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艺术的特性分析Sora的艺术局限性

2024-04-17 11:41李夏
艺术科技 2024年7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特性创作

摘要:目的:文章分析影视艺术的特性,具体包括真实性、情感性和创造性,同时指出这些特性的呈现需要人的参与。作为一款自动生成视频程序,Sora虽然可以根据已有资料学习和理解现有世界运行规律,但这些艺术性是作为程序的Sora不可模仿的,影视艺术创作也是Sora不可替代的。方法:分析影视艺术具备的特性,指出作为艺术的电影电视,本身是社会存在及人类社会意识的反映,具有不可模拟的真实性;影视创作需要人的参与,是艺术家情感和创造性的体现。结果:文章分析发现,由于影视创作本身具有的艺术性,Sora的出现不会颠覆当下的影视行业,因此无须过分担忧。结论:Sora的出现并不会对当下的影视生态造成巨大影响,更不会取代现有的影视创作工作和岗位。同时,应乐观看待Sora带来的积极效益,如Sora生成的形象的视频可以帮助内容创作者高效传播信息,让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当下的社会。

关键词:影视艺术;创作;特性;Sora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7-0-03

0 前言

2024年2月15日,美国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了一款文字生成视频模型Sora,这款仅凭输入一段文字描述就能生成视频的人工智能模型,一经出现就引起巨大的舆论风潮。Sora不仅可以根据现有的文段内容生成视频,还可以理解并学习世界运行的规律,因此其能够生成画面细腻、内容逼真,让观众一时难以与人为拍摄视频区分开来的视频。关于人工智能,学界早已对此有大量研究,而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也一直是艺术界研究的课题。Sora这款视频生成程序给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了较大冲击,甚至有观点认为该模型会替代从事视频相关行业人员的工作岗位。这种观点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相较于人力资本,人工智能处理速度更快、使用成本更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影视行业终究属于艺术领域,或许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具有虚拟性的、重复的、无须创新的工作,但作为艺术的电影电视是具有真实性、情感性、创造性的,需要艺术创作者的参与。离开了人,视频可以自动生成,但艺术性无从谈起。

1 文献回顾

关于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研究早已有之,相关文献著述众多。刘玉堂等就以曾侯乙编钟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艺术与科技的合作关系[1]。刘俊从传媒艺术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科技对传媒艺术的深刻影响[2]。李国强等认为游戏作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产物,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科技魅力和跨界性,并以具体案例分析这些特征[3]。张鹏则从戏曲艺术出发,分析现代科技对弘扬传统戏曲艺术的关键作用[4]。陈旭光等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出发,指出电影理论既要开放包容又要有批判精神,在藝术审美与科技理性之间取得平衡[5]。王树义等分析了Sora可能造成的岗位替代,并为知识工作者提供了应对策略[6]。综上,各研究者基于不同艺术门类分析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但也有共性,即强调了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同时指出了艺术的本体特征。不过伴随Sora一同出现的,还有其会取代当代影视艺术制作的舆论趋势。原因在于,以往的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多是对工具的革新,包括拍摄工具或视频展示工具的进步,而Sora带来的是从视频生成到展示的全过程革新,仅需一段文字,无须人为参与,便可自动生成高清晰度的逼真视频画面。这种技术以往从未有过。针对Sora会替代影视艺术这一观点,本文分析影视艺术的特性,指出Sora不可能取代作为艺术的影视。

2 影视艺术的特性

2.1 影视艺术的真实性

《礼记·乐记》言:“唯乐不可以为伪。”艺术具有真实性,艺术的真实性是指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和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是艺术化的真实。所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影作为艺术门类之一,有突出的真实性。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7],这一年通常被认为是电影行业的诞生之年。如今历经100多年,尽管在不同国家、不同年代,受到不同经济状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各个国家的影视题材和表现形式或有不同,但终究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即使虚幻如美国的科幻大片,那也是美国人现有价值观和愿景的映射。美国人崇尚英雄主义,所以有了《美国队长》;美国人向往太空、向往宇宙,于是有了《银河护卫队》《星际穿越》。也许这些影片的情节内容和现实生活并不相符,但它符合当下美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人的意识又是对现实生活的映照,因而,融入人的意识的电影是真实的。因此可以说,电影是真实的,一方面源于其所拍摄和展示的社会场景和人文生态是真实的,是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即使电影所表现的是社会意识,那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类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反映,其来源也是真实的。

据此分析Sora,就其现有技术来看,暂且不说这款程序不能如实反映现有的社会场景和人文景观,哪怕就创造虚幻的场景来看,也无法表现人类观念和思想的真实性。可以设想,这款技术程序似乎可以在短时间内根据一段描述性的文字生成如美国大片的具体影视片段。具体来说,或许可以看到根据文字指令生成的一艘太空飞船在银河系漫游,也可以看到根据文字描述生成的身穿铠甲的两群人手执先进的武器在战斗。这在表现形式上或许极为接近人类根据现有工具和技术手段创作的视频,然而这并不是艺术,它缺少人的参与,只是对现有文字的机械反映。或许现有的人工智能足够聪明,能够对文字进行恰当的表现,但脱离人类思想性和精神性的科幻,最终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离开了人,也就没有了真实性。

