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就业思政”体系,打造就业指导新模式

2024-04-25 04:47
辽宁高职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育人职业

王 莹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适应职业教育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提高毕业学生质量为导向,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深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引领融入就业教育全过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课程思政改革

在课程设计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两大思政元素,设计教学内容体系。

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一是将时代精神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如在讲授第六章第三讲中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一生都在做解决我国人民吃不饱饭的这件事,他用他的一生来诠释了执着专注、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我院毕业生刁克剑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他扎根一线32 年,研发的14 项科技成果达到了世界或国内先进水平,其中6 项填补国内空白。他敢于拼搏、敢于突破,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味执着专注、艺无止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树立爱国、报国、强国的远大志向。二是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如在讲授第一章第一节中将“生涯”的解释融入传统文化。“生”字,下面一横表示土地、地面,上面像小草或树苗冒土而出,强调的是自然生态现象发生和流转的过程。《说文解字》注解:“草木长出土为生,生即生长”。《说文解字》注解:“涯,水边也”。“涯”就是水与岸的边际,有穷尽之意。“生”与“涯”两字合起来,就代表一个人成长的边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即指有生之年[1]。教师在讲授“兴趣”时,将《庖丁解牛》 《卖油翁》故事融入教学,带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体验心流状态。学生在课堂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人文素养。

(二)开展就业观引导活动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高校扩招、企业用人机制问题、就业渠道不畅通、专业错位和缺乏求职经验等外,就业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转变就业观念,首先大学生要放下“精英”的高姿态,其次学校要开展各类就业育人、职业指导相关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鼓励毕业生自愿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特岗计划”,号召大学生应征入伍,始终将思想引领贯穿就业育人全过程,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到基层就业。

(三)学习雷锋精神,规划大学生活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大家耳熟能详。雷锋,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用短暂而平凡的一生谱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雷锋的名字、形象和精神被一代代中国人追崇,成为永恒[3]。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要学习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钉子般的学习精神[4],更要“像雷锋那样”规划大学生涯。

大学生要明确职业目标,明确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但现实却是大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目标,不知道未来自己想做什么。有的学生听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大学的专业,入校以后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对未来这个专业具体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感到很茫然;有的学生根据时代潮流,选择热门职业。如果学生不明确职业目标,就没法选择职业路径。学生要学习雷锋规划未来,先明确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确定职业目标,并按照既定的目标选择职业路径,在朝向实现目标的大路上努力前行,不被他人左右,不会被困难打倒。

在大学期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要从己做起,从小做起,讲道德、讲诚信、比奉献、比学习,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如果问我,黄金明是个什么人?我会说,黄金明是个孤独者。孤独感很多人有,但孤独者并非人皆可为。在我看来,所谓孤独者不仅是感受到孤独的人,而是把孤独提炼为一种生存方式,借以瞭望人和世界内在经验的人。灯红酒绿、滚滚红尘中顺流而下、如鱼得水的人断不可能是孤独者。但不妨碍很多感受到孤独的人依然选择顺流而下的生活方式。所以,在孤独者,孤独是一种疏离主流、逆流而行的生活方式。唯有孤独者才能成为智者。你若读黄金明的《洞穴》,读到那个不断挖洞,并不断深陷其中的挖掘者,“蓝天越来越远,那个洞穴似永无穷尽之日”时,必会感受到他那种充满哲思的存在主义式的孤独。

二、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就业育人生态链

(一)推进1+X 证书试点工作,将证书内容融入课程教学,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5]

1+X 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1+X 证书制度不是学历证书和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叠加。学历证书是学校培养人才层次的证明,在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7]。

1+X 证书制度的实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合力发挥作用,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能力。学院启动了“财务共享服务”“职业规划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实施”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提升了学生职业实践技能,提高了就业和创业能力,助推学生顺利就业。

(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快产教融合,构建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战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融互促的良好格局。

培育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关系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能水平高的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增强职业认知,了解目标职业,明确职业定位。在大学期间学生以目标职业为航标,储备知识,提升职业能力,一方面可以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职业竞争力,毕业即可满足岗位需求,毕业即上岗。目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深度不够,虽然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人多,但真正具备“双师型”技能水平的并不多。在招聘教师时要打破“唯学历”论,对于技术精通、实战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应尽量减少学历和年龄限制,以综合素质和技能考核为标准,同时引进企业技能型人才、经验丰富的专家走进学校,提高兼职教师数量,发挥兼职教师作用,打造校企对流双通道[8]。

(三)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要求,“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学校面临缺乏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教学组织形式落后、课程体系滞后于企业技术发展等困境,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难题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现代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创新成果之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的重要抓手。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现代产业学院成为现代学徒制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又一重要抓手[9]。

我院与罗布长风供应链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合作创建的罗布长风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成功获批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该学院积极探索学做合一、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跨境电商产业人才体系建设、区域产业转型和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实践经验输出、行业精英教学、培养基地养成等方式实现高层次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输送。

三、强化课程育人,关注学生全方面发展

课程育人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新视点,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方略。我院以职业生涯规划、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基础和就业指导四大课程为基础,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塑造学生劳动品格,明确职业目标,培养创新精神,提升职业胜任力,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青春力量。

(一)与学生发展阶段相融合

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职业目标,正确认知自我,了解目标职业,理性决策,并在决策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行动计划;第二学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通过理论知识讲授和劳动教育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知“出汗”教育,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学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了解各类创业大赛,为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打好理论基础;第四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离校前了解当年就业形势,掌握相关的求职技巧,提升就业成功率。

(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改革

1.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以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为载体,将理论教学主题与学生的问题主题融为教学主题,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方式,解决学生困惑,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2.“多元多维相融合”驱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三部分构成。课程评价主体由教师单方评价改为“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平台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四方评价,形成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互融

把就业育人理念贯穿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现两大课堂互动互融。通过创新创业、体育锻炼、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已知兴趣领域继续深耕,为以后就业增添底气。

4.构建“一主两翼”教师队伍

以“学校”为主体,“校友”“企业”为两翼,聘请优秀就业创业校友、劳动模范、行业专家担任课程导师,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四、搭建平台保障就业育人实效

(一)引入“教学赛做”,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有效推动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0]。一方面能够让授课老师有目的地教学;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院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大赛及各专业职业技能大赛,让学生了解职场,体验职场,提升就业竞争力,为走向职场做准备。

(二)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对一”生涯咨询服务

依托生涯咨询室开展职业生涯咨询。在校生可以通过线上预约,线下咨询;已经实习的学生可以通过线上预约,线上咨询。帮助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得到专业、细心的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减少在校大学生就业观不正确、目标不明晰现象的发生,保障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明确生涯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调试求职心理、就业心理,践行工匠精神,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解决就业、创业、升学中的各种顾虑,保证就业指导不断线,就业保障不缺位,扫清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障碍,减少就业摩擦力。

(三)开展“名师讲坛”

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名师讲坛”等活动。邀请企业专家、行业名匠讲述中国故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减少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现象,培养学生敬业、专注精神,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四)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

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建立学校用人单位需求库、毕业生求职意向库,实现就业信息精准推送。开展走企业拓岗活动,为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渠道和信息服务,实现招聘服务精准化、专业化。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