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2024-04-17 07:29王兆春
科教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滇西北小学数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兆春

摘 要 文章对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教师融入信念和融入知识处于中等水平,融入能力亟待提升,同时受民族、年龄、职称与区域等因素影响,融合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和特点,并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多种措施。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滇西北;小学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9.043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Northwest Yunnan

WANG Zhaochun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Lijiang, Yunnan 674199)

Abstract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ir teaching. It is found that teachers have a moderate level of belief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their integration ability urgently needs to be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ethnicity, age, professional title, and region,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shows different differ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ous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Key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northwest Yunna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1  研究背景

2021年,教育部在《中華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筑牢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关注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2],也是有效满足学生数学概念的诉求,其中有许多素材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但我国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发展水平都还存在一定差距,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振兴的重点对象[3]。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础教育发展较为滞后。位于云南的滇西北地区包含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等地域。滇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特殊,人口结构复杂,教育资源匮乏,基础教育发展滞后,迫切需要通过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滇西北三州市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鉴于此,对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意义重大。探讨其在民族、年龄、职称和区域等不同维度的差异和特点,有助于较为详细地了解滇西北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总体情况,并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参考。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取目的取样方式,以滇西北小学数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60份,回收611份,回收率为92.6%,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为 95.9%。有效问卷586份中包含汉族188人、少数民族398人;中专及以下31人,大专259人,本科及以上296人;35岁及以下207人,36―45岁170人,46―55岁176人,55岁及以上27人,未填写年龄6人;小教高级179人,小教一级182人,小教二级168人,小教三级3人,未定级54人;城区273人,乡镇145人,村小168人。

本研究采用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小学教师特征和文献分析,根据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编制而成的自编问卷。问卷由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问卷主体两个部分构成。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其中信念、知识、能力是影响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问卷主体内容包括教师融入的信念(5题)、知识(6题)、能力(6题)三个维度,共计17题。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方式,并为正向计分。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本研究通过 Cronbachs Alpha 系数进行信度分析,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78,各个维度之间的系数分别为融入信念0.853、融入知识 0.863、融入能力0.850。本研究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分析,得出KMO系数0.876,通过 “公因子方差”分析,题的共同度值(“提取”列数据)均大于0.7,最小值为0.789,因子可以良好地提取各题信息。“解释的总方差”分析共探索出3个因子(自行设置因子数量为3个),并且总共累积方差解释率为81.394%,每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均在15%以上。SPSS软件生成的3个因子与题之间对应关系与预期表现出一致性,并且对应题因子载荷系数值均大于0.779,最小为0.779,最大为0.851 ,说明题与因子的对应关系良好。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总体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信念、知识、能力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3.307、3.173、2.597和0.422、0.458、0.580,融入的信念和知识均值分别为3.307、3.173,说明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融入信念和融入知识处于中等水平,表明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信念相对强烈,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知识有一定的储备。然而,能力得分最低,均值为2.597,表明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上亟须进一步提高。

3.2  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民族类别差异

为了探究民族对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影响,分别对汉族和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融入信念维度T=0.724、P=0.470;融入知识维度T=0.769、P=0.443;融入能力维度T=-0.388、P=0.699;总体T=0.352、P=0.725。

从总体和各维度上看,汉族与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滇西北地区,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师都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理念。

3.3  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年龄类别差异

为了探究年龄对对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影响,分别对不同年龄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55岁以上及没有填写年龄的人数相对较少,这里就没有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融入信念维度F=5.904、P=0.006;融入知识维度F=1.606、P=0.203;融入能力维度F=3.732、P=0.026;总体F=4.098、P=0.018。

从总体上看,不同年龄的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融入信念、融入能力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融入信念维度,36―45岁的教师融入信念最为强烈,其次是35岁及以下的群体,最后是46―55岁的群体。这可能是因为3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职称评聘、岗位调动、工作压力等外部刺激因素不断得到增强,加之专业发展价值认同感、专业发展能动性、专业发展自主性等内部因素也得到不断强化,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信念逐渐增强。但4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职称评聘、岗位调动等外部刺激因素也随之逐渐减弱,加之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工作经验固化等内部因素,导致教师可能出现职业倦怠,继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信念逐渐减弱。在融入能力维度,能力与年龄显负相关,说明35岁及以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能力最强,这可能是与35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处于最高水平相关[4]。

3.4  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职称类别差异

为了探究职称对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影响,分别对不同职称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融入信念维度F=1.505、P=0.822;融入知识维度F=6.133、P=0.000;融入能力维度F=4.106、P=0.027;总体F=2.853、P=0.036。

从总体上看,不同职称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融入知识维度,知识与职称呈正相关,说明职称越高的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知识储备越丰富。在融入能力维度,能力与职称呈负相关,说明职称越高的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能力越弱。这可能与不少高级职称教师因评上高级职称后达到了职业发展顶端,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症状,融入能力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关。

