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的限制因素及策略分析

2024-04-21 02:58陈娟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限制因素保护策略

【摘 要】随着古建筑的不断考古发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众多限制因素,需要采取策略加以优化解决,确保古建筑获得充分保护。因此古建筑保护的限制因素及策略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简单分析古建筑保护的限制因素,深入探讨相关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限制因素;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050—03

引言

近年来古建筑在我国各地大量发掘,相关的保护工作也在随之升级。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很多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受众多因素限制,为改变这一现状,这正是本文围绕古建筑保护的限制因素及策略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古建筑保护限制因素

(一)管理因素

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存在管理不完善的问题,未能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为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保障及约束。管理力度严重不足,导致古建筑无法获得有效保护。在古建筑保护工作过程中,忽略各项保护工作流程的细化管理,古建筑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人为因素

古建筑保护人为限制因素主要体现在群众缺乏保护意识方面。部分群众在参观游览古建筑时,在古建筑的内外部墙面上肆意涂抹勾勒,导致古建筑产生严重损坏,对古建筑保护工作造成不良影响。部分建筑工程开发人员,存在非法破坏古建筑的行为,将古建筑用地私自改造为城市住宅用地。

(三)资金因素

古建筑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修缮及重构等用途。现阶段部分相关部门忽略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资金投入力度严重不足。导致古建筑保护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保护工作无法继续顺利开展[1]。古建筑内部相关设施的修缮等工作,由于资金匮乏无法正常开展。

二、古建筑保护优化策略

(一)注重古建筑管理

对于古建筑管理方面的限制因素,在优化策略中古建筑保护工作中应加大管理力度,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开展古建筑质量监管,制定出相关的质量监管标准,工作人员应做好古建筑保护工作全方位的系统化质量监管。在保护工作正式开始之前,需要对相关准备工作进行质量监管。例如,可以对相关保护设备及配套设施方面的准备工作进行质量监管,选购原材料时,应对多方供应商进行仔细比较,选择成本消耗较少的高质量保护设施设备。在古建筑保护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工作流程的完成质量进行实时控制及监管。在工作流程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找出可能导致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处理解决,保障古建筑保护工作各项流程高质量。在古建筑保护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所制定的质量监管标准,结合古建筑的实际保护要求,做好古建筑修缮、重建及相关文物保护,等方面善后处理工作的质量监管。如在修缮古建筑时,需要避免对原有的完好建筑造成破坏,在古建筑相关文物的质量监管中,如果文物存在损坏,应同样进行适当修缮处理,并做好文物修缮工作的质量管理。同时需要根据文物的具体特点做好保存工作,避免保存不当再次对文物造成损坏。

第二,建立古建筑管理责任制,工作人员应根据所在地区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以便在保护工作过程中产生问题时,能够迅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处理,保障古建筑保护工作责任真正落实。在管理责任制中,应按照古建筑保护工作的不同类型,将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责任制划分。确保全部工作流程均具有对应的负责人员,使权责明确,更好地处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此外,除了管理人员,在责任制中,还应对其他古建筑保护责任主体进行责任划分,保障管理责任能够真正落实。例如,在古建筑保护工作的众多责任主体中,相关部门责任主体占据较大比例,部门领导人员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地位,认识到自身在古建筑保護工作方面的重要责任。例如,在古建筑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履行业务责任,不断拓展业务渠道,加大业务沟通力度。通过与古建筑保护工作人员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实现古建筑保护工作的有效管理。在古建筑审批方面,相关部门应淘汰权责模糊观念,完善古建筑的审批流程,使后续的古建筑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此外,古建筑保护工作的相关部门,可以与其他相关责任主体开展合作。打造责任管理联动机制,共同履行责任对古建筑保护工作进行管理。打击古建筑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违法等不良行为,树立自身的权威地位。

(二)提升保护意识

针对群众及开发商等人为限制因素,在优化策略中应致力于提升群众的古建筑保护意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定期开展宣传的形式,不断提升群众的保护意识。在宣传方面,相关部门可以采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线上宣传时可以通过电视台、广播及报刊等媒介,对文物古建筑保护工作进行宣传,使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开展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古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等加以了解掌握,提升对古建筑的兴趣。在后续参观古建筑时,能够自觉改善约束自身存在的对古建筑肆意破坏等不良行为,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保护古建筑。

第二,在线下宣传方面,相关部门可以派遣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深入城市及农村,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群众能够充分明确做好古建筑关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升保护意识,在宣传后能够积极投身于古建筑保护事业。借助群众的力量,达成良好的古建筑保护效果。在线下宣传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奖金激励的形式,鼓励群众在自觉保护古建筑的过程中,对破坏古建筑的不法分子进行举报。向举报的群众发放数额相当的举办奖金,激励群众在后续日常生活,更加积极主动保护古建筑。提升群众保护意识,有效避免人为限制因素,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造成影响。此外,在线下宣传工作中,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所在地古建筑的具体类型,利用相关的文化遗产日进行宣传,使群众在直观体验中提升保护意识。

