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赋能龙狮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2024-04-17 11:41李颖
艺术科技 2024年7期
关键词:符号学

摘要:目的:AIGC技术蓬勃发展,推动了龙狮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话语权。文章对AIGC赋能龙狮文化国际传播进行研究,旨在更好地促进龙狮文化立足国际舞台。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分析龙狮文化历史内涵与表现形式、传承与发展现状,以及国际传播中面临的符号化壁垒、缺乏共通的意义空间、缺乏海外文化传播的多元性与普世性、缺乏群体传播条件的困境。同时总结AIGC赋能下龙狮文化去中心化、场景化、创造性与互动性的传播特点。借助传播学相关理论为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探寻路径:加强场景构建、互动性与创造性传播、圈层化与多元媒介传播。结果:AIGC为传统文化现代性塑造提供了新路径,改变了由人生产内容的主体地位,减少了内容传播层级,营造了在场感,增强了传播互动性,既促进传播降本增效,又能够帮助海外传播对象建立共通意义空间。将AIGC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赋能龙狮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实现经济化生存、文化性生存与参与式创新,达到体察人性、触达人心的效果。结论:文章为AIGC赋能龙狮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AIGC;符号学;共通的意义空间;群体传播;场景构建

中图分类号:G206;J72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7-0-03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022年是AIGC发展元年,无论是AI绘画的发展还是ChatGPT的更新迭代,新技术在提升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文化艺术产业带来了猛烈冲击。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龙狮文化起源于福建、广东等地,多在节庆期间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寓意着祈求上天降下甘霖,保佑农业丰收,人民生活幸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相关媒体报道过我国的龙狮文化。但龙狮文化在国际传播中仍存在缺乏共通的意义空间、缺乏文化海外传播的多元性与普适性等问题。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提升国家形象的关键,中国为树立国家形象始终高度重视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1]。

龙狮文化受AIGC技术的冲击较小,AI绘画等技术的出现使龙狮海报造型更加生动与多样。若将AIGC技术运用到龙狮文化国际传播领域,技术发展与文化传播必将实现双赢。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近年来针对AIGC技术的研究方向大多为内容范式革命、创新性内容生产、传播的理性与理性的传播等。AI技术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但国内外暂未出台相关法律规范技术运用。因此众多学者倾向研究AIGC的内容生产与规范,针对技术赋能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较少。

舞龙舞狮等是龙狮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分为北狮与南狮两大派系。舞龙舞狮是我国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该运动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还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力前进的精神支柱[2]。

据文献搜索,新闻传播领域对AIGC的研究共计188篇;针对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共计527篇,且多停留在热点人物的跨文化传播影响阶段[3],与社会流行趋势间隔较大;对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共计64篇。学者主要研究AIGC技术的发展现状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整体现状,研究技术赋能文化国际传播的较少。针对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多数学者注重展现宏观文化传播困境并提出解决策略,虽具有普遍性但缺乏针对性。

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深度研究AIGC赋能龙狮文化国际传播:借助符号学理论、共通意义空间及群体传播等理论,详细论述其发展现状及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促进龙狮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提升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话语权。

3 研究发现

3.1 龙狮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3.1.1 龙狮文化历史内涵与表演形式

龙狮文化源远流长,存在唐代起源说、远古起源说。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能消灾降福,因此舞龙常在年节活动中表演。

现存的狮舞划分为北狮与南狮两大类,其中北狮流传于我国中原地区,南狮在广东、福建等地传承和发展,地域特征明显。

北狮与南狮在造型与表演形式上有明显区别。在造型上,北狮以写实为主,酷似真狮;南狮威猛,色彩艳丽,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在表演形式上,北狮重模仿表演,多嬉戏玩耍,南狮重传神写照,多与武术结合。

3.1.2 龙狮文化传承及发展现状

龙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但存在以下问题。

(1)地区性分配不均。经数据统计分析,我国国家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龙舞项目地区分布不均,其中广州、浙江两省项目数量最多。作为龙狮文化起源地的福建却排名靠后。

