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创新与移植造林技术应用优势

2024-04-08 15:08周园凯赵亚莉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7期
关键词:苗种树木造林

周园凯 赵亚莉

近年来,我国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极为重视,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我国对林业育苗技术进行创新,使树苗的生存效率更高,对林业建设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将从植树造林的优势角度分析,详细描述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对移植造林技术优势进行分析,为我国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一、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与移植造林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新时期,我国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发展与绿化建设方面极为重视。为解决我国北方及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的现象,通过林业育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培育适应能力更强,抗逆性能更好的树种。另外,将移植造林技术不断应用到生态修复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林业育苗技术研究与移植造林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在于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在林业资源移栽树木的调节下,将二氧化碳进行充分吸收,为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证。部分林业资源匮乏的地区,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可能产生次生灾害,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的。例如,在泥石流频发的地区,由于缺少大量的林业资源进行水土固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的破坏性较大。不仅造成经济的损失,而且会对社会大众造成生命威胁。通过移植造林技术的应用,对自然灾害易发地区进行生态修复,能有效减少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林业育苗技术要点分析

1、苗地选择及处理

苗地为树苗生长发育提供空间,是林业育苗技术应用的环境基础。为使树苗生长发育成熟,需要结合树苗种植地区的环境特点,为林业树苗优化生长环境。例如,在某地区进行林业育苗选地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外部自然环境,相较于小草,苗木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难以生存。因此,需要保证林业苗木的生长空间。根据我国气候特点,南方地区对林业育苗技术应用较为有利。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与肥沃的土壤,为树木生长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生长速度较快,成林效果明显。而西北地区较为干旱,且土壤肥力不足,林业育苗技术应用难度较大。{2}在育苗技术团队的考察下,确定林业育苗的地理位置,按照树木生长的需求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对轻度不适宜种植树木的地区进行环境改善,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推进林业育苗计划,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为日后防风固沙提供基础。

苗地选择完成后,对其土壤环境进行改善,使其满足林业育苗条件。首先,对栽培土壤进行翻整,将翻整出的深层土壤进行充分晾晒,将土壤内部的病菌与虫卵暴露出来。在紫外线的充分照射下将其杀死,避免对苗木造成威胁。土壤翻整人员使用生石灰或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搅拌,将虫卵与病菌全面杀除,为后期林业育苗技术应用提供基础。相较于农作物种植土壤的翻整,苗木栽培土壤的翻整深度需要更深,一般在30厘米以上。将苗地土壤翻整后,需要对其施加大量农家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将农家肥覆盖,使其腐熟效果更佳,为苗木提供充足的营养。其次,据研究人员的种植经验,对土壤的无机物成分进行优化,在有机物营养满足后,需要保证苗地土壤无机盐与水分的充足。并使用pH试纸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检测,对照林业育苗技术要求,对苗地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整,为苗木种植提供良好的环境。苗木培育前对苗地土壤进行水分补充,根据经验与技术规范为种植土壤提供适宜的水分与无机盐。在翻耕土壤上进行专业的控制,翻耕过度会导致土壤营养物质的流失,对林业育苗造成不利影响。

2、苗种培育

①苗种选择

苗种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品种差异上,在现代林业育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栽培人员对苗种的选择极为重视。例如,技术团队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苗种的选择,在实验过程中,对苗木的发芽率与存活率进行研究。苗木发芽的影响因素较多,但都表明其品种的差异。由于早期病虫害影响,苗木容易夭折,即使顺利发芽存活率也不高,这种苗木品种可以通过改良,使其抗病害的能力提升,达到苗种选择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进行不同品种的苗木种植,这种科学的方式能够节省林业育苗技术的经济成本。苗木品种的选择以科学性为前提,即使部分抗病虫害能力极强的苗木种植在干旱地区,也会由于其抗旱能力较弱导致死亡。因此,苗木品种的选择原则是与当地环境适配,并健康存活下来。众所周知苗种的培育成本较高,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大,一旦不合适就会造成大量的成本损失。在多方研究帮助下,选择正确的苗种,按照要求进行林业育苗,为我国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优化。

