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2024-04-14 09:03冒炜娟
关键词:德育内容思想

冒炜娟

(如皋市实验小学,江苏 如皋 226500)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还未成熟,处于三观形成的初步阶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传统课堂教学以学科教育为主,德育内容的渗透相对较少。在全新的育人要求下,教师要努力寻找德育渗透的全新路径,以数学课堂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科知识蕴含的德育价值,为学生高质量学习提供支持。

一、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数学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能起到促进、帮助和引导作用。德育渗透阶段,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丰富其学习体验,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二)适时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上德育内容的渗透需要教师抓住时机,根据学情和课堂教学情况,及时渗透,把握课堂教学重点,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的强化和品德素质的提高,切勿让德育喧宾夺主,导致课堂教学主次颠倒,要根据教学需求,恰如其分地将德育元素渗透其中。

(三)现实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上,德育渗透要遵循现实原则,保证德育内容的真实性。无论是讲解数学家的故事,还是讲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又或者历史事件,都需要保证与知识内容联系起来,科学严谨,不可出现知识性错误。同时,课堂德育内容的渗透要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针对学生所处年龄段,为其渗透不同的德育知识,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在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要保证所选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可出现一味说教的情况。此外,课堂德育渗透还要结合社会现实,考虑学生成长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让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一)树立学科德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动的导向。教学前,为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师要注重德育目标的设定,以教学目标为引领,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教师要注重课标和德育纲要的研读,以德育整体目标作为依据,结合义务教育目标,从小学数学内容出发,制定德育目标。具体而言,德育目标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自信的培养;第二,拓宽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视野,感受数学学习价值;第三,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第四,激发学生自信心,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第五,了解数学发展史,对数学思想和方法产生深度体会,形成积极进取的坚毅品质;第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观念意识。教学过程,教师要发挥集体力量,制定整体德育目标和课时德育目标。

(二)深入挖掘教材德育素材

教材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载体,教材中可用的资源丰富,获取便利,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重要来源。授课前,教师要注意教材研读,彰显学科德育特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其进行整合与利用。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梳理教材板块资源,寻找德育渗透关键点,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数与代数”领域,包含国情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能让学生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数学学习价值,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界限,激发其探索学习的热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做出的贡献,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数的运算领域,包含遵守规则、耐心计算的习惯教育内容,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态度,运用类比思想,形成逆向思维和灵活思维。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学,可以渗透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辩证思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测量”内容的讲解,要引导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现象,感受数学的形式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利用数学视角观察图形变化,形成直观想象和抽象思维;在“图形与位置”教学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自信心。“统计与概率”教学,要渗透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等德育内容,让学生根据事实有序思考。

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体验德育元素,为课堂德育渗透提供参考。此外,部分数学知识相对抽象,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好开发设计工作。

(三)引入数学史辅助教学

数学史属于数学文化领域的重要资源,其中包含数学思想,能传达数学之美,具有人文价值。数学课堂上,教师合理利用数学史,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获得情感体验,通过数学史学习,对数学知识形成正确认识,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小学阶段,由教师为学生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像华罗庚、祖冲之和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就可以作为德育的重要素材。同样,教师还可以选择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为学生讲解,拓宽其对知识的认识,使其形成探索精神。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板块主要描述数学历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教师依托数学史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阅读和数学史相关的材料,通过学习内容引出数学史。例如:“圆的周长”内容讲解,组织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组织学生探究圆周长、圆直径之间关系,介绍圆周率发展历史。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时,由于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相对较少,课堂之初,教师选择分数发展史、创造史等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四)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不但能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对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也能起到重要影响。课堂上,设置数学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将数学方法渗透给学生,强化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德育渗透阶段,教师要侧重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上强化数学思想的渗透。

例如:“通分”内容讲解阶段,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学习通分吗?”鼓励学生说出“关于通分想知道的问题”,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过程的权利。学生纷纷说道:“什么是通分?”围绕此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观点,使其掌握通分概念,明确为什么要学习通分。完成教学任务后,重新强调课堂重点,帮助学生对通分形成深刻的认识。授课期间,给予学生学习思想方面的指导。

数学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侧重性地渗透数学思想。比如:在“数学广角”内容讲解过程中,“鸡兔同笼”这类数学问题中蕴含着列举、转化、猜想等数学思想;“找规律”这类数学问题中涵盖抽象、推理和归纳等数学思想;“植树问题”中包含数形结合、转化和对应等数学思想;在“优化问题”中蕴含优化思想。以上数学思想和方法需要依托具体活动体现。教学实践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通过解决问题的流程,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其在活动中受到启发,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用数学思想的指导参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五)以教学内容作为载体

课堂教学内容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德育渗透不可脱离数学知识本身,因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讲解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依托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比如:“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讲解,教师将消费观念、爱国主义精神等引入课堂;“年月日”内容讲解,将珍惜时间内容渗透于课堂;“集合”内容讲解,领悟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要根据数学课堂知识特点,选择品德教育内容,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知识。

部分教材内容表面上来看和德育知识不相关,但教师用辅助素材,辅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和生活、社会发展相联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赋予教育过程更多意义和价值。比如:“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导入新课,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此外,教师结合训练内容,将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比如:数的运算、解决问题等内容的讲解,教师侧重学生探索精神、严谨态度、负责态度等方面,渗透探索精神培养内容,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组织课堂活动渗透德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要将课堂活动作为依托,通过活动渗透德育,提高德育渗透效果。课堂活动设计要为教学过程提供服务,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阶段,会产生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比如:在“小数点移动导致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数移动变化规律,笔者为学生设计“扮演小数点”的游戏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理解小数点移动和变化的规律,调动其课堂学习热情,渗透转化、可逆等数学思想。需要注意,课堂活动设计是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从数学问题角度出发,寻找德育与活动的融合点,避免追求形式多样,为活动而设计活动。

(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小学生对于教师较为依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第二,教师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给予学生高度尊重,鼓励其表达自我感受,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礼貌用语,提问学生后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欣赏,增强其学习体验;第四,教师要从学生视角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德育需求,制定教学目标,组织德育活动。

(八)借助课堂评价渗透德育

课堂评价对于学生会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表现、心理状态、思想品质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抓住评价环节德育渗透契机,增强评价效果,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环节,教师要注意如下要点:第一,评价内容要真实具体,从学生表现出发,对其采用多元化评价,评价语言运用要具有丰富性特点,及时肯定学生课堂的积极表现,委婉指出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第二,课堂评价以积极评价为主,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抓住学生优点,给予其表扬;第三,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引入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自主评价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理解,让学生对自我成长有全方位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小学生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的积极评价能转变其学习态度,使其产生学习自信。所以,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实施德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综上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抓住德育渗透契机,选择丰富的教学方法将德育内容引入课堂,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学科知识教学、渗透习惯教育、心理疏导、价值引领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家的故事,明确数学发展史,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完成德育渗透,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德育内容思想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