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总结及应用价值综合分析

2024-04-09 06:34马小华黄薇辛亚丽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8期
关键词:养分高产优质

马小华 黄薇 辛亚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水平和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市场,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粮食的需求,研究绿色、优质、高产的小麦种植技术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急需一种更加科学、可持续的种植技术来推动小麦产业的升级。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总结了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的要点。这些要点涵盖了科学选地整地、确定合理的播种日期和播种密度、科学选种和种子处理、科学播种、合理灌溉施肥、做好除草工作、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正确应用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一、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应用的现有问题

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在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技术推广力度不足。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不够广泛,农民对其了解和接受度较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技术的认知和信心。二是,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小麦种植技术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目前农村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应加强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实施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小麦种植技术的资金支持,确保农民能够顺利采用相关技术。四是,技术适应性差异。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存在差异,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特点进行技术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效果。

二、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价值

1、提高小麦质量

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小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应用价值:首先,通过正确的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可以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保证小麦的均衡生长。此外,适当的灌溉和水分管理可以提高小麦的含水量和储藏蛋白含量,从而改善小麦的质地和口感,使其更具风味和营养。其次,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强调综合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种植抗病虫害品种、物理防治等,降低了对农药的依赖。这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保证了小麦的食品安全性和质量。最后,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高品质的小麦原料,为加工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基于优质小麦的加工产品具有更好的风味、营养和口感,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2、保证小麦产量

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对保证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增加土壤的肥沃度和抗逆性,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最终保证小麦的高产量。其次,科学的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保证了小麦在关键生长期的水分供应,减少了干旱或过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后,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还包括科学的播量、播期、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这些管理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的生长潜力,提高小麦的单产和总产量。

3、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采用高产、优质的小麦种植技术,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次,优质的小麦产品通常能够获得更好的市场价格。再次,引入绿色优质高产的小麦种植技术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最后,采用先进的小麦种植技术有助于农业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三、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1、科学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地块,这有助于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优选排水良好的土地,防止水涝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了解土壤的pH值,确保其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小麦对养分的吸收。进行土壤检测,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特别是氮、磷、钾等关键养分的水平。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确保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取全面的营养。选择相对平坦的地块,有助于水分的均匀分布,避免坡度过大引起水土流失。避免选择盐碱地,因为这样的土地对小麦的生长不利。对于山区地带,要考虑海拔的影响,选择适合小麦生长的高度范围。避开可能影响小麦生长的有害因素,如有毒物质、病原体等,确保小麦的生长环境相对清洁。

科学整地是实现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的重要步骤之一。在适当的季节,进行深翻整地,通常可选择秋季。深度的选择应考虑到根系的生长深度,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深翻整地有助于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使用专业的平整机具进行土地平整,确保整个种植区域表面平坦,有助于均匀的种植和生长。确保整地过程中减少土壤的泥块,使土壤更为细腻。留适量的秸秆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考虑将适量的秸秆还田,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

2、确定合理的播期和播量

扶风县小麦播种一般是在秋季进行。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和品种选择进行适当调整,以下是一般的参考时间:半冬性品种川道灌区10月8-15日播种,中塬灌区10月5日-13日播种,沿山及塬区旱地10月1日-5日播种。偏春性品种中塬灌区宜在10月13日前后播种,川道应在10月15日前后播种。小麦的生长周期一般在240天左右,具体根据不同品种而有所差异。

具体的小麦播种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小麦品种、土壤类型、气象条件和农业管理实践等,播种时要严控播种量,在整地质量高的情况下,川道灌区一般半冬性品种亩播种量要控制在7-8公斤之间,中塬灌区9-10公斤,沿山及旱地7-8公斤;偏春性品种、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的田块,以及籽粒过大的品种,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播种期间若受阴雨影响,在适播期外每推后3天,每亩需增加播量1公斤;采用宽幅沟播机具播种的田块,下籽量要适当加大,结合播期、墒情、整地质量等,亩播量15-17.5公斤为宜。

3、科学选种和种子处理

选择适应扶风县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包括温度、降水和光照等因素。考虑当地的季节性气候变化,确保小麦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气候条件。不同品种的小麦生长期不同,一般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品种。在扶风县,应选择早熟或中熟品种,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长条件。小麦易受到多种病害和虫害的影响,因此在选种时要考虑品种的抗病性,选择具有较高抗病力的品种进行种植。考虑选择具有较强耐逆性的小麦品种,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病虫害压力或其他不利因素。

种子处理是指对小麦种子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和促进生长发育。以下是一些种子处理的要点:一是,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种子消毒,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二是,将种子浸泡在适宜的脱水剂中,去除种子表面的黏液物质和抑制发芽的物质,以促进种子的快速出芽和生长。常用的脱水剂有硫酸或盐酸等。

