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背景下智能建造工程专业设置的可行性研究

2024-04-11 03:58檀秋芬
科教导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建筑业智能人才

黄 丹,檀秋芬,连 芸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1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的设置背景

智能建造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提高建造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建筑效率和质量,降低建筑成本,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改善建筑生态系统,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2022 年1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的目标,同时还提出到2035 年,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立[1]。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提高建筑工程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推动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简称职业本科)的发展,是适应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促进职业教育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核心策略。

社会对智能建造相关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建筑业发展对智能建造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建造工程职业本科专业的设置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3],是新时代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具有适应技术革新和职业教育形态变化的时代意义。本文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行业企业的调研出发,分析研究职业本科智能建造工程专业设置的可行性,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开设职业本科专业提供参考,为区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提供助力。

2 “中国建造”大背景下智能建造技术发展趋势

2.1 以新基建为契机,加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国家高度重视新基建,2022 年中国新基建研究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0.6 万亿,占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10%左右;2020―2025 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 万亿元[4]。新基建等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建筑业稳步发展。然而,我国建筑业大而不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20 年12 月,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发展“中国建造”,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2.2 以“数智”为支撑,向绿色、数字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双碳”背景下,碳排放限制逐渐升级,作为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建筑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5],可再生建筑材料、节能减排和装配式建筑日益受到关注,以绿色化、智慧化、工业化为代表的新型建造方式成为发展趋势。2022 年11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要求加快建筑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重点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智慧监管六方面进行科技创新,依托信息化技术革命推动的智能建造成为工科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建筑业实现突破创新的关键技术[6]。要紧紧抓住“数智”技术进步带来的重大机遇,研究信息技术与智能建造技术的深度融合,确保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业各个环节都得到充分应用,从而促进建筑业的高品质发展。

3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3.1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后备人才需求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的设立符合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是推进职业教育建设的重要举措。智能建造技术人员缺口大,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的职位类别数占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位种类数的68.39%。长三角区域建筑业总量规模大,为智能建造重点推进区域。2020―2022 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了30%,2022 年,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建筑业总产值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第2、第11 和第15。其中安徽年增长率最高,达到10.6%,安徽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2016―2021年期间,建筑业企业单位数增长率高达139.51%,在区域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中,建筑业仍然具有很高的刚性需求。芜湖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5 年,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3.2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企业人才市场需求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相关的职位类别数相对较多,目前大部分企业发布的与智能建造相关的职位均对本科层次人才有明确需求。从图1 可以看出,芜湖市对本科层次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人才的需求较大,潜在岗位需求占比为25.61%,为本科层次人才提供了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调研发现,高经验人才中,本、专科层次面向的高需求职位大部分相同,在这些典型职位中,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本科层次人才的平均月薪高于整体水平,学历升级对薪资的正向效应较为明显。如图2 所示,本科层次职位发布数占比均高于整体,且本科层次月薪在11000 元及以上的职位占比较整体高4.41 个百分点。可见,学历层次与高薪职位数呈显著正相关,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的高经验人才所面向的典型职位中,本科层次人才获得高薪的可能性更大。

图1 安徽智能建造工程专业相关人才需求及本科人才占比

图2 智能建造相关职位需求中不同薪资范围的职位分布情况

3.3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职业能力需求

3.3.1 典型职业需求

研究组通过统计潜在岗位需求占比较高的相关职业类别,探究了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相关的典型职业类型,并分析了这些典型职业的潜在岗位需求占比情况,如图3 所示。从整体来看,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相关的典型职业中,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求占比最高,其次是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从本科层次需求来看,商务咨询服务人员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中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的潜在岗位占比超过60%,对学历的要求较高。进一步分析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中各典型职业的薪资水平情况,探究各典型职业的需求质量差异。从图3 对比来看,所有典型职业中,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本科层次人才的平均月薪高于整体,本科层次岗位的平均月薪比整体高出了10%以上,专业技术类、管理类职位对学历和经验的要求相对较高。