(2)传承人员老龄化。龙狮文化传承人员多为老年人,年轻传承人较少。这源于年轻人对龙狮文化的认知不充分,需要学校与社会组织发挥合力,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吸引年轻人关注和参与龙狮文化传承。

(3)文化传播单一。龙狮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为舞龙舞狮,形式单一且衍生的文创产品类型单一,多利用传统媒体进行报道,较少使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3.1.3 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困境

国际传播是在国与国之间采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传播,政治性较强[4]229。龙狮文化的国际传播存在以下困境。

(1)符号化壁垒。文化为人类所创造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综合[5]。龙作为象征符号,被中华民族赋予了吉祥的含义。龙狮文化是非语言符号,多用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节日的欢庆。相较于中国古诗词的国际传播,龙狮作为非语言符号,其传播更加便利。诗词需要精准翻译,因诗词具有抽象性,在翻译中意义容易改变,使得受众难以理解。而龙狮更强调视觉效果,通过舞者装扮、龙狮造型、动作细节来解释象征意义,易于被传播对象理解,传播效果显著。

从符号的功能看,因非语言符号直观性的特点,表述传达功能对龙狮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较小,但符号的思考功能在国际传播中意义重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即便是直观的视觉效果,在缺乏解读的情况下外国友人也很难理解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

(2)意义空间缺乏共通性。龙在中国是神圣与权力的象征,在国外却代表着邪恶。意大利画家拉斐尔作品《圣·乔治与毒龙》中的龙就是万恶的反面形象。龙是邪恶的代表这一观念在西方根深蒂固,很难通过国际传播改变他们对龙这一符号的固有印象。即便西方媒体多次报道中国龙狮文化,仍然难以改变现代西方艺术作品中龙频繁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情况。这说明在龙狮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尚未成功建立共通的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指传播对象既要理解传播中使用的符号含义,又要与传播者拥有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然而,在国际传播中,总会涉及多元文化背景。大熊猫这一符号的成功传播来自形象的憨态可掬与物种的真实存在,正向的含义解释容易被西方受众理解。因此在龙狮文化国际传播中可以尝试一改龙狮威严形象,建立共通意义空间。

(3)缺乏文化海外传播的多元性与普世性。龙狮文化表现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多元性。类型单一的龙狮文化在海外很难形成有效影响[6]。从地域限制看,龙狮文化在中国发展不平衡,南方舞龙舞狮活动众多,北方较少。地域差异使得龙狮文化海外传播缺乏普世性。

(4)缺乏群体传播条件。舞龙舞狮是家族性质文化,采用群体传播,而非一对一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需要具有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4]80。在国际传播中,传播对象很难与中华民族拥有祈愿国家繁荣昌盛的共同目标,很难形成群体情感,更不可能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无法形成“狂欢”。

3.2 AIGC技术赋能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

3.2.1 AIGC发展现状

AIGC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全新的内容生产工具,被广泛运用在诸多领域,在缩短内容传播层级的同时还能促进传播生态降本增效[7]27。

我国AIGC技术并未广泛应用于艺术与商业领域,但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已初具雏形。故宫数字文物库藏品种类众多,每件文物都能点开详细图360度查看。数字技术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促进了文物的传承发展。

3.2.2 AIGC赋能下龙狮文化传播特点

(1)去中心化。AIGC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由专业媒介工作者生产内容、用户生产内容和机构生产内容的信息生产形式,发展到机器生产内容,有助于实现人人享有表达自由的技术民主,保障参与者利益[8]。任何人都能在移动终端设备使用AIGC相关软件,增强传播过程的双向性,改善传统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为人们收集处理及传输信息提供便利条件。传播资源的丰富改变了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

(2)场景化。AIGC进行场景构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9]。场景是基于各种应用技术营造出的一种在场感。AIGC的跨模式生成在龙狮文化国际传播中将文字图片生成视频调动受众感官,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创造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验,营造在场感。

