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4-04-17 07:29李芳
科教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效性

李芳

摘 要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既是对办好“纲要”课战略规划的有效回应,也是新时代办好“纲要”课的应有之义。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提炼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实行互动式和教学相长的策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践、学理性和知识性相结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纲要”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9.030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Question-bas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LI Fang

(Yantai University, College of Marxism,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quiry based teaching model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cours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Outline" course)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response to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running the "Outline" course well, but also an essential aspect of running the "Outline" course well in the new era. The inquiry based teaching model requires teachers to extract the difficulties and key issues in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student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inquiry based teaching method, interactive and teaching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implemented,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fully utilized to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learning rationality and knowledg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morality and soul in the "Outline" course is achieved in a silent way.

Keywords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problem based inquiry teaching; timeliness

“纲要”课作为一门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托。新形势下,该课程要求蕴含丰富深刻的思想,也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碰撞出思想火花,这也是该课程的含金量之所在。如何实现学生热爱“纲要”课,提升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基于此,本文以“问题探究”为核心,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围绕教学问题设计、教学原则、具体教学实践过程等方面,就“纲要”课如何构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究和思考。

1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计

1.1  围绕“纲要”课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纲要”课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并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叙述和分析,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首先明确和始终贯彻的一个基本思想[1]。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纲要”课的教学就是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探讨,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四个选择”“两个了解”等的正确内涵。这是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始终把握的一个根本原则。基于此,课程组设计了“大学生学习近现代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大学生了解国史和国情的重要性是什么?”等問题。

1.2  以教材作为问题探究的基本依据

在设定问题时,教材是中心,问题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展开,不应该偏离教材。问题的设定应紧扣现实问题,围绕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展开。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问题犹如遨游在天空中的风筝线一样,应该紧紧系在教师手中的教材上,并且还要做到收放自如。为此,课程组设计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为什么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等问题。

1.3  引导学生认清错误的历史观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大学生学习“纲要”课的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因此,“纲要”课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不回避,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加强课堂的学理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另外还应该利用课堂、新媒体、社会实践等平台,结合调研、讨论等方式,做到线上线下联动、课内课外一体,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早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为此,課程组设计了“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等问题。

2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纲要”课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原则。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要坚持整体性,全盘考虑到各个环节,并灵活运用;需要多个部门和教师互相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另外,要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便于组织操作。

其次是针对性原则。一方面,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时代主题和国内外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增加教学的现实性。

再次是主体间性原则。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创新中,要坚持主体间性。一方面坚持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主体性,肯定大学生在“纲要”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大学生共同享有教学中的“权力”。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要积极适应各种教学资源与环境,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增长。

最后是开放性原则。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动态的教学模式,要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为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另外,教学内容要与时代要求和社会现实、学生生活相结合。

3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纲要”课中的实践

3.1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形式

在明确了“纲要”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教学组织形式成了问题探究式教学实现与否的重要保障。课程组以课堂小组的形式组织全体学生参加教学。首先,在每学期初始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宣传与发动,确保学生以较大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其次,明确告知学生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全过程,让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实施者。最后,组织学生以课堂小组的方式参与问题探究式教学,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改变原先课堂沉闷的现象。

教学过程分为4个阶段进行。①由学生自由分组,组合成多个课堂小组,确立组长及组名,以此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专题为单位,向每个课堂小组征集该专题小组所拟讨论问题。在经教师审定之后,每个小组结合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查阅和整理,并将小组讨论过程和结果以PPT的方式进行展示。③各课堂小组就本小组所要探讨的问题进行展示和分析,其他课堂小组进行提问和质疑,最后教师进行总结。④结合每一专题的教学内容和各个课堂小组的问题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专题的教学内容进行逻辑整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析,以达到理论灌输和主动思考的有效统一。

3.2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时间安排

根据课堂小组提出的问题类型和涉及面,安排1节课的教学时间。目前学校运行的教学实践为每节课45分钟,这45分钟的教学安排为课堂小组讲解展示15分钟,课堂小组之间提问和辩论10分钟,教师结合每一专题的教学内容进行点评总结20分钟。此时间安排有利于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提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实现动态平衡。

3.3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基本思路

3.3.1  突出素养导向教学

“纲要”课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突出素养导向教学,一方面要突出立德树人原则,加强教学内容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要突出能力教育和信仰教育。

3.3.2  突出问题探究教学

“纲要”课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要坚持问题探究教学。坚持自主性原则,在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主要进行必要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3.3  突出合作导向教学

“纲要”课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要坚持合作导向教学。合作导向教学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教育、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授课,还有“纲要”课和其他课程之间的互动等。一方面,坚持合作导向教学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教师团队教学可以有效整合有限教学资源,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4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导向着力点

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究问题的思路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每一专题确立讨论问题之后,课堂小组针对所要讨论的问题进行思考,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另外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逻辑性得到提高。课堂小组讲述和展示之后,还要就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质疑进行回答和辩解,这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得到锻炼。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学生在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众多的主义中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时,大多会把关注点放到马克思主义与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有何区别上,与教材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不同。显然,学生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及其优势,未就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情况进行思考,尤其是未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各流派是否适合中国国情进行分析。对此,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分析后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的理论武器,需要采用唯物史观,理论联系实际,从当时世界的形势、中国的国情及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角度来全面地思考问题。基于此,课程组以案例“李大钊对社会主义思潮的认真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当时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流派?”“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哪些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将大问题分解为三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在问题的探讨中指出:在当时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流派中,无政府主义占有较大的优势。经过实践,当时的人们意识到“要改造社会,须从根本上谋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的一部分的改造是不中用的”,于是一批进步青年最终选择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进行研究和宣传,他们经过反复的比较和研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3.5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保障

在“纲要”课的总成绩组成中,平时成绩占比5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50%。其中,平时成绩组成为期中作业、课堂展示、随堂测试、考勤、课堂表现,而课堂表现和课堂展示都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的结果有关。课堂表现以课堂小组为单位记录同一分值分数,由其他小组和教师当堂打分,打分依据为课堂小组展示问题时的精神风貌、语言组织、配合情况、PPT情况等。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具体落实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问题探究式教学是“纲要”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学生的价值体系转化的关键突破口。 构建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规范“纲要”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改变原有知识导向教学的弊端,通过教学设计、组织、方法创新等,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认清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之后,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及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纲要”课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高,增强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沙建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9):48-53.

[3]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3-19).http://www.banyuetan.org/jrt/detail/20190319/1000200033134991

552960392055595289_1.html.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费用报销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人物说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