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激活城市空间

2024-04-11 09:09薄美琦馨
佛山陶瓷 2024年1期
关键词:艺术化空间艺术

薄美琦馨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太原030032)

1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现状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由政府创建的供人们使用的非盈利的开放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公共活动。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识首先是从城市的公共空间开始,它能使人由此对一座城市产生审美享受和精神愉悦。[1]当今社会,经济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主要标准,城市的文化价值越来越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因素。王中教授曾说:“文化积淀是建立在城市自然增长的基础上的,如何在当下城市进程中注入文化的灵魂,营造宜居的、艺术的生存环境,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2]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化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公众文化审美的需要,它让民众的生存空间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是城市表达自我、传达地域文化的有力平台。城市公共空间不仅仅是由建筑物构成的物质空间,同时也是大众参与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需求也在相应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已不再单纯的满足于简单的绿色植被,而是更加青睐于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设计,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功能需求,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倾向,既要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更要有大众化的审美倾向,也就是城市空间设计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种设计强调以人为中心,要求尊重人的生理及心理诉求,使城市文化得到升华。

但是纵观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存在着建筑风格单一、人际交往空间不足、景观设计杂乱、住宅区停车混乱、娱乐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重审美轻功能,设计形式化,不仅不能给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有些反而给人们出行造成障碍。公共空间的环境参与度低,往往都是一味追求植花栽木、堆山叠水,仅仅停留在观赏层面,阻断了人与自然的沟通。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是从南到北,建筑风格并无多大区别,没有融入相应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景观设计也是盲目追求绿地面积,广场缺乏主题,水体没有灵性,往往都是为了美观而去设计空间,不注重人文内涵,把公共空间设计成一个适合各类人群使用的综合体,不能符合不同年龄段对公共空间的需求,降低了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使人无法与周围空间环境产生共鸣。

2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化进程

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化,更是具备人文关怀的艺术化,据权威机构统计显示,博物馆、图书馆、剧场、公园、地铁、机场等地方的公共艺术得到的关注度是其他艺术形式的12 倍,如此庞大的关注度,使得公共艺术以更加高傲的姿态进驻城市建设领域。国外很多城市都将艺术和美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在国外已成为社会发达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传递其文化内涵的艺术名片。用艺术营造城市空间,不仅可以让城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可以让城市走出国门,享誉世界。这些需求使得艺术从单纯的艺术领域走出来,积极为城市公共空间服务。

美国赞城在城市建设中有1%的经费是拨给艺术的,这也是美国第一个用条例明文规定艺术投入比重的城市,而且允许广泛定义艺术,艺术不仅可以在壁画、雕塑、文化建筑、地面图案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在栏杆、水池、座椅、地基、指示牌、汽车站上显示其魅力。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在其地铁建设中投入150 万美元用于交通艺术项目,这是该城市第一次将预算用于公共交通艺术建设,建筑师与艺术家在地铁的规划和设计中担任主要角色,从入口门道、地铁走廊到外部空间,无不显示其艺术印记,连带使周边大楼的建设也融入艺术的分量。

德国建筑师儒尔艮·梅耶·赫尔曼的建筑作品非常注重公众的参与,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他于2011 年设计的“都市之伞”就涵盖了多重功能空间,有文人学者喜欢的文化博物馆,也有老年人喜欢的休闲广场,更有年轻人热衷的酒吧餐厅,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可以俯瞰城市美景的“伞”的顶部。这样的建筑把大众的互动和体验放在了作品的设计中,实现了内部和外部交互体验的空间艺术。

墨尔本的玛尔公园就是通过艺术设计既保存了历史脉络,又彰显了自身的形象和魅力。[3]在公园的入口,是一个儿童娱乐设施,这在城市商业中心区是极为可贵的。从摇摆的吊床、小型的攀登场,到滑木、沙坑,每一处都自成风格,每一处都能激发起孩子们的想象力。儿童娱乐场里还有儿童艺术中心和画廊,孩子们可以参与到园区的艺术设计中,和艺术家、音乐家一起创作艺术作品。这种设计已经远远超越了视觉感受,得到了人们情感上的尊重和热爱。墨尔本的多克兰新区在建设伊始,也将公共艺术放在了显著地位。靠近海港的滨海大道,明快的色彩巧妙地将大道分割成菱形,由远观之就像是当代梯田布列其中,立体的简化成平面的,平面的简化成点线的,点线的简化成一个个符号,让人看去疏朗有致,轻松愉快。这样的艺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植根于人的精神深处,让人流连忘返。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给北京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奥运圣火跨越过的北京中轴路是世界上独有的建筑艺术的中轴路,是中华文化脉络大道,也是展示中国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从前门大街的铛铛车到奥林匹克公园的“龙”形水,新的艺术文化为北京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北京地铁的建设更是将地铁公共艺术带入众人的视野。其实早在1984 年北京地铁壁画的创造就已将艺术带入的地跌公共空间的建设中。现在,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已不再局限于对公共空间的装饰和点缀,例如望京站的“都市生活”创作让人们在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中褪去压力和疲惫,阜通西街站的“一人一画”更是一件公众参与的艺术作品,一百多个形状各异的由不同阶层组成的画面,强调了一人一梦想的平等和谐社会。这些公共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艺术作品,而是由公众参与和互动的艺术创作,上至文化学者,下至农民工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一员。从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建设开始,北京公共空间艺术已逐渐成为传递城市脉络、展示城市精神、构建城市文化意向、绽放城市人文关怀的重要平台,真正做到了由“艺术营造空间”到“艺术激活空间”的转变。

3 结语

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城市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最初的理念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一初衷逐渐被遗忘,城市开始走向机械复制的时代,一幢幢高楼大厦把城市文化逐渐覆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很多城市人造成精神上压抑和焦虑。艺术在城市空间的视觉感受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富有内涵和人文关怀的生活空间,间接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产生情感想象力,让精神更加愉悦和满足。

当下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面临两个重大挑战,第一是如何让人们从小家庭中走到公共空间,第二是如何让每个人变成公民,和睦相处,而又和而不同。公共空间的艺术化设计就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力量。公共艺术其实就是公众参与程度较高的艺术,公众权利在这中间占了很大的比重。在公共空间中,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平等的享受公共资源,自由的对公共空间表达意见,因此公共空间艺术不一定非是前卫的艺术,但必须是民主化的艺术。因此艺术不再是超越于生活之上的上流体验,而是逐渐走向生活,走向大众,通过视觉呈现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以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与人民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它与城市的结合给城市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从此,城市从传统的机械式的建筑中脱颖而出,成为富含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具备人文关怀的文化共同体,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如果说城市能让生活更加美好,那么艺术则让城市更具特色。

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化设计应尊重历史,延续历史脉络,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习俗、城市文化和公众的心理要求。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在任何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都应考虑“人”的因素,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沟通人与空间的联系,“凝神于景,心入于景”,在满足人的精神诉求的同时,实现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可以成为一个物质场所,更可以成为人们精神的归宿。因此,城市的公共空间,如广场、公园、雕塑等,均可以成为具有群众基础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达到净化民众性情和心灵,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有太多的文化思潮,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不是单一的艺术家或建筑商可以实现的,需要有力的创作团队战略性的运作,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在墨尔本城市建设中,每一个公共艺术机构之上,都有一个与之相配的监管部门。[4]因此中国城市空间艺术建设不仅需要艺术家和建筑者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一个权威、严格、高质的审核系统,将真正具备艺术鉴赏力、关心民众精神的作品呈现给人们。

猜你喜欢
艺术化空间艺术
空间是什么?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创享空间
纸的艺术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