②苗种处理

苗种处理的首要环节是进行催芽工作,在专业知识与经验的加持下,对苗种进行催芽,提高苗种的成活率。林业育苗人员所采用的催芽技术较为传统,为苗种提供有利的生存空间,促使其快速发育实现发芽。实验人员对此开展催芽实验,并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记录,为林业育苗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例如,技术人员设置苗种培养基,在培养基中为其提供充足的环境。在苗种培育前,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避免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苗种的免疫力下降,造成经济成本损失。技术人员使用化学药剂对苗种进行包衣处理,在土壤中不会受到滋生的病虫害侵袭。按照苗种的种植流程进行处理,分别进行浸泡、晾晒、包衣处理等环节。研究人员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与土壤肥力,对其发芽率进行观察。经过研究表明,该批经过专业处理的苗种发芽率相较于常规种子提升了30%,这是林业育苗技术发展的重要进展与成果。

3、播种设计

苗种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播种,在播种前对天气、温度与土壤狀况进行调查,避免出现频繁的追肥、保温工作,为林业育苗造成技术成本叠加。栽培人员使用技术手段对苗种土壤进行温度监控,待积温达到种植要求后进行种植。而温度过高时,不适宜苗种的播种,温度过高影响苗种对土壤营养物质的吸收。肥水管理也要及时,在播种前施加基肥,使土壤肥力达到标准,为苗种的发芽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基肥施加完成后,在日后的管理中需要增加肥料的使用,专业林业育苗人员根据苗木的生长状态,就能确定所缺失的肥料。主要补充的肥料元素为氮、磷、钾,这三种化学元素对植物的根茎叶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在温度、水分、肥料满足种植条件后,进行科学的播种。相较于传统的播种方式不同,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较为成熟,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较为依赖,有效减轻林业育苗人员的播种压力。播种设计人员只需要将播种的行间距与间距进行设计,在自动化机械设备上调整即可,将种植土壤充分利用,实现高效、科学地播种。

三、新时期移植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

1、移植苗木处理

新时期,我国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在国家政策的推进下,大部分地区开始进行移植造林技术应用,使得当地生态环境效益不断提升。首先,移植造林工作人员根据当地土壤与气候环境进行设计,对移植苗木的品种进行确定,并对其移植后的生态效益进行研究,避免出现费工费力无法获得效益的事件发生。根据调查显示,适合移植的树木自身具有以下特点: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与抗逆性、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同时,移植方式较为简便,不会产生较大的移植费用,树木的年龄与生长习惯适宜。在移植树木挑选时,技术人员对移植苗木的长度进行观察,经过移植要求的对照,确定能否进行移植。技术人员为移植树木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为移植造林技术提供基础保障。充足的营养物质、水分与无机盐对苗木移植后的存活率有着较大的保证,工作人员将移植坑进行开挖,推进苗木移植工作开展。相关工作人员根据移植的苗木类型进行深坑对照,为移植苗木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为移植苗木进行育苗袋包装,移植坑的开挖深度需要大于40厘米,且深坑容积也要大于育苗袋。

2、移植时间

我国地域面积较为广阔,各地的树木移植时间不同,需要综合考量、精心设计,为我国树木移植工作提供良好环境。例如,在北方地区,需要在5月份前后进行移植設计,在经过2个月水分的充足补充下,移植树木的存活率大大上升。移植人员的经验较为充足,能准确把握树木移植的具体时间,根据气候特点进行调整优化。南方地区,由于受寒潮影响,苗木的移植时间需要进行调整,通过系统的研究设计,制定完善的移植方案,将时间、方式进行准确记录。

3、苗木病虫害防治

苗木在移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免疫力开始下降,如果不妥善处理,会导致移植树木的死亡,造成经济成本的损失。首先,针对移植苗木的病虫害特点进行分析,制定详细的防治手段。移植树木的树干中经常隐藏病菌与虫卵,在树木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对其造成伤害。因此,在苗木移植时,需要加大对苗木树干的检查,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树木进行检疫工作。在此过程中,苗木处在育苗袋中,病虫害的检查较为方便,使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技术人员表示,需要根据移植苗木的生长状况,对其根、茎、叶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一旦遭到病虫害侵袭,就会产生特定的现状,进而病虫害防治专家就会确定苗木所患的疾病,对其进行针对性施治。

