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2024-04-14 09:03
关键词:立德德育小学生

吴 琪

(灌南县扬州路实验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500)

随着新课标的制定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目标都有了较大转变,语文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传授语文知识技能,而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和目标。近年来,我国教育的目标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2012 年,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首次在党的十八大上被提出,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强调在教学中以“立德”为抓手,实现“树人”目标,而德育是“立德”的有效途径,学科教育是融入德育的良好阵地,因此在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已成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拥有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文化内容,德育资源丰富,在融入德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研究小学语文德育融入策略对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入的现状

当前,立德树人理念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普及和认可,很多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创新,旨在促进德育在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但在教学实践中,德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还不到位,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思想、方法等存在不足,影响了德育效果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融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目前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已经广泛普及,国家和教育部门也大力倡导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他们没有认识到德育对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而是认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传授语文知识,德育是思想道德课程的任务,开展德育会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不会花费时间精力思考德育融入策略,导致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难以实现。此外,有的教师虽然在教学中融入了德育内容,但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没有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德育没有起到同步提升学生学习和思想道德水平的作用,偏离了预期目标。

(二)德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足

在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足的德育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搜索、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中的德育元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融入的效果。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材和生活是最主要的德育素材来源,但目前来看,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存在不足。一方面,很多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时通常流于表面,对课文中深层次的德育素材关注和利用不足,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德育效果。例如:教学《示儿》一文时,大部分教师只关注爱国情感这一德育元素,忽视了其中理想信念的德育内容,德育挖掘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教师对生活中的德育资源重视和挖掘不足,大部分教师在挖掘德育资源时都局限于教材内容,较少拓展到外部资源,对生活资源涉及较少,不利于德育的开展和实践。

(三)德育融入的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认可,教师也积极采取措施将德育内容融入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教师在融入德育时所用的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将德育内容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而德育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小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德育内容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脱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因此小学生对这些内容难以理解,德育效果无法保证。此外,大多数教师没有针对德育进行融入方式的创新。现代化、趣味性教学手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但这些教学手段在德育融入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导致小学生对德育的兴趣不高,参与德育的积极性难以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入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德育资源夯实德育融入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核心教学资源,也是德育的主要阵地,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一代代教育者精心选择和长期积累的,其中包含丰富的语言、文学、文化、人文等知识和内容,同时德育资源集中且丰富,是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入的重要资源渠道,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挖掘和利用,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为德育融入打下良好基础。教材中包含的德育素材涉及各个方面,有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自然人文等。例如:课文《冀中的地道战》,通过地道战和抗日战争体现人民的斗争精神和智慧,课文《少年中国说》蕴含着强国思想理念,《圆明园的毁灭》则蕴含民族复兴理想,这些都属于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方面的德育资源;还有很多教材资源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开展德育有重要价值,如《落花生》包含“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德育内容,《猎人海力布》包含诚信、友善、舍己为人等德育内容,《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包含感恩父母等传统美德,这些都是德育融入的良好素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科学分析课文的思想内涵,深入挖掘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并融入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联系运用生活元素提升德育融入效果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时,很多小学生感觉抽象难懂,超出他们的理解范畴,导致德育融合效果不佳,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升。生活元素和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为熟悉的,他们的很多认知、思想、技能等都来自生活体验和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时,教师要重视生活元素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中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生活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德育内容,可以使小学生对德育内容有更深刻的感悟,从而改善德育融入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课文《寒号鸟》时,文中描述了寒号鸟不听劝告、得过且过、懒惰拖延,最终自食恶果的故事,教师在教学中要融入不要懒惰、认真生活的德育内容,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很多小学生对这种单纯的理论灌输不感兴趣,难以深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元素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果懒惰拖延会出现什么后果,如爸爸妈妈上班拖延,不想上班,生活中懒惰,不做家务会怎样,你早上睡懒觉,上学拖延,放学懒惰、拖延、不写作业会出现什么后果,让小学生自己举例,因为懒惰、拖延而出现的不良后果,使小学生直观理解这一德育内容,从而树立积极的生活理念。

(三)创新德育融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育内容对很多小学生来说是枯燥、难懂,教师如果直接向学生口头讲解德育理论很难保证德育融合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融入方式,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兴趣爱好、教学内容等,选择学生喜爱的趣味性、创新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主动了解、体验德育内容,从而实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随着科技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表演、讲故事、游戏、分组讨论等,这些方法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德育融入过程中教师要科学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德育内容融入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中,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体会其中的德育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如在教学课文《鸟的天堂》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鸟类在大森林中自由自在生活的视频,树木茂盛、植被繁茂、鸟儿自由穿梭,这样美好的画面很好地激发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然后教师再播放环境破坏后的大自然,乱砍滥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鸟儿无影无踪,视觉上的对比和冲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重要性,德育融入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实现。

(四)引导学生科学阅读写作促进德育融入

阅读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也是德育融入的主要通道,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很好地提升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而更好地体会文中的德育元素。通过写作,学生针对德育内容进行思考和输出,深化对德育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识地理解德育内容,促进德育融入。首先,教师要科学安排阅读内容,提升德育融入效率。为了提升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教师要给学生推荐高质量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集中阅读包含相似德育内容的文章,巩固德育融入成果。例如,要使学生理解父爱母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慈母深情》《父爱之舟》《地震中的父与子》《奇迹》《父爱深深》等,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为向学生渗透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保护资源的德育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白鹭》《珍珠鸟》《四季之美》《鸟的天堂》等,通过阅读能很好地促进德育的融入。其次,创新阅读方法,提高德育融入质量。学生单独阅读可能会对材料中的德育内容的挖掘和感悟不足,这时教师组织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阅读,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对德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最终获得深刻的德育体验。最后,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德育感悟进行写作,输出自己对德育的理解和体会。例如,学习课文《咕咚》后,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理解以及自己经历的相关事件,从而深化德育效果。

(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巩固德育融合成果

德育融入语文课堂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规范言行、提升思想品质,构建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因此在德育融入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内理论性的融入,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理解和践行德育内容,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特点和德育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践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德育。例如:学习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后,教师组织学生到社区、街道、敬老院等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如捡拾垃圾、维持秩序、关爱老人等,使学生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从而更加认可德育,用德育内容要求自己的言行。再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植物园、水域、田地等进行参观,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资源状况,资源是否充足以及环境好坏等,使学生更加坚定地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德育融入也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德育融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德育融入,利用教材资源、生活资源、现代教学手段、阅读、实践等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知识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步提升,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立德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我是小学生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