4、合理灌溉施肥

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的技术要点之一是合理灌溉施肥。合理的灌溉施肥可以提供足够水分和养分,促进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以下是一些要点:一是,根据小麦生长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遵循“干湿交替、适度保墒”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积水。观察土壤湿度和小麦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灌溉的频率和量。二是,采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可以实现水肥均匀供应,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通过调整喷灌器的喷洒角度和水量,使水分充分渗透到根系深层,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三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小麦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在减少化肥总用量的基础上,适当调减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推荐使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塬下川道区:秋茬地采用肥料配方25-14-6(N-P2O5-K2O)或相近配方,总养分含量45%,选用高氮中磷低钾型复合肥,亩施50公斤,小麦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公斤/亩;歇茬地采用肥料配方23-12-5(N-P2O5-K2O),总养分含量40%,选用高氮中磷低钾型复合肥或缓释掺混肥,亩施50公斤。中塬灌区:秋茬地采用肥料配方23-12-5(N-P2O5-K2O)总养分含量40%,选用高氮中磷低钾型复合肥或缓释掺混肥,亩施50-60公斤。小麦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8公斤/亩。歇茬地采用肥料配方23-12-5(N-P2O5-K2O),总养分含量40%,选用高氮中磷低钾型缓释掺混肥,亩施50公斤。北部旱地:肥料配方15-20-5(N-P2O5-K2O)或相近配方,总养分含量40%,选用中氮高磷低钾型复合肥或缓释掺混肥,亩施50公斤。四是,开展叶面喷肥。小麦生长后期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含氨基酸与微量元素水溶肥,每亩用量100毫升,或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和0.5-1公斤尿素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达到小麦抗病抗倒、增粒增重之目的。五是,水肥一体化。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小麦生长需求,将灌溉和施肥相结合。在灌溉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溶解肥料,让水和肥料同时供给作物根系,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小麦的吸收效果。六是,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养分含量,以及小麦的生长状态,及时调整灌溉施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灌溉量和施肥量的调整,确保小麦得到适量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合理的灌溉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5、做好除草工作

除草是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中的重要管理措施,它有助于减少杂草对小麦的竞争,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做好除草工作的技术要点:一是,在小麦生长初期,特别是在幼苗期,要及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与小麦抢夺养分、水分和阳光资源。二是,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小麦生长状况的除草工具,包括锄草机、除草剂等。机械化工具能够提高效率,但在小麦幼苗期应谨慎使用,以免对小麦造成损伤。三是,可以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草剂,但在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循安全使用的原则,避免对小麦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以播娘蒿、荠儿菜、猪殃殃、麦家公、田旋花等阔叶类杂草发生为主的田块,可选用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剂、34%氯吡·唑草酮可湿性粉剂或70%2甲·唑草酮可湿性粉剂等。对于以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雀麦等禾本科杂草发生为主的田块,可选用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等。对于阔叶类与禾本科杂草混发田块,应分步化除,先阔后禾,施药间隔期7天以上。四是,定期巡查田地,发现新的杂草生长及时进行除草,避免杂草群落扩大,影响小麦生长。五是,实行轮作制度,适时旋耕土地,翻土深度适中,有助于控制杂草生长。六是,利用除草机械化管理,如拖拉机配备的机械除草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七是,合理的种植布局,良好的种植布局有助于减少杂草的生长,避免杂草在小麦间蔓延。通过合理的除草管理,可以减轻小麦与杂草之间的竞争,提高小麦的养分利用率,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最终实现绿色、优质、高产的种植目标。

6、病虫害防治

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病害的威胁。对扶风县小麦造成危害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条锈病。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是一种小麦叶片的真菌性病害,表现为黄色条纹状的锈斑。是一种典型的远程气流传播流行性病害,被列为一类农作物病害。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叶片凋萎和麦穗受损。二是,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影响小麦的穗部。病害的主要症状包括穗部颜色变淡、麦粒变形、产量下降。它不仅影响产量,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畜产生危害。三是,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真菌性病害,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受感染的植株叶片逐渐变黄,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产量下降。四是,小麦蚜虫。小麦蚜虫为常见的害虫,会吸食小麦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和变形,严重时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五是,小麦蓟马。小麦蓟马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害虫,会在小麦叶片上产卵并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枯黄、卷曲和凋萎。

以下是在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中采取的一些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的要点:一是,引入对目标害虫具有天敌关系的天然敌害生物,如捕食性昆虫、蜘蛛、蝙蝠等,以降低害虫种群的密度。同时,引入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等,可以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二是,实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制度,可以减缓病原真菌和害虫在土壤中的积累,防止病害和害虫的发生。三是,使用拮抗微生物,如利用一些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微生物,来保护小麦植株免受病害侵害。

物理防治包括以下要点:一是,设置适当的陷阱和捕捉装置,吸引和捕获害虫,减少它们的数量。例如,黏虫板可以用于捕捉飞行的昆虫。二是,定期巡视小麦田地,手工或机械拔除带病植株,减少病害的传播源。三是,在小麦田地周边设置防风带,减少风传病害的传播。

總而言之,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小麦的潜力,提高产量和品质,并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而,要实现技术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小麦生产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722200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养分高产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养分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