3.5  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学校区域差异

为了探究学校类别对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影响,分别对不同学校类别的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融入信念维度F=2.184、P=0.032;融入知识维度F=2.546、P=0.021;融入能力维度F=3.865、P=0.002;总体F=1.986、P=0.043。

从总体和各维度上看,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融入信念中乡镇教师均值最高,其次是城区教师,最后是村小教师,说明乡镇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信念最为强烈。这有可能是受乡镇教师角色压力影响,教师想通过进一步提升班级教学质量、教学比赛获奖等途径提升职称或岗位调动等因素相关。融入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均值均为城区教师最高,其次是乡镇教师,最后是村小教师,说明乡村小学教师的融入知识和能力与城区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亟须进一步学习提升。这与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加强乡村教师隊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的相关要求相吻合。

4  研究结论

通过对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问卷调查研究表明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融入信念、融入知识有待提升,融入能力亟待提升。

②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在民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③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在年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融入信念维度,36―45岁年龄的教师融入信念最为强烈,其次是35岁及以下群体,最后是46―55岁年龄群体;融入能力维度与年龄显负相关。

④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在职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融入知识维度与职称显正相关,融入能力维度与职称显负相关。

⑤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在学校类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融入信念维度乡镇教师最高,其次为城区教师,最后为村小教师。融入知识与融入能力两个维度均为城区教师最高,其次是乡镇教师,最后为村小教师。

但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客观困难因素有两点:①滇西北地区师资相对匮乏,师资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占用太多时间。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部分内容比较烦琐,不易处理。具体困难有以下几点:一是收集、筛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相对困难;二是对中算史等相关内容不了解;三是对如何把握融入的宽度和深度不太了解;四是教学知识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比较困难,不易找到切入点。

5  建议

为促进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能力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5.1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框架

借鉴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四种方式和六大价值,以及五项原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融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借鉴[5],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领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提供了绝佳的教学活动平台。方法、平台两个维度可以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研究框架,为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和思路,对提升教师融入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5.2  加强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培训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路径,是滇西北地区教师“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途径。滇西北地区地方教师发展机构与学校要抓住“国培计划”的契机,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年轻新手教师积极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类培训与学习。同时,滇西北地区小学与高校加强合作,邀请专家学者根据教师群体的多样性、学校类别多样性分层、分批、分次展开针对性、系统性、常态化的精准培训。精准培训因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等相关内容,真正让精准培训内容落地落实,继而促进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能力的发展。

5.3  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开发特色教学案例

经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可知,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融入信念、知识、能力都需进一步得到提升。高校教师教育研究者可以通过支持、服务、共生等形式,与滇西北地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形成U-S专业学习共同体,一起通过选题与准备、研讨与设计、实施与反馈、整理与写作等流程,开发、打造一批适合滇西北地区的特色教学案例,继而促进滇西北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发展。

5.4  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滇西北片区互教互联

专业学习共同体开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案例教学,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方式在学校内、学校间、片区间开展,以促进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同时,强化滇西北片区互教互联,教师可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发展为目标,共同建设、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构建区域教师协同发展的教学联盟,继而推动滇西北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发展。

5.5  提高滇西北乡村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厚植乡土情怀,吸引乐教适教教师扎根滇西北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滇西北地区乡村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生活品质,增强教师幸福感和归属感,让年轻优秀、乐教适教的教师像张桂梅老师一样扎根滇西北,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此外,厚植乡土情怀,持续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让更多优秀师范毕业生回到滇西北工作。同时,落实、跟进、部署“订单”培养的“优师计划”学生毕业后能留在滇西北,为滇西北地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吸引“订单”培养的“国优计划”研究生毕业后扎根滇西北,为滇西北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振兴奉献力量。

基金项目:2021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社科研究基地项目)“东巴文字保护的模型化策略研究”(PY202117);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校级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数学建模”(XJ20210021)。

参考文献

[1] 董国华.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山东教育,2023(08):1.

[2] 田红梅.素养导向的数学课堂“以文化人”路径探微[J].江西教育,2023(10):26-29.

[3] 陈雪飞,范德彪.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云南省2180位教师的调查[J].教育科学探索,2022,40(05):11-18.

[4] 李孝诚,李福华.“国培计划”视域下乡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对安徽省十三地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3,(02):68-76.

[5] 余庆纯,汪晓勤.中国HPM研究内容与方法[J].数學教育学报,2022,31(4):49-55.

猜你喜欢
滇西北小学数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滇西北生命体验的诗性吟唱——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解读之漫议
滇西北高原机场一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探微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滇西北鲁甸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矿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