例如,在某地区进行苗木移植时,病虫害专家发现移植树木受到蠹虫的迫害现象较为严重,对苗木的茎叶啃食现象极为严重。对此,专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专家要求移植人员进行蠹虫天敌的引进,为其制定科学的引进方案。根据蠹虫的数量,将少量的天敌进行引进,对其进行观察,发现天敌对蠹虫数量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不会对移植苗木造成损害,对我国造林计划有着深远的意义。而部分移栽的病虫害需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清除,炭疽病是移栽树木经常患有的疾病,病菌出现在树木的表面,对树木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技术人员采用160倍液的波尔多液进行混合调制,在病虫害防治人员的控制下均匀喷洒在患病树木的表面。经过2—3周的喷洒,发现炭疽病的传播性明显下降,大部分所患炭疽病的部位已经好转。另外,使用物理防治手段对虫害进行清除,效果极为明显。技术人员对具有明显趋光性的害虫进行防治。在夜晚进行灯光照射,吸引害虫聚集,使用消杀剂对虫害进行处理,使其失去生物活性,对移植树木进行保护。根据虫害的特点,对其使用食物引诱的方式,将有毒的食物进行防治,使进食的害虫失去生命特征。草履蚧主要危害1—2年生枝条,喜群栖与新生嫩芽、嫩梢、枝干、根部为害,被草履蚧为害后,树势逐渐衰弱,严重时可导致煤污病的发生,使叶片提早变黄、脱落,枝干表面凹凸不平,不但严重影响了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污染环境。从发现虫体开始,在农药防治方面,主要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灌根,利用辛硫磷、杀扑磷,配取800倍溶液进行根部灌施,主要是为了防治即将出土的幼虫。第二是每隔3—5天,即对树体进行辛硫磷乳油或杀扑磷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苗木的运输移栽

①苗木运输

为保证移栽树木的存活率,尽量缩短移栽的时间。根据实验人员调查,移栽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在相关条件控制下,苗木的移栽时间与存活率成反比。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中的苗木进行管理,提升其存活率。首先,苗木移植过程中,移植造林技术不断创新,应用技术理念,对育苗袋中的树木进行营养与水分的补充。同时,做好保护措施,防止育苗袋出现泄漏的现象。其次,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对苗木的根部进行处理,使其在育苗袋中更加稳定。对不方便运输的大枝叶进行简单处理,使用薄膜进行保护。在运输过程中,遇到交通问题需要进行汇报,对移栽树木进行处理,减少经济损失。最后,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育苗袋苗木树枝干枯的现象,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及时修剪,防止对育苗袋水分的消耗。育苗袋的苗木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发现病斑需要及时进行裁剪,避免病菌与虫害对良好部位进行损害。

②苗木定植

松柏等苗木的定植设计较为科学,需要使用移植造林技术进行应用分析。根据育苗袋尺寸的信息,对定植的株行距进行设计,实现植树造林的规划建设。例如,在某地区需要移植大面积松柏进行防风固沙。由于地理环境较差,需要生长能力较强,适应力较强的树木。在专家建议下,进行松柏树木的移植。根据当地的植物防风设计,需要植株之间的间距较小,在不影响苗木生长的基础上进行定植设计。在确定株行距后,开始进行移植。移栽完成后需要为苗木补充大量的水分,1小时需要浇水3次,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水分的管理。苗根的埋置深度也需要按照专家要求,移栽树木对环境还不适应,埋置深度过大导致苗木呼吸困难,存活率下降。定植移栽成功后,进行水分与肥料的补充,并做好覆土工作,为根部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工作人员对移栽树木细心呵护,对其生存效果进行记录,为日后的移植造林技术发展提供经验。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创新与移植造林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展开分析,详细描述移植造林对生态保护的作用。并在苗木土壤的选择处理与苗种挑选上分析,不断优化苗种种植,为自然灾害预防提供植物保护。移植造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726200陕西省丹凤县林政执法大队;726200陕西省丹凤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苗种树木造林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树木之最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辨认树木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树木也睡觉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