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如何讲好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2024-04-23 19:28胡美妍
国际传播 2024年1期

胡美妍

【内容摘要】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中国主流媒体应以何种方式向世界呈现这些源自中国、属于世界的机遇和成果,如何让多元文明碰撞出的时代火花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走入大众心中,怎样讲好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的温暖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提供了高品质的样本。本文从内容破题、创意呈现、国际化宣推等角度阐述创作思路,讲述《美美与共》如何以国际视角讲好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关键词】《美美与共》;“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

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华文明的文脉香火需要以国际视角赓续传承,斑斓繁复的世界文明更需要以交流超越隔阂、以互鉴超越冲突、以共存超越优越。

在此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以“文化丝路”为核心理念,以“品多元文化之韵、赏文明互鉴之美”为主题,于2023年10月5日推出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截至2023年12月,《美美与共》完成全部节目录制,共会聚5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嘉宾,以“实景纪录+文化访谈+创新表演”的方式,将共建“一带一路”十年间取得的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化作一个个动人故事和中外合作佳话的舞台演绎,充分传递节目理念:世界之美,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众人划桨开大船。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各个国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美美与共》节目组以这一重要价值导向为指引,精选出一系列优质选题:中俄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三次北极联合科考绘制出国际上首幅1∶300万北极东北陆架沉积物类型图,为科学保护地球环境提供依据;在中国江西景德镇约3万喜爱陶瓷艺术的“景漂”中,有六分之一是外国友人,这些“洋景漂”将各自文化的特色与中国传统艺术结合,创造出“融合”陶瓷作品;中国与马来西亚几个世纪的文化交流中,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峇峇娘惹文化,中国泉州五里街和马六甲鸡场街,正是中马文化传承与融合交流的“先锋使者”;还有世界各国对于柬埔寨吴哥窟、洪都拉斯科潘玛雅遗址的共同研究与修复,以中国敦煌莫高窟为灵感的艺术交流……项目团队致力于打造一档电视节目,用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故事传递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一、破题:以“情”共鸣,绘出文明交流互鉴同心圆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了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经过审慎考量,《美美与共》找到将这些成果进行高质量艺术呈现的破题关键字——情。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向,千年丝路不断,情亦相连。在节目中,“情”的呈现以物为抓手、以人为投射,在一个个浸润着温暖底色的故事中蔓延开来,正如节目开场歌曲《美美与共》中传递的,“多少感动,故事在诉说,一幕幕美好,笑容里定格……”最终汇聚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心圆。

(一)以人为桥、以物为媒,点燃丝路人文之情

《美美与共》讲述文明交流互鉴故事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地拍摄的纪实小片、专业艺术家们和文化院团带来的高品质艺术表演,也有节目现场的文化访谈、接地气的现场互动。在主持人、嘉宾与现场观众共同打造的叙事场域中,文明的交流互鉴有了实实在在的模样,奉上了一场场温暖人心的“民心大联欢”。

以人为桥,众人拾柴火焰高。节目在筹备之初就决定用多元视角呈现真实故事。节目中故事的讲述者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传播者,共有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224位外籍嘉宾参与了节目录制。其中有柬埔寨王室成员诺罗敦 · 珍娜公主、多国驻华大使,也有来自希腊的作家、马耳他“中国角”的老师、苏丹的杂技团团长、非洲的青少年……世界各地不同年齡、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会聚一堂,共同传递文明交流互鉴的和合之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节目“有理有据”呈现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由来已久的民心相通: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与苏格拉底都以“天下大同”为理想,中国与希腊人民拥有跨越千年的深厚友谊,“圣哲神遇,无问西东,惺惺相惜,美美与共”;中国作曲家冼星海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上世纪40年代结下深厚情谊,哈萨克斯坦重要城市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大街、中国广东番禺的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友谊之路、哈萨克斯坦电影《音乐家》都见证了两位音乐家的跨国友谊;智利著名画家何塞 · 万徒勒里曾向齐白石学习中国绘画,并以艺术为媒,缔结中国与拉美文化的交流纽带;来自新西兰的路易 · 艾黎,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六十载,2009年经中国网民投票选为“中国缘 · 十大国际友人”之一,他用毕生精力架设起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的友谊与文化交流桥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厚的人文情怀,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有了清晰和动人的样貌。

