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研究

2024-04-17 10:22周燕园杨扬葛静
科教导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新医科核心课程

周燕园 杨扬 葛静

摘 要 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健全和完善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是保障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环节。文章针对新医科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核心课程建设的问题,分别从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多层次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特色研究生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新医科;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8.010

Research on Cor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al Science

——Take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Yanyuan1, YANG Yang2, GE Jing3

(1. Graduate School,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199;

2. School of Pharmacy,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199;

3.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199)

Abstract New medicine science is the latest require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 sound and perfect core curriculum system for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is the most basic and key link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cor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l graduate training in local medic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al science,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various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from the aspects of reforming 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constructing multi-level 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ng characteristic gradu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s, and improving curriculum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Keywords new medical science;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core curriculum

“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重要战略,医学教育作为两大战略的纽带,是“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也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础。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推动着医学的发展,随着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新医科孕育而生。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等一系列文件及教育部2020年新编制的《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充分说明了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新医科背景下,核心课程作为医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主要实现载体,其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基础性、广适性、交叉性和前沿性,课程结构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创新等直接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1-3]。当前我国地方医学类高校医学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体系表现出基础知识不牢、针对性不强,学科化倾向明显、先进性不够、学术探究性不足、人文素养课程缺失等问题[4-5]。追根溯源,主要与核心课程设置面狭窄、课程体系层级模糊、课程深度不够、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学科交叉融合不足、课程评价不足等问题相关[6-7]。加强顶层设计,制订方案推动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桂林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探讨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措施和改革路径选择。

1  改革和创新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确立以医学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目标,完善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必须通过组织修订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健全完善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实现[8-9]。学术学位主要以培养科研储备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以拓宽学科基础知识、增强自主选择为主,增加了方法类课程的比重;专业学位主要以培养专业技术为目标,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5]。学生可根据培养目标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相关课程。

我校结合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和合格评估发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经过召开培养方案协调修订会议,深入二级学院调研,邀请专家进行函评及入校评审的途径,分层次(已有学位点、新增授权点)、分类型(学硕、专硕),完成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全面制(修)订工作。从专业名称、代码、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包含思想道德与人文素养、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课程设置(包含课程性质和课程分类)、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含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实践、毕业实践及其他实践)、学习年限、毕业与学位授予、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学分分配、研究生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及培养目标要求,制订了符合各自学科和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2  构建多层次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

2.1  调整课程模块设置

我校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其中必修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而选修课由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五者按照一定比例分模块设置课程,实施有效的学分制,围绕一级学科设置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学科交叉的新兴前沿课程,创新课程设置[8]。在充分理解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的良好品德总体素质,学院开设有实践类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前沿性课程等。我校将医学与人文素养、科研思维训练及临床技能培训等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改变以往研究生课程门类较少、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允许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和个性化培养的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

2.2  增设在线课程

为解决研究生课程学习、临床值班及技能训练等冲突,方便学生随時随地进行学习,解答疑问,加强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我校构建了研究生在线课程,依托学校的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建立教学案例库,强化医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依托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SPOC平台,引进“生物医学论文写作”“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三维游戏学习消化内镜”等优质的在线课程。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学习模式,实现弹性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3  加强实践课程建设

我校与培养单位紧密联系,负责对课程建设做长远、系统及科学的规划,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我们强调平衡理论课程学习与科研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在不同阶段,我们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保证它们相互衔接,同时,我们致力于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通过实操型的实践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设计研究生的课程时,我们特别重视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明确课程实践的内容和要求,完善实践考核方法,制订专业化考核内容,加强规范化评价与管理,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培养研究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在课程上从实验仪器设备基本知识、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原位组织病理技术和实验动物基本理论与技术等对研究生进行系统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同时增设临床影像学、肿瘤学新进展、临床能力培训等实践性课程,制订专业化考核内容,加强规范化评价与管理,从而有效地培养医学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2.4  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

地方医学院校应注重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重视研究生同质化与个性化培养,积极加强与科研能力强、实验设备先进的有关社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发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同时,加大投入建设研究生学术、创新、创业平台,为研究生提供集项目研发、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场所。为了克服阻碍人才成长的传统教学与科研分离的问题,我们应当致力于融合教学与科研团队,确保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够直接进入教学材料中。此外,将科研的方法和思维转化为教育手段,从而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的学术环境。努力建立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和其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充分注重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3  创建具有特色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

当前,不少地区的医学院校依然主要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不足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度。为了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我们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引入案例教学、现场模拟、讲座式及翻转课堂、文献解读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且定期邀请具有丰富专业领域经验的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增加前沿学术课程内容和教学培训力度。通过开发研究生在线课程、利用网络、新媒体等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如腾讯会议,雨课堂等,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为了增加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前沿性、科学性,我校通过分类型、分主题、分年级举办研究生学术竞赛活动、学术论坛、学术诚信和人文素质教育等,打造学术交流共享平台,以此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能;通过开展研究生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答辩会、优秀论文竞赛、科研技能竞赛、临床技能大赛等活动,使不同的观点交流碰撞,凸显创新思维和医学研究精神;同时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开设学术沙龙、专业讲坛等,充分利用导师和著名专家积累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开阔研究生的眼界,培养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

4  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多元/分类评价、全过程督导、关键环节监控的质量评价体系。设立校院两级教育指导委员会及督导组,结合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第三方评价、学科/学位点评估等,形成不同主体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加强对课程教学全过程的督导和关键环节质量的监控。

综上所述,本文从培养方案的修订、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的改革及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考核评价监督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目前我校在研究生课程改革上已经采取一些措施,创新性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仅仅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接下来,更要将思想和行动落实到主动服务需求和提升质量上来,鼓励地方医学院校按照教学规律构建和优化模块化、系统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打造符合个人前景、社会发展及国家需求的综合改革模式,整合高校的有效资源,推广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式,努力提升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培养质量。

*通讯作者:葛静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JGY2022197、JGY2019149、JGY2018112、JGY2018113、JGY2019151、JGY2021137);桂林医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2021YJG001、GYYJ2021010);桂林医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9SK001)。

参考文献

[1] 岳彩玲,颜超.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1-3.

[2] 秦永杰,何勇涛,赵坤,等.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2020,49(13):2223-2225.

[3] 岳彩玲,张小宁,颜超,等.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11):863-868.

[4] 尹若兮.新医科背景下高等医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5):575-577.

[5] 尚丽丽.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10):1078-1081.

[6] 蒋元欣,王煜.基于“新医科”理念的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S1):114-116.

[7] 王萍,陈义祥,李三强.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论坛,2023(9):56-59.

[8] 常星,贾雪妍,朱东伟,等.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的设计与探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0,40(12):1753-1756.

[9] 尹若兮.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构建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7):1-2.

猜你喜欢
医学研究生新医科核心课程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探索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本科专业人才录取选拔模式探究
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平台探索
神经外科亚专业化模式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浅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理念创新
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Journal club在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改革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