图3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相关典型职业人才需求情况

3.3.2 职业能力需求

为具体了解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情况,研究组深入分析了相关招聘需求中排名靠前的30 个高需求专业能力和排名靠前的10 个高需求通用能力,社会需求较高的专业能力主要集中在CAD、办公软件的使用,工程管理、招标投标相关知识的掌握等;通用能力主要集中在沟通和表达能力、责任心、团队合作、协调能力等。同时,为深入挖掘重点专业能力中的应用方向,探究本、专科层次的需求异同,从高需求专业能力中提炼出CAD、工程技术软件、图纸、施工图、自动化、BIM等六项专业能力,分析企业对本、专科层次人才应用方向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要求专科层次人才在应用、设计、调试等方向上具备相应的能力,而要求本科层次人才在建模、编制、构建等方向上具备相应的能力。

4 职教本科层次智能建造工程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4.1 国家战略需要为智能建造工程专业设置创造支撑条件

2014 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建设,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适应建筑业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需求,2021 年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智能建造工程专业为新设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2021 年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5 年,安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技能人才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技能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形成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为智能建造工程专业设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4.2 相关职业学科积淀为智能建造工程专业设置奠定深厚基础

智能建造工程需要以建筑原有专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培养建筑基础理论扎实,且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物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领域的人才,以满足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智能建造工程专业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支撑,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特色优势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校企共建丰富的实践资源,为职教本科智能建造工程专业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3 高层次人才需求为智能建造工程专业设置提供强大助力

据统计,安徽省专科人才供给规模相对较大,安徽省建筑产业的发展形势及建筑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基础较好。由前述智能建造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可知,随着建筑业转型和发展,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对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高。截至2023 年6 月15 日,我国共有33 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7],全国共有4 所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开设了智能建造工程专业,安徽省仅有3 所普通本科学校开设了智能建造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数量远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可见,智能建造相关领域的区域内高层次人才缺乏,本科学历层次人才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设置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是立足地方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和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8]。

5 职教本科层次智能建造工程专业的设置内涵

5.1 “标准对接”人才培养定位

坚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对接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凸显自身发展特色[9]。首先了解地方产业、行业发展规划。安徽省建筑业尤其是智能建造行业均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其次了解专业特点,智能建造工程专业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基础,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这些专业目前都是学校特色优势专业,融合的专业群完全可以支撑新设专业的建设。将人才培养与专业资源优势相结合,校内外实训资源优势与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融合,为今后产业企业产能扩充及人才层次提高提供了后援。在了解地方产业、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层次和容量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自身专业特点,进而确定培养人才的规格。

5.2 “多层次、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分层次、分阶段设置智能建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就可以顶上的过渡岗位,如预制构件生产技术员、智能测绘员、工程招投标员、施工安全员;经过短期适应性锻炼就可上岗的工作岗位,包括智能施工技术员、BIM 建模员、智能设计员、智能运维管理员;经过3―5 年即可实现的发展岗位,如BIM 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师;经过3―5 年也可实现的可拓展岗位,包括智能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生产管理工程师等。在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装配生产制造岗位群,从事智能建造的土木工程设计、构件工业化生产、智能建造施工、智能运维与管理等工作[10],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5.3 “能力本位”人才培养规格

“能力本位”是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特征。依据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技术领域人才重点需求的任职资格,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将职业能力分解,开展逐步培养。第一层次是基本能力,如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第二层次是专业能力,包括建筑识图与绘图能力、施工测量能力、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能力、合理组织智能建造工程施工的能力、智能建造工程造价核算能力、项目信息化管理、工程质量的检验与处理一般智能建造工程问题等;第三层次是素质能力,包括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等。专业能力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

5.4 行业企业职业面向

研究组通过企业专家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到,目前企业亟须综合素质高、职业道德良好,具有较高专业能力、能熟练运用BIM 技术、智能化施工技术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而全国开设智能建造工程专业的院校数量极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智能建造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面向调研结果中本科层次需求占比高的职业岗位,这些职位需求量较大,且对学历的要求较高。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 年版)》,设置智能建造工程专业主要职业面向。

6 结论

智能建造是行业发展趋势,适应建筑业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需求,智能建造工程专业作为职业教育本科新专业,是教育部、省教育厅重点支持发展的专业。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以服务地方产业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考虑智能建造领域职业发展及相关职业学科积淀的基础上,开设本科职业层次智能建造工程专业具有可行性。

猜你喜欢
建筑业智能人才
人才云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