以物为媒,让情感的表达可触可感。节目把宏大叙事附着于微观个例,将千丝万缕的情感附着于一物:神舟十六号举办“天宫国际画展”,十幅代表非洲青少年梦想的画作,正是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的最好阐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退休教授王文杰与伊朗哈吉吉家族一起,用三年的时间隔空合作,编织出世界上最大的人物叙事地毯《博望东西》,这张地毯上的2200万个结,每一个都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最好见证;“三江出海,一纸还乡”,在同饮一江水的泰国,侨胞们用一封封“侨批”写就一曲诚实守信、心系家乡的精神赞歌,成就了一册未经雕琢的民间史书。在主持人和嘉宾们的讲述中,土库曼斯坦三次作为国礼赠予中国的汗血宝马、敦煌壁画中的乐器、代表峇峇娘惹文化的九层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厄瓜多尔小女孩编织的竹编鱼……情感凝结为物品呈现在舞台上,节目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以平易近人的“烟火气”,成就“接地气”的优质内容。

(二)交流互鉴、互利共赢,唤起多元文化共情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文明不同、语言不通,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越山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姿态实现合作共赢,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硬联通”,实现人与人的“心联通”。《美美与共》温暖讲述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的国际项目,又将其化作舞台上火热的现实主义作品,呈现出多元文化在碰撞、交融和创造中形成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

在塞尔维亚,中国团队和塞尔维亚员工共同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将亏损长达7年之久的钢厂扭亏为盈,河钢塞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一张金色名片,见证中塞友谊。道路通,百业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的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建设耗时11年,凝聚了中国和老挝数以万计工人的共同努力。连接中国义乌和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是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的国际铁路运输线,这支新丝路上的“钢铁驼队”,助力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见证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双向奔赴。还有雅万高铁、世界各地的鲁班工坊……新时代的丝绸之路,成为各国人民的希望之路、幸福之路。

艺术无国界,文化有共识。《美美与共》深挖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内核,把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诞生的温暖故事匠心打造为一个个深入人心的经典舞台作品,为中外艺术家精心搭建艺术交流的“百花园”:中国和土耳其传统舞蹈风格迥异,却在动态的“青花瓷”舞台上相得益彰,中国传统舞者和土耳其火舞舞蹈团用情景舞剧《新青花瓷》带给观众全新的审美体验;时隔数年,中国歌手李玉刚和俄罗斯“海豚音王子”维塔斯这对“神仙老友”再度同台,将唯美戏腔和海豚音完美融合,创新演绎《春江花月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国大鼓敲击出雄浑磅礴的鼓点节奏,新西兰Apanui毛利舞团的舞者头戴羽毛、面绘纹饰、动作威猛,两国的传统文化在舞台上融合出《中国鼓与毛利舞》的别样表达,传递出新时代的“精气神”。《美美与共》策划艺术盛宴环节的初心,就是要用一个个呈现中外艺术多元鲜活之美的舞台,带领观众感受多元文化和艺术同台演出喷薄而出的美,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打造共同的“精神图腾”。

二、呈现:技艺融合,创新国际舞台美学

“一带一路”是共建国家携手前行的阳光大道,《美美与共》在这一理念下精心构建独特的“舞台美学”。

节目开场,中外嘉宾在“廊桥”相会,这样的舞台背景设置,象征了“一带一路”在共建国家之间建立起的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曲线形的舞台通道,象征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铺就的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讲述者在充满仪式感的开场中热情相聚、步入舞臺中心,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畅叙深厚情谊、共话累累硕果。

《美美与共》充分融合数字媒体艺术和舞台美术,具象呈现中外艺术交流的“光影之舞”。在舞蹈《万方奏乐 不鼓自鸣》中,演员们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敦煌,那些如梦如幻的对古代丝路文明的视觉呈现,离不开节目组对舞台表达精益求精的追求。在梳理并确定好节目内容和表演形式后,视觉团队开始设计剧本,并根据文化背景与艺术元素,从沙漠到洞窟内部、从壁画到各种乐器,确定舞台美术风格,进而结合场景和表演内容手绘分镜脚本以及美术设计。情景舞剧《钢铁交响曲》沉浸式演绎河钢塞钢的历史变迁、老挝“神曲”《一带一路》的模拟实景设计、《新青花瓷》的创新镜像舞台……秉持“各美其美”理念,节目为每个共建国家的舞台演绎设计独一无二的视觉呈现,奉上文化丝路艺术盛宴,成就了具有国际美学风格的舞台艺术。