其次,群众保护意识的提升,可以通过培训的形式实现。可以定期开展讲座,及展览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安排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或向外界聘请专业人员向群众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应首先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向群众详细讲解古建筑保护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模拟实训等形式,向群众亲身演示古建筑保护的实践技能。鼓励群众与培训人员,共同进行古建筑保护实践技能的模拟演练,为群众创造沉浸式的培训体验。确保通过培训,群众能够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具备清晰认知。对古建筑保护工作内容、流程,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并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实践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古建筑保护意识及能力[2]。此外,培训人员需要遵循精细化的原则。在培训过程中,向群众讲解古建筑需要进行重点保护的内容,使群众能够通过精细化讲解,更加充分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迅速提升自身的古建筑保护意识。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有效解决古建筑保护工作中,由于资金限制导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问题,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古建筑保护工作专项资金,相关部门应深入我国各地区,实地勘察各地区现存古建筑的具体情况,及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实际发展情况,深入探索挖掘古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实地勘察结束后,应根据勘察结果,搜集各地古建筑的相关信息资料,通过仔细分析整合各类资料,对古建筑进行评级。按照古建筑的实际价值,可以划分为国家级或省级等保护级别。之后向国家进行古建筑申报工作,并采取系列措施为确保国家能够通过申报不断奋斗,能够向古建筑拨款专项资金,作为古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及开发等用途。

第二,加强社会资金募捐,工作人员可以在所在地区,建立专门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公益基金会,利用社会各界募捐的形式,向古建筑保护工作供给资金。基金会实力雄厚时,可以实现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投资、捐款及入股等形式,向古建筑保護工作进行资金扶持。在获得大量募捐资金后,古建筑保护工作公益基金会应进行妥善利用。基金会应根据各地区,古建筑保护工作现有的资金情况,将募捐所得的全部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现有资金较少、工作任务较重地区的古建筑保护工作中,应增大募捐资金配置额度。在资金困难情况下开展古建筑保护的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获得的资金开展保护工作,有效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古建筑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

第三,创新融资机制,拓展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融资渠道,创新完善原有的融资渠道。结合相关的市场环境,建立古建筑保护工作融资相关的保险体系,利用商业资本合理保护古建筑。例如在某市历史气息浓厚的古建筑保护工作中,利用融资的形式,为历史古建筑筹措保护资金。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及相关业务的形式,吸引银行等商业类型企业,增强商业企业投入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兴趣。向该市的历史古建筑积极投入资金,提升历史古建筑的保护效果,促进历史古建筑合理开发利用。

(四)采用信息化技术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于各类领域。在古建筑保护工作的优化策略中,同样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促使古建筑获得更好保护。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采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对古建筑进行数据化信息化保护。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多种强大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利用自身的数据库系统,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归类整合,及分析判断等形式的处理,在强大运算功能系统的支持辅助下,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计算结果,采取最佳措施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同时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分析计算古建筑数据信息,生成三维立体图,或二维平面图等,对古建筑数据的图像及影像进行整合。形成全面化系统化的数据资源体系,将数据资源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可以在数据库中建立专门的古建筑数据资源系统,以便将古建筑相关的年代、历史文化背景、古建筑类型,及所在区域等方面信息形成直观感知,实现古建筑信息化数据化智能保护。

第二,利用BIM信息化技术进行古建筑保护。在BIM信息化技术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Revit软件,通过建立模型的形式,分析古建筑的各项数据信息。Revit软件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对古建筑不同类型参数的变动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并建立相应参数管理系统,将古建筑参数进行统一存储管理。之后根据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实际要求,对储存的各项参数信息,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创建出三维化的立体BIM模型。模型在正式创建之前,工作人员需要首先做好数据分析处理准备。将古建筑的几何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整合及分析计算。之后在模型的实际创建过程中,利用充分整合完善的古建筑几何数据,建立BIM模型的标高轴网。将整体模型划分为不同层次,在标高轴网建立后逐层搭建模型。之后根据模型的整体构造特点,将相关的古建筑数据在模型中载入。聚焦所分析判断出的古建筑数据信息,选择正确的族类型,并进行实例参数的设置。同时模型的创建还需进行适当的绘图处理,将设置好的实例参数引入绘图区域,按照一定的顺序、结构及连接方法,对模型的各类构件,进行依次进行安装拼接,最终形成古建筑整体的立体化BIM模型。

第三,现阶段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发深入,能够将不同领域相结合开展工作。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现阶段在古建筑保护工作中逐步广泛应用。具有节约成本,及较强的高效便捷优势特点,能够对古建筑相关数据,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实时监管把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能够建立三维立体化模型,对周边环境空间形成精准感知[3]。利用模型可以有效实现古建筑高度、宽度,及占地面积等方面基本数据信息的测量。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立体化模型中,结合测量结果,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整体及细节浏览。能够利用模型充分掌握古建筑,各项基本信息情况及不同特征等,深入探析古建筑本质,以达成保护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保护的限制因素及策略,直接影响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质量。必须聚焦管理、人为及资金等方面古建筑保护的限制因素,采取相关的优化策略,保障古建筑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魏海涛.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6).

[2]樊东,王清.木质古建筑保护原则及修复措施探究[J].四川建材,2023(7).

[3]贾柯.古建筑的保护策略[J].工业建筑,2022(2).

作者简介:陈娟(1978—),女,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猜你喜欢
限制因素保护策略
浅析油气层损害机理及保护策略
湖北民间舞蹈的特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影响B2C电子商业模式发展中的限制因素
浅谈榆树市发展大豆产业的限制因素及对策
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途径及方法浅析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析
庐山牯岭近代别墅旅游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
提高拖拉机“三率”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