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的城阳故事

2024-04-10 02:38封满楼
商周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城阳城阳区新质

封满楼

新质生产力,城阳增长极。从0到1的产业故事在这里书写,从无到有的行业奇迹在这里上演。

以前提起城阳,人们往往想到动车、韩食或机场。如今,城阳有了更多代名词,储能、半导体、青春足球、音乐节、博览会、不夜城、开心麻花……实际上,城阳的发展早已不囿于此。

昔日的动车小镇化身动车新城;韩国料理店升级为集商务、消费、金融、教育、文化、生态为一体的韩国城;原本沉寂的机场演变成人声鼎沸的“影视+音乐+综艺+会展”航站楼文旅集聚区……

正是新质生产力为这座千年古城续写历史荣光,镌刻时代高光,点亮未来之光。

近年来,城阳区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以科技为引擎、文化为基石、消费和开放为驱动,做强轨道交通、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培植半导体、储能、算力、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高效能革新、高科技迭新、高层次攀新、高品质更新的改革进程中,催生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新供给、新人才,不断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

三个故事看高效能革新

在城阳区企业中,有一个“老企业变新企业”的发展故事。

青岛双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有着74年的歷史,是中国第一家鱼肝油企业,开发了鱼肝油乳和鱼肝油丸等产品,引领了油溶性维生素药品的发展。原本,该行业人工操作及控制多,智能化生产设备少,生产效率低。公司为加快健康发展,下决心引入CRM、ERP、MES、WMS、SCADA、BMS、EMS、BI以及一键式化胶设备、伺服高速软胶囊机、智能条装包装机、高速旋转式压片机、智能双层除湿转笼、软胶囊全自动生产线、AI视觉检测设备等软硬件设备,以5G、工业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围绕原料准备和制剂生产、包装和物流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行数字化赋能改革,以智能化激活发展新动能,打造双鲸维矿类补充剂智能工厂。

双鲸维矿类补充剂智能工厂实现了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信息贯通及协同,打通了信息孤岛,推动过程质量可追溯、生产设备自管理、生产管理透明化、包装物流智能化、能源排放绿色化,实现了生产工艺流程改进、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率先建成了油溶性维生素行业第一家年产100亿粒软胶囊的智能工厂,产能提升了42.86%。

实际上,此类以“新”提“质”的例子在城阳并不鲜见。

近年来,城阳区坚持把工业技改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技改提升焕新行动,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8.6亿元、增速15.1%,增速全市第一。推动实施青岛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761个,开发新产品103个,新认定市级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54家。17个企业产品获得山东省首台(套)产品认定,数量创历史新高。成功获批全市工业企业创新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改革试点。

在城阳区产业链中,还有一个“从200到600”的行业奇迹。

为了有效弥补高铁与航空之间的速度空白,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从项目启动到成套系统装备下线,历时5年自主攻关,历经1680余项仿真计算、4250余项地面台架试验和500余项线路试验,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成套工程化装备。从运营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高铁从“跟跑”到“领跑”,实现了我国轨道交通领域重大创新突破。

目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已集聚1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5家省级创新平台,成为全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轨道交通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拥有3个主机厂、22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集聚了青岛90%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覆盖了高速铁路领域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千亿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这样的世界第一、全国首个,在城阳区轨道交通、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产业竞相出现,显示出争先进位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胆识。

在城阳区,更有一个“从1到3”的产业突围。

围绕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的总目标,城阳区列出了建设“四区一园”的明晰路径,把产业分为“昨天、今天、明天”进行整体性谋划、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让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开新花”,新兴产业迅速“生根发芽”,未来产业“超前谋划”,推动全区实体经济结构由轨道交通“一业独大”时代向储能、半导体和轨道交通“多头并进”时代迈进,划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经审慎测算,集成电路和储能产业链量产后三年,产值分别可超300亿元和200亿元,基本形成轨道交通、集成电路、储能三足鼎立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物元半导体、青岛市储能产业园、中电科青岛科技产业园和而泰青岛东北亚智能制造基地……一个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附加值的“三高”项目,加快重塑城阳的制造业基因,持续夯实“制造业压舱石”“湾区支撑级”。

无论是企业技改、产业升级还是区域复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正不断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速实现新质生产力跃迁。

高科技为创新“上新”

数据资源与产品的市场价值化为数据的资产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城阳敢为人先,启动全国首例数据资产作价入股签约,激励企业和其他组织进行数据治理、发掘数据价值、促进数据流通。

要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创新,就需要更多算力。算力和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支持高科技迭新的重要因素。通俗点讲,数据是食材,算力是火,算法是厨艺。

有了半导体产业做基石,城阳如虎添翼,在发展数据、算力和算法上有了雄厚的底气,为数字经济塑造了新型生产力。

城阳区立足自身产业优势,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了山东省首个数据要素产业园。围绕“一园多区、全域打造”的建设思路,城阳区规划打造了工业数据专区、高新专区、算力专区等七个专区,探索形成了工作推进和生态培育“两大体系”,实现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技术链“四链合一”,通过内培外引,挖掘培育及引进数商62家。在公共数据运营方面,实现全省、全市首笔商保核保场景医疗数据产品运营,目前已汇聚全市30亿条医疗数据,医疗数据运营进入常态化按查询次数收费阶段,已签约保险公司3家,其中2家正式上线收费,将实现年均60万元的收益,同时正积极拓展医药研发等领域场景;在商业数据交易等方面,联合推动交通、电力、企业金融贷款等领域数据综合开发利用,市场交易规模已突破6000万元。