(3)创造性与互动性。AIGC对内容未进行根本革新,却重构了内容生产逻辑,改变了人生产内容的主体地位[7]27。海内外传播对象借助AIGC生成原创龙狮IP,通过生成式内容进一步了解龙狮文化内涵。

在AIGC建立的虛拟社区,用户可以分享IP形象和生成的视频作品,增强传播互动性,让虚拟现实体验生动逼真。

3.2.3 AIGC赋能下龙狮文化传播策略

在Web3.0的点线面传播模式下,通过多种方式促使龙狮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实现经济化生存、文化性生存与参与性创新,最终达到体察人性、触达人心的效果。

(1)场景构筑。国外相关报道主要涉及娱乐生活方面,国际受众难以与传播者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数字技术使视觉符号的传播由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也改变了人们对视觉符号的创作手法。AIGC将文字转化为图片、视频,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再现龙狮表演构筑传播场景。

(2)互动性与创造性传播。利用AIGC技术增强传播交互性,调动受众积极性。开设舞龙舞狮线上比赛、研发龙狮发源地虚拟之旅,普及地域文化,促进建立共通意义空间。

利用AI技术内容扩容,由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将AI创意与数字文创产业结合,利用AI绘画为龙狮设计图提供设计灵感,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文创产品,为龙狮文化注入新的生机。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受众体验制作龙头,并利用AIGC技术将龙狮文化与其他文化相结合,融合创新生成天马行空的新文化。

(3)圈层化传播与多元传播媒介。圈层是互联网社交媒体上的圈子群体,是对同一话题内容感兴趣并愿意互动表达的一部分人。利用AIGC构建虚拟社群,并巧用传播技巧,通过圈层进入策略触达用户消减文化折扣[10]。借助龙狮文化群体传播特性将此文化与其他文化结合促进圈层化传播。

在国际传播中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将AIGC生成内容在虚拟社群传播的同时指导用户将自己生成的作品发布在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选用多元媒介传播,体察人性,触达人心。

4 结语

本文研究龙狮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深究其国际化传播困境,通过研究AIGC技术赋能下龙狮文化的传播特点,为龙狮文化提供新的传播策略。

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篇章。这一研究既展现了AIGC技术在推动龙狮文化创新性转化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又为龙狮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展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AIGC的赋能,龙狮文化传播突破地域和语言限制,实现与全球观众的互动和连接,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贡献了新的力量,增强了中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项研究不仅是对龙狮文化传播机制的一次成功探索,还为其他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但由于AIGC发展变化的速度较快,未来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现今AIGC发展所带来的伦理价值观问题与侵权问题法律法规未进行明确规定,若过度依赖AI技术,也可能会带来自我价值消解,失去拯救自我的意识,造成狂欢后人类对机器的屈服。这些问题本文并未深入探讨,仍需后续展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名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对外传播,2013(11):4-6.

[2] 龚兴,刘剑,张小路,等.少数民族地(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13,25(4):122-125.

[3] 李习文.李子柒走红海外的国际传播逻辑[J].传媒观察,2020(2):33-37.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0-229.

[5] 王国平.城市学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42-1043.

[6] 赵波,王晓景,陆红江.数字赋能我国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途径、困境及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25(4):152-155.

[7] 喻国明,李钒.内容范式的革命:生成式AI浪潮下内容生产的生态级演进[J].新闻界,2023(7):23-30.

[8] 叶妮,喻国明.基于AIGC延展的创新性内容生产:场景、用户与核心要素[J].社会科学战线,2023(10):58-65.

[9] 喻国明,滕文强,苏芳.“以人为本”:深度媒介化视域下社会治理的逻辑再造[J].新闻与写作,2022(11):51-60.

[10] 喻国明,颜世健.认知竞争时代的传播转向与操作策略[J].东南学术,2022(6):227-237,248.

作者简介:李颖(2002—),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符号学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以存在主义和符号学为主导对简约主义包装设计的理念解读
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符号传达系统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学语意——读《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有感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法律翻译对等研究
符号学理论初探
符号学的得与失——从文本理论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