疾病,这对于猪场内部养殖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养殖户自身经济效益的获取。全面消毒技术手段在猪养殖工作中的广泛且有效运用可以有效减少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问题,确保生猪的健康生长。定期对猪舍开展消毒工作,也逐渐成为了保证生猪养殖工作的主要内容,将猪场内部的消毒室设置在各个进出口位置,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在进出养殖场的过程中,对皮肤与着装进行全面且系统的消毒。与此同时,保证每一个养殖人员穿好消毒服进入到养殖场当中,并严格禁止闲杂人等进入到猪场内部,能够最大限度上减少疾病的传播概率,保护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4、科学搭配饲料

生猪的生长发育与日常食用的饲料有着紧密联系。种猪的生长阶段饮食结构非常复杂。这需要在养殖工作中对饲料采取科学的配制方式,对饲料内部的营养成分合理搭配,确保实现种猪的增肥效果。科学搭配猪养殖工作中的饲料是对传统养殖技术的一种创新,尤其是在对配料选择,可以将高粱、玉米等作为饲料的主要成分,少量的麦麸辅助材料,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蛋白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科学搭配,能够有效改善以往种猪养殖工作中因为饲料太细,而出现猪胃溃疡的问题,如果饲料太粗,生猪将难以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影响之后的消化。所以,在对猪饲料科学搭配的工作步骤中,综合分析猪消化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生猪饲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饲料的科学搭配,需要展开更为有针对性的工作模式。以猪幼崽为例,利用直线催喂养、精料催肥和圈养的方式,并对猪幼崽进行多次的投喂,仔猪断奶后,根据其实际生长情况以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采取定时定量的投喂方法。在投喂饲料的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对精料喂养量的精细把控,平均每只幼崽每天的摄入量在0.7千克左右。当猪幼崽生长到4个月时,就需要将饲养的次数控制在每天4次,以勤添少喂的饲养模式作为主要的养殖方法;生长到6个月时,每天喂食的次数应该控制在3次。这种阶段性的饲料搭配与养殖方式能够为成年猪平面投喂的饲养方法运用提供保障,进而实现猪自行进食的养殖目的。

5、饲养方法创新

猪场饲养方法的有效性需要在生猪养殖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开展。尤其是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通过人工喂食和自行采食两种方法进行养殖,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能够改善饲养工作中的不合理因素。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通过对空气温度、湿度等相关设备的安装,来实时掌握猪场内部的温湿度变化情况,避免温差过大影响到猪的正常生长。另外,在对种猪的饲养工作中,也应该根据猪生长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饲养方式中的不合理因素。长期在这种全新的猪饲养方式的帮助下,能够增强养殖场内猪对外界环境的抵御能力,提升养殖工作的整体效率与价值。

综上所述,传统的生猪养殖技术手段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对养殖工作的需求,为保证我国养猪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地位的提升,养殖户积极地加强对猪疫病的预防与养殖技术的管理,可以保证养殖猪的健康生长。上述文章中着重对猪病防治技术与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将每一项技术的使用优势展现出来,促进了我国在养殖领域猪生产与销售的健康性,为健康饮食也提供了保障。

(作者单位:245201安徽省歙县坑口乡为民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种猪猪舍猪场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