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欣赏教学

2024-04-16 09:34刘静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音乐课堂审美能力

刘静

摘要:通过对中学音乐课堂现状的分析发现,在“以美育人”的背景下,中学音乐课堂缺少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欣赏教学;音乐课堂;审美能力;提升;

利用好欣赏教学是关键,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进行提升,引导学生走入音乐的世界,激起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的发展。

一、什么是欣赏教学

1.音乐欣赏的意义。音乐是一种充满魅力又能刺激人的听觉的艺术。在欣赏不同的音乐时,我们的情绪也会随着音乐风格的变化而变化。音乐旋律的风格迥异,能使人产生欢乐、激情、低落、振奋等不同的情绪。比如,我们在听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时,爱国热情油然而生,我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勇敢顽强的义勇军形象,雄壮的旋律、整齐的节奏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向邪恶势力斗争、为了祖国可以奉献全部的精神。音乐可以教育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有一颗爱国之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全部。

2.音乐欣赏的由来。在原始社会时期,打击乐在乐器中占据主体地位,人们只能用敲击简单的节奏来传递信息或者集体娱乐,所以,这一时期的音乐以节奏为主。夏代的奴隶主的娱乐活动不再是集体共同欢愉,而是观赏表演,奴隶主主要从观赏他人的表演中获得愉悦,音乐的种类逐渐增多。“雅乐”产生于周朝,是统治者用于祭祀的音乐,雅乐有严格的使用规定,“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这充分体现了各个阶级欣赏音乐的权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贵族阶级的人每天都要接受不同音乐的熏陶,从两千四百多年前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可以发现,当时的音乐欣赏活动只存在于贵族阶层中,平民阶层较少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发展到近现代,赏析音乐已经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3.欣赏教学的起源。在遥远的春秋末期,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孔子提出,人要有艺术的修养;当一个人想在社会上立足发展时,必须懂得法律和礼节,具有音乐修养,懂得审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学堂乐歌在1925年被改为音乐课。后来,人们认为单纯的唱歌课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改革,美育的比重也越来越高,欣赏教学也起到了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的作用。

二、中学音乐课堂中欣赏教学的应用

1.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对传统音乐课的看法。音乐课堂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学音乐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提高学生的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责任。同时,在初中音乐课的教学计划中,赏析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音乐欣赏课更好地融入中学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对中学生来说,音乐欣赏教学进入初中课堂的教学实践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也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如创编等来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欣赏完毕之后向教师提问。

三、在课堂上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1岁到15岁之间,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人生经验也很少,并且,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都不一样,这会导致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首音乐产生的感觉和受到的心灵感触都不一样,不同学生的审美感受也不一样,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點,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而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

2.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营造优秀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把一些常见的乐器带进课堂,比如青少年喜欢的吉他、钢琴、架子鼓等,让学生触摸感受产生音乐的乐器,这样会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老师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使学生明白,学习音乐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3.适当引入流行音乐。初中生的年龄普遍都在十几岁,加上现在的孩子比较早熟,受互联网的影响比较大,许多学生对网络上的流行音乐比较痴迷,相对于古典音乐来讲,一些网络流行歌曲和一些流行电子音乐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中国风的歌曲,比如周杰伦的歌曲的歌词文化内涵丰富,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范例给学生讲解,其歌曲的曲子也写得非常工整流畅,不仅有很好的思想教育意义,还有很好的音乐教育意义,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到音乐的美,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兴趣和目标。

四、结语

总之,音乐教学方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满足当今时代的教育需求。教师要努力给学生最好的课堂氛围、最先进的音乐理念、最健康的音乐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和平.音乐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3-59.

[2]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

[3]周柱铨,孙继南.中国音乐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01):3-31.

[4]王耀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230-232.

[5]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江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7]汤树森.畅享聆听的乐趣[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51-5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音乐课堂审美能力
谈欣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巧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