2.2 影视艺术的情感性

艺术品是有情感的,情感性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特征,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8]。艺术品的情感归根到底是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能够鼓舞人、激励人,终究是艺术家具备鼓舞人的情感和力量。一个具有情感性的优秀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共鸣。例如,伯牙擅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且钟子期每每能从琴声中听出伯牙所想。优秀的艺术品往往是共通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融入音乐,当然也会表现在影视作品中。观众观看《白毛女》后会痛恨黄世仁的为富不仁,会心疼杨白劳和喜儿的遭遇。与剧中人物共情,除了感慨故事情节外,演员融入情感的表演也是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关键,这也是一些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在深入代入角色后,即使表演结束,也迟迟不能缓过神的原因。这表明,人的参与是艺术作品具备情感性以及引起观众共情的关键因素。那是否可以推论,无须人参演的影视作品,如风景片等,就不具备情感性,进一步说,由Sora生成的风景视频能挑战人类拍摄的风景影片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是无须演员参与的风景片,也是情感的表现,投入了摄影师的情感。所谓的镜头语言,就是摄影师的情感表现,是艺术家的经验、思想和偏好决定了他如何构图和选取拍摄视角。在新闻界,不同的记者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由于其截取的片段、选取的视角、运用的描述语言不同,最后呈现的新闻稿件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以追求真实为目标的新闻传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比新闻更强调个性表现的影视艺术了。

如上所述,就视频创作的情感性而言,Sora无法撼动现有影视行业的艺术地位。换言之,Sora生成的视频或许可以成为对语言片段的机械反映,但绝不会成为具有人类情感的影视艺术。因为只有融入人类情感的视频才能称为艺术,而Sora生成的视频终究只是视频。

2.3 影视艺术的创造性

艺术的创造性是指艺术家对所掌握材料和内容的创新,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备创造性。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组成的“四王”被视为清初画坛的正统派,他们强调“师古”“临摹”,将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9]。其作品技艺精湛,深受文人士大夫喜爱。直到现代,“四王”作品在拍卖会上也屡屡被拍得高价。其中,王时敏的《仿各家山水册》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得1.2亿元高价。有观点认为“四王”的画作因循守旧,毫无创新,其实这一评价失之偏颇。“四王”虽以宋元名家笔法为正统加以模仿,但也师法自然,融合南北各家之长,是在守正中创新,只是创新的幅度并不明显。因此,即使以临摹为宗旨而创作的艺术品,在创作过程中也会在不同程度上融入艺术家的意识。

影视艺术的创造性仍然源于人,而这也是作为人工智能的Sora无法模仿的。电影产业诞生至今已历经100多年,世界各国所创作的影视作品不计其数,从影视制作的流程分析其创造性,也能明晰Sora不能代替影视制作的原因。首先,影视剧本源于编剧,剧本的创新性决定了影视剧的基本格调;其次,到了电影电视创作环节,导演对整体架构的分析把握、演员对台词的理解和演绎、摄像师对镜头语言的运用都不是对剧本的机械反映,整个生产过程融入了导演、演员和摄影师的创新意识。另外,很多影视剧在拍摄过程中都有即兴表演,本来按照剧本和台词是一种演绎思路,但突然因為道具或场景的改变,演员迸发出新的思路,最终可能获得比预先的表演更加完美的效果。此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金庸的小说被影视公司多次翻拍,而每次的效果都和之前的版本有所不同,这些都体现了影视艺术的创造性,也是人工智能不能模仿的。Sora可以基于现有程序模式去学习,根据已有的经验生成视频,但整个世界瞬息万变,人的思维自然也不是按照既定程式展开,二者相遇所迸发的灵感是Sora无法模仿的。

3 结语

Sora绝不可能替代现有的影视制作行业,更不可能取代现有的影视工作岗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还会出现各种技术工具和程序来替代人类劳动,或许仍有人担忧未来出现的各种技术会给其他艺术带来新的挑战,但很明显的是,技术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人类更好地创作、传播和展示,但终究不能替代艺术,因为艺术是社会存在和人的意识的反映。人类应辩证看待出现的新技术或新工具,让科技进步的成果更好地赋能艺术创作和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玉堂,张硕.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593-598.

[2] 刘俊.论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传媒艺术特征论之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93-100.

[3] 李国强,宋巧玲.作为新型艺术形态的电子游戏:科技、审美与跨界[J].中国文艺评论,2018(1):98-106.

[4] 张鹏.科技对戏曲发展的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5] 陈旭光,刘志.论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理论的挑战:兼及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美学思考[J].当代电影,2012(1):67-71.

[6] 王树义,肖骁,倪考梦,等. Sora的职业影响:知识工作者应对AI核心技能替代的策略[J/OL].图书馆论坛,1-10,(2024-03-05)[2024-03-0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40304.1251.004.html.

[7] 克里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M].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9.

[8] 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学艺术出版社,2016:76-81.

[9]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360-364.

作者简介:李夏(1996—),男,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影视艺术特性创作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一墙之隔》创作谈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互联网+”时代下的影视艺术教学研究
试论影视艺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的意义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
影视艺术传播视野中的内容与形式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