三、发声:内外联动,拓展文明传播“辐射圈”

截至2024年1月27日,《美美与共》节目已播出七期。统计数据显示,《美美与共》在国内大屏收视率最高近0.9%,大屏累计触达超3.5亿人次。在国内网络端,#美美与共#主话题及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8.6亿,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约1.3亿,全媒体触达超11亿人次。其中,#柬埔寨小公主唱怀念中国# #中国空间站办起了国际画展# #在景德镇每6个景漂中就有1个外国人# #跨国版我的未来不是梦#等话题揽获各大热搜热榜266个。

同时,《美美与共》节目获得中国外交部非洲司、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馆、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等多个官方账号点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发文推荐该节目,引发海内外网友热情关注。在海外传播方面,2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权威媒体发布节目相关稿件,马来西亚核心英文日报《马来邮报》、新加坡最大中文网站之一《南洋视界》、越南报纸《越南新闻》、土耳其《科尼亚日报》、老挝新闻网等360家海外媒体跟发节目内容。节目还获得希腊驻华大使、卢旺达驻华大使、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等多国大使和厄瓜多尔驻华大使馆、智利驻华大使馆等多家大使馆点赞。

在融通中外的传播实践中,《美美与共》既汲取总台以往优秀节目经验,又实现了创新与突破,同频共振出多元文明的和合之美。

(一)总台全媒体矩阵融合传播

《美美与共》以大屏直播为着力点、央视频同步直播为助力,《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同步推荐;同时,利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内外全媒体传播矩阵广覆盖、多渠道、全平台的优势,为节目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快速传播造势。另外,节目联动国内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等,以及节目内容涉及相关账号如中国铁建、“义新欧”中欧班列官方微信、鲁班工坊官方公众号等,对节目进行定点投放与多点联动,实现全媒体环境下节目内容的高质量与高效发布。

每一期节目的宣推都结合总台全媒体矩阵的特点,形成播前蓄力借“势”、播中爆发成“势”、播后接力延“势”的流程,以国际化视角成功拓展节目传播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引发国内外积极反响。

(二)融通中外破圈层协同传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美美与共》节目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由中外嘉宾共同完成,蕴含“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能够实现打破传播壁垒的全球化协同传播。

在第三期节目中,来自柬埔寨王室的诺罗敦 · 珍娜公主来到节目现场,与中国小朋友携手共唱《共饮一江水》,并唱起她的曾祖父西哈努克太皇作词作曲的《怀念中国》。节目播出后,珍娜公主发文分享录制感受,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Facebook上点赞该节目唱响中柬友谊。另外,众多海外媒体如马来西亚中文媒体《星洲日报》《中国报》等跨国联动,成功拓展节目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了融通中外的破圈层传播。

这样的故事在《美美与共》中并非个例。参与节目录制的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各自的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形成多元文化产品,以差异化内容实现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精准传播与合作传播,成功拓展了《美美与共》的“辐射圈”。

(三)优质内容引发共情传播

在《美美与共》节目中,故事的讲述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说理和陈情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把制作者想讲的和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实现中国形象的“他塑”,使共建“一带一路”生发的动人故事为更多受众所认同。

节目播出后,国内外网友给予《美美与共》高度认可。中国与伊朗艺术家合作完成的地毯《博望东西》在节目中展示后,就有手工艺爱好者询问“波斯地毯教学班哪里能报名”。有很多网友点赞留言,“彰显大国风范,爱了爱了!”“千年文明史诗般演进”“愿世界和平友好团结合作”。节目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播优质内容、引发情感共鸣,实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潜移默化的全球传播,唤起受众情感认同。

结语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交流互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也是《美美与共》传递的价值内核。节目致力于通过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故事讲述,以人为“桥”,搭建起文明互通互鉴的桥梁。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节目“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的又一次实践,《美美与共》以国际化的视角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添砖加瓦,让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真正进入各国人民心中,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华章。

(责任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