城阳区依托青岛市数据要素产业园,打造公共数据赋能大模型训练基地,在大模型应用场景购买服务以及算力调度交易方面,将会实现质的增长。同时,产业园内集聚联动了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青岛公共数据运营中心、青岛算力调度运营服务中心等4大中心,将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奋力打造数据流通交易最活跃、数商企业集中度最高、数据产业发展生态最优的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

根据规划,城阳将以青岛为资源入口,以数据与算力为突破口,吸引全国数据和算力资源,实施“华数青算”,搭建数据服务和算力调度的交易平台,更好赋能实体产业、数字经济发展。算力交易将成为城阳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如何将硬核科技变为新质生产力,还需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一线的“智力输出”。

城阳区突出科技创新,坚持“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的思路,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布局,现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26家。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创新创业活力,鼓励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6,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191.5人,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超50.00%。

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2427家,占全市26%,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900家,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城阳有全市科技创新“10个第一”的优势和底气,瞄准产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一组数据显示,研发投入越增长,越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效专利越多,越能激发创新创业新动力:2020年至2022年,城阳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总投入同比分别增长9.40%、11.4%,企业研发费投入占比5.00%、10.00%以上的企业占比逐年稳步提高;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分别增长5.20%、10.2%。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企业的营收已占全区高企总营收额的过半江山,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从高企拥有发明专利情况来看,2020年18922件,2021年26737件,2022年34921件,同比增长34.21%、30.6%。其中发明专利平均每年增长率为8.80%;国际专利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6.75%。专利质量和数量均呈较好势头增长,有效支撑了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攀登發展“智”高点

两年前,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刚落户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两年后,由政府主导、总投资1.5亿元的青岛市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低碳绿色循环示范项目在城阳街道封顶,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6亿—7亿元,将满足青岛市退役动力电池环保处理需求,成为全球首个动力电池零碳排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获得工信部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白名单,列入青岛市发改委“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多年来,城阳区开放包容的心态、完善创新的政策、关注贴心的服务吸引英才纷至沓来:从出台《关于进一步吸引在青高校大学生到城阳就业创业的若干工作措施》到《关于加快建设青岛中央活力区 打造青年创新创业高地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阳人才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创设“人才科创金”到实施“人才创业险”“人才购房券”,城阳聚力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30万人,持续推动湾区都市活力城阳蝶变升级。

一组数据是城市吸引力和创新力的真实注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阳区人口增幅为50.52%,位列青岛第一。同时年轻人增幅居青岛第一,15—59岁人口占68.5%,为青岛最高。过去5年,城阳区人才总量达到27万人、实现翻番。

城阳区自然、人文的宜居环境,不仅吸引了高层次人才前来打卡,还吸引着海内外英才在此工作定居。在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德国耶拿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韩国庆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人才吹响创新“集结号”;在天泰城、白云山片区,更有近4万名日韩友人在城阳安居乐业。还有中韩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为22万家韩国中小企业与青岛63.7万家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产业合作提供着空间保障、资源配套、活动支持等“一条龙服务”。

高水平创意催生增长级

拉动内需,文体娱产业将成为启动消费最重要的增长极。这不得不提到流亭机场的“华丽转身”。

流亭机场的高品质更新给市民带来了惊喜,高水平创意更激发了全新生产力。国内首个机场音乐节——青岛艾可什机场音乐节两天内共吸引6万名乐迷进场,首批上线发售的两万张门票,18分钟内一抢而空,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据统计,流亭机场举办三场音乐节,投入回报率达50%。

如何通过文体娱产业有效拉动内需?新质生产力创新的产品类型、良好的产品质量、优质的产品服务,都是挖掘消费需求的有效手段。

有专家曾表示,文旅产业只有第一才有价值,才有吸引力。所以创意创新就显得异常重要,必须是一流人才拿出一流创意去实现一流体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全国首个机场国际音乐节、全国话剧第一品牌、全国首个“城站一体”公园化体育综合体、全国首个以《山海经》为主题的青岛山海文化特色文旅街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熊出没”主题乐园和滨海旅游亲子主题公园……2023年的城阳,凭借文化和科技的创新创意火热出圈:中超海牛主场落户青岛青春足球场,19场比赛吸引球迷逾45万人次;明月·山海间不夜城游客突破500万人次,解决就业1100人;“开心麻花”团队运营城阳大剧院,平均上座率94%;红岛蛤蜊节等“潮系列”节会吸引游客150万人次;方特“梦幻王国”接待游客93万人次,投资20亿元的方特“熊出没”乐园开工。2023年全年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增长44%。

未来,流传千古的“一山一水一先贤”亦将焕新城市封面。国际合作中心区、国际人才聚居地、时尚消费目的地、新兴产业集聚地……作为青岛市城市副中心,白沙河片区将聚焦“一区三地”功能定位,本着对城市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堅持与高手过招、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人文艺术气息浓郁、青年人乐居乐业的“金腰带”。

可以想见,“潮生活·夜城阳”城市文化消费超级IP即将塑形成功,成为文旅体产业新质生产力担当。

昔日的中国创新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区、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再启新篇,城阳区获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综合性区域试点、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区、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区、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区、山东省外贸新业态特色园区等多项殊荣……

新质生产力,城阳增长极。从0到1的产业故事在这里书写,从无到有的行业奇迹在这里上演。城阳,正瞄准建设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的桥头堡目标,以创新和文化激活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建设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城阳方案”、彰显“城阳价值”、体现“城阳担当”!

猜你喜欢
城阳城阳区新质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城阳:铸就青岛国际创新生态合作平台
“小世界杯”在城阳开踢
《最美城阳人》亮相央视全国社区春晚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城阳:白云深处希冀生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